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你幸福的走火入魔了!

大侠在江湖上一直都是神一般的存在,唯一能够让他们停下脚步的就走火入魔。一旦出现就必定元气大伤,如果要强行运功决斗,轻则武功全废,重则吐血身亡。

医学界也有这样让人头疼不已的走火入魔。而且人到中年,越来越多人都受到如此的折磨。那就是我们常说的三高——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这样的内伤已经成为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我在网络上查了一下资料,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然而与“三高”相关的死亡人数也占总死亡人数的27%。 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这个数字仅仅是在医疗机构登机备案的结果。有多少人可能根本不知道,根本没去检查,或者偶然检查发现也根本没有在意,更没有去治疗。江湖中的大侠虽然叱咤风云所向无敌,但最后却都逃不过被内伤折磨致死的宿命。

“三高”是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总称,高血压可以引起脑出血和脑血管破裂;高血糖可以引起糖尿病,高血脂可以引起血管栓塞。

这三个疾病相信经过近十年的科普,大家已经不再陌生了。但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它的定义。首先是高血压,高血压系指循环系统内血压高于正常水平,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症。我国通常是以140/90毫米汞柱为界限,这个数值需要在安静休息半小时后测量才会更加准确。如果你测量几次都超过这个水平,那么恭喜你,虽然自己可能没有感觉,但你已经得了高血压。高血压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有人说他是“悄悄的杀手”。

高血糖是机体血液中葡萄糖的调控障碍,只要空腹血糖超过6.9mmol/L,那么再次恭喜你,你得了糖尿病。糖尿病的表现,可以有显性的症状,如口干渴、饮水多、尿多、消瘦;可以是隐性的症状,无明显主观不适,一般人没事很少去做血糖的检查。

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或甘油三酯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它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是心脑血管病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它发病隐匿,大多没有临床症状,故称为“隐形杀手”。但是如果你同时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那么赶紧测测你的血脂,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让你距离高血脂也不远了,因为他们三个总是喜欢结伴出现。

注意看过这三个疾病介绍,你就会知道,他们三个都是症状隐匿,什么叫隐匿,也是一个医学名词,就像受了慢性内伤一样,外表看不到伤口,他人看起来反而觉得患者精神矍铄、红光满面,患者自己也没有明显不适,但是疾病却在慢慢吞噬着患者的健康。

如果一个疾病初期给患者带来明显的不适,其实是唤起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人们会及时治疗,并且不断关注疾病的变化。比如血压稍高一点,人就疼痛难忍,无法工作,不得不卧床休息,直到血压恢复正常。那么高血压导致的脑出血、心梗等等情况都不会发生。相反现在谁都能用血压高、或者血糖高这样的借口请假,那一定会让人笑掉大牙。因为你的领导比你血压还高,他都坚持上班,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曾经玩过一个游戏叫“瘟疫危机”,游戏内容就是设计一种疾病,让他消灭人类。这个疾病起初必须很隐匿,不能选择发烧、打喷嚏、头痛这样的症状,让越来越多的人在不知不觉中患病,在得病多年后,各个系统已经被严重摧毁,这时候改变生活方式已经来不及,治疗也为时已晚。“三高”就是这样,人类生活方式给了它生长的温床,也把它培养成为了人类生命的第一杀手。

三高的并发症,很多时候一旦出现就不堪设想。作为一个神经外科医生,在急诊经常碰到脑出血的患者,血压高到撑破了血管,这才发现自己是高血压。但是为时已晚,我们临床上经常会对患者说的一句话“高血压脑出血,非死即残”。患者即使保住了生命也失去了自理能力,需要长期照顾,于是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夜倾倒。

你以为被高血压夺取性命的仅仅是文化程度不高的普通劳动人民么?世界第一大健康杀手可不是浪得虚名。同时,越是劳心费神、着急上火的人就越容易患上这样的疾病。可能没有人统计过,但是我身边的外科医生年纪轻轻就血压升高的比比皆是。因为外科手术需要长期集中精神,肾上腺素大量分泌,血压升高,久而久之,基础血压调控也会失灵,导致持续性的高血压。意气风发的政客,更是常常倒在高血压脑出血上。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合力击败了法西斯希特勒,却先后死于比希特勒还厉害的高血压脑出血。

