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个青春期的少年,跳楼自杀了

与我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阅读全文约需8分钟14岁男孩被母亲扇打后跳楼坠亡:青春期的孩子很难搞,父母要格外小心

文/晏凌羊 01 

9月17日,湖北武汉。江夏一中一名九年级(初三)男生跳楼身亡。

我看了完整的监控视频。

男生在教学楼楼道被母亲教训,期间挨了两耳光。母亲被旁人劝离后,男生默立了两分钟,随后,他转身爬上栏杆跳下,旁边的同学试图阻拦,但未果。

男生后来被送去医院治疗,但已不治身亡。

男生事前曾在教室与同学玩扑克,参与者的家长被请到学校配合管教。

这只是人生路上一个小坎儿,可他选择了用放弃生命的方式去度过。太遗憾了,真的太遗憾了。

孩子跳楼的视频引起了大家空前的共鸣,很多人都在说似乎是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只是当时自己没有跳下去的勇气。

关于这条新闻以及社会上这类现象,我想说的话有很多。

第一、青春期的孩子,最容易产生极端行为,

家长一定要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

青春期对孩子和家长而言,都是一场考验。

0-3岁是大脑发展最快、变化最迅速的第一个阶段,青春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第二个阶段。在青春期,一个人身体里的5-羟色胺以及多巴胺水平降到最低,因此青少年恨容易感到无聊。

换而言之,青春期的孩子只是接近于成年人,但在大脑发育、心理成熟度以及行为上,都还不是成年人。他们容易冲动,做事情容易不计后果。

我曾经认识一个混过社会的朋友。在一次饭局上,他说过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你可以中年人打架,但千万别跟青春期的小混混打架。这帮人打起架来,不要命的。

我有个堂弟,青春期跟人打架,差点把人家的颈动脉割开了,所幸只是差了一点点,那个男孩子被人救了回来。两家人选择私了,他也才免于“进少管所”的命运。

现在,他已到中年,成了一个女孩的爸爸。我问他:“当年你为啥要这么打架呢?”他回答:“不知道,那时候好像特别容易被激怒。现在知道怕了。”

还认识一个老大哥,现在就拿自己那个青春期的儿子没办法,儿子一定要玩游戏,而他觉得这样很影响学习。他采用的方式是强力阻止,结果儿子更加叛逆,直接把菜刀拿出来,对着老爸喊:“你再管我,我就把自己的手剁掉。”

我觉得12岁到19岁这个年龄段,青少年真的很容易走极端。我也是从这个阶段走过来的。现在回想起来,每一步都走得有点惊险。

我暗恋过班主任老师,曾经因为老师批评了我一顿,就逃了一个星期的课。我身边的同学,还有下雨夜跑出去淋雨的,有大半夜翻学校院墙出去玩的。

我上大一时,是17岁。有整整一两年的时间,搞不清楚“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要成为怎样的人”,看尼采、叔本华看多了,还特想自杀。

得亏那时候我离父母远(11岁就住校了),遇到的师生们也没有特别心术不正的。整个青春期过得还算平稳。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青少年发展专家德瓦旭希·杜塔(Devashish Dutta)曾指出,人类大脑中负责情绪的部分在12岁左右达到发育的峰值,而18岁左右,这部分就已发育完全,因此,大部分国家都把18岁视为“成年的年龄”。

他同时还说,大脑中前额叶皮质负责理性思考的部分,这部分的发育程度会在17岁左右达到一个高峰,接下来,发育进入缓慢状态,直至25岁左右完全成熟。

德瓦旭希·杜塔的这个观点,确实有惊到我,但同时也让我原谅了自己25岁之前一些傻逼兮兮的言行。

眼看女儿过完八岁生日,我也有点惶恐。以前她是女童,现在看起来像少女。如何让她平稳地度过青春期,成长为一个“大人”,也是我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只可惜,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明白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很多家长因为不了解孩子,只按照自己的逻辑对孩子横加约束,就使得家长与孩子矛盾重重,冲突不断升级。

如果这种冲突升级到一定程度,很有可能会酿成悲剧。

作为家长,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多学点教育知识,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帮助孩子平稳地度过青春期。

第二、父母若是不懂得不尊重孩子,

真的很容易让青春期的孩子产生自毁欲。

一直以来,我感觉中国人似乎很容易犯两个毛病:第一、把孩子当宠物看,把TA宠得无法无天;第二、不把孩子当人看,孩子对他们而言只是一样物品、一件附属物。

视频中的14岁少年,显然没有得到母亲给出的尊重。

在同学们面前被母亲扇耳光,孩子的自尊心其实是很受伤害的。

我们这个社会,很难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来看待。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根本做不到“将心比心”。

比如这个14岁少年的母亲,在扇孩子耳光时,应该从来没有想过:如果我自己被别人在大庭广众下扇耳光,我会怎样?

