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明辽东军镇的最后一次抵抗:皮岛之战为何皇太极要派阿济格救场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黎子堂

编者按:谈及明末清初的历史,毛文龙、东江军和皮岛是逃不开的关键话题。之前冷兵器研究所也通过《明末辽东将门的最后挣扎:毛文龙死后,东江军是如何败亡的?》《三百明军不敌三个满洲妇女,还经常杀良冒功?毛文龙经略皮岛究竟被黑得有多惨》等文章进行讨论。本文则要介绍一下东江军与皮岛的最后结局。皮岛之战看似占据优势的清军为何打得并不顺利呢?

▲皮岛位置

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距离毛文龙被诛杀已过去了七年之久。满清铁骑再一次长驱直入,践踏朝鲜的国土。而这次,满清再不用考虑毛文龙的威胁,在一六三七年逼降李朝后,直接对李朝朝廷狮子大开口,将李朝与明帝国彻底剥离开,至此,明帝国唯一能牵制满洲的,仅剩下孤悬海外的东江皮岛。

而此时的皮岛,在经历了毛文龙死后一系列动乱后,其精兵良将所剩无多,而军民之数亦不复巅峰时的数十万之口,实力大不如前。反观满洲方面,在逼降朝鲜后,得到了朝鲜水师的协助,加上之前三顺王的投靠带来了造船技术和大批优秀的炮兵和重炮,极大加强了满清军的海战和攻坚能力。

而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作为毛文龙时代的皮岛将领,对皮岛地形情况可谓是了如指掌。天时地利人和,尽在满清一边,如此大好局面,正是一举铲除皮岛这个心腹大患的大好时机。于是,1637年2月2日,皇太极命贝子硕托、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军攻打皮岛,以绝后患。

此时的皮岛明军,由总兵沈世奎领导。据清《太宗实录》记载:“皮岛原有总兵沈世奎标兵一万二千,来援金总兵标兵六百六十,天津卫董游击兵一千七百, 登州王游击兵二千,栢副将,刘副将,吴三化兵二百八十,吴参将兵四百五十。”总计17090人,同时还有数万的民众。

其武器装备,按《一六三七年明清皮岛之战》一文所说,“(皮岛明军)配备了大量火器” 。再从后面《清太宗实录》记载的清军缴获来看“大船七十二艘。红衣发熕,西洋等炮十位” “得粮六百一十石,大小炮六十七位”。

这里的红衣发熕当是指《熹宗实录》中,天启七年胡良辅带去东江的头号发熕和二号发熕,其中头号发熕使用2-3斤铅子(约等于2-4磅炮),二号发熕略小些。而“大小炮六十七位”则可能是指铁裹安边神炮、铁裹虎蹲神炮、头号佛郎机、二号佛郎机等中轻型火炮。其中安边神炮,按出土实物来看“长 49. 5cm,口径 4cm,外径12cm,重 38. 75kg。直筒型,七道箍”。

▲安边神炮

另外,从朝鲜《仁祖实录》记录的,天启四年,毛文龙曾向朝鲜索要了火铳百柄(可能是鸟铳);崇祯四年,皮岛总兵黄龙曾截获一批运送给孙元化部的鸟铳,有五百柄。从上可知,皮岛明军所能拥有的火炮,主要是发熕和佛郎机这类中轻型火炮。

单兵火器方面,则是鸟铳和三眼铳。可能还有相当数量的火箭和各式火门枪。在努尔哈赤时代,这样的火力较满洲尚有较大优势,但到了1637年,火力上已经落了下风。而水师方面,皮岛尚有大船70艘以上,仍具有较强的力量。     

▲头号发熕

再看对面的八旗军。第一波进攻的满清军力按清《太宗实录》所载:“又命贝子硕托,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率每牛录甲士四人及三王下全军并红衣炮十六位,并朝鲜战船五十艘往取皮岛”。

