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

1.敌意性攻击

儿童两三岁时,处于自我意识高速发展的阶段,自我意识较强。这一时期,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所有好玩的玩具与美食都是自己的。因为不懂得分享合作,所以,争抢玩具与美食的事时有发生。在争抢的过程中,自然就会产生打人、咬人等攻击性行为。

同时,这一时期是孩子在自己所属群体中探究与人交往、摸索各自特点、体验交流方式方法,以及学习如何做人的时期。在与其他孩子交往或在一起玩耍游戏的过程中,难免发生误解,产生矛盾,出现争吵、打斗等攻击性行为。

那么,在孩子的成长环境中,父母应尽量避免孩子接触暴力环境,如看有暴力情节的电视节目,或暴力血腥的电视游戏等。如果孩子坚持要看这里有暴力情节的电视节目,父母要陪孩子一起看。一边看一边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明白,暴力行为是不可模仿的。

此外,同理心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孩子出现暴力行为时,家长要告诉他,用力打小朋友,小朋友会很疼的,就像你自己不小心摔倒或撞到桌子上那样疼。

心理学上有“爱抚效应”,是指爱抚产生的感觉,可以让人神经系统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发生奇妙的变化,从而缓解紧张,改善人的不良情绪。当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生气或发生争执而暴躁不安时,父母可以借用爱抚效应,抚摸一下孩子或抱抱孩子,可以有效的改善其不良情绪。而孩子的情绪稳定,自然不会再打人了。

2.动辄哭闹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尽管发脾气的孩子一点儿也不可爱,但是0~6岁的孩子,很少会为了气家长而发脾气。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还是以自我需求为中心的。他们脾气多半是因为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以此要求家长顺从。

除了心理需求与不良环境的影响,孩子的情绪也会受身体健康程度的影响。特别是2~3岁的孩子,常常因贪玩而不睡午觉,结果导致睡眠不足,疲劳过度,因此稍有不顺心就会大发脾气。孩子肚子饿了、生病了,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导致孩子情绪失控而乱发脾气。

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比如孩子生病时,如果家长百依百顺,当孩子病好之后,家长取消了对孩子的特殊待遇,孩子往往会因此而感觉愤怒,大发雷霆。

事实上,孩子发脾气意味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是成长的征兆。从心理学发展的角度是合理的,父母也没有必要为此认为孩子就一定是个脾气暴躁的坏孩子。

孩子发脾气时,给孩子一个宣泄的渠道是非常重要的。当小孩在气头上时,家长千万不要激动的给孩子讲道理,因为那时她满心都是怒气,根本没有办法思考家长的忠告。只有等她怒气发泄出去,才能听得进去道理。

父母保持理性,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也是关键。这样不仅利于孩子冷静,也可以让孩子学会处理不良情绪的方法。

3.在公众场合哭闹

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一般有以下原因:

一,是自我控制能力差,独生子女家庭往往表现出更差的自我控制力。因为家长的爱倾注的更多,对于孩子的需求少拒绝、少延迟,所以导致了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自制力。

所以在生活中,父母一定要设法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对于无理的要求要坚决拒绝,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也要学适当的延迟满足。不过这种拒绝和改变要循序渐进,一步步来,不能让孩子感觉“昨天还是顺着我,今天就处处和我作对”,可以从小事做起,再扩大到各个方面,使孩子不会感觉太受挫。

二是家长的无原则妥协。很多孩子屡屡在公共场合下哭闹,实际上源自于家长的妥协。如果家长因为孩子受不了孩子的哭闹而妥协的话,就会给孩子留下“虽然制定了规则,但是也可以不遵守”的印象。

规则对于孩子来说,就像是一栋房子的墙壁,他给了生活一个界限。只有当孩子知道什么是合理的需求时,他才会感到平静而快乐。所以规则是安全感的来源,规则的建立,可以给孩子提供自由成长的顺序感。轻易打破规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即使在公众场合,也要坚决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即使他哭闹打滚,可以进行冷处理,走到别的地方,任由其哭闹;或将其远离不合理要求的环境。这样做可能会招来很多人的围观,但不要觉得没面子。要知道,孩子的将来比你的面子重要得多。当孩子明白自己的要求不是每次都能得到满足,在面对一些诱惑时,就会慢慢学会克制自己。

