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类艺术万年史-361》西欧当代音乐(上)

西欧当代音乐(上)

西欧是现代主义音乐的热土,流派纷纭,新奇百出。先后出现的有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序列主义音乐、具体音乐、电子音乐、不确定音乐等。

1.表现主义音乐

它是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一个现代主义音乐流派。代表为奥地利的勋伯格(1874-1951),他从表现主义绘画里获得启发,扔掉后期浪漫派音乐的路子,从1908年起开始探索无调性音乐,成为表现主义音乐的泰斗。在他之前,施特劳斯、欣德米特的歌剧里抒发疯狂的、绝望的病态情绪,已有表现主义的因素。勋伯格的朋友豪埃尔(1883-1959)首先发现了十二音规律,还出版了《论音乐的本质:十二音音乐教本》一书,并同勋伯格多次讨论过十二音的问题。而勋伯格经过10年的探索试验,终于将十二音技法理论化,系统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创作了《五首钢琴曲》(1923),《小提琴协奏曲》(1936)、《钢琴组曲》(1942)、康塔塔《华沙幸存者》(1947)等,成为一代宗师。他的学生贝尔格和韦贝恩紧随其后,各有所获。尤其是韦贝恩勤于思索,首先将音高秩列方法应用到节奏结构中,直接促成了整体序列主义的诞生;他发明的点描式序列写法,强调单个音响的魅力,以星罗棋布的短促音符,获取飞珠溅玉的效果,对后来先锋派音乐有极大的影响。他不幸被美国士兵枪击误伤而亡,英年早逝,甚为可惜。奥地利踵武其后的还有克雷内克(1900-)、和艾内姆(1918-)等人。《查理五世》就是克雷内克用十二音技法创作的歌剧。

4050年代,勋伯格的创造风靡欧洲,起而仿效的是一大批年轻的作曲家,英国的勒琴斯、塞尔、费里克,法国的莱博维茨、布列兹,德国的福克纳、齐默尔曼、亨策,意大利的马利皮耶罗等等,他们用十二音体系创作了大量的歌剧和协奏曲、交响曲等器乐作品。原苏联和东欧各国,随着当时文化政策的逐步开放,不少中青年作曲家对表现主义深感兴趣,60年代,纷纷挤进十二音体系的行列,如原苏联的杰尼索夫、捷克的哈巴、波兰的彭代雷茨基等人,都有这方面的作品问世。

2.新古典主义音乐

新古典主义是欧洲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而在50年代后还有重要影响的音乐流派。它反对后期浪漫主义音乐的标题性和主观性,否定表现主义的手法,主张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将古典的均衡形式等再现出来,创作群众理解的作品。这派的代表是意大利的布索尼和美籍俄罗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

布索尼著有《音乐艺术新美学刍议》、《论音乐的一致性》,为新古典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斯特拉文斯基在欧洲提出"返回巴赫"的响亮口号。但是布索尼在1924年就去世了。斯特拉文斯基在1939年后便定居美国,因此,新古典主义音乐在当代欧洲音乐史上占重要地位的倒是法国的"六人团"和前苏联的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和匈牙利的巴托克等人。德国的欣德米特也有新古典主义倾向。

法国"六人团"是指六位作曲家:米约(1892-1974)、迪雷(1888-1974)、奥里克(1899-1983)、奥涅格(1892-1955)、普朗克(1899-1963)和塔吉弗尔(1892-1983)。他们没建正式组织,因音乐评论家科莱在一篇文章中把他们比附俄国的"五人团"而说他们为"法国的六人团",故得了这个称呼。不过,他们在反对后期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热衷明朗朴素的新古典主义音乐上倒是一致的,米约有歌剧《克里斯托夫.哥伦布》、《玻利瓦尔》及《第四交响曲》、《火的城堡》等;重视客观描述,不是个人自白,但有抒情性。普朗克的歌剧《提瑞西阿斯的乳房》(1947)及《加尔默罗会修女的对话》(1956)被认为是现代优秀歌剧。奥涅格是瑞士人,他学艺在巴黎,活动在法国,他什么手法都用,从爵士乐到十二音技法,但他响亮地宣布:"我的伟大的楷模是巴赫。"他的作品很多,有交响曲、协奏曲、组曲、奏鸣曲、弦乐四重奏等等,大都有明显的新古典主义倾向。

