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系辞·上传》11-12章解析

第十一章 开物成务,冒天下道

【原文】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是故,(shī)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zhì)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zhì)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zhì)知神武而不杀者()夫?


【译文】

孔子说:“《易经》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易经》是研究天下万事万物的规律而成就天下的事务,容括天下一切事物的规律的书,如此而已的一门学问呀。因此,圣人用《易经》的理论与天下人的心志相贯通,创立天下的事业,决断天下的一切疑难问题。”

因此,占筮用的(shī)四十九根蓍草所得到的数字,圆通而神妙;预断吉凶的六十四卦的性质,方正而明智;六爻呈现的道理,反映着富于变化的特性而又随时揭示吉凶。圣人根据它的道理来洗涤修炼自己的心志,引退之后则藏身在隐秘的地方(深藏其功用,潜化万物),无论吉祥还是凶险与百姓同所忧患。《易经》之神妙而能推知未来的情状,其智慧足以储藏既往的知识经验。谁能达到这种程度呢?唯有古代聪明智慧、神妙勇武而不用刑杀的君主了吧?

【原文】

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

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xiàn)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译文】

因此,能够明达天地之道,察知百姓的情状,于是兴起了用蓍草来占卜的神妙之物,引导百姓在做事之前使用它来趋吉避凶。圣人《周易》斋戒其心,使自己的德行更加神妙圣明!

所以,《周易》体现着阴阳变化生息的道理。譬如:以门户比喻,关闭门户(包藏万物)叫做“坤”,打开门户(吐生万物)叫做“乾”;一闭一开,交感勾联叫做“变”;来来往往,相续不穷,叫做“通”;变化的情状显现为物象,叫做“象”;变化成为形体,叫做“器”;制造器物以供人使用仿效,叫做“法”;器物利于反复使用,百姓都在利用它却不知其来历,叫做“神”。

所以,《易经》之始有混沌未分的太极,太极产生(天地阴阳)两仪;两仪分化(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四象分化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卦;八卦相重产生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其涵盖宇宙万象,以系辞判断吉凶;遵循《易经》之道即能趋吉避凶,而成就伟大的事业。

【原文】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wěi)亹亹者,莫大乎(shī)蓍龟。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译文】

因此,最高的法则没有什么能超过天地;最奇妙的变通没有什么能超过四季;形象高悬而显示光明没有什么能超过日月;尊崇和高尚没有什么能超过富有和尊贵;研究、备置物品让人们应用,创造器具来便利天下,没有谁能够超过圣人;探求万事万物的复杂情况,探索隐含着的道理,挖掘深刻的哲理而搜罗幽远的事物,来判定天下万事万物的吉凶,鼓励天下之人勤勉不懈的追求,没有什么能超过(用来占卜的)(shī)蓍草和龟甲。

因此,上天产生了蓍草和龟的神物,圣人取法它而创立了卜(shì)筮。天地出现四季变化,圣人效法它而制定刑罚条令。上天垂悬日月星辰等自然景象,显示吉凶的趋势,圣人模仿它而定出卦爻辞。黄河有“龙马负图”、洛水有“神龟负书”的祥瑞征兆,圣人效法它、运用它而创造了八卦、九畴。《易经》有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用来显示变动征兆。编写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爻辞,用来告诫人们变化的情状。确定了吉凶祸福的占语,可以用来判断行事得失呀。

【解说】

本章以《周易》的占筮问题进一步论述《周易》的作用。从“天地”奇偶引入占筮的“功用”,回溯到“乾坤”之德,“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衍生原理,到创“蓍草占卜”原因及细则。论述“蓍占”和“龟卜”的精妙,“蓍、卦、爻”三者不同的作用和意义,以“辞”、“象”断“吉凶”作总结。

一、《周易》是天下之道的总结、概括、提升、结晶,它的作用:

1.开物:创造事物。

2.成务:成就事业。

3.冒天下之道:揭示天下的规律。

二、圣人在创作《周易》时,是通过蓍、卦、爻来进行的,三者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意义:

