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样是薅羊毛,凭啥魏忠贤就是体恤民情?阉党和东林党征税有何不同?
龙文美:之前有篇文章作者提到:“(魏忠贤)除了搞了一次田赋临时加征、一次增加关税之外,似乎没加过什么税。是不是魏公公体恤民情,不愿加征扰民呢?


当然不是。他这几年增收盐课(注意,盐是专卖品,只会转嫁给民众、助长私盐),铸造劣质铜钱牟利,大肆诬告坐赃,卖紫禁城骑马特权(这个还算像话),征收各地方的库银(杂项是掐地方政府的脖子,这个是直接掏地方政府的家底),全都是打着“以助大工”的旗号,就是为了给他主子修三大殿么。这殿工天启初年暂停,5年二月重开,到7年8月修成(紧接着熹宗就驾崩了),两年半修完,不可谓不快,耗银595万两,将近一年的辽饷总支出......

公公还有一招“捐助”,一开始是号召各王府捐助,这还罢了,毕竟有固定收入,后来把任务摊派到在职官员身上,于是就搞出许多“私派”。本来官员要擅自在辖区内加税是不行的,现在有了这个名堂,至少可以在组织内部搪塞了。

从这里列举的魏忠贤的各种罪状里,可以看出他不是什么好东西,通过增收盐课,铸劣钱,诬告坐赃,征收库银,号召王府,官员捐助等各种花样来搜刮,来给天启皇帝修宫殿(宫殿修好后是不是就不这么搜刮,或者搜刮得没这么猛,那当然不好假设,因为之后魏就很快完蛋了),当然这不是什么好事,也是直接间接地扰民,增加百姓负担。但是,就像赵本山小品里说的那样,魏忠贤在薅羊毛的时候,怎么地也是相对分散开地,搜刮对象范围广泛,农民受的影响相对少一些。魏倒台后,崇祯三饷,只对着农民,而且不是薅毛,而是疯狂地剥皮了。这凶残程度恐怕非魏公公可比吧。


lzgadsl2辽饷,征收于万历四十六年辽东战争,总共为一千零二十九万九千六百零二两。《明史食货志》记载:“户部尚书李汝华乃援征倭、播例,亩加三厘五毫,天下之赋增二百万有奇。明年复加三厘五毫。明年,以兵工二部请,复加二厘。通前后九厘,增赋五百二十万,遂为定额。”崇祯四年,“乃于九厘之亩复征三厘,共增赋税百六十五万四千有奇。”
  

剿饷,征收于崇祯十年,共二百八十万两。《明史》记载:主要来源于“因粮”(亩输六合,石折银八钱,岁得银百九十二万九千有奇)、“溢地”(岁得银四十万六千有奇)、“事例”、“驿递”(前此邮驿裁省之银,以二十万充饷)。

  
剿饷,征收于崇祯十二年结束。
  
练饷,征收于崇祯十二年。合计七百三十余万两。《明史》记载:主要包括田赋(大江南北地狭粮重,乃照地亩,每亩加一分,共四百八十一万一千八百余两)。以及赋役(七十万)、兵部所裁站银(五十万)、关税(二十万)、盐课(四十万)、契税(二十四万)、账罚(二十万)、典税(三万)、公费节约(一万),杂税合之二百七十八万。

——不止田赋一项,当然不管到哪里,老爷们只会想法转嫁,最后落到普通老百姓头上。

时之沙漏你别忘了一点,转嫁危机是任何上层阶级都会干的事。最后还是会转嫁到农民的头上。

龙文美没错,我在说了魏忠贤的搜刮"当然这不是什么好事,也是直接间接地扰民,增加百姓负担",但起码他不是明目张胆理直气壮理所当然地奔着农民那几根瘦骨头拼命榨油水,他本人并没有想要这么做,没有“专薅农民羊毛”,就算是五十步笑百步,也比崇祯朝那帮文官强多了不是。

hosannas你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田赋加派固然不是魏公公提的,天启六年和七年的预征你要怎么说,预征难道不是要榨干农民最后一点油水吗?话又说回来,你怎么得出文官就盯着农民榨油水,人家文章里明明白白告诉你杂项盐课加征关税加征是哪一年谁提出来的不是?

而且,拿魏公公比文官是这个比法么,阉党还不是以魏公公在内一伙文官在外结成的党争集团,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放弃“阉人大战文官”这么简单粗暴的幻想呢?


龙文美哦,预征三成,也就是相当于某一年多交了三成,其后每年照旧(理论上还有一年应该就只交七成,除非魏忠贤能不要脸到年年都预征下一年的三成),这算搜刮,但真是严重到"榨干农民最后一点油水"的地步的话----三饷就是抽筋剥皮,非魏忠贤的预征可比,对吧?

