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笔记2:别人没有义务知道你

目标是赋能

本文编号:045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两句中,往往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谁没有几个朋友呢?我想无论什么人,绝大多数人都有朋友得吧。我记得有一位朋友得名字里就含着第一句,叫做远朋,我还调侃过他,说他是我的狐朋狗友,哈哈。

单个的词语是没有什么太多的意义的,它前面和后面的词语会赋予它意义,当前面和后面的词语发生变化的时候,词语的意思也会变化。

我想,单个的句子意义也是较为缺失的,只有情境中,句子的意思才会产生。读“人不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想到了夫子在列国间周游的情境,经历了郁郁不得志的光阴。

夫子是从鲁国出发,大致走了卫国、曹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大致路线相当于现在的:曲阜——菏泽——长垣——商丘——夏邑——淮阳——周口——上蔡——罗山,然后原路返回。从55岁到68岁,夫子带着他的若干亲近弟子,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鲁国周边游历。

夫子的观念和方法在当时乱世是难以践行的,因而在各国都受到冷遇。

一次,夫子与弟子们走散,他就呆在东门旁发呆,子贡问郑国人孔老师在何处,郑国人说东门边有个老头子像一只丧家之狗在发呆。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意见,居然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

我想人不知而不愠,也许会有一些无可奈何在里面吧,希望人知,希望人们的信任和启用,用热血和学说来为国家做些事情,可是奈何人不知,孔老师经历了如此多的风风雨雨,也看开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在我们的许多相处中,我们内心渴望被人知,渴望被人们关注,可是我们转念一想,你知道别人么?别人有义务知道你吗?

往往我们以为自己知到,别人就也应该知道,这往往会让人有些“愠”,这些也许是我们生活中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尤其是要做老师的和做家长的,孩子没有学会,忍不住要生气,爱之深,责之切,可是你带着负面情绪去做教和育,你觉得孩子会听的进去?首先是能不能入耳值得考量,更不要说孩子照着做和不断练习。

读者朋友们也一样,我不期待大家都能懂我,你和我都很忙,不懂就不懂吧,能有一些懂我的人,我很开心,若是你不懂我,我肯定是不会怪你的,因为我自己写的蛮开心的,你能陪我一起读论语,读到这里,我很感谢你。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全文释义(六)
不得其时蓬累行——《论语》悟读【454】
#每日学论语#15.3【2017-7-30】
【闲话春秋】之一百八十八:君子远虑,小人从迩
孔子及孔子与弟子的一百个精彩言论和对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