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录5国,这部教育片直戳爸妈神经!

最近我看了一部纪录片《你好未来人类》,名字看着有点科幻的意思,但却没想是一个有关我们这代娃如何教育的宝藏纪录片~看完感触很深,一定要分享给大家!现在的孩子从小开始接触iPad、手机等,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焦虑,这到底行不行,是不是要尽可能少用,最好完全隔离。但紧接着你又发现避无可避,要网上学习,很多教育app、视频、资源也真的很好,我们到底该咋办?这部片子通过追踪5国教育现状的记录,在“科技与教育如何平衡”这点上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缓解了大家的焦虑、也一定程度刷新了我们的认知。与此同时,片子对同时代的各国家教育所做的观察、记录和讨论,也呈现了教育更多的样子:英国课堂离不开手机、IPAD,如何避免孩子沉迷;想在美国进所好的大学,4岁的孩子要天天刷题了;诺贝尔奖辈出的以色列,培养科学家的秘诀竟然是从2岁开始“鸡娃”;相对落后的肯尼亚,也在竭尽全力跟上世界的脚步,把“科技”充分运用到教育中;全球父母向中国虎妈看齐,打造大国崛起的最强后浪……在未来的科技时代,孩子到底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你好,未来人类》

总导演陈一佳,本职是旅居美国的财经主播,同时也是一个四岁小男孩的妈妈。

她对儿子的教育很上心,但也时常困惑到底应该让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这样的困惑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信息科技的介入。比如过去的那一套教育理念和方式如今很大一部分还在沿用,但是科技化的社会又是瞬息万变的,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局面:“我们正在用19世纪的体制,20世纪的知识,来教育21世纪的人才。”

“我们现在教给孩子的东西,能应对未来的挑战吗?”带着这个疑虑,陈一佳和她的团队,分别前往英国、以色列、肯尼亚、美国、中国5个国家,历时16个月,围绕孩子的未来教育,走访多个学校,采访了专业人士,获得了来自各界的不同声音,也观察到了各个国家教育者的创新改革。

/ 第一站:英国 / 科技可以让教学更立体、有趣 手机,ipad,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现在的孩子都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他们普遍沉迷于此,只要大人不出手拦截,他们就真的可以无止境的玩下去…… 但是放手让孩子去接触电子产品,真的能行吗?

一开始,陈一佳对于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态度很明确:坚决不让儿子接触手机、平板…但是在英国,陈一佳发现英国的数字化教育已经高度普及,94%的孩子都拥有自己的手机和平板,很多学校还规定,必须带着平板去上学。如何做到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又不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内容?带着疑问,陈一佳带着沉迷平板的中国小女孩奥莉薇娅,走进了英国威尔士的圣朱利安小学,这是一所凭借出色的数字技能教学获称“电子教育先锋”的明星学校。

这里的孩子,竟然每一节课都在用电子产品。是的,你没有看错,甚至包括体育课……陈一佳先跟着校长随机旁观了一节课,老师正指引学生通过3D打印程序 ThinkerCad,亲自动手设计和打印安德森防空洞的结构模型。

半路进入课堂的陈一佳,开始还以为这只是一堂五年级学生的3D打印课,通过校长的介绍才恍然大悟道,这竟然是一堂正儿八经的历史课!

老师已经在学校操场上搭建了一个真实大小的安德森防空洞,让学生钻入其中切身体验躲避在狭窄空间中的感觉。

所以前面的3D打印环节,事实上是学生利用先进的3D打印技术去对自己体验到的历史上的防空洞进行复原。

校长解释,他们设立的不是一堂简单的3D打印课,他们的目的是用这种趣味盎然的学习模式给孩子们留下了观察与想象的空间,得以加深他们自己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

“电子设备在学科中的应用不是简单的加法或者乘法,而是教育环节中的一部分。”

所以在圣朱利安小学中,虽然电子产品“横行”,但感受到的更多还是教育工具的革新激发了孩子们对学习产生的满满热情。

在读写素养课上:

学生们要围绕一个话题“体育课要不要天天上”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他们需要对着电脑录下自拍视频,再发到网络上去供同学留言点评。

这样的教学场景和成年人用微博/Facebook发表观点如出一辙,圣朱利安小学直接把它复原到了课堂上,告诉学生如何通过网络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从而避免更多网络霸凌现象的产生。

在奥莉参加的生活课堂上,老师直接让同学们视频连线农场的农夫,让小朋友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由发问:“猪是吃什么的啊?”“鸡蛋要几天孵出来?”在和农夫的问与答之间,轻轻松松的就把知识输入了大脑。而奥莉也参与得很积极。

在认知人体课上:通过VR扫描套在身上的T恤,人体内脏,结构,流动的血液立刻逼真的还原在眼前。

在体育课堂上:奥莉用学生在编程课制作的计步器来计算跳跃的成绩,在操场上的欢乐地飞奔……

一整天的学习下来,奥莉呈现的都是学习带给他的快乐和兴奋。而且并没有多少时间坐在屏幕前,大人总是担心用了科技产品,会把孩子的注意力限制在了屏幕上,但在这里,科技打开了孩子了解世界更多的疆域,能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和发现知识在哪里。同时,借助科技手段融入的学习方式,也更能调动孩子的兴趣,孩子们非常自信,也很享受学习的过程。

