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安和洛阳,谁才是“中国第一古都”?


中国第一古都
作者|碧落清遥
责编|Thomas

2023年暑期,以唐朝安史之乱为背景的动画电影《长安三千里》上映,至8月27日累计票房突破17亿。虽然票房成绩不俗,但电影的内容却引来了不小的争议。

电影将长安作为大量历史事件发生的舞台,甚至带火了扬州、岳阳等城市,而作为部分史实发生地的洛阳,在电影中却没有半点提及。

▲电影海报

大量洛阳市民对电影发起抵制,指责其将发生在洛阳的历史事件张冠李戴给了长安。洛阳市隋唐史学会也向电影制片方发去了要求纠错的律师函。

▲洛阳机构的回应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达两千余年,其中前一千年,政治中心如同一个钟摆,在长安和洛阳之间不断摆动。这也引起了洛阳和长安究竟谁才是“第一古都”的争议。

从夏商到秦汉再到隋唐,长安与洛阳被多个王朝定为国都,两者都有“十三朝古都”之称。往往一者作为国都时,另一者充当“东都”或“西京”的角色。

▲唐长安城平面图

汉唐无疑是人们对中国强盛大一统王朝的最直接印象。长安在西汉、唐朝时期是国家的中心,洛阳则在东汉、三国(曹魏)至两晋南北朝时期坐上了首都的位子,盛唐时期依然扮演陪都角色(武则天时期为首都)。

10世纪之前,长安与洛阳的重要性不分伯仲。10世纪后,中国政治中心才离开长安洛阳两地,向中原(开封)和北京转移。那么,中国第一古都,到底是长安还是洛阳?为何唐代之后,长安与洛阳都难觅盛世荣光?

▲不同时期洛阳城的位置


一、宅兹中国

长安与洛阳位于中国中部,长安地处黄河中游地区,周边山壑纵横,黄河支流冲刷形成的关中平原却地势平坦,这片4万平方公里的膏腴之地十分适宜农业发展。

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古代,关中平原有着独特的发展优势。如果中原板荡,以长安周边为核心的政权就可以利用东侧的山脉及函谷关封锁通向中原的通道,将自己隔离于乱世。

▲关中平原与洛阳地理关系(图片来源@雪白血红)

如果中国处于统一时期,立足长安的政权就需要向中原投射影响力。如同高压电长途输送过程中电压递减需要加压一样。

豫西地区是长安向中原辐射影响力的第一站,长安释放的政治影响力需要在豫西进行一次“加压”,洛阳应运而生,这决定了历史上长安与洛阳的互动关系。

洛阳位于长安以东300多公里,地处黄河流经熊耳-伏牛山区环绕形成的盆地中。洛阳地处黄土高原到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盆地周围的山体较低且不连续,使其可以向东联通广阔的中原腹地。

▲洛阳位于山地向中原过渡地带

从历史上来看,洛阳有着3000年的文明史,其被确立为王朝首都的历史远比长安久远,这一点无疑是洛阳争夺“第一古都”的底气。

夏商是中国最早的两个奴隶制王朝,更是中华文明的孕育发展的重要时期。在那个生产力落后的时代,夏朝君主出于躲避自然灾害、加强对周边部落控制力的考量,不断的迁徙首都。

▲洛阳盆地

位于今洛阳偃师的二里头遗址被认为是夏朝都城斟鄩,肉眼可见的遗迹支撑着洛阳“第一古都”的论调。

▲二里头宫殿区复原图

商朝和被他取代的夏朝一样,以中原为势力核心区,是典型的黄河流域文明。商朝同样不断迁都,今洛阳偃师的西毫是众多商都之一。夏商两朝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但根据断代工程研究,夏商两朝的时间总长约1000年。

在这漫长的十个世纪里,洛阳先后两次出现了王朝首都,可以被看作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如今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在夏商两朝人口繁衍并得到一定开发,但并未像洛阳那样出现王朝首都。“历史更久”是洛阳在“第一古都之争”中强有力的底牌。

▲商朝势力范围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周王室(姬姓)本居住在关中地区,八百里秦川的肥沃土地滋养,以及周围群山的保护,才让本为商王朝臣属的姬姓家族积蓄力量推翻商朝。

