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种行为正在“吃”掉孩子的大脑,但总有爸妈忍不住……

真的不要让孩子刷短视频!不要让!一点都不要!
虽然说现在的娃沉迷电子产品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以前是拿着手机平板玩玩游戏,而这两年他们也学起大人,开始把短视频当成新的奶头乐。
这里的危害真的不是一点点,最近,就连马斯克前阵子都忍不住在网上发言,称他之前没有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社交媒体,现在感觉到后悔,这可能是个错误。

美版抖音TikToK掌门人周受资,同样也表示从来不允许自己的孩子用手机刷短视频,他的孩子13岁之前是不能刷Tik Tok的。这也是新加坡法律的规定。

当科技巨头们自己和儿女都跟网络社交媒体保持距离,普通人跟网络的粘性却被一双无形的手操控着,越来越紧密。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2年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显示,使用短视频的未成年人已经近七成。继网络游戏之后,短视频成为少年儿童高频使用的网络资源,让家长们头疼不已。
虽然刷短视频是希望立即缓解无聊,找点乐子,但背后的副作用却是无穷的,而且它产生的危害,远不止“上瘾”、“浪费时间”那么简单,而是真的会从各个方面侵蚀、毒害人的大脑
如果我们侥幸地对自己说:偶尔刷几下短视频也无妨吧?那么今天这篇就会让我们有一些确切的认知。
01

几秒短视频后,是碎了一地的注意力
研究表明,成瘾会导致额叶皮层的结构萎缩,让大脑缩小。
2018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使用智能手机超过 7 小时的 9-10 岁儿童的大脑会出现可见萎缩。
一项核磁共振成像研究表明,网络游戏成瘾导致额叶皮质结构萎缩。另一项研究表明,每天使用智能手机超过7小时的9到10岁儿童大脑中出现了可见的萎缩。
所以经常刷短视频的后果就是,大脑真的会被“吃掉”。大脑被“吃掉”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注意力和记忆力两个维度。
▐ 注意力,越来越稀碎
有数据证明,千禧2000年时,人类的平均注意力持续时间是12秒,20年后的今天已经下降到8秒。
网络信息碎片化,带来注意力碎片化,既然受众更愿意看更短的视频,这导致网络平台更倾向于推出超短视频,形成了一个循环。
2022年早些时候,Tiktok曾推出了长达10分钟的较长视频格式,但用户并不买单,平台50%的用户甚至承认他们发现看较长的视频很有压力。
于是这两年,Tiktok视频的最佳长度大约在21-34秒之间
▐ 记忆力,退化成80岁的老人
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科学家小组就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招募了80名年轻人,让他们做了一些记忆任务。他们发现,任务早期时如果大脑不专注,那么记忆任务完成度也会不好。
科学家还发现那些专注力不好的人,往往都是重度媒体多任务处理者。比如,一边聊着微信,一边刷着视频,同时背景音里还放着音乐。
之前就有许多研究表明,重度媒体多任务处理与短期和长期记忆的减少,以及多动症、走神、冲动,和入睡困难相关。
让大脑发育尚未完全的儿童接触短视频,对心智发育有很直接的影响。

02

以为的解压,只是一种假性放松
短视频软件会利用大数据以及个人浏览习惯,为用户进行针对性的推送,有趣的内容越刷越多,一直刷一直爽,使人意犹未尽。
这是因为当我们看视频放松时,大脑中与奖赏系统相关的中脑腹侧被盖区和外侧前额叶,也都表现出更高的激活状态。
很多人都通过短视频得到快乐和放松,刷的过程的确很快乐,但一旦时间长了,就会感觉空虚和疲劳。
其实刷视频带来的是一种“假性放松”。
人是会对快感“脱敏”的,也就是说:人产生快感的阈值是会不断升高的。一个人要想一直获得快感,就得不断加强刺激的程度。
比如有的人抽烟,从刚开始是两天一包,到一天一包,再到后来要一天两包,最后甚至要两根烟一起抽才有感觉,吸毒、色情、赌博都遵循这个逻辑。
因此,刷短视频的时间越长,你就越渴望更刺激的内容,你手指就会划的越快……直到此时你放下手机,精力已经耗尽,周边一切都索然无味,于是只好开启下一个刺激的刷短视频之旅。
有记者询问周受资:青少年每次使用TikTok的最佳时长是多少,你有什么建议吗?
周受资说是每次使用不超过60分钟,他还解释这是特地去波士顿儿童医院的数字健康实验室请教来的专家给到的建议。
关键是,对于习惯了假性放松的孩子,已经对刷短视频上瘾,这60分钟的限制会对他们有效吗?