此外,要给予孩子符合其年龄特点的要求。

对于0到8岁的孩子来说,“乱买”是个难以理解的词。他们会觉得我提出买玩具,买零食都是我自己需要的,是有用途的,能给我带来快乐的。孩子的“乱买”和家长的“乱买”根本是两个概念,这是怎么能期待孩子完全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做呢!所以,与孩子的事先有约定要明确,对于孩子不能理解的要求,不要去提。

4.一发脾气就摔东西

孩子生气发脾气的时候,家长首先要做的不是和孩子辩论谁对谁错,而是先表示理解孩子的生气、发怒的情绪,并把孩子带离这个环境,或者远离惹孩子发怒的东西,让孩子平静下来

家长可以教孩子在感到生气、难过的时候,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摔东西。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在别人的一些做法或语言令你感到生气的时候,不要再和对方辩论,而要直接说出自己的感受--“我生气了”--然后安静的走开,自己一个人待一会儿。等情绪平静下来之后,再去解决和对方的分歧。

5.“我就不!”

很多孩子的“犟”都令家长头疼,但实际上,犟的孩子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不能正确的引导,还可以借此培养孩子独立的性格,自强自信的气质。

对于两岁以后,自我意识逐步增强的孩子,不妨给他做主的机会。让孩子自己选择,即使孩子的常识必然是失败的,也让他体验一下失败的过程,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经验。

对于三岁以上的孩子,在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动之前,家长可以请他讲讲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思路,还可以提示孩子有没有其他的选择,同时引导他选择最佳方案。这样不但能使孩子不再固执,还培养了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坚持自我、自信的处事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很有益处。

6.家有破坏王

孩子的破坏性行为,在成长发育过程中是非常常见的。心理学认为,孩子并不是为了破坏而破坏,只是因为好奇,在探索和求知的过程中,才出现了“破坏”行为。

例如,爱模仿是幼儿典型的心理特征。3到5岁的孩子最易模仿他人。父母平时爱做什么,孩子往往也会学着去做。比如看见爸爸刮胡子,就会将小猫的胡子剪了;看见妈妈化妆,就会趁妈妈不在时也会化妆,将小布偶画成个大花脸。

也有一些孩子的破坏行为,是由于好心帮倒忙。比如妈妈发现电话机坏了,孩子看着忙碌的妈妈,想起爸爸修理电话的情景,自告奋勇的去修,结果把电话机拆了又装不上去。这样,就成了妈妈眼中的破坏王。

还有的孩子在吃饭前,帮妈妈拿碗,一个不小心将碗全摔了;或者本来想去洗衣服,可不知放多少洗衣粉,结果全都倒进了洗衣机里。这些都成了家长眼中的破坏行为。

对于孩子的破坏行为,尤其是家中的贵重物品,家长往往不能容忍,动辄打骂,甚至惩罚孩子,不准吃晚饭之类的。殊不知家长的过激反应、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对孩子的成长相当不利。

家长可以与孩子多多沟通,让他们明白,不是所有的动作都可以模仿,有哪些是危险的,而刷牙洗脸,摆碗筷,洗手帕等是会得到称赞的。

如果孩子好心帮忙,却由于经验不足或能力有限,成了破坏行为。

7.总是在问“为什么”

3到4岁孩子的一个很典型的心理特点是安全感差,孩子因为缺少安全感,所以常通过说话来证明家长爱自己。尤其当孩子问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为什么时,通常都是这个原因。

幼儿的思维是没有逻辑性,一块一块的。你会发现三四岁的孩子说话,通常把中间的环节全部省略。比如他想吃完饭后去玩玩具,他会问:“妈妈,玩具呢?”而不是说:我想玩儿玩具。

儿童的思维是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7-11岁的儿童不但能够理解具体的事物,也能够理解抽象的事物。到了12岁以后,儿童的思维就像成人一样,可以完全透过逻辑认识世界。

但与成人相比,小孩子思维简单,很难处理旁通。所以,有时会不停的问同一个问题,此时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联想。比如,天热时,狗狗为什么不用理发?在回答他为什么的同时,还要让他知道猫狗羊牛等同类动物也是如此。这样既开阔了孩子的思路,又加深了其对问题的理解,时间长了,必然促进思维的发展。