1.蓍之德圆而神:用蓍草进行占卜,能够得到全面而神奇的结果。

2.卦之德方以知:观察卦象,能够体现出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3.六爻之义易以贡:六爻既反应了事物的变化和吉凶情况。

三、圣人为什么要创造“蓍草占卜之法”以及使用占卜之法的规则:

1.明于天道:《周易》是以天地为范围来揭示万事万物运行规律的,占卜之法能够体现出“天道”,让人们明于“天道”而行事。

2.察于民故:“得民心者得天下”,《周易》用趋吉避凶的结果来知晓天下百姓的心意,然后采取顺应“民意”的行动,实现“人和”,“天时地利人和”方能成事,从而得到吉祥的结果。

3.兴神物以前民用:“神物”指的是《周易》和《周易》占卜所使用的物品,圣人创造了“神物”,并使其成为人们认识《周易》智慧的工具、方法和参照,使得《周易》的智慧得以流传和体现。

4.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圣人在运用《周易》之前需要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准备,比如净手、焚香、斋戒、沐浴更衣、选择时间等。“心诚则灵”,当人们怀着安静、尊重与虔诚之心进行占卜时,能够更好地解读卦象与爻象所体现的含义。

四、《周易》的“易知”和“简能”。

《周易》神奇的智慧,可以通过事物的形象体现出来。效法《周易》之道,利用《周易》所阐释的道理来时刻修正自己的内心和行为,可以做以下三件事,达到立事业,立德行的目的。

1.通志:洁净自己心志,使自己不迷失不犯错;作为典范,统一天下的心志。

2.定业:把自己从中得到的启示、智慧深藏于心底,用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创立天下的事业。

3.断疑:不论是吉利还是凶险的结果,与人们共同领受,解决天下的问题。

第十二章 典章礼仪,立身处世

【原文】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译文】

《易经》“大有”卦的上九爻辞说:“从上天得到祐助,吉祥,而无所不利。”

孔子解释说:“祐助就是帮助的意思,老天所帮助的对象是顺应自然规律的人;人愿意扶助的对象是笃守诚信的人。能够履守诚信而时时想着按自然规律做事,又能崇尚贤能的人。这才是从上天得到祐助,吉祥,而无所不利的原因。”

孔子说:“书面文字不能完全表达要讲的意思,言语不能完全表达人的思想”;那么圣人的思想,难道就无法被了解了吗?

【原文】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乾坤,其易之(yùn)緼()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译文】

孔子说:“圣人创立卦象,以竭尽未能完全表达的思想,使人因象以悟其心意;设立卦画,以竭尽宇宙万事万物的情态,复系之以文辞,以尽其所未能表达的言语;通过变化使事物通达以求把有利因素完全发挥出来,通过鼓舞人心、振奋精神,将《易经》的神妙功能完全发挥出来。”

乾坤两卦代表天地,应当是《易经》的精蕴吧?乾坤既成而分列上下,《易经》的主要思想就确立在其中了。如果乾坤毁灭的话,就不可能出现《易经》的主要思想也就无从体现了。《易经》的道理不可被知晓的话,那么天地乾坤之道的功用也就可能接近停息了。

所以,超越事物形态之上的(精神因素),称之为“道”;体现在事物形态之下的(物质状态),称之为“器”;两者的作用,导致事物交感化育而作出裁定判断,称之为“变”;推广道的法则使之实行,称之为“通”;推举道的精神交给天下百姓使用,称之为“事业”。

【原文】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译文】

所以,《易经》所谓“象”,是因为圣人发现了天下事物的深奥道理,譬拟成具体的形象,用来象征特定事物适宜的意义,所以称作“象”。圣人发现了天下事物的运动规律,观察实践融会贯通,由此来创立并推行典籍礼法制度;并在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下,撰系文辞来判断事物变动的吉凶,所以称之为“爻”。

