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接收孩子们发送的成长信号——读书札记(5)

教育一词,尽人皆知。然而若问什么是好的教育,恐怕就会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了。

胡乱读了一些书,但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不仅“忘食”,还常常胡思乱想;想到“会意”处,便突发奇想:教育其实很简单,甚至简单到不需要任何的理论,正如布鲁纳所说,任何复杂的课程、学问都可以用极其简单的方法表述出来。比如,我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教育不就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吗?

这句话没错。我信,故我说。但大女儿不完全信,她反问我:如何才能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我说,顺应天性,给予关爱和信任,孩子自会成长。女儿接着问:那你孙的天赋是什么?这都四年级了,我怎么没看出来?我说,你们干预多了,孩子的天赋就有可能被遮蔽了。女儿穷追不舍地问:假如按你说的,给他自由,给他快乐,他能考上好的初中吗?能考上重点高中吗?能考上好的大学吗?我说,家长做到友好陪伴,以身作则,孩子不会差的。最后,女儿给我致命一击:你就是用你的理念培养我的,我不是没有考上好的大学吗?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我无言以对,只能弱弱地说:我觉得你现在很好啊!

我不否认,人类的教育史也是人类的进化史。但是常识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随着教育的日益发达,日益现代化,教育领域中的一些弊端也日益显露,且成为定势,一时难以纠偏。

比如,盛行全世界的标准化考试。不可否认,标准化考试具有选拔学术性人才的重要作用,且目前还没有更好的办法取而代之。但标准化考试的单一性、狭隘性、不合理性已经昭然若揭。《让天赋自由》一书指出:“它只能测验某些类型的智力。这种测试完全不人性化,它试图以一刀切的方式,营造出一种普遍认知,即形形色色的大学生都具备同一种潜质。它还使得低年级和高年级的高中生要花好几百个小时,去为进入大学做准备,而牺牲掉了真正的学习和其他兴趣。”

事实的确如此。把不同天赋秉性的人集中在学校里,用固化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说起来不就是个笑话吗?有没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在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成功人士中,有多少是当年的优秀生?反过来问,有多少在某些方面有特长、有天赋的孩子在标准化考试的机制中被定义为“差生”?

当学校不考虑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一重要特性时,那么,在这样的学校里还有“教育”发生吗?对此,加拿大教育学者马克斯▪范梅南评论道:当教育学不再与人的独特性相关时,那么教育就变成了一个企业。而在这个企业中,学校成为“市场”,孩子们及其父母则成为“顾客”和“消费者”,教师成为“教室的管理者”,校长成为“学校的高层经营者”。(《教学机智——教学智慧的意蕴》,范梅南著,第182页,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0月第2版)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很难吗?《让学校重生》一书告诉我们:“我们的孩子一直在发送他们未来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信号。对父母和家长来说,用心注意和观察这些信号是很重要的。”(《让学校重生》,【英】肯 罗宾逊 【美】卢 阿罗尼亚著,李慧中译,第219页,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8月出版)

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孩子不是一张白纸,可以任由我们描绘我们想看到的图画。换言之,如果没有来自外部粗暴的干涉、限制,孩子是要主动成长的,也会主动“发送信号”的,只是我们没有注意“接收信号”而已,或者说,我们根本就没有“接收信号”的意识。也即《让学校重生》中所说:“孩子们在学校有很多挣扎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被当作独立的个体对待,他们独有的优势没有被识别或是激发。”(同上)

接收孩子发出的“信号”,既需要有耐心,更需要有智慧。遗憾的是,现在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既没有耐心,更缺乏教育智慧。

现在生二胎的年轻妈妈多了,我经常听到她们在吐槽:“老大比较乖巧,老二太让我操心了,什么都要争,一点儿也不听话!”“老二的学习不用我操心,老大就不行了,天天都得盯着,成绩始终上不去,急死人了!”……仔细品品这些年轻妈妈的话,我感觉是有很大问题的。她们习惯用“好与不好”“省心与不省心”“听话与不听话”等衡量评价孩子,这样的评价标准本身就是有悖教育本质的。有了这样错误的执念,孩子发出的个性化成长的信号,她们自然会视而不见。

从教育形式上来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一对一甚至二对一、多对一的,而教师对孩子的教育则是一个人面对一群人;从教育关系上来看,家长和孩子有着割舍不断的血缘关系,父母心系孩子成长的出发点是本能,是初心,而教师和孩子之间是工作和工作对象的关系(少数高尚而伟大的教师除外)。不用多说什么,二者之间的差别是巨大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接收孩子们发送的“他们未来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信号”方面,家长是第一责任人。“细心的父母会比包括教师在内的任何人都更了解他们的孩子。作为父母,最基本的责任就是帮助学校对孩子的独特品质和能力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同上)

孩子们发送“未来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信号”,不是刻意的,而是本能的,不是发送给谁看的,而是“富有吸收力的心灵”(蒙台梭利语)的自然流露。

我常常回忆起儿时的玩伴,他们有的擅长动手操作,喜欢技巧类的项目,有的爱好力量型的项目,有的则习惯于做品头论足的看客……而我自己,从小就排斥动手操作的项目,而喜欢需要动脑子用智力的项目,如读故事书、给小伙伴们讲故事、猜谜语等都是我的强项,即使是玩打仗的游戏,我也是那个“运筹帷幄”的军师,指挥他们匍匐前进、迂回包抄、炸掉“碉堡”等。无形之中,我就被小伙伴们拥戴为“司令”,而大人们看到孩子们天天围绕在我身边,就称我为“刘校长”,那时我还是十多岁的娃娃呢!后来我结婚成家,真的当上了“刘校长”,回到那个大杂院的时候,大人们还开玩笑地说,“如果不是我们当年喊你刘校长,你可能还当不上呢!”

回忆高中时的情形就更有意思了。我的高中同学中,喜欢挑战规则、打抱不平的,后来做了法官;喜欢谈论经济形势的,后来当了老板;喜欢舞文弄墨颇有秀才范的,后来做了公务员;喜欢刺探各种消息爱打小报告的,后来做了检察官……

回忆这些是想说明,在没有外部力量干扰的情况下,多数孩子的天性会自然暴露出来,也即会发送“信号”。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按照自己的愿望成长,成长为他们想要的那个样子。

通过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我得到一个启发:如果做不到接收孩子发出的信号,起码应该做到不干涉孩子的自由,尊重孩子的选择——我们这一代人就是没有人管束的情况下长大的。

最后我想说,作为家长,接收孩子发出的信号,就是成全孩子的生命发展,就是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而这件事与考试成绩没有直接的关联。

年轻的父母和老师不妨自问:孩子们频繁发出的我要“成长为什么样”的信号,你们接收到了吗?如果没有接收到,请不要粗暴干涉和限制,可以吗?要知道,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有时候什么都不做才是更接近教育学原理的。

202383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推荐一篇关于孩子教育的文章
家长的烦恼 ——来自学生家长会的思考
美国总统说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孩子的学习态度取决于父母
如何正确发掘孩子的天赋?#父母课堂 #家庭教育 #家长必读
美国优秀学生的五个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