欣德米特(1895-1963)20年代起就热心探索一种新的、个性化的、灵活处理古典形式和调性的复调技术,其《室内乐》(1925-1927)、《钢琴音乐》(1927)就是这类技术的成功之作,而《室内乐》还是受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的启发而写成的。1943年他创作的钢琴独奏曲《调性游戏》集现代复调技术的大成,与肖斯塔科维奇1950-1951年写的《二十四首前奏曲和赋格》被人称为"二十世纪的《平均律钢琴曲集》"

3.序列主义音乐

序列音乐是由12音体系发展而来的。12音体系把不同音高的音编成12音序列,这便是序列主义音乐的刍形。勋伯格的学生韦贝恩将编排的依据从音高扩大到音色;他的另一学生格哈德(1896-1970)又将节奏也放到序列中,便宣告序列主义已完全成形了。

在当代,序列主义音乐进一步发展,即编排12音的序列,不仅限于音高、音色和节奏,而是把时值、节奏、速度、力度、音高、音量、音色以及音区分布等音乐要素统统考虑进去,从整体上予以规划,这便是整体序列音乐了。

法国作曲家梅西安(1908-)经过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成绩斐然,使整体序列音乐成为引人注目的音乐流派。他的作品有钢琴曲《四首节奏练习曲》(1949)、钢琴与乐队曲《异国之鸟》(1956)、《绯句六首》(1963)和《我主耶苏之变形》(1969)等。

梅西安的学生布莱兹和施托克豪森在整体序列音乐上也有特殊的贡献。

布莱兹(1925-  ),法国作曲家,他师事梅西安,获头等奖,又向勋伯格的学生莱博维茨学十二音技法,向奥涅格夫人学对位法,这使他的创作风格多样,但是主导的还是追求新音乐的方向,因此他是现代音乐先锋派的重要代表。《时值和力度的模式》是梅西安《四首节奏练习曲》中的第三首,里面用了四种模式,将各种音乐参数应用于序列音乐之中,这种崭新的试验,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从1951年起,布莱兹研究用音群技术处理《时值和力度的模式》中的12音音高序列,使整体序列中的组成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音,而是一群群有共同特性的音。1952年,他据此为两架钢琴创作了《结构I》。他声称这部作品免去了一切旋律、和声、对位,因为序列结构已经使最基本的调式、调性概念不存在了。1955年,他为诗人夏尔的诗歌谱写了女低音独唱和器乐重奏的《无主的锤子》,全曲共分九个乐章,纯器乐曲与歌曲交替进行,仍以序列音乐为基础,但谱面复杂,节奏、力度变化多端,突出的特点是格调清新,音色甜美,被人称为"杰作"。它标志着布莱兹在整体序列主义音乐创作上采取较为灵活技法的开端。1960年,他为马拉梅的诗歌谱写的女高音和乐队的《层层折迭》,也是一部杰作。著名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听了演奏后,赞不绝口,称它为"美的单调,单调的美。"他为两架钢琴创作的《结构Ⅱ》,也是此类作品。1965-1975年之间,他以世界著名乐队指挥和音乐指导的身份往返欧美,热衷介绍、传播现代主义音乐,在当代乐坛上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世纪西方音乐
外国音乐的主要流派
20世纪音乐作品到底有多奇葩
浅论音乐与绘画的关联
姚恒璐|五声性线性思维和声在泛调性、无调性技法中的实践
作曲家瞿小松丨虚幻的“主流”(上) 丨“创造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过程,而任何预设的‘体系’,从诞生,就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