其中,每牛录甲士4人,当是指满洲蒙古汉军等全部牛录各出4名甲兵,据《钦定八旗通志》记载,“时满洲,蒙古牛录三百有八,蒙古牛录七十六,汉军牛录十六” 。计有400牛录,合1600旗兵。同时,根据后面记载来看,还有旧汉兵,四边城兵400,部分蒙古军参战。杜车别先生在《明冤》一书中认为三顺王全军当按《李朝实录》所记的辽鞑三、四万来算。

然而,根据《清太宗实录》一书来看,彼时三顺王入朝都只带了十分之三的部队。据《红夷大炮与皇太极创立的八旗汉军》一文的数据,三顺王中孔有德部步骑800,耿仲明部650,尚可喜部400多,一共1900。而旧汉兵石廷柱部则有7000人左右。总计第一波攻岛的清军部队共有一万多人。而朝鲜军方面,有黄海道巨舰50艘。   

▲朝鲜战船

携带兵力参见《红夷大炮与皇太极创立的八旗汉军》一文所说的“朝鲜亦派兵丁数千名 (内含鸟铳手 400 名) ”,《明冤》一书则认为朝鲜军“当有五千人” 。综上可知,第一波攻岛部队约有15000到16000左右,水师方面有朝鲜战船50艘加上三顺王手下的各种小船。在装备上,16门红夷炮的火力已远远超过皮岛明军,同时还有朝鲜水师和鸟铳手的支援,满洲八旗更是以冲锋陷阵而闻名。

总体来说,清军在兵力上与皮岛明军差不多。双方势均力敌,而皮岛明军占据地利优势,但是孤岛四面漏风,防御上还是捉襟见肘的。一旦清军突破外围的水师防线,便可四面攻岛。不出意外,此战仍应该是一场摧枯拉朽的轻松大战。

然而,第一波攻岛并未成功。到了1637年3月8日,皇太极以“贝子硕托攻皮岛久不下,命阿济格率兵一千往助攻”。阿济格是武英郡王,即朝鲜史料中的四王子,其所率部队当是满洲八旗的精锐,从后文也可看出,这一千精锐极有可能是护军精兵。

▲影视剧中的皇太极形象

另外,朝鲜实录还记载“清将马夫达领舟师七十余艘袭破椵岛(即皮岛)” ,说明当时满清还另外调动了马福塔(即马夫达)所率水师来增援。综上,第二波攻岛部队新增加了阿济格部的一千精兵以及马福塔的清军水师,整体上实力更上一层,足以体现当时清方对皮岛的重视程度。

接下来讲一讲具体的战役过程。皮岛之战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2月到3月,但是这一阶段清实录和朝鲜方面都没有具体记载,仿佛这一时期清军都是在休整一样。但是从实录和朝鲜方面的一些零星记载中可以推测,这一阶段清军整体是受挫的。

首先,从李朝君臣的一段对话可以推测“上曰:初意以为,岛人必先远避,今闻以舟师相敌云...”这一段对话是在3月,正是第一阶段攻岛。从此可以看出,此时皮岛是通过水师与清军对阵,在海上阻击。另外《八旗通志》中提到“(金玉和)二年从上征朝鲜,旋随武英郡王阿济格攻明皮岛,以前进水师失利,玉和不趋援论死” 。

这里已经是第二阶段攻岛,但皮岛明军仍然可以在海上使清军失利,并让金玉和部不敢进援,这足以说明在第一阶段,清军并没有对皮岛的海上力量造成过大的伤亡,否则明军不可能在第二阶段,还能使加强后的清军水师失利。

所以可以推测,第一阶段清军可能连岸都没登上去,全在海上跟明军消耗了。其次,《八旗通志》里也记载“贝子硕托等攻明皮岛久未下”“守将沈总兵坚守,不能克” ,足以证明在第一阶段清军是整体受挫,处于下风的。