03

以为的学习,只是掌握了一堆无效信息
短视频带来大量信息流,让我们有时觉得自己在了解世界上各种有趣的事情。但其实这些都是一堆“垃圾信息”,根本和学习挂不上钩。
看视频时候的大脑会启动默认网络模式,这个模式相当于自动化,也就是基本不用思考。
即使你想从短视频里学到什么,会发现用短视频学东西十分低效。
视频里面有很多声音、画面的渲染,这些都属于辅助信息,带有浓重的个人情感色彩,会干扰我们辨别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信息。
而且很多短视频一代,往往接受了主播者的观点,而缺乏深度的有逻辑性的思考,把情绪当成意见,把偏见当成道理,把故事当成真相。

04

然而,人性在“算法”面前很不堪

虽然都知道不好,可是算法早就把人性拿捏得死死的了。

短视频平台的运作机制,类似于赌博,是基于心理学的随机强化原理运作的:无穷无尽的视频流,持续刺激大脑中的多巴胺分泌,从而快速获得愉悦感,让我们期望现在的每一秒都能获得奖赏,于是不断继续刷下去。

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公开介绍到,TikTok通过算法很快能学会如何分析人们传达出来的兴趣信号(Interest Signal),并快速向其推送他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例如,如果你喜欢视频一、二、三和四,我喜欢视频一、二、三和五,他喜欢视频一、二、三和六;因为我们同时喜欢视频一、二、三,所以视频四、五、六也会推送给我们几个人,因为算法判断我们可能有相同的喜好,所以把其他人看了但我没看的视频也推送给我了,算法认为这会是我感兴趣的内容。
这个算法过程每天实时地在拥有数十亿人规模的TikTok上不断重复。

05

如何让孩子从算法里“脱困”
一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中,有2张图表,其实诠释了孩子沉迷网络的部分原因:

划重点:90%以上的未成年人,最爱的课外活动是网络游戏,而「家长互动」、「户外活动」甚至排不进前三;94%以上的未成年人,最偏好的游戏场所是家里,可以把自己关起来玩游戏、刷视频的「安全小角落」。
可见,家庭环境对防止孩子上瘾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少专家都指出过,往往是被父母忽略的孩子才会去网络中寻找安慰。
父母能专注地与孩子交流,引入优质内容,如阅读、运动、亲子游戏,孩子不可能沉迷短视频。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跟父母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也可以及时引导他筛选、甄别网络资源。
另外,让孩子多去线下社交也很重要。
在孩子放学后,不要直接把孩子关到家里做作业,要让孩子在室外运动,跟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这样孩子既能排解一些不良情绪,还能锻炼社交技能,学会跟他人相处。
当然,在信息社会,完全脱离网络的乌托邦也不现实,悉尼心理学家 Jocelyn Brewer提供了一个思路——把屏幕时间分为两种,「电子奶嘴」和「电子西兰花」。
前者是短视频、网络游戏等容易上瘾,对大脑有高度刺激的形式;而后者,是在屏幕上阅读、在B站学编程、在物理APP上做模拟实验等学习类行为,以及可以互动的视频游戏。
已经有研究发现,适合年龄、高质量的「电子西兰花」可以促进孩子的认知、社交能力发展。也有的孩子,通过借阅电子书让自己的阅读能力从6年级升至大学水平。当然,这些一定是需要在家长的控制下完成的。
如果可以,真的希望大家也少刷短视频,我们不刷,孩子其实也无处可刷。或许有时候我们自己也应该静下来想想,为什么在这个时代我们总是无法停止碎片化的娱乐,总是在被动的接受信息而不是主动的去探索和思考,总是疲于应对孩子的表层需求,而无法帮他们树立内心真正的目标和方向?
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说说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哦~

点个赞,证明你还爱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们保护自己的孩子却把产品卖给我们
沉迷短视频,容易伤大脑!迷上抖音后,孩子不会写作业了
如何成为国外增长最快的社交应用?《华尔街日报》用机器人测试TikTok的算法
让业内人士冒冷汗的纪录片,告诉你为什么孩子会掉进手机的陷阱
Spotify抄袭TikTok?背后另有隐情
我们都是短视频赚钱的工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