8.“脏话大王”

2~4岁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口头语言发展的敏感期。此时孩子学习能力与模仿能力很强,可能会因为偶然听到别人说脏话而感到好玩,而随意加以模仿。孩子四岁以后,分辨自己和他人想法的能力得到发展,这事他已经能够分辨出别人的贬义词,并且会用更加难听的句子回骂对方。这种情况下,他们才是在有意识的使用脏话。

第一次说脏话的孩子,可能是出于好奇。如果父母哈哈一笑,他们可能会认为说脏话会得到大人的赞赏,这笑容无意间就成为对孩子说脏话的鼓励,因此会可能继续说脏话。反之,如果此时父母表情惊愕,甚至激动的大喊大叫,孩子就会认为自己能够通过说脏话而引起父母的注意,或者认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不然,父母怎么会如此重视呢?

四岁左右是说脏话的兴奋期,一般儿童在上小学后都不再说脏话。所以如果父母发现孩子说脏话,不要太着急,更不要给孩子贴上不可救药的标签。

对于三四岁的孩子,如果你发现他在说脏话,可以装作没听见,不理不问。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并不知道它是脏话,只是把它当做新鲜词来使用。置之不理,比批评和训斥要更为有效。

因为你的孩子还小,根本不理解脏话的含义,如果随意的打骂,反而会强化他对脏话的印象,有可能让他以后无意间说的更多。

模仿疗法,又叫示范法,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学习和获得良好行为,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较大的孩子。

父母可以排练简单的小话剧,让孩子参与演出。在演出中,可以让经常骂人的孩子扮演被骂的角色,让孩子体会到被人骂是件非常不舒服的事情,这样他可能以后就会慢慢减少说脏话的次数了。

9.做事敷衍不上心

大多数孩子做事不负责任,丢三拉四,是由于没有责任心。父母可以适当的惩罚,以加深孩子对马虎的坏处的感受。

自然惩罚法是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的,就是当孩子出现故事或犯错时,父母不给孩子过多的批评,而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埋单。这样孩子就能自觉的弥补过失,纠正错误。比如每丢一次东西,就从零花钱中扣除,或者让他扫一周的地,洗一周的碗,以此“赚钱”买他丢失的东西。

10.被放纵溺爱的小霸王

父母与祖辈教育观念的不一致,容易引起孩子对正确、错误概念的混淆。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在父母那里得不到满足,而祖父母那里却得到了满足,时间长了,孩子对事物对或错的概念就会产生混乱,甚至认为自己的霸道行为是正常的。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从“自我中心”到“去自我中心”的心理历程。宝宝两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懂得区分什么是我的,什么是别人的;别人的我可以拿,但我的绝不许别人碰。因而幼儿在这个时期难免有霸道的行为,特别在3-6岁这个阶段尤其严重。

此时孩子身上所表现的自私,比如不喜欢把最喜欢的玩具给别人玩,是一种正常的认识自我的表现,而不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心胸狭窄。如果孩子在五岁以后还霸道不讲理,你就要注意了。

对于六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饲养些小动物,给小动物洗澡、喂食。孩子从这种行为中能学到爱人弱小,真心多考虑照顾别人的感受,慢慢就会减少身上的霸气。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术语是“标签效应”。只有一个人被贴上某个名称或标签时,它会自动做出相应的自我印象管理,无形中让自己与标签达成一致行为的现象。

这种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不管好坏都能影响人的自我意识,使心理发生改变。幼儿阶段的自私都是一种无意识心理行为,但如果从小就被父母和周围人贴上自私的标签,他就会产生强烈的自我意识,认为自己就该是一个自私自利、不懂分享的人,从而真的变得自私。

11.叛逆的反抗期

六岁既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又是心理发展上的第二个反抗期。此时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强,很多事情上都想自己做主,却不喜欢父母强制自己做这做那,所以经常会有逆反心理。

对此,很多父母都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完全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期望。这就导致孩子想得到的东西得不到。同时,由于孩子自我的控制能力较差,在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就会与父母产生对抗。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其表现是不同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表现特点,而且第二个反抗期逆反心理是最具典型的心理特征。

