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打赢这场21世纪的“科技战”?目前有一个大问题迫切需要重视

始于2018年的一场大国贸易战,让我们对战争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不同于传统的军事战争,贸易战没有固定的战场,没有特定的武器,看不到任何人员伤亡,无声无形、无影无踪,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它所造成的杀伤力、影响力丝毫不亚于一场军事战争。

贸易战的本质其实就是科技战,科技实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的话语权。

目前可以预知的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都是21世纪中国已经瞄准的科技主战场。

成王败寇,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战争。

本文想说的问题是,要打赢这场21世纪的科技战,我们可以如何着手?目前又有哪个关键问题迫切需要予以重视?

▲中国创造

先说第一个问题,这主要是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看。

短期,我们可以依靠制度和文化优势,举全国之力,发挥“两弹一星”精神,克难攻坚,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长期,我们必须改革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摒弃只注重分数的应试教育理念,从小学生开始就注入自主创新的“科技基因”。

其一,为什么说短期内可以依靠制度和文化优势取得快速胜利呢?我们制度优势和文化优势指的是什么?

简单说,因为短期内我们主要是“迎战”,是对已知目标的精准打击,有可以参照的他国成功经验,所以发挥制度和文化优势是效率最高的一种途径。

比如在芯片领域,我们之所以被“卡脖子”,是有历史和政治原因的。

众所周知,芯片研发是一个风险极高的投资,几百亿资金投进去可能连个水花都激不起来,除了钱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耐心。坦白说以前我们没这个资本,条件不允许,经验也不允许,这是“卡脖子”现象产生的历史原因。

另外,想要生产芯片就必须用到光刻机,世界上最先进的EUV光刻机被掌握在荷兰ASML一家公司手中,但由于国际政治等不可控因素,我们无法拿到这款光刻机,国产芯片一直都很难取得突破,所以长期以来都是依赖国外芯片,这是“卡脖子”现象产生的政治原因。

但话说回来,这个问题不是完全无解,所需要的无非就是人、钱和时间,好在我们目前三者都不缺。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最快速解决被“卡脖子”的问题呢?

本文以为,这就是发挥中国制度和文化优势的大好时候了。

先说制度优势。

不同于西方国家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具有超强的领导力、决策力和执行力,自封世界第二可能没人敢说世界第一,这次新冠疫情也是最好的证明。

举全国之力,集中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大力增加相关项目的研发预算,提高对研发失败的容忍度,一个窟窿一个窟窿地去堵,相信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再说文化优势。

不同于西方国家,中国的科研人员首先是背靠祖国,中国一直以来提倡的都是“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爱国精神永远是中国科研人员要具备的第一要素

这是由中国国情和文化决定的,这也决定了中国科技发展必然是独树一帜的。

话说当年“两弹一星”是怎么造出来的?

除了当时国家的资源倾斜,更重要一点就是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等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自愿放弃物质享受,甘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无私奉献、默默风险而最终带来的。

如果没有他们,中国不可能在短短10多年时间里取得如此多的伟大科技成就。

1958年中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试制成功;1959年李四光提出“陆相生油”理论,打破了西方学者“中国贫油”说;1960年王淦昌等人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第一枚自行设计制造的运载火箭发射成功;1965年世界范围内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99年9月18日,为了永远怀念他们的伟大付出,我党提炼出了著名的“两弹一星”精神并面向全社会进行弘扬。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短短24个字,是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给后世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也是中国科技发展最突出的文化优势。

试问芯片再难,能难过“两弹一星”吗?非专业人员不敢妄测,但有先人留下来的成功经验,相信未来可期。

再退一万步说,中国现在综合国力远超“两弹一星”时期,我们如今有全世界最多的外汇储备,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场,有比当年更高的人口素质,有比当年更强的文化自信......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国家大势向好的情况下,后辈要做的就是顺势而为,充分发挥中国特有的制度优势和文化优势,打赢这场21世纪的科技战相信只是时间问题。

其二,为什么说打赢长期的科技战需要改革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

如果说短期是在追赶,那么长期就是要超越,我们要成为跑在队伍最前面的那个“领头羊”,我们要成为那个率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给出答案的人。

要实现这一点,我们必须也只能依靠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

教育乃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没有教育,就没有人才,没有人才又何谈科技创新?

