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莫言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莫言你大胆地往前走

莫回头呀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九十九呀

巩俐《红高粱》

周三的晚上,莫言出现在山西汾阳贾家庄的一家小电影院里,这里即将首次放映西安电影制片厂修复的最新4k版本的《红高粱》。

《红高粱》是莫言的作品第一次改编成电影,这也是第一部获得国际A类电影界最高荣誉的中国电影。

那一年,莫言32岁,《红高粱》的导演张艺谋38岁,主演姜文25岁,巩俐23岁。

一张流传很广的照片

左起:巩俐、莫言、姜文、张艺谋

当晚的莫言穿着青灰色的西装、天蓝色的衬衫,兴致尚佳,他回忆起了32年前的夏天,在家乡旺盛的高粱地里,他完全没想到这部电影能拿金熊奖,没想到张艺谋会成为国师级别的国际导演,没想到巩俐成了国际影星,没想到姜文也去当了导演。

莫言于吕梁文学季

这么多“没想到”之中,他没提到自己,没想到在26年后,他能成为中国第一个拿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可哪怕写出了《天堂蒜薹之歌》、《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多部在国内外获得大奖的作品,此时他最出名的,仍然是《红高粱》。

虽然电影已是修复版,但岁月的痕迹无法抹去。巩俐的红盖头泛着黄,字幕时隐时现,音响效果有些刺耳。

巩俐剧照,近日她因与71岁音乐家新婚被广泛关注

很多人觉得《红高粱》是张艺谋拍过最好的电影,它没有宏大的场面和千军万马,最多的场景便是漫天黄土和黄绿相间的高粱地,朴实到近乎残忍的画面冲击着刚获得思想和艺术解放的人的心灵。

莫言说,这部电影体现的就是他们这群年轻的创作者“冲破一切禁锢的闯的精神”。

这种“闯”的精神还存在于现在的莫言身上吗?

拿奖后,原本十分高产的莫言沉寂了一段时间。

这被大众称为“诺奖魔咒”。很多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拿奖后再没有推出新作品,或者说写出来了,但难超过去。

客观原因上,拿了这么轰动的大奖,各路媒体亲戚都涌了上来,莫言的生活被颠了个个儿;主观上,你要如何写出比诺奖作品更好的作品?

沉寂不代表搁笔,如莫言自己所说,“获奖之后第二天开始,我就想怎么样突破所谓的‘诺奖魔咒’”。

2018年,莫言新发表的作品包括小说《等待摩西》、戏曲《檀香刑》、诗歌《高速公路上的外星人》等,他在不同文体之间徘徊实验,从这些实验中,读者可以明显感受到他在风格、体裁上的变化。

不管这些外在的特质如何改变,莫言的作品的核心依然与他的故乡高密紧密相连。93年《红高粱》的英译版在海外发行之后,同在国内文坛引起的震动一样,国外媒体也对它高度评价。

《纽约时报》报导,“莫言把高密东北乡安放在了世界文学的版图上。”

1987年版《红高粱家族》,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

而在把高密这个魔幻的小城推向世界之后的三十年,莫言又把它拉回来,重新审视现实,重新观察真实的底层生活,再一次还原乡村斑驳陆离的复杂感。

正如拿奖被质疑“中国这么多好作家,怎么就是莫言了?”一样,重新出发的莫言,仍然褒贬不一。

其中最大的争议在于写诗。去年,莫言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的组诗《七星曜我》,讲述了他与七位作家的来往和对他们的印象(这七位作家分别是君特·格拉斯、马丁·瓦尔泽、大江健三郎、奥尔罕·帕慕克、特朗斯特罗姆、V.S.奈保尔、勒·克莱齐奥)

而在微博上,莫言也经常发布打油诗和他新学的律诗,并请教网友。

截图来自莫言微博

莫言很谦虚地说他写的不能算是诗,他是为了看懂诗、理解真正的诗人,才去变成一个诗人。

有评论家认为,“莫言的诗是数十年来反智主义结成的恶瘤。”

北京大学的中文系主任陈晓明这样评价重新出发的莫言:

我们也可以把他和过去的作品进行对比,或许有这样那样的不满足,甚至也可以说还有其他的作品还要区别于他早期的优秀之作,但是这样的批评无济于事,作家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作品,莫言换个写法也无尝不可。莫言的作品与其说丰满,不如说更加的内敛介质,但是力道还是在那里。 

在苏童的理解里,莫言写的是“头顶桂冠,身披枷锁”的人,这也是莫言自己身处的状态。要突破,他就要摘下桂冠,打破枷锁,超越过去的自己,而超越那种充满侵略性、“闯劲”、杀气腾腾的文字,是不容易的。

所以苏童认为,莫言在酝酿、也需要酝酿二次革命。

放映之前,也许是因为在场的观众已经换了一代,莫言先自我否定了《红高粱》,“它放在现在不行,它的成功是历史的产物、历史的巧合。”

《红高粱》在高密上映时的宣传打油诗

和一些讷口少言的作家不同,莫言很会说话,总是很谦逊,也很幽默。

1987年的时候,《红高粱》还没拍,作家梁晓声当时住在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办公室里,有一次莫言来了,住在附近的招待所。梁晓声说自己年纪比莫言大,又拿了一些奖,只看过莫言的《红高粱》和《透明的红萝卜》,就以老大哥的身份和莫言聊文学,他对莫言说,“莫言你像中国文坛的梵高。”

梁晓声形容当时的莫言,“矜持地表示谦虚,但是也面有得瑟”。

莫言也记得这件事,记得更清楚,因为住在招待所的时候,他正在写《天堂蒜薹之歌》。他提到一个细节,就是他一见到梁晓声,就冲动地把他抱了起来,而梁晓声大声喊,“我的腰不好。”

“后来我想,我写奈保尔的腰不好,潜意识里面也是因为梁晓声老师说他的腰不好。所以奈保尔的腰不好,是个问题。梁晓声老师的腰不好,也是个问题。”

这种幽默也藏在《红高粱》里,藏在姜文拙劣的头套和赤裸的脊背上。

《红高粱》无疑是影史留名的好电影,但没必要苛刻每个人都觉得它好。用莫言的话说,《红高粱》能在80年代风靡一时,“某种程度上契合了当时的观众内心深处的强烈的需求”。

它传递的“不怕罪、不怕罚”,带给年轻人一种天性的解放(贾樟柯语)

而现在的年轻人赶上了不同的时代,片中的叛逆不再被视为叛逆,自然也不会如当初一般觉得此类情节振聋发聩。

但影响力是不会消失的。当我们坐在乡村的电影院里,重新去看《红高粱》,重新去捕捉那一段原始的激情,高粱摇曳,红液潺潺,巩俐饰演的九儿两次倒在高粱地中,一次是因为生,一次是因为死...

《红高粱》剧照

莫言需要一场得奖之后的革命,去开拓新的文学土地,而新一代年轻人是否也像他一样,需要一场新的革命、新的解放

姜文藏在比人还高的高粱地里对着巩俐唱“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也许就是三十年前莫言的“闯劲”,这句话删去前面两个字,斗胆送给莫言老师,也送给在看这篇文章的年轻人,请大胆地往前走。

参考资料:

第一届吕梁文学季“诺奖之后的莫言”研讨会 

文 /siri11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高粱》获奖28周年,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
【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 与巩俐的那些事
《红高粱》巩俐姜文
莫言:曾怀疑《红高粱》这部戏会砸在巩俐手上
巩俐22岁,张艺谋37岁,他们合照那年,是我们回不去的生猛时代
【言】李新庚:又见《红高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