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个人名的“楷”读“Jie”吗?
这个人名的“楷”读“Jie”吗?

总结自己近30年从事出版工作的经验和体会,我认为,要做好编辑校对工作必须做到以下这8句话32个字:
坚持学习 不断累积
善于质疑 逢疑必析
凡引必核 遇数必计
改必有据 闻一知十
前段时间,在期刊审读过程中,遇到下面这样的一条参考文献。该刊是中文刊,但对中文参考文献均采用中英双语对照的形式。

中文部分未见差错。
英文部分有几处明显的差错:“wuhan”应改为“Wuhan”,“if”应改为“of”,“et al”前的“.”应改为“,”。除此之外,英文部分中第三作者“刘自楷”的拼写是“LIU Z J”。
“楷”读“kai”,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我一直以为“楷”读“kai”,那么这里这个人名用“楷”的首字母怎么会是“J”呢?这不得不使我产生了怀疑——善于怀疑。既然有了疑问,那就得“逢疑必析”。
查《现代汉语词典》,“楷”有两个读音,分别是“kai”和“jie”: 

既然如此,至此好像可以确认,这个参考文献把“刘自楷”写作“LIU Z J”没有错误。然而,我转而又想,“楷”读作“jie”时的词义是“黄连木”,一个人名会取义“黄连木”吗?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因为我想起了俗语“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现代汉语词典》对“黄连”和“黄连木”的释义是:

人们真的会取这样的名吗?为了打消怀疑,我又通过知网查到了这篇文章的原发期刊和全文,结果是:

由此确认,“刘自楷”的拼音是“LIU Zhikai”,那么其在参考文献里的缩写形式应该是“LIU Z K”而不是“LIU Z J”。
至此,疑问完全排除。
编校方法运用得当,就可能发现隐藏的问题。做编辑就是要善于怀疑并且不放过任何疑点。“证实”和“证伪”都是学习的学习的过程,都会有收获。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最后,说几句题外话。国内部分中文期刊“喜欢”把中文参考文献用中英双语列出,事实上没有任何出版类标准和规范有此规定,当然这么做也没有人说不可以,属于一种自愿行为,大概源于某国外数据库的收录要求,有些被该数据库收录的期刊当然也就不得不这么做。但是,从以往编校和审读结果看,因为这种中英对照而在英文部分出现的差错相当多。比如,上面给出的案例就十分典型。在编校合格线(图书为1/10 000、期刊为2/10 000)的压力下,这种做法无异于自找麻烦,毕竟我们是中文期刊,我们用英文的出错率本身可能比中文高,何必自讨苦吃呢?建议同行朋友改变这种思路,避免自己给自己挖坑,尤其是那些没有被那个数据库收录的期刊。您说呢?

相关文章链接:
● 编校案例丨射箭的靶称为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GB/T 7714—2015编校失误答同人问》阅览笔记
规制 | 期刊编校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文件
小议中医药期刊编辑需具备的人文素养*
学术期刊文言引文校对盲区问题探究
编校工作中医学杂志常见差错案例分析
pubmed疑难文献下载全文技巧(经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