经常被孩子顶撞,很可能是因为你正在与孩子进行“负面”交流。比如,父母用命令式语气与孩子沟通,或者说话太啰嗦。因而与孩子说话时语气要和善,不要讽刺挖苦,简洁,不要唠叨没完。否则时间一长,孩子就会感到厌烦,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此外,都给孩子自主权,买衣服和吃东西时,尽量征求他的意见,给他们提供自己选择的机会。

当孩子因好奇心而做错事情时,父母不要乱发脾气,应该正确引导,告诉他们哪些可以动哪些不可以动,不可以动的,要说出不可以动的理由。

12.我的宝宝有“偷窃癖”

从心理学上讲,孩子出现这种偷窃行为,是紫格尼克效应的作用。

紫格尼克效应是美国心理学家紫格尼克提出的。后来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又提出:任何人都得都有满足自己需要的企图,且内心有一种动力,驱使自己去完成某一个行为,如解答一个谜语,读完一本书,获得一个心爱之物等等。同时,人们被唤起,但未得到满足的心理会产生一个张力系统,即“心理张力”,它会促使人们采取一些比较极端的手段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0到4岁的幼儿因为喜欢某个物品,而将其私自带回家的行为,正是这一效应的作用。在这时,这种行为还不能上升为不道德,因为四岁以前,孩子行动和思考时,还只能以自我为中心,而并非家长害怕的偷窃癖。

对此,父母要注重对孩子所有权意识的培养。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对家中的物品进行所有权确认,让孩子先分清楚哪个物品属于谁,接着在物品上标上姓名后做个记号,并订立规则:未经本人许可,任何人不能使用或拿走他人物品。然后凤瑶亲自示范,比如在洗衣服、收拾玩具前,要征求孩子的同意,让他们知道他是该物品的“所有权者”。

13.警惕孩子的缄默

心理学家认为,人虽然会在皮鞭面前屈服,但那只是表面的顺从,内心却纷充满了反叛、仇恨等复杂情感。在占据强势地位的人面前,人们都会挑对方喜欢的话来说,也会因害怕其威严而保持缄默,这就是所谓的“缄默效应”。

一般来说,小孩子最公正无私,谁对他好,谁真正了解他的生活习惯、喜怒哀乐,他就愿意亲近谁。如果你是个过于严厉、不能经常陪伴孩子、对孩子缺乏耐心的父母,那么孩子自然不愿意亲近你,甚至因为害怕说错话、做错事受批评,或因不满你的强制性行为等而保持缄默。

体罚只是暂时成功的强迫孩子服从父母意志,但带来的问题远比解决的问题多得多。小孩子的逆反心理,如妈妈态度过于强硬之后,孩子再出现打架、弄脏衣服、在墙上画画等行为,就会因为害怕而不敢坦白交代,用沉默疏远的方式避险。

这里还要说一个大多数年轻妈妈都会犯错的误区,那就是过于关注丈夫。

小孩子都很敏感,常常把妈妈是做自己的私有财产,因为妈妈是自己一个人的,不能与他人分享。所以当妈妈把更多的关心放在爸爸身上,见到爸爸时才笑逐颜开,总是把最好的留给爸爸,总说爸爸的好,孩子就会吃醋。但因为害怕父母的威严,不能进行强烈的抗议,所以只能保持缄默。

此外,不尊重孩子的朋友、只顾自己出去玩、说话不算数等,都会让孩子对你的情感逐渐冷淡。

要时常对孩子说:“爸爸妈妈最爱你!”最好坚持每天如此,搂着他睡觉的时候、看电视的时候、吃饭的时候,只要想起来,就可以对他说这么说。

作为孩子的父母,即使工作再忙一星期,也应该至少抽出一天或半天的时间陪伴孩子。这一天里,父母要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让孩子知道,今天爸爸妈妈的眼里,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是重要的、被爱的。让孩子自己决定这一天玩什么游戏,是否要去公园等,跟孩子一个自主选择的机会。这样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就能很容易的建立起来。