拿魏公公比文官是这个比法么,魏忠贤执政期其搜刮程度方向与崇祯年间的文官集团搜刮程度方向对比好了。有什么区别么?

hosannas实践中,天启6年预征了明年的三成的加派,天启7年除了收齐本年的七成之外,又预征了下年的三成。可是魏公公真的就是这么不要脸嘛。

龙文美魏公公不过是“从一切可以找钱的地方找钱来搞三大殿”,至于他有没有那么深谋远虑嘛……

说他深谋远虑了么?只说他的执政至少没有动增加农民税负的主意,没有像崇祯年代搞三饷加派那么凶残。你说魏公公不过是“从一切可以找钱的地方找钱来搞三大殿”,很好,比起加三饷“从不可以找钱的地方来找钱”,高下立判吧?

我的原话,魏的加征相当于某一年多交了三成,其后每年照旧(交十成)理论上还有一年应该就只交七成,除非魏忠贤能不要脸到年年都预征下一年的三成),这就是根据魏忠贤在天启六年,七年的实际举措来说的。

还是那句话,“某一年多交了三成,其后每年照旧(交十成)”,比起崇祯朝的加三饷来,哪个更恶呢?


hosannas:也是一样的啊,朝廷缺钱的时候,不管太监执政还是文官执政(说实话这个分法本身就不太对头),都是想尽法子找钱。以辽饷来说,辽饷就包括了田赋加派、杂项、关税、盐课等。崇祯四年,田亩加派每亩增加三厘,北直隶也开始加派,崇祯二年田赋335万两,崇祯四年田赋523万两;但同时,杂项等也大幅增加,崇祯二年杂项82万两(注意,此项在天启七大概只有50余万两),盐课30万两,关税20万两,崇祯四年时候的预算案里就加到了杂项96万两,额外杂项64万两,盐课93万两,关税27万两。额外杂项还可说道说道,这里面生员优免就有43万两,实打实的准备问士绅阶层收钱。

你看,跟你们夸奖的魏公公注重流通环节啦、向富人收钱啦,也没什么差别吧。

说到底就是,没看出魏公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说田赋吧,文官会加田赋,魏公公也会预征;你说杂项盐课吧,魏公公会加收,文官也会。你要说文官有多么护着士绅阶层,真缺起钱来……非要分个优劣,没什么意思。

龙文美魏忠贤的预征是一次性预征三成辽饷一百六十余万,然后再不多要,这预征的理论上几年后还会还你。

文官的加田赋是辽饷,加了四次,最后农民每年得交六百八十多万两。剿饷一加,每年就得收农民二百多万两。练饷一加,每年就得收农民五百多万两。

就好比你一月挣五百元,其中一百元交保护费。然后流氓魏只在在某月突然多要了你三十元钱,还许诺这多要的钱会在以后扣扑。流氓文是这个月宣布保护费上升到二百,过两个月又宣布保护费上升到三百,再过半年又宣布保护费上升到四百五,交不出就得打,全不顾你一家人都要饿死了。

然后我评论这个流氓文别看念的书多,还不如大字不识的流氓魏懂得不能对你这种穷人老农民涸泽而渔的道理,不对么?


netmousexhxh标题的“不专薅农民羊毛”,怎么有人那里就成了“不薅农民羊毛”了呢?

hosannas:不是说魏公公不薅农民羊毛,而是大家薅起羊毛来都是一个路数,这不叫“不专薅农民羊毛”而是叫做“能薅的地方一个不放过”,这实在算不得魏公公什么好处——当然,这也不是文官什么好处。话又说回来,阉党在位管着户部的也还是文官啊……所以说这比法从根子上就不对。

netmousexhxh“大家薅起羊毛来都是一个路数”这句话应该说成“大家薅起农民羊毛来都是一个路数”才对。

然而,本帖从首楼讨论的就是“从一切可以找钱的地方找钱”或者“找有钱的要钱”与“只从没钱的身上榨钱”的对比。

hosannas我的意见是,并不存在“只从没钱的身上榨钱”这么回事,魏公公执政期间,杂项等占辽饷的比例反而是有所下降的,拖欠盐课的情况也一点不少。文官榨钱也不会只从农民身上榨钱——当然,农民肯定是大头,但魏公公也不能免俗。大家都是封建统治阶级,还分什么彼此呢?

zi_阉党本来就不是太监党啊……

hosannas是啊,但把魏公公和崇祯朝的文官对比这个思路……我是觉得比较奇怪啦

wanghrobin他毕竟是最底层上来的,知道怎样剪羊毛效率最高,或者说朴素的认识到抢有钱人的钱最容易发家。

獭兔九千岁就是奔着钱去的,当然要宰肥羊了。

一介草民铁面人他把地方蕃库搜刮一空了,然后地方要用钱的时候就只能去更加压迫剥削百姓,这不都一样吗?而且加盐课和他关系不大吧?他掌权之前就在推行了


经略幽燕我童贯这个思路,和咱家分析贾似道是一个思路。区别在于,魏忠贤还是在想办法从流通环节找钱,找有钱的人捞钱,至于有钱人怎么再去捞钱,他不管。

贾似道是想办法直接掌握生产资料,找有生产资料的人捞,至于这些人怎么再去捞,他也不管。

英俊的小张至少能延后危机..........