高血压

高血压的危害如此之大,现在看来似乎显而易见。但事实却并没有那么简单,20世纪70年代前,医学界一直将高血压作为身体的一种代偿机制。1949年,Charles Friedberg's 撰写经典教科书心脏病学,将良性高血压定义为不超过210/100mmHg。

当时无人知道心脏病和卒中的病因,也无有效的治疗可以延长寿命或使患者生存。来自世界各地的统计也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当时大多数医生人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不可避免的衰老过程,而高血压是心脏泵出的血通过老年人变窄的动脉而形成的。

但也有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心血管病是可以预防或可以延迟进展的。Framingham心脏研究是高血压治疗历史上的里程碑。他研究首次定义高血压为血压≥160/95mmHg。 人们这才认识到高血压的危害。

2015年的9月11日,也就是9.11事件14年后的同一天,纽约时报发表了一项重要新闻《Lifesaving study points to overhaul in treating high blood pressure》。这个消息对医学界的震动甚至超过对911的纪念。美国联邦卫生部门正式宣布,有美国政府资助的2009-2017年的大规模多中心实验结果提前结束,并把结果公之于众。他们这么做在美国医学史上十分罕见,许多实验开始都会签订合同,在实验结束之前,任何人不能透露结果。但是他们这一次可不是随意为之,而是深思熟虑,本着为人类健康负责的态度。

实验非常简单,9300名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的收缩血压治疗控制标准为低于120mmHg,此组病人平均需要服用三种降血压药物。而另一组则是收缩血压治疗控制指标为低于140 mmHg (传统标准),他们一般需要服用两种降压药物。试验到目前为止已经四年,其结果惊人,120毫米汞柱组的中风率比140毫米汞柱组低了30%,而死亡率低了25%。除以全世界的人口基数,这是多少个鲜活的生命!仅仅20毫米汞柱的差异看似不起眼,但是引入时间的维度看问题,乘以4年,给患者全身血管带来的负担无法想象,并且不可挽回。

可以预料,此项结果将在医学界引起长期的震动和讨论。不仅对于广大医生,而且对于无数高血压患者来说,现在治疗标准和目标必须非常明确:140毫米汞柱不再是高血压控制目标,为了减少中风和死亡,必须将收缩压控制在120毫米汞柱之内!但是我又咨询了一下中国的心血管医生,他们显然对这个结果并不十分感冒,在给患者制定降压指标的时候也并不以此为依据。当然,每一个医学发现从提出到广泛的认可都需要漫长的过程,这一项结果也不例外。但是美国人提前2年公布了结果,他们都在争分多秒,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引起重视呢?

糖尿病

说完高血压,再说说糖尿病。西方医学虽然发达,但是在糖尿病领域,中国人也有许多重大贡献,且容我一一道来。

追溯糖尿病的历史,我国对糖尿病的描述最早。公元前1122年至公元前770年,殷墟甲骨文字中,记载了16种疾病,其中即有“尿病”。公元前400年,黄帝《素问》称之为消瘅(消是肌消之谓,瘅是久病或发热的意思,瘅也同渴)。黄帝《内经》记载有口甘与多尿。过来300多年,也就是公元前20年-公元56年,欧洲大陆的Autus Cornelius才第一次描绘糖尿病症状。

公元30-90年,土耳其Cappadocia的Aretaeus描述了一个严重的糖尿患者,这名患者多饮的症状十分严重,Aretaeus把这个症状称之为Diabetes,也就是现在的糖尿病的英文翻译。这个词相信医生们都不会陌生,但是不一定知道这个词的来源,他的意思是多饮而尿频如同液体在一个虹吸弯管siphon中不停地流动,他把身体比做一根管子,一头吸水一头放水,水穿过身体不停地流过,他认为患者肌肉及肢体溶解化为尿液,患者不停地饮水、排尿,十分痛苦。如果得不到饮水即口干、身体干燥,患者恶心、烦躁不安、剧渴,不久即死亡。这应该是现代所说糖尿病严重并发症酮症酸中毒的症状。