关中是周王室的龙兴之地,西周建立后,其首都丰京镐京(并称“丰镐”)均位于今西安长安区,这是长安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王朝的首都。

▲丰镐与汉唐长安城的位置关系

经过夏商两代发展,中原的发展程度高于关中地区。西周的建立者武王姬发有感于丰镐远离中原,希望在丰镐与中原之间建立新都,以增强周王室对中原的影响。夏商多座古都聚集的伊洛地区被周王室看中。

武王因病早逝,其子成王命叔父周公旦继续营建洛邑。洛邑(洛阳)和丰镐(长安)在历史上首次携手,共同挑起周王朝大梁,而这种情况将贯穿此后的近两千年。

▲丰镐与洛邑

因周王室宗庙祖陵坐落在丰镐,因而这里被称为“宗周”,而洛邑此后被称为“成周”。

国宝文物青铜何尊上的铭文“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的出处,这里的“中国”指的本是洛邑,因为其位于天下的正中央。“中国”的含义几经扩展,最终成为我们国家的名称,可见洛阳的特殊历史地位。

▲何尊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并损毁了镐京,西周灭亡,周平王逃至洛邑建立东周王朝。从东周开始,洛邑因为位于洛水北岸,被称为“洛阳”(山南水北为“阳”)。

▲周平王东迁洛邑

东周是一个诸侯争雄的时代,坐镇洛邑的周天子虽然身份尊贵,却无法节制诸侯。洛邑西连关中东接中原,受到四方诸侯的窥伺。

偏居西隅的秦国占据关中平原,秦国只需控制函谷关,就能封锁东方各国唯一的西进道路。再通过商鞅变法、兴修水利等多种手段使关中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粮仓,最终支撑秦国统一了六国。

▲秦国在关中平原快速发育

一统天下的秦朝以关中平原的咸阳为都,秦都咸阳的管辖区域覆盖了今西安大部,因而也可被看作是西安建都史的一部分。

从第一个奴隶王朝夏朝到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超过1500年的历史中,洛阳先后四代为都(夏、商、西周、东周),长安则只有两朝(西周、秦)。

▲定都洛阳的“十三朝”(包括双京时期)


二、大汉双雄

秦朝灭亡后,在楚汉战争中夺取天下的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出现和秦朝同样的地缘考虑,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将首都从洛阳迁往关中。

刘邦此举最主要的原因是天下初定,危机尚未彻底消除,而关中平原四周皆有高山保护,只需少量兵力便能守住几条狭窄的河谷,不像洛阳那样是容易被攻破的四战之地。

▲定都长安的“十三朝”(包括陪都时期)

汉武帝经略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后,长安更是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都市,以及东方文明的中心,人口超过24万。

作为中国封建大一统王朝的第一个发展巅峰,作为大汉首都的长安,其政治影响的含金量要高于夏商周三代,这一点是长安作为“第一古都”的自信来源。

当然,失去首都光环的洛阳在经济上毫不逊色。洛阳联通中原的道路建设完善,黄河干流在洛阳以北30公里处。来自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粮食布匹等基础物资,还有丝绸、茶叶等外贸商品,然后再源源不断地运抵洛阳,然后输往长安乃至遥远的西方。

▲丝绸之路

洛阳在西汉时期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稳定的政治环境,大一统的西汉王朝政出长安,而中原地区的人口和富庶程度要高于关中,长安向中原辐射影响力,就需要洛阳作为“中继点”,两城的互动成就了彼此。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洛阳能够向东吸纳中原的人力物力并输送向长安,同时将长安的政治影响释放向中原,形成政治以长安为核、经济以洛阳为首的格局。