1u2v3w4x可不可以这么理解:魏公公板子往有钱人身上打  当然最后还是会被转嫁到底层上 不过中间阶段多少还能抽出一点钱来之后直接往农民身上收的话,中间环节不但要搜刮底层还自己抽水进一步降低对于中央政府的聚敛效率?

萨里沙之有些类似。

netmousexhxh我的理解是,九千岁找有钱的人要钱,他是不管这些钱是怎么来的,总归你是有钱的,盯着这一家比盯着一个镇子的穷鬼省事多了。虽然负担最终会各种转嫁到基层穷人头上,但是,毕竟有一个有钱的环节作为缓冲,没钱的基层并不是直接受到冲击的。其结果有两个优点:

1 收钱的效率较高,确实能收上钱来;

2 并不是直接将中央放在拉仇恨的风头上。

缺点也特别明显:九千岁自己特别拉仇恨,直接拉的是士绅权贵阶层的仇恨。



hosannas所谓杂项,是天启元年的户部尚书汪应蛟(东林)提出的多种增加收入的名目的总称。

盐课加征是天启元年户部主管辽饷的官员新饷司郎中杨嗣昌(大名人啊)提出来的。

明代在水路交通集散地设有钞关,对过往船只根据载货量进行征税。有的钞关还同时征缴对商人货物征收的“商税”。天启元年在原额34.5万两的基础上加征6.5万两。

按那篇文章的话,这几个你们夸奖的流通环节,可不是魏公公的花样。

魏公公的新花样主要是铸造劣质铜钱牟利,大肆诬告坐赃,卖紫禁城骑马特权,征收各地方的库银,“捐助”。

还是那句话,魏公公不过是“从一切可以找钱的地方找钱来搞三大殿”,至于他有没有那么深谋远虑嘛……各位阉党你们自己觉得高兴就好。

netmousexhxh谁说他深谋远虑了?他唯一的务实点就是想了哪里能比较可靠的来钱,而且就往那里去弄钱了,至于其他附加效果可以说他根本不考虑。

sirkem01预征又没底的,今年预征明年明年可以预征后年,民国四川军阀就预征到解放后好多年,照某人说法,这一定是仁慈无比了,反正理论上是要还的嘛。

龙文美  四川军阀是几年预征了几十年的税。农民在魏忠贤手下是是第一年交了十三成,然后每年交十成,同时会有一年只交七成——史实上是崇祯元年交了七成,当然这不算在魏的头上——这和四川军阀的严重程度一样么?

sirkem01开了预征的口子本身就是无底洞,这性质根本就是恶劣无比。说的好听,哪朝哪代收上去的赋税会给你还回来,有一年会征七成,哪年,他预征再预征已经两年了,你就这么肯定他没下台会征七成而不是再预征啊。晚明这帮人什么时候有节操了,征练饷还是辽饷时还说暂累吾民一年,结果就一直暂下去了。

龙文美我告诉您了,崇祯元年就只交七成,算是把预征的还上了。当然也可能是我记错,或者您拿出来从崇祯元年到崇祯十七年始终是预征预征再预征的证据来?

hosannas度支奏议卷七新饷司题加派预征三分疏(崇祯二年十月二十日具)

如疏中论,不仅辽饷要预征,在辽饷预征的名头下,正项钱粮也预征,民苦不堪言,所以文官毕自严同志说了,旧例一年十分,一月一分,十月完解,我们也这么搞好不好啊?

英明神武的崇祯皇帝怎么说的呢,“来岁照例预征依限督催完解”——不好哇!

那么皇帝都钦定了,以后自然也是预征了:

卷十三新饷司,预征四年加派三分疏
卷十五新饷司,题催预征新饷三分勒限附解疏
卷二十四新饷司,题请预征五年加派三分疏
卷三十三新饷司,题预征六年加派三分疏

zhgame真是挖空心思给阉党唱赞歌啊。在东林党执政的天启元年到天启三年的时间里,在东林党整体执政的三年里,仅仅在辽饷里东林党就开了杂项、盐税,关税,实实在在的不断为明朝财政的开辟财源。请问阉党干了哪些实事了?阉党执政前后完整执政的三年,年年的田赋都收的比之前要高,为什么会得出阉党不专薅农民羊毛而文官专薅农民羊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全面评价魏忠贤?
谁才是让大明灭亡的真凶?
李自成大军兵临城下,崇祯帝第一个想到的人是谁?
防区时代:大四川的黑暗往事
宦官权势那么大,皇上不害怕吗?
忍你不是一两天,看崇祯是如何端掉魏忠贤的?还有相好的客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