而第二阶段,皇太极派遣了武英郡王阿济格来接替贝子硕托继续指挥攻岛。阿济格是郡王级别的人物,其参与过松锦等大小战役,多次出征明朝,是有名的骁将。其在朝鲜克五城,素以攻坚见长。皇太极派他来接替指挥,足见其对皮岛战事的重视,也侧面反映了攻克皮岛的难度之大。

▲阿济格

第二阶段由于结果胜利,史料记载相比第一阶段更为详细,但清实录仍然抹去了一部分失利的记载。首先是前文所提到的《八旗通志》记载的“前进水师失利,玉和不趋援论死” 。

在海上清军依然受挫,但毕竟占据了极大优势,最终还是突破了皮岛明军的海上防线,俘获大船72艘。开始登陆作战后,也并不顺利。清《太宗实录》中在战后评定各部功劳时曾多次提到“克皮岛时,偏师失利...因我后队兵退无援。登岸拒战,阵亡” 。这些登岸拒战阵亡并被表功的,笔者罗列如下,以供参考。

吴尔格,白身,朱山,原管包衣半个牛录事,巴雅尔图,牛录章京拜尹台柱,白身纳密达,二等分章京张吉台,护军校洪文魁,孔有德部下备御李继功,尚可喜部下备御马成,三等甲喇章京张国栋,三等梅勒章京程三省,三等梅勒章京李应春,一等甲喇章京

(以上根据清《太宗实录》卷三十六崇德二年七月十七日条和八月一日条统计,可能有漏记和错误,望读者斧正)

上述的人主要都是中低级军官,从此可以看出,清军在登岛后遭到明军反击,由于没有后援,伤亡较大。《八旗通志》中也有记载“参领巴雅尔图等统兵先入敌阵,砺与副将高鸿中所部水师停泊观望,致前队失利”  。

这里也反映了一个细节,即清军在登陆作战中遭到了明军的滩头反击,水师又与登陆部队脱节,无法提供支援,导致了登陆部队失利。故在第二阶段前期,皮岛战局仍然是“坚守不能克”的状态。

总的来说,正面强攻,明军可以在滩涂上集结大量兵力,抵消掉清军的火力优势,将清军反推下海。四面环海的孤岛,即是劣势,亦是优势。但对明军如此,对清军也是如此。四面环海,意味着清军可以多面夹击,而明军却没有足够人力四面防守。

所以在四月初五,反应过来的清军重新制定了作战计划。其计划大体如下:清军分兵两路奇袭,以八旗护军精锐为先锋,各步军伴随,负责偷袭皮岛西北隅山嘴。而以八旗骑兵和四边城军四百以及汉军全军,三顺王军,朝鲜军负责正面佯攻。

同时马福塔石廷柱等人在后压阵,壮大声势,吸引明军注意力。夜袭时间定在了半晚,在夜幕掩护下分批乘坐小船进攻,这样即使被明军发现,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被明军火炮杀伤。

计划确定后,在四月初六日,阿济格致书皮岛总兵沈世魁,劝其投降,但遭到拒绝,以至于阿济格在战后还为此骂道:“再三移檄,指教生道,而渠等不聪,虽尽杀无悔。”

四月初八日晚,清军开始行动。是夜一更,清军战船散开,战斗开始。偷袭一路按朝鲜史料说是由马福塔指挥,但看满清方面的记载,马福塔是在后压阵的。负责偷袭主攻的,是满洲骁将鳌拜和准塔,以及步兵固山额真萨穆什喀。

按《钦定八旗通志》记载“(鳌拜和准塔)遂连舟越众渡海,举火为号,以待后师。敌兵据堡列阵,准塔与鳌拜冒矢石奋勇冲击,遂取其岛” 。准塔和鳌拜所率的,可能就是八旗护军精锐。

当然,这里过分夸大了准塔和鳌拜的作用。真正一锤定音的,当是随后跟进的步兵固山额真萨穆什喀部。其所率的满洲精锐加入战局后,一举杀至西北隅的江科万地方。另外一路佯攻的清军也挂帆鼓噪而进,全面发起进攻。