▲长安洛阳同属司隶校尉管辖

公元一世纪,西汉在混乱中灭亡。刘邦后人刘秀重振汉室,但长安遭受粘战争破坏,刘秀将国都迁到洛阳,是为东汉。

东汉享国195年,其中的165年以洛阳为都。这个大一统王朝让洛阳的政治经济地位超越长安。

在洛阳看来,这是自己第5次成为首都。而在长安看来,之前的夏商周势力范围仅能覆盖中原和关中,当时洛阳作为首都不能被看做强大帝国的都城。

▲汉代长安

反倒是长安,虽然出场晚,但相继成为秦朝、西汉两个大一统王朝的首都,洛阳成为大一统王朝的首都(东汉)比长安晚。

东汉末年天下纷争,中国相继进入三国鼎立、西晋一统等历史时期。洛阳因为历史发展惯性,先后被曹魏和西晋政权作为首都。

▲三国时期,曹魏以洛阳为都

公元4世纪初,因晋朝宗室内斗,迁居中原的五胡开始发展势力,并灭亡西晋。西晋被灭前因洛阳被占,曾在313年-316年短暂以长安为都。

五胡乱华后在中国北方相继建立十余个割据政权,四战之地的洛阳遭受严重破坏,没有一个割据政权以此为都。深居关中的长安先后成为前赵、前秦和后秦的首都,这也是长安十三朝中第7-9朝的来历。

▲前秦曾统一中国北方


三、两京天平

公元439年,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统一中国北方。北魏首都本位于平城(今山西大同),为了赢得汉人大族的支持,并快速吸收汉文化。公元471年,亲政的孝文帝拉开了汉化改革大幕,除了改汉姓讲汉语,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迁都洛阳。

北魏时的洛阳十分富庶,城北的邙山风光秀丽,自古就有大量贵族将这里选作灵魂栖息之所,因而产生了“生居苏杭,死葬北邙”的说法,邙山一带分布着不输长安的帝王陵墓群。

▲北魏时的洛阳

公元535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洛阳邻近东西魏交界地带,已不适合作首都。

东魏将都城迁往邺(今河北临漳),实力较弱的西魏为了自保,同时也为了团结关中豪族,因而将首都设在长安。以关中为根基的关陇政治集团登上中国历史舞台,他们以长安为核心,左右了此后隋唐两代三百余年的历史。

▲东西魏对立

东西魏不久就先后被北齐、北周所取代,北周继续以长安为都并于公元577年攻灭北齐统一中国北方。

公元581年,北周权力被外戚杨坚夺取,杨坚建立的隋朝在589年消灭南陈统一中国,长安(隋朝称为大兴)再度成为天下的核心,这是长安再次崛起的标志。

▲隋朝

隋朝恢复了中国大一统的局面,洛阳再度成为连接关中政治中心和中原经济中心的纽带。到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登基,他命人营建东都洛阳,并迁都于此。长安保留京师的名号,但主从关系已经与洛阳发生置换。

杨广迁都洛阳,首先是中原作为经济中心的地位愈发巩固,这与大运河的修筑关系紧密。

大运河将富庶的江南与人口稠密的中原地区紧密连接起来,南方的物资先抵达汴州(开封),再通过黄河运至洛阳,洛阳再次繁荣的同时,汴州也悄然兴起。

▲大运河

其次是长安失去了早先的自然禀赋。随着人口增长、土地开发和战乱破坏,关中地区自然资源被过度索取,难以承载日益膨胀的人口,时不时发生饥荒。洛阳连接产粮区,境内设有多个大型粮仓,能够满足民众乃至皇族的饮食需要。

史书中就有大量隋皇室东至洛阳就食的记录,如到洛阳就食。如584年,“甲戌,驾幸洛阳,关内饥也。”594年,“八月辛未,关中大旱,人饥。上率户口就食于洛阳。”等等。

▲洛阳含嘉仓

618年,关陇集团出身的李渊建立唐朝,作为关陇集团的大本营,长安再度成为首都。随着唐朝恢复对西域的经营,以及丝绸之路的重新开通,长安一跃成为世界闻名的大都市。

长安城里不仅有近百万人口,包括官吏、驻军和百姓,还有来自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使团、商人、游客等等,繁华景象被无数文人墨客的争相歌颂,《长安三万里》展现的正是这幅令中国人神往的历史画卷。

▲电影中的长安街景

长安的首都地位基本贯穿了有唐一代。正所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城内的大明宫、曲江池、东西市成为盛唐之世的地标缩影,见证了太多帝国往事。

