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减负:一起努力,还孩子荡起双桨的权利

曾经的欢乐时光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每每听到这优美的旋律,我们无不例外的会回到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当中。

在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材中,这一首歌词被作为语文课本内容。学生们哼着这首歌曲,徜徉在作者创造的意境中,脸上流露出的喜悦和幸福。可是大家有没想过,如果学生怯怯地问老师:这种幸福生活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啊?我们真的很期待,很向往。

作为教育工作者,听到这样的问题,我们会作何感想,难道不痛心吗?

试想现在的孩子,应该是绝对不可能有这样的生活。一是课业负担重,每天常有做不完的功课。二是安全问题是大事,没人敢承担责任。三是体质和技能弱,划船这些技能性的东西没有掌握。

翻阅历史。《让我们荡起双桨》是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祖国的花朵》主题曲,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首部以少年儿童为题材的电影。

当时,长春电影制片厂邀请乔羽作词,刘炽作曲。当时乔羽是个只有26岁的毛头小伙子,刘炽也是刚过而立之年。

两位作者来到剧组,与孩子们一起生活、玩乐,创作影片的主题歌。北海公园就靠着中南海,绿树红树,还有白塔,乔羽看着看着来了灵感,就写了歌词——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不会水的刘炽硬着头皮,被孩子们邀请一起登上小船。看到孩子们玩得可真开心,嬉戏、欢乐,划着、闹着,那活泼可爱的神态感染了他,使他着了迷,不再怕水了。到后来还和孩子们打水仗、赛船,脱下鞋坐着船舷上用脚打水泡泡。船在水上漂,人在船中笑。这个中年人又像回到了童年。以孩子的心境,从孩子的角度观察着湖水、小船、风浪,寻找歌中幸福少年内心的节奏。当船快要划到犀牛望月的铜牛附近时,他突然感觉到了具体的乐句在脑中显现,在心中直蹦。上了岸,坐在犀牛望月的石头上,只用了20分钟就完成了《让我们荡起双桨》的独唱和二部合唱,又用十来分钟的时间稍加改动,这首曲子就完成了。

电影中和歌曲中提到的荡起双桨其实就是在北海。水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其实就是北海的写真。这就是当时孩子们放学后真实的生活情景再现。

60多年!

整整60多年过去了,这首歌曲,优美的旋律,闲适的意境,欢乐的场景依然在眼前浮现,久久不能褪去。

“剧场效应”谁之过?

看看当下,我们的孩子,繁重的课业负担、门类纷繁的辅导班,如两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家长也无能为力,成为了潜在的助推力量。在书店里,除了高考、中考的教辅资料,小升初的资料,甚至我还看到了幼升小的资料,我们为孩子准备怎样的童年,他们就会以怎样的少年和青年的模样呈现。

我不由让人免想到了“剧场效应”。

“剧场效应”是大学者卢梭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当时的巴黎成了一个大剧场,每个巴黎人在巴黎这个剧场中观剧,同时又主动被动的参与演出。所有人既是观众,又是参与演出的演员。在自觉或不自觉中,人们完成了自我的异化。

细细想来,一个剧场,大家都在看戏。每个人都有座位,大家都能看到演员的演出。忽然,有一个观众站起来看戏,周围的人劝他坐下,他置若罔闻,求助剧场管理员,管理员却不在岗位。于是,周围的人为了看到演出,也被迫站起来看戏。最后全场的观众都从坐着看戏变成了站着看戏。

类比之一:辅导班的悲哀。

第一阶段(没有人上辅导班):班里同学们学习成绩有好有差,老师和家长们并未特别在意孩子们成绩好坏,几乎没有人会为了提高分数上辅导班。

第二阶段(个别人上辅导班):突然,有同学利用周末时间补课上辅导班,或者是找的一对一的家教,短时间内提升了自己的成绩排名,引发了其他家长的效仿。

第三阶段(大部分人上辅导班):于是,竞争愈演愈烈,别人上辅导班成绩提升了,你不上补习班就相对落后。班级里几乎所有同学都上了辅导班。结果大家的成绩排序又回到了起始状态。

第四阶段(追求名牌辅导班和名校老师):上辅导班已经不够给力了,需要上名牌辅导班,找名校老师补习。一些“名校老师”更是炙手可热,大赚钞票。更有辅导班或老师违规宣传,拉大旗扯虎皮者有之,李鬼冒充李逵有之,坑蒙拐骗者也不乏其人。

过去是学习差的上辅导班,现在是学习好的上辅导班。为什么好学生也上辅导班?因为别的好学生也正在补习,正在变得更好,你不努力就会落后!至于学习差的,甚至连辅导班也不收。好多辅导班,要报名需要先考试,掏钱还不一定让你来上。

如此愈演愈烈,可苦了家长和孩子们了。

以外的是,如此恶性竞相上辅导班的结果,得到的是和原来一样的排序和升学结果。不同点在于:家长们的经济负担更沉重了,孩子们的童年更加悲催了。如果大家都想通了,都不上辅导班,给孩子们减负!可是,谁也不敢也不愿先停下来!谁先停下来谁吃亏啊。