再薄的芯片、再先进的光刻机都是由人研发出来的,我们如何才能想要培育出这样的本土科学家?

首先,客观上每个人的智商是有区别的,所谓天才和普通人的思维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天才通常也被称为“怪人”

其次,教育要做的就是给天才和普通人以同样的成长空间,给所谓“害群之马”以更大的容忍度。

俗话说“拉磨一年,终生无缘千里马”。

经历过中国传统基础教育的人,绝大多数都对中考、高考有很大的心里阴影,除了死记硬背,就是大量刷题,更有学者曾预言说,“凡是在中国接受过初等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学生,将来都不可能成为原创性的科学家。”

虽然这种说法有些过于极端和惊悚,但也犀利地指出了当今中国基础教育存在的严峻考验。

美国为什么盛产科学家,中国为什么鲜少走出世界大家,可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两国在教育理念上的区别:美国教育鼓励孩子创新和实践,中国教育注重分数和考试。

当然这也是有历史原因的,中国历史上曾经历了两千年的科举制度,这种人才选拔模式深入骨髓,虽然随后来被废除了,但仔细一想高考和科举制度也有一丝共同之处,即都是通过考试层层选拔,而考高分的核心利器都是大量做题、大量背诵。

当然并不能说中、高考完全就是错的,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如果想多出产本土科学家,就需要改革目前基础教育体系,让本土科学家的童年享受更肥沃的土壤、更自由的空间。

最后,基础教育的影响力是十分长远的,在孩子脑神经发育的几年关键时期,如果我们约束了他们的创造力,就可能杀死潜在的“千里马”,几十年或许上百年后,很可能会造成整个民族创造力的退化。

所以,不管是不是为了科技创新,基础教育的改革是宜早不宜迟

然后再聊聊最后一个问题,目前我们有哪个关键问题迫切需要予以重视?

我们目前科技领域研究存在一个重大短板,就是过于注重应用、开发,忽视基础理论研究

什么是基础研究,什么是应用、开发研究?

现代科技的结构主要分为三部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面向市场的开发研究,这三方面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实力。

现在美国是三方面都很强,中国是偏向后两者,即我们的基础研究偏薄弱。

20世纪最伟大的三大发明:无线电、互联网和计算机,为什么都是出现在美国?

因为美国有着超一流的基础研究实力,所以能够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潮流。

为什么中国的基础理论研究弱?

因为基础理论研究非常枯燥,周期长且很难有突破,即我们通常感觉基础理论研究“没啥用”。

这不符合我们自古以来的“功利”思想,比如当年研发核武器是为了保家卫国,研究杂交水稻是为了让中国人吃饱饭....似乎都要为了得到什么才去做。

但真正的原始创新是需要想象力的,如果基础研究太薄弱,我们的原创能力就始终上不来,始终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这时候我们也会明白一个道理,阿里巴巴、腾讯、美团、拼多多等中国公司的市值都很高,美国为什么单单要打压华为?

核心就是因为华为在做的是基础研究,而阿里巴巴等是在美国技术基础上的应用、开发研究。

归根结底,前者可能会分走美国的科技“蛋糕”,而后者几乎不可能。

就像造房子,基础研究就像是打地基,虽然耗时长、工序多但却最重要,应用和开发研究就像是垒砖头,虽然速度快、花样多但可替代性、可复制性强。

而如果想要盖出一座“风吹不倒,雷打不动”的中国科技大厦,我们必须也只能加强基础研究,把我们的“底座”打得越牢越好,只有这样才能长期、顽强地屹立于世界科技之林。

当然这还需要国家层面的资源调动,不是一两个科学家能够改变得了的,不过从“十四五规划”来看,这种转变的信号已经出现了。

总之,想要打赢21世纪的这场科技战,我们有一些制胜的法宝,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认清现实,静下心来慢慢搞,绝对不能操之过急。

最后,想引用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一句话作为结尾,“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核司令”程开甲(下)
学者共识:迫切需要“无用之用”的时候到了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决策:领导和老板,都是科学家,一切高科技,都是他们研发出来的
王淦昌:“两弹一星”大功勋
“两弹一星”元勋共23人,现如今健在的还剩3人,其中一人已101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