随着长安城规模的扩大、盛世带来的人口普遍性增长,仅4万平方公里的关中平原已无力供养巨量人口。长安与洛阳之间主要依靠陆地交通,运输成本太高。唐朝皇帝比此前的隋朝帝王更为频繁的带着整个朝廷“就食”东都洛阳。

▲洛阳,进出中原和关中的必经之路

唐朝实行两京制,东都洛阳的政治地位并不比长安低,更有大量关中人口为谋求生计来到洛阳。武则天时期出于摆脱李唐旧势力影响,以及加强对中原、江南的控制力的考量,女皇直接把都城迁到洛阳,号为神都。

武周时期的洛阳人口已达200万,是当时世界上唯一超过200万人口的都市。这是洛阳历史上最高光的时刻。公元705年,武则天还政于唐中宗。唐王朝还都长安,洛阳恢复“东都”之名。

▲洛阳明堂与天堂

武则天之后,唐玄宗李隆基开启了“开元盛世”。都城长安与东都洛阳都是当时世界级的大城市。西汉时形成的长安-洛阳双轨政治机制仍旧在发挥作用,向天下辐射影响力。

巅峰过后往往是衰落,安史之乱后,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口承载力进一步降低。而唐朝帝王对地方的控制大幅下降,藩镇割据自立,有的甚至拒绝上缴赋税,长安成为“政治孤岛”,再难统筹调度全国资源。

▲藩镇割据

唐朝中期以后,长安几遭兵燹,损毁严重。如公元885年,唐军将黄巢农民起义军逐出长安,唐僖宗从蜀中返回国都。虽经过修缮,但城中依然“荆棘满城,狐兔纵横”。

唐末中国的政治经济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原作为中华文明核心的地位无可撼动,大运河的作用日益凸显,将富庶的中原与江南紧密连接在一起,与之相对应的是关中地区的衰落。

▲黄巢起义等事件严重破坏了关中地区

连年战乱致使关中百姓四处流亡,耕地荒废,粮食急缺、社会萧条,《旧唐书》记载“关东荐饥,群贼啸聚”,在这种情况下,长安已不适宜继续作为首都。

长安的衰落致使洛阳难以继续发挥“中继站”作用,连接关中和中原的地理位置,曾几何时推动了洛阳崛起,如今也变成洛阳发展的桎梏。因为对于中原地区来说,洛阳的位置有些“边缘化”。

▲关中衰落,洛阳从“两地枢纽”变成“边缘地区”

唐朝灭亡后,二城因为地缘、人口和农业状况的变化双双衰落,失去了天下核心的位置。

西汉和盛唐是中国封建历史的两次巅峰,二者均以长安为都。在西安看来,这就是自己作为“第一古都”最不容辩驳的理由。

▲二者建都时长不一样

但是在洛阳看来,唐朝是洛阳“十三朝古都”中的“第十朝”,却是长安“十三朝古都”中的最后一朝。虽然有唐一代基本以长安为都,洛阳更多处在从属地位,但唐亡之后,长安的建都史就此结束,总计跨度不过900余年。

洛阳的建都史本就比长安早600-800年,而唐亡之后,中原的开封取代关中和洛阳成为政治经济中心,但洛阳仍被后唐(923-936)确立为首都,五代的其他朝代以开封为都,也大都保留洛阳的陪都地位。

▲政治中心从关中向东移动


四、望向中原

公元979年,北宋统一中国。长安更名京兆府,由于北宋疆域远没有唐朝那样广阔,长安所在地区位于北宋西部,关中以西的河西走廊被少数民族控制,这让关中地区的处境更为尴尬。

金灭北宋后,汉人的再一次大规模南迁,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在南宋时期完成。宋朝失去了大量领土,关中地区更是成为金、南宋、西夏交界的边境地带。

▲长安(京兆府)逐步边缘化

元明清三朝,随着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以关中、中原、江南为核心的“华夏本位”思想受到冲击。关中与中原不再被认为是建都的唯一选择。

