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早上,一条热搜搅动了全中国老母亲的心
具体是这样,教育部网站在今天上午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
通知中明确了3个重要时间:
1、必要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
2、学校作息时间: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有条件的应保障必要午休时间。
3、就寝时间:小学生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
看到这样的通知时,真有些百感交集!
应该说,教育部精准的对孩子的睡眠出手,这是件温暖人心的大好事,想要解救孩子的睡眠不足,已经“不是我们一个人在战斗了”。
但是,凭一纸红头文件,又真的能切实解决娃的晚睡、睡眠不足问题吗?
心里有点数的老母亲都觉得“太难了”!
不是爸妈们不知道睡眠重要性,而是就目前孩子们所处的教育大环境,这分明就是想早睡早不起来、想多睡多不起来啊!
网友们也纷纷表示:“谁不知道睡眠对孩子重要,关键问题就是做不到啊!”
“一年级的作业稍微拖一拖就到10点了,想早睡,不可能的。”
对于工作996的家长,就更难了:“到家就9点了,怎么能保证孩子9点半睡?到校时间拖到8点多,那自己上班不就迟到了?”
1、作业中断: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2、校外培训时间中断:校外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线上直播类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
3、游戏中断:各地采用技术手段加强监管,每日22:00到次日8:00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
▷北京学科类线下培训班的整治和叫停:孩子成绩为什么越补越不行?因为这些培训机构本身就不行,这些冤枉钱别再扔了; ▷严禁中小学招生与任何竞赛挂钩:不用再一窝蜂的把孩子塞进奥数、信奥,机器人竞赛班了,拿再多的奖杯和第一名,都和升学招生没有半毛钱关系。 ▷教育部官宣和剑桥英语等级考试“分手”:很大程度的浇熄大家对“KET,PET”的考证热情,英语不是为了考证而学。 ▷上海中考全面启动名额分配到校:菜中一样也有名额进重点了,郊区的家长可以缓口气了。
当然,我并不是说需要放松学习,而是抓对重心,狠抓基础、劳握主干。过去很吃香的高难竞赛不吃香了,偏题怪题也不要再花大时间去琢磨了。
前阵子我去听了一堂杭州数学名师分享会,知名数学老教师阐明的观点给到了很大的触动—
“10几年的教学生涯接触了上千的学生,我只碰到2个在数学上天赋的孩子,除了这两个是应该去额外再拓展一些数学难题的,其他的孩子统统没必要,把学校课本吃透了才是王道,千万不要再给娃读课外补习班,那就是浪费精力,省下来的时间让他们运动、让他们看书、让他们睡觉!“
无独有偶,杭州市另一位知名的校长也再三强调,课内知识才是最根本的主线,一方面学科教材的难度已经比过去提升了不少,编排都是环环相扣的,学好就不容易;一方面考试的内容不会再朝纲,有难度系数的题越来越少,所以一定要在“熟练度”上下狠功。
即便是学有余力的孩子也不要在难偏怪的题目上多纠缠,偶尔来几道让大脑活络活络是可以的。
说到底,那极少数有天赋的孩子也不需要父母挖空心思去揣测,去证明,“我的孩子是不是那块料”老师心里清楚得很,天才不会被埋没。
那么省下来的时间做什么?
还是那句话,一定要在课外花时间进行大量的阅读,而且阅读不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也要让孩子去生活中“阅读”,现在的孩子除了上各种补习班,没有时间去生活去观察去感受周围,这在未来会是个大问题,所以一定要带他们多去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去看世界,只有让孩子体验和感受了,才有更多的信息输入,才会有更立体和多维的输出!
素质均衡的人才也永远是需要身体和意志力的,那么体育锻炼和户外运动还是必须有,再难,我们都得给娃挤出来!
学习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赛道,给孩子由内而外的“充足电”,他们才能持续的充满动力地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