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文官圣人刘毅这辈子不求别的,就一个字:莽!
有一位说话耿直又喜欢怼人的下属是什么感受?这个问题可以采访一下晋武帝司马炎,他手下有个叫刘毅的官员,就是这么一个动不动就放炮的直男。
刘毅在武帝朝任过6年的司隶校尉,身负监察重任,对认为不正确的人和事提出批评,也是职分所在。其实在其他职位上,刘毅也是这样。这倒也不算什么,关键在于刘毅说话直而且硬,从不拐弯抹角,完全不讲语言技巧。
这样的风格,让刘毅收获了不错的名声,却限制了职位的晋升,二者没有兼得。

刘毅直到什么程度?连皇帝的面子也不给。
司马炎有一次在南郊祭天之后,问刘毅自己可以与汉朝哪位皇帝相比。结果刘毅回答道:只能与汉桓帝、汉灵帝相比。
当时的司马炎还没有羊车巡幸之类的荒唐事,行为还算比较谨慎,力排众议平定东吴的武功确实也值得炫耀一下,还是有点骄傲的资本。祭天之后志得意满,这样一问无非是想听点赞美之词,但凡有点眼力见的大臣,自然会顺势捧上一捧。这也不算不讲事实的谄媚,其实也无伤大雅。刘毅却不管这一套,把司马炎比作被认为是汉朝亡国之君的桓灵二帝,给兴冲冲的司马炎当头浇了一瓢冷水。
这话相当不逊,当面打脸也不过如此,换了别的皇帝,多半要龙颜大怒,就是当场杀头也不奇怪。不过司马炎并没有生气,只是有点不服气,质疑说自己虽然比不上以前的圣主,但也不至于到桓灵的档次吧。刘毅毫不客气地再捅一刀:桓灵卖官鬻爵,钱总算还是收到了官库;您卖官鬻爵,钱却落入了私房。这样看来,您连桓灵还不如呐。
司马炎大笑,说桓灵在位时可没有敢这么直言的大臣,这样看来,我还是比桓灵强。司马炎给自己找了个极好的台阶,既解除了尴尬,还表现了足够的容人雅量,也算是十分机智了。
怼皇帝都无所顾忌,那么其他人当然更加不在话下。刘毅于咸宁四年(278)任司隶校尉,上任后整治权贵豪族的不法行为毫不客气,连太子入朝时鼓乐不合礼制都不放过,司马炎亲自下诏赦免这才罢手。铁腕之下京师一带秩序肃然,司隶校尉部的郡守、县令等官员不堪重压,弃官的不在少数。
刘毅这样的行事风格,当时就被人比作汉朝时以刚直著称的两位司隶校尉诸葛丰和盖宽饶。而让管辖内的官员主动弃官,和后世任应天巡抚时下属纷纷望风辞职的明朝官员海瑞也有点相似了。

这种"孤直"品格向来被人欣赏,时论对刘毅当然也是不吝好评,赞他敢说敢言,刚直不阿,实在是官员典范。然而在后人眼里,慢慢地也有了不同看法。王夫之就认为,刘毅只是给自己博取好的名声,却没有为国家干成什么实事,不值得褒扬。刘毅是不是有意求名不好说,但确实在实干方面很有欠缺,他那行事风格恐怕也难以办成什么实事。
刘毅的最大缺点就是太直,不看对象一律硬刚。如果说对待其他官员和下属,以威压人还能管得一时,那么对上司提意见完全不讲语言技巧,恐怕效果就欠佳了。
刘毅当面批评司马炎治下的官位成为商品,挑出来的这个问题不能说错,但方式实在太过生硬。本来正确的意见,非得用最难听的话说出来,似乎不逆耳就不成其为忠言,实在没有必要。这样硬刚上级,很容易让对方恼羞成怒,碰上个心眼小的皇帝,坟头草只怕都几尺高了。
何况刘毅还是抓住一个局部问题就全盘否定,也不是很中肯。司马炎虽然没有动怒,但终究还是不太认可刘毅的结论,卖官的具体问题,当然也就一笑而过了。那么从结果来看,刘毅的做法就有点为批评而批评的味道,我只管提意见,听不听得进去那就不是我的事了。
而从刘毅管的事来看,似乎也过于严苛了。
竹林七贤之末的王戎在朝任侍中时,有地方官员用一百丈细布送礼,王戎并没有收受,但回了一封感谢信,结果被刘毅弹劾(晋书只说是被司隶校尉弹劾,比对任职时间,当时的司隶校尉正是刘毅)。最后官司打到司马炎那里,皇帝亲自裁定王戎无过错。
单论这一件事,王戎实在不能说有什么不对,甚至可以算是清廉。刘毅揪住不放,不知是以什么理由。难道是怪罪王戎不该对行贿行为致谢,应该予以痛斥才对?那就有点论心不论迹的意思了,要求实在太高。
刘毅自己接近道德洁癖,甚至对家属也不放过。散斋期间生病,妻子前来探视,由于此举不合礼法,刘毅当即奏请治罪妻子。其实对于妻子的不当行为,制止也就是了,这样上纲上线,太没人情味儿,简直六亲不认。刘毅以同样的标准要求其他人,未免太不现实,所谓过犹不及。大部分人终究不是圣人,标准定得太高,人人动辄得咎,那就玩不下去了。
刘毅还有一个毛病,就是有批评没建设。作为司隶校尉主要负责监察时还可以,但后来转任尚书左仆射抓具体政务还是如此,不是实干的样子。
刘毅上疏陈述选人用人上存在的流弊,提出废除现行的九品中正制。疏奏中罗列的八大损政之道看上去有重复和交杂的感觉,虽说略有拼凑之嫌,基本上也还符合实际。但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提出解决办法。
身为尚书左仆射,选人用人工作正是份内的事,建议废旧立新没有问题,可你倒是拿出新的方案来啊,哪怕只是个初步设想也好。刘毅只说不行,不说怎么才行,像个刚入职的新手,让决策层也不好决策。反倒是随后附议的卫瓘、李重等人,疏奏中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是不是正确先不说,至少办事能力比刘毅老练得多。
所以刘毅就像明朝的海瑞一样,适合作为模范立起来,成为他人的道德标杆。