她可能只是想到了自己的感受:孩子不争气,让我忍无可忍了,让我丢脸了。

我上高中的时候,班上有一对男女同学互相爱慕对方。其实两个人也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只不过互表了下爱心和忠心,然后偷偷拉了拉手。

女同学的父亲知道这个事情以后,觉得女儿的早恋行为让他颜面扫地,他直接找到了老师,想通过老师向女儿施加压力。随后,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要求她和那个男同学断绝关系。

这个事情给女同学带来了很大的心理阴影,她痛哭了很多天。之后,成绩一落千丈,最后连大学也没考上。

如今我回想起这个事情,总觉得这父亲做得万般不妥。我甚至觉得,她不再好好学习,是为了完成对父亲的报复。

在这位父亲的眼里,他自己的颜面比女儿的自尊更重要。潜意识里,他把女儿视为自己的私有物品,所以一旦她做出了令他觉得害臊的事情,便恼羞成怒,认为女儿让自己蒙羞了。

他把这件本可以低调处理的小事情闹到那么大,真是“为了女儿好“么?我看未必。

他更在乎的,或许只是自己威严的“父权”、面子或是其他。

父母不尊重孩子,真的很容易会让孩子产生自毁欲,他们可能轻则自暴自弃,重则自杀。

关于这个问题,我之前在文章里也分析过。

在我国神话故事中,哪吒“剔骨还肉”的情节怕是最惊悚的。

我一直在想,哪吒死了也就死了,一抹脖子一了百了,可他死前为啥要“剔骨还肉”?

剔骨还肉,把骨头剔下来,把肉割下来,还给父母……这是多么惊悚的场面。

但是,它同时很有仪式感:

我,是父母生的,曾是父母的骨肉。

也正是因为这层关系,父母一直把我当成附属物,可我只想做自己。

可是,我没有钱,没有资源,什么都没有,我报答不了父母给我生命和肉身的这种沉重的“恩情”,不想一辈子被这种恩情绑架,怎么办?

既然我这具肉身来源于我的父母,那我就把我自己的肉身毁了,还给他们。这样,我的灵魂就自由了,我终于可以完全属于我自己了。

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在强调孝道,甚至还有像《二十四孝》这般耸人听闻的故事口耳相传,给年轻一辈洗脑。

在这种浓稠得化不开的孝文化中间,居然也诞生了哪吒剔骨换肉的这样叛逆的故事。为什么呢?

大概是因为古代有太多人在父母的控制下想做自己而不得,才编纂出哪吒剔骨还肉这样惊悚的故事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怨意。

孝道,连同与之关联的世袭利益、生存资源(不孝顺就没有继承权、不孝顺就名声不好,出门寸步难行),像一座大山,压得他们不敢反抗,所以,他们只能把这种想法隐晦地藏进了哪吒的这个故事里。

讲完这个故事,他们回过头讨好式地冲父母笑笑:“这是个神话故事,不是真的啊。剔骨还肉的是哪吒,不是我啊。”可实际上,他们就是哪吒。

我们这个社会中,有无数不被尊重、想把命还给父母的哪吒。

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不被父母尊重的环境中长大。等他们成为了大人,也不懂得尊重别人。成为了父母,也不懂得尊重自己的孩子。这种不尊重的基因,可能会代代相传……很悲哀。

第三、孩子一定要懂得反抗父母,

完成“心理上的弑父杀母”。

“弑父杀母”这个词,听起来很惊悚,但我们说的是“心理上”的。

所谓“心理上”,是指你必须与父母完成一种精神上的割裂,而青春期是最好的一个时期。

年时期,我们的人生与父母是捆绑在一起的。对我们而言,父母很强大、很权威,离开他们的帮助,我们寸步难行。到了青春期,我们开始长大,要学会质疑和反抗父母。

如果青春期没有完成这一课,以后我们很容易成长为“妈宝男”“妈宝女”。日后,必定很难与自己的伴侣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