唐代的甄立言在其《古今录验方》中给消渴病下了一个定:“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消渴病也”。这一点与现代对糖尿病的描述别无二致,不过古人。啥意思后来的《外台秘要》的作者王焘还描述到“夫消渴者,每发即小便甜。”据说他是在对其父亲的尿闻之有水果气,尝之有甜味后做出如下描述的。同一时间,印度医术里也有类似描述, “糖尿病”这个名词似乎就是这样得出的(。看到这里,我想说大家不要羡慕贝尔在野外求生中喝尿来维持生命的勇气,中国古代的医生为了治病更是早已做出了这样的尝试。

从此以后人们虽然认识到了糖尿病,但仅此而已,几千年来人们对其病因和治疗却束手无策。1788年,Cowley开始注意到糖尿病人的胰腺会出现病变。1889年,Von Merring和Minkowski观察到狗切除胰腺后即发现糖尿病。后来Edward Laguesse基于以上的研究认为胰岛是分泌对抗糖尿病激素的场所,并将这些组织命名为朗氏小岛(islets of Langerhans)。后来Schaeffer将这种激素命名为胰岛素(insulin,拉丁文insula为岛)。

认识到了胰岛素,糖尿病的治疗才出现曙光。1922年时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教师的班廷和他的学生贝斯特,在糖类代谢专家麦克劳德的协助下,从狗的胰腺中提取了胰岛素,然后注射到另一只因摘除胰腺而得了糖尿病的狗体内,患病狗的血糖很快恢复到正常水平,这个发现震惊世界。仅仅一年以后即,胰岛素就开始大批量生产,并没有现在反复的临床试验步骤。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胰岛素是人体本身可以分泌的,相对安全,更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对胰岛素的需求是如此迫切。为了纪念胰岛素的发明人、诺贝尔奖获奖者班廷,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确立以他的生日,即每年11月14日,为世界糖尿病日。

胰岛素虽然有效,但是去哪里搞这么多的胰岛素呢?起初所谓的大规模生产就是大规模的杀牛杀猪,从他们的胰岛里面取得那一丁点的胰岛素。这残忍程度恐怕不会比活熊取胆好到哪里去,即使这样,胰岛素的获取也十分有限。于是,人工合成胰岛素成为了唯一的办法。在这个领域,中国人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1963年,中国科学院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一种具有生物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在屠呦呦获奖之前,这个成就确实是中国人距离诺贝尔医学奖最近的一次。但是为什么没有获奖呢?袁腾飞是这么解读的:“这个结晶牛胰岛素,是咱们中国唯一一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结果诺贝尔奖委员会给咱们发来邀请函,让咱们往上报,单项奖,至多三个,我们报了二百多人,把研究所扫地的,做饭的,刷厕所的全报上去了。那你想人家能批准吗?那咱这事就吹了。”

但是经过考证,事实情况并非如此。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参与人确实很多,3个不同单位,直接参与研究的人员就超过30余人,但是根据诺贝尔奖的相关规定,必须要推选代表。如此大的成绩,是共同努力的结果,抛去谁的努力都不能成功,于是,中科院确实遇到了一个头痛的问题,但是按照诺贝尔奖的规则,必须忍痛割爱,评上奖的名流千古,没评上的只能被时间掩埋。

当时负责选拔工作的人是中国“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院士,评审委员会更是代表了中国学术界的绝对权威,评委的名单说出来就吓死人,包括了童第周、华罗庚、钱三强、黄家驷、于光远等等。经过反复斟酌,会议初步选出在合成工作中4名成绩突出者:钮经义(生物化学研究所)、邹承鲁(原生物化学研究所,1970年调北京生物物理研究所)、季爱雪(北京大学化学系,女)和汪猷(有机化学研究所)。会议也指出,如以4人申请很难被认可;出3人,一碗水实在难以端平,而且联邦德国、美国在胰岛素人工合成方面也取得较好成绩,有可能此奖将由两国或三国科学家共同获得。为了保证获奖,又再次开会斟酌,最后推举钮经义一个人代表我国参加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工作的全体人员申请诺贝尔奖金,并由杨振宁教授和王应睐教授分别推荐。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没有得奖。197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为美国人布朗和德国人维提希。这两个人的得奖和胰岛素毫无关系。