将天下所有的纷繁复杂的情况,表现在“六十四卦”中;激励天下积极行动的意愿,表现在卦“爻辞”中;化解困厄而裁断吉凶,表现在卦爻的“变”动中;推演而施行这些道理的方法,表现在贯“通”中;使易经发挥神妙而光明的功用,表现在人的运用中;默然潜修而成就万事万物,无须言辞而能取信于人,在于美好的道德修养中。

【解说】

一、孔子举《大有》卦为例,阐述《周易》“立象尽意,系辞尽情伪”的特征;说明想要正确、深刻地理解《周易》的智慧,需要把《卦象》和《卦辞》、《爻辞》结合起来加以分析。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取自《周易》第十四卦“火天大有”卦的“上九”爻辞。

1.卦象:

“火天大有,上卦为离为火、下卦为乾为天,象征光明在天上”。即普天之下皆可受到光明普照,此为大丰收之象。

2.爻位:

“上九”爻阳爻居阴位,属于“不当位”。“六五”爻居于上卦的中位,阴爻居阳位,也属于“不当位”。说明做事“不及、退缩”。“九四”爻位于上卦的下位,阳爻居阴位,也属于“不当位”,说明做事“过度、冒进”。“六五”爻夹在“九四”爻和“上九”爻两个阳爻之间,如果没有威严怎么能立得住呢?表明“六五”爻位上的君王虽然表现得谦虚、诚恳、不十分刚强,但却非常有威严。所以“六五”爻辞说:“厥无交如,威如,吉”,意思是“以诚信为基础来交往,有威严,结果吉祥。”“九四”爻辞说:“匪其彭,无咎”,意思是“富有但不过度,不炫耀自己的富有,没有过错。”

“上九”爻居于上卦的上位,阳爻居阴位“不当位”,说明做事“过度、冒进”。但“六五”爻位讲诚信,“上九”爻在“六五”爻之上,所以“上九”爻是“履信”,也就是“上九”爻能够顺应“六五”爻而“履行诚信”。“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样的行为自然能够获得来自上天的必有,结果必定吉无不利。

3.爻辞:

“九四”爻、“六五”爻、“上九”爻呈递进关系,富有但有节制——讲诚信又有威严——坚持诚信原则行事,所以能够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4.应比:

“上九”爻还与“九三”爻相应,表明“上九”爻还能够得到来自“九三”爻(阳爻居阳位,位于下卦上位,象征有能力的贤人)的支持。

综上所述,孔子得出了上九爻能够获得吉祥的原因:“履信思乎顺(坚持诚信原则行事,虽为阳爻但能够顺应六五阴爻),又以尚贤也(能够得到九三爻的支持和帮助)。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二、圣人设立了《卦象》、“六十四卦”并“系之以辞”,通过变化和通达来充分发挥《周易》的作用,利益天下万物,进而鼓舞人们遵从《周易》之道来行事,彰显《周易》的伟大和神奇功效。

三、《周易》的根源和精髓是《乾》、《坤》两卦。

《周易》六十四卦都是阴阳变化而形成的。《乾》为纯阳、《坤》为纯阴,这两卦排列定位后,《周易》的变化就在其间了。如果《乾》卦和《坤》卦被破坏了,那么《周易》之道就不复存在了。

四、“道”是从具体事物的形象中抽离出来的,是更高层次的存在;“器”是具体事物的情况,是“道”的载体。二者本是一体,“道外无器,器外无道”。

1.变:化而裁之谓之变,就是万事万物所呈现的不同形态就是变。

2.通:推而行之谓之通,就是《周易》之道能够被推广和运用。

3.事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全章收结于“德行”,“得于心为德,履于身为行。”指出圣人创立《周易》的宗旨,在于发挥其神奇伟大的“崇德伟业”的作用;明确学《易》应当以修美道德、品行为本,引领后人遵从“易”道行事,培养美好的品德,采取正确的行动,才能顺乎天,信乎人,成就伟大的事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易·系辞传》释义
周易系辞上译注
周易·系辞(上)原文通俗译解
易传(十翼)
《周易.系辞》白话译注
发明、演译、批注先天八卦者都是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