14.如何纠正孩子的小动作

很多孩子都有咬指甲的坏习惯。父母不应该着急,更不能简单粗暴的一禁了之。要知道孩子有逆反心理,你不让做什么,他偏偏会做什么?最好的方法是借用期望效应,温和的引导孩子认识咬指甲的坏处,鼓励孩子坚持改正,帮助他树立“我一定能改掉”的信心和目标。

当发现孩子的小动作时,很多父母会一巴掌把孩子打开或严厉训斥,殊不知这一行为反而会更加加重孩子的紧张与不安。此时,引开孩子的注意力,或试一下对抗反应法,可能会更有效。

15.喜欢爬高上低的危险举动

有时候,孩子爱登高,是感受到来自父母或他人的压力。父母和孩子说话时,往往没有注意自己的身高问题,但孩子对这种差距非常敏感,认为自己应该站在同一高度与父母交流,于是就产生了平起平坐的心理,从而变得爱登高了。

就算是大人,遇到身高比自己高很多的人也会胆怯,更何况是小孩子。所以父母和孩子说话时,最好能体谅孩子的心理压力,蹲下身子。当你学会蹲下身子交流,你会发现,其实亲子交流并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只需要适当的照顾一下他的心情,就可以远超你期望的效果。

此外,如果有时间,可以满足孩子蹬高望远的需求,比如周末带他去附近的公园那里的假山和小山丘玩耍。

16.“你根本不尊重我!”

孩子和大人一样,都需要被尊重。但在中国,许多父母都不曾注意这一点,认为孩子还小,必须听自己;或者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所有物,自己为了他的成长,付出了那么多心血,想让他如何他就必须如何。

特别在遇到问题时,孩子家长多采用强制做法,完全不考虑孩子的想法与感受。比如,孩子并不想上某个学习班,父母却逼着孩子上,孩子就很容易反抗,甚至由此不再喜欢学习。

对儿童来说,来自父母和他人的尊重,都会让他变得更加自信,从而将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做得更好。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年龄小,没有分辨能力,担心他做出错误的选择,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父母经常要求孩子按自己去做的就行,他就会认为自己在被迫做这件事,渐渐的,他不但对事物本身产生厌恶,失去创造力,还会与父母产生心理隔阂。

最重要的一点是,不以成绩定输赢。

许多父母都看分说话,孩子的成绩不好,很容易被父母惯以真笨、一点都不用心的罪名。这时,孩子会不自觉的产生自卑感。但实际上,成绩较差的孩子,因承受较大的压力,比其他孩子更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与关爱。

即使成绩孩子的成绩不理想,父母也应当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并且这些亮点上及时给予孩子相应的表扬,让他们体会到被尊重、被支持的快感,使孩子更加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这比报补习班要有用的多。

此外,父母也要注意给孩子颜面,不要在外人面前严厉训斥孩子、驳回孩子的意见。等外人走后,父母再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明白父母的苦心,或一起讨论孩子提出的意见,他就会感觉自己是被尊重的。

17.如何看待走神

由于孩子大脑发育不成熟,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所以注意力不集中成为了他们的共同特性。心理实验证明:三岁孩子注意力可维持3到5分钟,四岁的孩子维持十分钟,5到6岁可维持15分钟,7到10岁可维持20分钟左右,10到12岁维持25分钟,13岁以上才可维持30分钟。所以孩子的生理状况决定了他们不可能维持长久的注意力。

同时,孩子的饮食与若含有较多的咖啡因、添加剂、防腐剂等,也会影响孩子注意力的发展。

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可以采用这个方法。例如父母给孩子一堆积木,让他拼出一个房子、一棵大树后才可以玩别的玩具;或者规定必须吃完饭才可以看动画片等。这些举动都会增加孩子做事的专注程度,从而提高他的注意力。

有时,父母为了哄孩子开心,往往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其愿望。然而有求必应的纵容,往往导致孩子没有忍耐力、不会克制情绪、不愿克服困难等,长此以往,自然难以静下心去做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年级决定孩子的一生
如何培养高情商孩子?
宝宝张嘴蹦出“他x的”震惊妈妈,如何让孩子告别脏话?
家长四问:什么样的教育比较好?
孩子说“脏话”,家长最好假装不在意
培养孩子好习惯60招:父母必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