当然,大量地接触网络和电子产品,家长也一样会担心孩子是否会看到一些不友好的内容。

对此,英国互联网事物首席执行官卡洛琳在采访中表示:家长要教会孩子去批判性地思考他们看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家长牵着手陪孩子走过一段路,最终他们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在圣朱利安小学,也会举办由孩子主导的网络安全大会,分组进行宣讲和发言,探讨如何让网络环境变得更好,老师也会引导大家去思考,什么样的信息不应该被放在互联网上。

这也让我们思考,面对未知的社会,家长与其怕这怕哪、总想着如何保护,不如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去面对真实的环境,及早地学习判断是非好坏。

/ 第二站:以色列 /

提前学、必须学,4岁的娃通晓天文知识

以色列,一个面积不到北京的两倍、人口不到一千万的国家,却在短短七十多年的建国历史中,诞生了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堪称教育科技界的传奇。

这个资源贫瘠、地缘政治复杂的超级小国,为何会拥有如此华丽的诺贝尔“梦之队”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陈一佳和雨果奖获得者、著名科幻作者郝景芳一起踏上中东之旅,也揭开了一些答案。

幼儿园的孩子早在2岁半就在学习

为了培养下一代,犹太人决定抓住自己民族的根基。在中国的家长对幼儿阶段的孩子“放开玩还是提早学”举棋不定时,以色列的孩子们已经从两岁半开始,就接触物理,数学,工程,技术……

知识对于犹太民族来说,就是金子,就是蜂蜜。所以这里的家长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的小心思,观念非常一致:提前学,必须的!

不仅要提前学,卖力学,给娃配备的老师都必须是世界一流的,顶呱呱的,谁让这个国家工程师科学家遍地走呢?

在霍德· 哈卡梅尔幼儿园,那些拥有闪亮学历、教授模样的老爷爷老奶奶都会化身孩子王,亲自给一群孩子讲天文课。

在在这种环境的浸润下,4岁的孩子就能如数家珍地说出太阳系八大行星,真是一点儿都不奇怪了。

无纸化的学习方式非常普及

郝景芳来到提香· 阿尔特曼中学,实打实地体验了一次用高科技“全副武装”的英语课。

全程无纸化学习,学生自己从先进的“魔灯”系统上搜索相关知识,再做成PPT,分组讨论,最后上台宣讲。

这样的学习方式,让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清华女博士郝景芳都表示大开眼界。而且老师上课的内容也是非常活,不是刻板的,全都围绕适应社会和未来而设定。就比如英语课,老师完全不讲语法!

因为老师们再三强调,课堂不应该是灌输知识的场所,它更重要的作用是让孩子们学会“与人交流”,包括互相的沟通,协作和自我学习。

“To learn how to learn”学会怎么学习,比掌握知识和技能来得更加重要。

以色列的教育模式也告诉我们,面对不确定的未来社会,与其躲在角落里思前想后,不如抡起袖子直接去干。

/ 第三站:美国 /快乐教育是假的,想进名校也只能靠刷题 陈一佳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虽然几乎每一天都会听到不同的美国人吐槽自己国家的教育系统,但直到面临着自己儿子的入学问题,她才恍然大悟地发现,美国教育的现实,和想象中的确有点不一样。比如儿子想要进一所好的小学,也不得不跟着放弃自由,参加各种美式“天才辅导班”,“刷题”、“尖子生培养”,这些国内家长耳熟能详的概念,到了美国,竟然一个也没少。

让陈一佳深表忧心的是,这种考试主导的教育,真的能够让孩子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吗?

更让人崩溃的事实还在后面,当陈一佳走访了一所升学率100%的私立高中之后发现,他们的升学秘诀竟然是打篮球,走体育特长生的道路。

这所私立高中的华人校董在采访中揭秘了,美国的名校招生标准一贯就是:"作为一名考生,你能给我带来什么。"

所以在美国也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学习好不如体育好,体育好不如家底厚!

越来越多的美国年轻人,也开始觉得上大学不值得!

这时候一个硅谷奇才就跳出来说了,大家先别急着丧,精英大学的成才模式早就适应不了社会的需求了,只要你肯学,最一流的大学教育我这里有!

于是他就设立了一所开创性的大学——密涅瓦大学,没有课堂,没有教室,授课的形式就是网课。

在疫情期间被网课折磨得死去活来的中国家长不禁要问:只靠网课,能get到真才实学吗?