类比之二:作业的悲哀。

第一阶段(作业不多):20年前,科目少,作业也少且简单,放学也早。完成作业都不是问题,写完作业还能愉快的玩耍。课余男生上树掏鸟窝,下河捉鱼鳖,女生跳皮筋,做手工,都是学生时代的常态。

第二阶段(作业变多):某些科目或老师增加了作业,这门科目成绩立竿见影的提升,迫于考评的压力,其他各科纷纷跟进。

第三阶段(作业变态):只增加作业数量已经过时了,作业的种类和形态也与时俱进。除了老师改的作业,还有家长改的作业,除了课内作业,还有课外作业、展示作业、探究作业、网络教育作业、全程签字改错、微信打卡、拍照上传……。作业已经成了家庭和谐的头等大事。

第四阶段(作业发疯):作业,重在落实,落实,关键在家长。写作业成了衡量学生学习态度和家长对学校支持力度的最重要维度。不写作业要罚站,甚至停课,在许多学校已成为常态;监督作业不力的家长被请到学校面谈也屡见不鲜。

同样悲剧的是,当每个学生和每个学校都多写了这么多作业后,他们成绩排序与作业少时并不会有显著变化。只是,所有的老师、学生、家长都更加疲惫不堪,日益心力交瘁。而,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多写了这么多作业后,学生们对学习这件事充满了厌恶,对学校这个东西充满了憎恨。学校?不存在的,只是一个集中起来被惩罚写作业抄作业罚作业的地方而已。尤为要命的是:谁也停不下来了,谁也不敢少布置作业,谁也不敢不布置作业。

如此无序的变化,带来的后果是:课堂生态彻底沦陷。

优秀的教师不再是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技艺精湛,个人素养高,师德高尚的人,而是那些以时间为代价,以牺牲学生的个性和童年为代价,掌握背背背,练练练的所谓优秀骨干教师们。而我们所追求的学生的成绩又回到了原来的排序,所有的老师业绩也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老师们啊!当我们在诅咒着自己孩子的老师布置繁重作业的同时,自己也在重复地干着同样的事情。

虽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整治校外培训、规范竞赛活动,虽然中小学校积极改进育人方式、做好课后服务,但不少家长的“拼娃”心态仍然根深蒂固。为什么?“剧场效应”或许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当第一排观众站起来,后排观众也只能无奈站起。同理,当周围很多孩子“抢跑”,其他家长也无法淡定,只能“跟跑”。


究竟是谁制造了教育的“剧场效应”?

是学生吗?可是努力学习、出人头地并不是错啊。

是家长吗?可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不算错啊。

是教师吗?提升考试分数,就是教师的责任啊。

是学校吗?学校在种种压力下,要生存啊。

秩序的破坏是集体合谋的后果。

人人既是秩序失衡的破坏者,又是秩序失衡的受害者。

人人既是受害者,又是凶手。

当雪崩到来时,每一片雪花都说和自己无关。正是无数片自认无辜的雪花合谋了雪崩;当洪灾袭来时,每一条小溪都说和自己无关,正是无数条小溪合谋了洪水。只要灾难的链条足够长,参与的人足够多,每个人都可以用“没办法”“和我无关”来推脱责任。

利剑所指,减负:我们一起携手同行

刚刚过去的2018年,“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中小学生减负”可谓2018年度教育领域的两大热点。

年初,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主要指语文、数学等)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 “强化应试”“学科竞赛”等不良行为.....

年末,2018年12月28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明确了《中小学减负措施》三十条。

这些文件措施出台,犹如两把利剑,直刺校内、校外两个领域的学生负担产生地,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减负的曙光。

一大批办学条件不合规、授课内容不合理的机构已被关停。一篇题为《教育部,请不要给我们家孩子减负》的文章风靡网络,当天上午就迈上10万+,点赞过万。这都是减负带来的效应。

这些充分显示了党和国家在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促进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重建良好的教育生态,极力解决社会反映强烈问题的决心。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与特点,如果只为提高成绩而强行加压,很可能拔苗助长、适得其反。必须转变观念,摒弃盲从与攀比,只有这样,“剧场效应”才能慢慢消退。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才能真正荡漾在孩子们的心田。

作    者:兰宏伟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教学研究室

推荐链接:

寒假到来,致家长的一封信

为什么现在的学生用“报复”来“报答”老师

“打老师两巴掌怎么了?她还得赔我娃十万块钱!”

今天,我把学生揍了......(深度好文)

锤杀父母的13岁少年,背后沉重的望子成龙

让孩子远离自杀!转给所有老师和家长

教师吧:关注人民教师

教师吧微信号:jiaoshilaile

欢迎扫码加入教师社区(备注:我是老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减负减得我心急火燎,下狠心,我把孩子送到民办中学
这“负”怎么就如此的难减呢?
让我们荡起双桨
寒假里,你会把孩子送到辅导班写作业吗?
先解决就业压力再给学生减负
必看:教育局发布新规定,所有家长都疯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