刘毅凭借刚直这一招牌出来做官,名声是越来越大,但官职却相应提升。60多了才得到司隶校尉这样一个有点份量的职务,最后停留在尚书左仆射位置。退休以后才给了个光禄大夫的加官,算是享受待遇,然后被安排为青州大中正去发挥余热,终究没有升至与其名声相应的三公台辅级别。有人认为是因为刘毅忠于曹魏,被司马氏猜忌而不受重用。理由是当初司马昭在曹魏实际掌权时,刘毅曾经拒绝征辟,只是害怕被治罪才出来任职,证明刘毅有亲魏倾向。
这个说法不大令人信服。刘毅本来是汉朝皇裔,如果感情上要有所亲疏,恐怕更应该倾向于晋朝才对,毕竟曹魏才是夺了他汉家天下的仇人。何况刘毅在晋朝为官,严格律己,直言不讳,不讨好人只会得罪人,实际效果如何不谈,出发点还是为公的。真要对司马氏不满,何必如此操心尽力,保持沉默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政策才更合情合理。

其实原因没那么复杂,说白了就是刘毅这种直男加大炮的风格太不讨人喜欢,晋书"然以峭直,故不至公辅"的说法并没有错。
刘毅向来就是如此,与天下是曹家的还是司马家没什么关系。年轻时就仗着自己品行好,喜欢批评别人,有点身份的人只好惹不起躲得起。曹魏时在平阳郡任职功曹,因为不遗余力淘汰郡吏,名声盖过太守。后来任司隶校尉都官从事,要求弹劾河南尹。上司司隶校尉倒是一片好意,担心遭到报复而不同意,但刘毅似乎并不领情,反而认为上司为难自己,一怒之下弃官而去。
这样的暴脾气一直保持到在晋朝为官,还是一言不合就开怼,专门捡不中听的说。司马炎以皇帝之尊,都连连吃瘪。问题是刘毅说的话还挑不出毛病,又是一心为你好,再不顺耳,却也只能听着。为了体现皇帝的肚量,有时候还得下诏勉励一番,但心里终究觉得别扭。而因为一些琐碎事情而弹劾其他官员,动不动就闹到御前,这种事情搞多了,司马炎只怕也觉得烦。
就算司马炎想提拔刘毅,恐怕也会有不少阻力。对于这样一个铁面司隶,文武百官自然也是敬而远之,不会乐见刘毅高升,给自己找更多不愉快。若是刘毅官拜三公,恐怕干劲更足,搞不好还会引来其他人效仿,那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然而对于司马炎来说,又必须得有这么一个人,时不时敲打一下手下官员,让他们有所敬畏。基于这样的心态,司马炎对刘毅的任用原则大概是既要重用,但又不能太过显赫,那么在司隶校尉和尚书左仆射这样的级别还是合适的。口头上可以大加表扬,但就是不能再有官位上的提拔了。
太康六年(285年)刘毅去世时,司马炎闻讯大惊,连呼损失一位名臣,可惜没有让他在生年成为三公。这戏演得有点假了,真有这个心思的话,就算群臣那里有阻力,也不会办不到。后来有人提请给刘毅评定功绩并破例加谥号,在高层会议多数人同意的情况下,司马炎最后还是没有批准。死后的哀荣都不想给,何况生前的名位,只能说明司马炎本来就没有让刘毅身登三公的想法。
成也刚直,败也刚直,也是无可奈何。
参考资料:晋书、资治通鉴、世说新语

简介

手挥五弦:好读史,不求甚解,史海拾贝者一枚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井中现青龙,皇帝以为祥瑞,大臣:在井里岂不是潜龙?皇帝惊惧
《刘毅传》:刚正不阿怼皇帝,陛下不如桓灵也!
羞见江东
刘毅传
激荡四百年:躺来的开国皇帝,司马炎虚心认错,坚决不改
大臣骂司马炎是昏君,司马炎不但不生气,反而笑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