答案是肯定的。不过前提是你的学习内驱力主动性都要比较高。这所学校简直是热爱学习的年轻大学生的天堂,只要打开电脑,你就可以链接到世界上最优秀的专家学者,他们不仅可以和学生实时互动,还是让人艳羡不已的小班教学模式。

密涅瓦目前只有一届毕业生,大部分都进入了第一流的企业工作,也深受认可。

密涅瓦大学的创新模式,将社会阶层、知识壁垒、文化隔阂……一一打破,也告诉我们,未来的成才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需要“自古华山一条路”的死磕,所有人都有机会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绽放之路/ 第四站:肯尼亚 /

没电脑没WIFI,科技教育一样做 

在遥远的“第三世界”肯尼亚,这个经常缺水断电、基本生存都难以保障的国家,赤贫孩子们的能享受到科技升级给教育带来的便利和丰富吗?

在这片陌生的非洲大陆上,竟然也有主流视野之外的惊喜。

在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有一所相对“土豪”的小学,学校设有机房,孩子们可以用电脑,平板,互联网学习。

在参观这所学校的课堂时,陈一佳惊讶地发现,孩子们讨论的话题竟然是新冠肺炎疫情,而此刻才刚刚是中国疫情爆发的初期。这远在非洲的课堂,已经在双手搭在了时代的脉搏上。

孩子们利用有限的条件,如饥似渴地在互联网上查询最新的资讯,学习和讨论的方式和走在国际教育前列的以色列也没有什么区别。

天性乐观的肯尼亚人说,小米加步枪也阻挡不了我们和世界的联系,没有WIFI,那就发短信。

编辑好问题,发送到指定号码,两分钟之内就可以获取答案,就像原始版的百度。

在这里,校舍或许拥挤、桌椅或许简陋,跻身其中的孩子们,或许是百里挑一的幸运儿,但即便如此,科技仍然以最朴素的方式落地生根,结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果实。看完这集,真的也是蛮感动的,这个国家的科技人员竭尽全力为当地孩子们创造学习环境。开展科技教育,靠的不仅仅是钱,而是意识和理念。/ 第五站:中国 /

全球父母向中国虎妈看齐,但也意识到了未曾关注到的问题

中国式的虎妈是什么样的?

这些年来,国外的媒体已经给虎妈们打上了各种负面的标签:刻板、没有人情味、过分在乎成绩……

在英国,一档著名的智力竞技节目《天才儿童》,让年仅11岁的华裔少年“家进”一战成名,这个男孩真的超级优秀~

媒体赞叹家进的同时,也往往不忘“酸”一把妈妈晓菲的教育方式 ——在他们的刻板印象里,“虎妈”教育下的中国孩子,除了考试,还能做什么呢?

陈一佳深入走访之后发现,确实如媒体所言,妈妈的教育方式就是最传统的中国虎妈式“鸡娃”:她会自己制定一套学习计划给家进额外”加餐“,因为学校里教的东西太简单了。

家进放学后就要在妈妈的紧盯下刷题,他的最强大脑也有题海战术的功劳。

不过在陈一佳带着晓菲母子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后,就先后暴露出了虎妈式育儿的一些不足。

在国内,家进和妈妈晓菲分别接受了两种测试,妈妈试玩了一把游戏《中国式家长》,她凭借着自己多年来的“虎妈”经验来安排游戏里小孩的日常。

游戏的结果却让她震惊不已——还没到高考,游戏里的孩子就崩溃了,直接GAME OVER。

现实生活中的儿子会真的走上和虚拟儿子一样的道路吗?

随后在清华大学心聆学习中心,一场神秘的“太空舱”测试表明,家进的各个智力指标都远超同龄人,但却拥有一个意料不到的“短板”。家进潜意识的紧张度已经达到顶级,随时有可能崩溃,而且他经常咬手指甲的习惯,也是压力过大导致的。

晓菲这才意识到,过去的几年只是用高压政策强逼孩子学习,从未注意过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短暂的中国之旅,让一佳和晓菲感慨良多,一方面,他们感受了中式教育的创新变化,眼下的中国教育也走得非常前沿。另一方面,他们母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和连接也随着时间在不断进化。

在亲子关系中,何时拥抱、何时放手,考验的不仅是父母的智慧,还有更多的人生功课。

最后总结:

中国的爸妈们其实一直都在进步,从以前家长主导的教育模式转变到让孩子去主导,从只关注成绩到更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从单一的对着书本刷题到借助各种先进工具武装自己。

教育从来没有举世通用的方程式,只有一代代辛苦付出的父母和教育者,用爱为孩子勾勒出最恰当的专属方案。

大家如果有特别想说的,可以底下留言,想要看具体的纪录片,可以按图示对话框回复“教育”获得观看地址!

如果喜欢今天的分享,觉得有收获,记得文章右下角的“点赞”、“在看”双连击一下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节课有意思了:家长变身老师给孩子们上VR课
妈妈背4万袋水泥挣的钱,被沉迷网游的孩子充值:孩子上网课,家长要避开这些“雷区”
全班95%的孩子不认识“白蜡烛”:常识教育远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幼儿是否该上早教课?
《“笨”孩子的硕博之路》第十二章
人工智能走进小学课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