元朝时北京最终成为统一封建王朝的新首都,从政治、经济、国防等多个角度来看,长安和洛阳都失去了天下中心的地位,在历史舞台上黯然失色。

▲元朝

元朝定都北京,一方面是受金朝影响,同时也为了方便联系老家塞北草原。此后明朝迁都北京,更多的是天子守国门,守住这条游牧民族南下劫掠的重要通道。

元朝完善发展了行省制度,京兆府被改称奉元路(路为元朝省下一级行政区划),成为陕西行省的省会,洛阳的行政区划历经变动,最后被划入河南江北行省,成为河南府的府治。

经过元末战乱,明朝将奉元路改名西安府。明清时期各府下辖多个县,其中管辖府治城墙内城市区域的被称为“倚郭县”,如当时管理北京城内的就是大兴县和宛平县。

▲西安府下辖长安县

管辖西安府西部的仍叫长安县,明初西安人口仅剩30余万,直到清朝中期才恢复到唐初的100万左右,这一时期的西安一直是陕西省会。

洛阳的境况更是悲惨,明初人口不足10万,乾隆年间也不过增至25万。完全没法与武周的神都相比。

▲明清西安城只相当于唐朝长安的很小一部分

西安凭借关中平原尚能保留几分元气,充当地区行政中心。而洛阳因为地处天下中枢,遭受的苦难反而最为深重,几近沦为白地,成为河南西部的一座普通城市。

▲清朝时,洛阳只是河南的普通一员——河南府


五、时代大潮

到了近现代,沿海城市开始发力崛起,西安、洛阳远离海岸线,无缘这一轮机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大规模修建铁路,催生了石家庄、郑州等一批新兴的内陆城市,西安、洛阳又一次落伍了。

▲20世纪初的西安

1906年京汉铁路通车,河南段的节点是郑州。1908年汴洛(开封至洛阳)铁路通车,并以此为基础,1912年开始向东西两个方向延伸,最终成为陇海铁路。

由于黄河泥沙下泻造成的地上悬河,京汉铁路与陇海铁路的交汇点最终放弃开封而选定郑州,从而使1906年仅有2万人口的郑州崛起。

西安比洛阳更靠西,又有高山阻隔,直到1931年陇海线才修到这里,西安和洛阳终于被铁路连了起来,但在以海洋和铁路为主导的时代竞争中,西安和洛阳都处于不利的位置。

▲清末铁路网

解放后的1954年,河南省会从开封迁至郑州,此时的郑州已有100万人口,50年内增长了50倍。洛阳人口约40万,开封人口约30万,明显落后于郑州。

解放初的西安人口虽然也只有30万左右,但出于历史惯性和政治影响力,仍然是陕西省会。事实上,无论西安(长安)如何衰落,至少是关中平原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西安城墙

而洛阳从汉唐国都,唐末被开封超越,降为河南省会,明清两代更是丢掉了省会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又被郑州取代,沦为河南一座普通地级市。

纵观两座城市的历史,洛阳的建都史比长安更长且跨度更久。长安则因为西汉、盛唐在中国历史中无可撼动的地位,其首都的“含金量”更高。

宋代之前,长安与洛阳更多呈现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状态。政治中心的名号在两城之间来回摆动了上千年,但二者结成的稳定结构让汉唐等建都关中的王朝,将影响力辐射到中原及江南,两城共同推动中国封建王朝走向盛世巅峰。

▲盛唐之姿

唐代以后,中国的政治中心东移、经济中心南移,使长安、洛阳双双开始衰落,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到了近现代,海洋、铁路主导了新一轮的社会进步,地处内陆的西安、洛阳无力阻止自身的进一步衰落。

▲西安夜景

截至2022年,西安人口1300万,GDP总量1.15万亿元(全国22位)。同年洛阳人口708万,GDP总量0.57万亿(全国44位)。

西安(长安)和洛阳,都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二者同样文化底蕴深厚,历史古迹数不胜数。从商周至汉唐,长安与洛阳如同大一统王朝政治天平的两端,此消彼长间共同影响着中国历史进程。

▲西安大雁塔与洛阳龙门石窟

长期作者|碧落清遥

历史资深爱好者

责任编辑|Thoma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报员主编

—(全文完)—

本文系 「环球情报员」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大古都”的兴衰史
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建都最多的古都是哪个?
十三朝都城,盛唐时比肩长安,堂堂古都洛阳,为何如今沦为三线?
何处是天下之中
古都浅谈国学小常识
中国历史上五大都城定位的政治地理因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