明军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寡不敌众,最终彻底失去对外围防线的控制权。按清方的记载,皮岛战役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不过从朝鲜方面的记载来看,在清军攻破皮岛后,残余明军仍然坚持反抗。

续杂录载“又有汉人骑马者千余名,聚会于岛中高峰之上,决死相战。终不下来,至十三日尽为败没” 。李朝实录也记载道:“汉之败卒,退保一山,清兵四五百人,仰而攻之,汉人殊死战,故清兵死者甚多,大将一人,亦中丸而死矣。” 从此可知,皮岛失守后,明军仍然坚持抵抗了五天,期间还对清军造成不小的伤亡,甚至击杀了大将一人。

最终,皮岛明军一万余,尽皆战没。岛上军民数万,惨遭屠杀。总兵金日观战死,这没有异议,而皮岛总兵沈世魁的结局,则有不同说法,《明史纪事本末》说“世魁即焚仓粟,携家登舟,走石城岛”。

这里可以说是大谬了!沈世魁仅仅是把家眷送去了石城岛,其本人则被擒,后不屈而死。无论清方还是朝方史料,皆可证实。李朝实录中则记载更详细“都督使其妻子乘船避去而言曰:'我则当死于此”可知其以死自誓矣。’”朝鲜王更是感慨道“有逃生之路,而效死不去,中国可谓有人矣” 。

从清方记载来看,沈世魁应当在送走妻子后又投入作战,最终被俘虏。清《太宗实录》载“怀顺王下擒获总兵沈世奎之曾梅勒章京”  。最后,沈世魁被清军斩首。其临死的细节参见李朝实录 “世魁被执而来,不跪不拜,与马夫达并距,故即被害” 。

而满清方面的损失,则较难统计。除了前文所列出登岛作战阵亡的名单,其实还有不少。但由于清人修史往往忌讳伤亡情况,具体的伤亡已经难以考察,只能从各个书目中推测。

首先,清实录记载骸骨莫能辨识的阵亡人数有40人,另外还有12名中低层军官。这当然是经过删减,实际伤亡必然大于实录所记。《一六三七年明清皮岛之战》中曾按照《盛京满文原档》所保存的皮岛之战清军阵亡人员名单,得出数据如下:

满洲八旗阵亡149人,其中护军参领2人,牛录章京3人,侍卫15人,护军校1人,骁骑校1人,护军及披甲92人,旗人8人,包衣27人。蒙古八旗则阵亡披甲人12人。汉军阵亡27人,其中牛录章京1人,小拔什库5人,披甲人21人。三顺王下汉军阵亡72人,其中梅勒章京、甲喇章京10人,披甲人62人。以上总共260人。

但是这并非全部,因为档子末尾还记有不写入档子的字样。所以实际损失可能远远大于记载。毕竟,能逼得满清投入一个郡王以及八旗护军精锐,历时足两个月的攻防战役,光军官都死了数十人,清军损失绝不会少,更不用说更弱的朝鲜军了。参考1631年愣额礼等人攻皮岛,尚且损失千余。1637年的皮岛之战,清军损失,恐怕更是远超1631年那次。

但无论损失如何,皮岛终究是沦陷了。明帝国也彻底失去了,最后一个能牵制满清的军镇。从此清军入关,再无后顾之忧。 

参考资料:《太宗实录》《熹宗实录》《仁祖实录》《明史纪事本末》《一六三七年明清皮岛之战》《红夷大炮与皇太极创立的八旗汉军》《发熕考》《明冤》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黎子堂,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皇太极攻占皮岛:一座小岛,为何让后金头疼了15年?
鳌拜凭啥称为满洲第一勇士?只因明末袁崇焕无理杀了这个明将
皇太极征朝鲜始末
恐怖的皮岛之战
1637年明清皮岛之战,伤亡比40000:260,这数字靠谱吗?
八旗铁骑威震天下,为何奈何不了一个小小的皮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