在本文一开头讲的这个案例中,孩子没有任何反抗的举动,只是任由母亲推搡、掐脖子、打耳光。

看得出来,他内心深处应该是非常认同“孝”的价值观,因此,哪怕面对母亲对自己的公然羞辱,依然连微微反抗的举动都没有。

可我觉得,青少年学会反抗高高在上的父母,也是成长中最重要的一课。

我12岁时曾跟我妈冷战过半个月,半个月里我们谁也没搭理过谁(我妈心理年龄一辈子都是12岁)。

那半个月,我很难受,真的。

但时,现在想来挺有必要的。

我们都得要通过反抗“越界的父母”,确认自己的存在、确认自己的生活边界。

如果这一课没有完成,日后你总得要通过别的方式“补回这一课”,只是到时候你反抗的代价,或许要比青春期的反抗要沉重多了了。

第四、学校的标准和要求,

家长不必太当回事。

在课堂上跟别的同学打牌,算是什么大事呢?

以后的人生中,比这个更大的事情多了去了好吗?

像我这种,都算是学霸型的人物了,可我上中学、上大学的时候也逃过课,也有过非常不守纪律的行为。

学校管理那么多学生,肯定要有一套规范和标准。学生不符合规范,受惩罚也没有问题,但讲真,我觉得这种纪律问题,没必要动不动就请家长。

而家长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没必要靠充当学校“帮手”的方式,向学校和老师表决心,彰显自己“对孩子很负责”。

家庭是孩子最后的港湾,如果孩子在学校受委屈了,回到家里还被鞭打,那他们该往哪里逃呢?

家庭是隔在孩子和学校、社会之间一层“软垫子”“缓冲带”。很多孩子之所以最终选择绝望自杀,就是因为在学校、社会里受到欺负了,在家里依然得不到温暖的、强大的心理支持。

学校没有义务把你的孩子变成更好的人,但父母有。

面对孩子身上的问题,家长若是能多付出一点耐心和智慧,总能找到解决办法。

第五、父亲们去哪儿了?

每次类似这种社会新闻出来,我都有这样一种感觉:父亲们都隐身了吗?

育儿是父母双方的责任,可现实生活中,育儿的担子总是单方面地加到了孩子母亲的身上。

可你知道吗?育儿其实是比挣钱养家糊口更累的一件事。长期一个人对着一个孩子,尤其是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很多中年人可能会精神崩溃。

中年人是压力最大的一群,体力越来越差,但肩上的担子却非常沉重。老老小小都靠你养活、照顾,中年人就是全家人的退路和底,却没有人给他们兜底。

育儿这事,其实非常难,也非常累。如果孩子的父母都能主动承担起培养孩子的责任,轮流把孩子给管起来,给搭档一个歇口气的空挡,给搭档和孩子制造点距离,总比一直由其中一方独立去ko孩子的青春期问题要好。

悲剧已经发生,但我真心希望我们能从中吸取点经验教训,希望这个社会的老师、父母和孩子都能多了解和体谅彼此,构造更和谐的家校、师生和亲子关系。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 一点碎碎念 

前段时间,我跟小侄子说:“你爸对你的打骂教育是不对的。大人打骂小孩子,只会让小孩子记住被打骂的感受,记不住被打骂的原因。小孩子记不住原因,就很难改好。”

小侄子问我:“这些话你干嘛不跟我爸妈说?”

我说:“我说过了,但他们听不进去。这就回到我们刚刚讨论过的、人为什么要好好学习的问题了。”

小侄子问:“打骂孩子跟好好学习有什么关系?”

我说:“我比你爸学习好,所以我想得明白打骂教育没效果的这个道理,而他想不明白。我们好好学习,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是为了自己,为了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更容易想明白人生的道理,更容易找到事半功倍的方法去解决人生面对的每一个问题。我懒得再提醒你爸了,你爸的人生已经旧了,而你的人生还是崭新的,你可以从现在开始就决定,自己长大以后做哪种人。”

今天的文章,只是我的一些育儿感想,希望能对大家有启发。谢谢的时间,我们相约明天见。

关注「晏凌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17岁男孩跳桥事件:父母和孩子都要好好说话、活得瓷实
每个人骨子里,都有自己父母的烙印
开学季
父母到底该怎样爱自己的孩子?
现在的孩子不好教
“缺钱想起我了”,母亲拉黑读大学的女儿,原因引起无数家长共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