中国为什么没有得奖?北京大学的张滂教授如是说:中国没有因人工合成胰岛素获得诺贝尔奖,不过也没有其他国家因为合成胰岛素而获奖。因为诺贝尔奖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完全创新的成果。但为什么胰岛素这么一个复杂的东西合成了没有获诺贝尔奖,因为每个国家的研究方法都是应用多肽合成的方法,没有创新。我的理解是,大家赛跑合成胰岛素,中国只是快了一步而已,胰岛素合成和合成其他化合物别无二致,他的贡献和发现胰岛素的作用不可同日而语。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屠呦呦可以获得诺贝尔奖,因为她的理念完全创新。

此后关于糖尿病的药物也不断推出,丰富了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但是胰岛素一直是不可替代的,因为它是人体自身分泌的。目前的理念认为,糖尿病归根结底还是一种基因病,但是人类的生活方式对其影响也不可小觑。同样具备糖尿病的易感基因,稍加注意,我可以80岁再发病,你如果不注意,可能40岁就要遭受折磨。

高血脂

最后我们要说说高血脂。高血脂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越来越厚,最后堵塞。堵住脑子就是脑梗塞,堵住心脏就是心梗,每一个都危及生命。现在的中年人去医院筛查,多多少少都能查到动脉粥样硬化的踪迹。症状重的就得放支架,把狭窄的血管撑开,这就意味着余生都得带着支架过日子,不仅要吃抗凝药物,还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影响。如果血管在脖子上,可以开刀把血管上的斑块给清除,我们称为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但这也不是一劳永逸,毕竟全身所有血管都有可能出现斑块,怎么能开得完。

高血脂常见的并发症还有脂肪肝,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B超下可以清清楚楚地显示肝脏上一层厚厚的油脂。好在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一般可以逆转。2005年,在我高考结束的夏天,有一天突然腹痛不止,后来经过检查是阑尾炎,手术之后很快康复。但是医生在B超检查后提示我的一句,这么小就有脂肪肝,这句话就像一声惊雷,就像刘备看见自己还未建功立业股间即生出赘肉时的感慨别无二致。好在后来读大学的时候有充分的时间参加运动,很快脂肪肝就消失了,体重也减去了20多斤。

2009年“感动中国”的武汉暴走妈妈陈玉蓉,55岁的她患有重度脂肪肝,然而为了割肝拯救患有先天性肝脏功能不全的儿子,风雨无阻每天暴走10公里。7个月后,她的脂肪肝消失了,医生连称“简直是个奇迹”,她的事迹甚至以“暴走妈妈”为名翻拍成一部电影。这个案例也告诉我们,无论何时,健康生活、重视身体都为时不晚。

所谓健康的生活,包括低盐低脂的饮食,远离垃圾食品、适量运动、不吸烟酗酒、保持心理平衡、充足的睡眠等,其实并没有足够证据表明这些生活方式能预防肿瘤,这对其他许多系统的疾病也收效甚微。唯一被证实的作用,就是针对高血压、糖尿病及其带来并发症。

政府也意识到这些疾病的给国家卫生事业带来的巨额支出,于是不仅是生产低钠盐、挨家挨户发油壶,无糖饮食也悄然无息地占据了超市货架的一角。

其实归根结底,我们吃的太好了,才开始有了这样的困扰,甜蜜的幸福,背后暗藏死亡的黑手。曾经饥寒交迫的生活,让人类对食物,尤其是高能量食物有了疯狂的崇拜。但是过犹不及,“三高”带来的危害也都源自人们自身的欲望,是我们在幸福中走火入魔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糖尿病“五高症‘
糖尿病患者: 只关注血糖是不够的!千万别忽视了……
小心糖尿病十高一低症状
『糖尿病集』治疗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三高)的验方
远离三高(高血压 高血糖 高血脂)
糖尿病人体检不可忽略的6个项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