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苏间的太空竞赛怎样改变了地球上的生活?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嫦娥四号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月球背面着陆的飞行器,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实现的第一个“人类首次”。

嫦娥四号着陆之前,全世界的航天事业实际上都是在复制美苏太空争霸走过的路,而嫦娥四号着陆意味着终于有一位学生超越了两位老师的贡献,这位学生将承担起引领人类探索宇宙的重任。

嫦娥四号着陆假想图

在为嫦娥四号激动之余,我们回顾一下半个世纪前波澜壮阔的美苏太空竞赛,看看他们的“绝世神功”又如何影响了地球上的生活方式。


一、瑜亮之争

德国在二战前和战时的军事实力十分强悍。二战时期想远程摧毁一座城市,只能靠轰炸机突破重重封锁飞到城市上空投弹,而德国有一款震惊世界的武器能一下子打到320公里以外,这就是V2火箭。

V2主要用来袭击英国,西线盟军对这款无法防御的武器充满恐惧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美苏两国热火朝天地争抢纳粹军事遗产V2火箭是争抢的焦点,美国抢到了V2火箭总设计师冯·布劳恩,苏联抢到了火箭生产基地。

抢人大战!德国战败后,美英苏竞相逮捕德国火箭师,同盟国的每个国家都获得德国团队的部分份额,而美国则成为最大受益者

苏联这边拿到火箭基地之后,根本就看不懂德国人的黑科技,钢铁慈父斯大林只得求助那个在西伯利亚劳改营里关了7年的科罗廖夫。

科罗廖夫在1933年就在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支持下从事火箭研究,但是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在大清洗中被枪毙,科罗廖夫受到波及,被送去西伯利亚劳改营。

幸好德国的同行冯·布劳恩搞出了令人生畏的V2火箭,苏联当局要想掌握火箭技术,只能重用这个劳改犯。

劳改犯科罗廖夫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科罗廖夫接连为苏联做出了一系列世界第一。

1953年,苏联发射了世界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美国本土面临苏联的核威胁;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第一枚人造卫星;同年11月3日,第一只太空狗莱卡升空;1959年1月2日,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升空。

科罗廖夫最伟大的成就,是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成为人类第一个太空人。苏联的航天技术远远地把美国甩在身后。

在美国这边,冯·布劳恩虽然主持研发了多款洲际导弹,但是美国人对他这个纳粹党徒仍然心怀芥蒂。在航天事业,美国坚决不允许冯·布劳恩染指。

图中穿西装者是冯·布劳恩,纳粹党员的身份使冯·布劳恩得不到美国高层的信任

郁郁不得志的冯·布劳恩只能去迪士尼给小朋友们做做科普教育,但是美国本土科学家实在不争气,苏联卫星都升空了,美国连运载火箭都造不出来。军方只好请大名鼎鼎的冯·布劳恩出山。

冯·布劳恩团队仅用3个月便成功试射运载火箭。1958年1月31日,美国发射了人类第二颗人造卫星。

美国起步落后苏联,冯·布劳恩只能对着科罗廖夫的成就奋起直追。


二、人类群星闪耀时

没有冯·布劳恩,科罗廖夫绝对出不了劳改营没有科罗廖夫,冯·布劳恩的余生可能都得用来给小朋友们讲科普

两个科学巨擘互相成全,人类在两个英雄的带领下进入了群星璀璨的太空竞赛时代。

加加林落地以后就成了全人类的超级偶像,不论是在莫斯科,在哈瓦那,在伦敦,还是在布达佩斯,加加林都享受到了国家元首般的礼遇。

加加林英年早婚,但还是阻挡不住全球女粉丝对他的爱

科罗廖夫团队很快又创造了一系列人类第一,人类第一个女航天员,第一次航天器对接,第一次太空行走,第一个空间站等等。

样样都输!苏联的惊人成就也让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感到羞辱,他担心美国民众心中倒向苏联,他甚至还发备忘录去调查美国有什么可以赶上苏联的太空项目。

冯·布劳恩团队看似只是在复制着苏联人已然取得的成就,背地里却在憋着一个大招。

1961年5月,肯尼迪宣布启动“阿波罗”计划,美国将送宇航员上月球。

赫鲁晓夫起先以为美国只是在放烟雾弹,月球上没有什么事儿一定非得送人上去才能办的。善于精打细算的赫鲁晓夫根本不明白载人登月对提升国民信心有多么积极的意义。

等到苏联人发现美国人真的在研究登月计划时,苏联反倒成了奋起直追的那一方。

1967年,冯·布劳恩设计了史上推力最大的火箭—土星5号,阿波罗8—17号就由土星5号送上太空。

直到今天,土星5号仍然是人类推力最大的火箭

1969年7月21日,阿波罗11号搭载3名宇航员降落在月球表面。第一个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说出了那句响彻宇宙的金句:这对个人来说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是一大步。

阿波罗11号在月球留下了一块纪念碑,上面记载着美苏两国14位牺牲在太空中的宇航员,纪念碑旁边还放着一个倒下的宇航员雕塑

美国人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苏联那边却出了大问题。

由于积劳成疾,1966年1月14日,年仅59岁的科罗廖夫因病去世。科罗廖夫的继任者瓦西里·米申岁在1969年艰难完成了苏联N1登月火箭的研制,但是N1火箭四次试射全部失败,苏联航天事业风光不再。

直到苏联方面发出了科罗廖夫的仆告,冯·布劳恩才知道那个一直领先他一步的高人究竟是谁。

抛开意识形态之争不谈,美苏太空竞赛为人类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登月成功后,冯·布劳恩又提出了登陆火星和构建火星空间站的计划。但此时苏联已经放弃登月,美国也觉得没有再竞争下去的必要,火星计划胎死腹中。

失去了对手,冯·布劳恩没多久也离开了NASA(美国国家宇航局)

1975年7月17日,美国阿波罗飞船与苏联联盟飞船对接,两国从太空竞赛转向太空合作。1977年,冯·布劳恩与世长辞。

阿波罗计划期间,美国的科研与工业体系终于学会了冯·布劳恩的学问。得益于美国冠绝全球的基础科学实力和制造业实力,失去了冯·布劳恩之后,美国的航天工业依然稳步向前。

苏联痛失科罗廖夫后,虽再无旷世奇才出现,但苏联的举国体制与强大的工业基础也足以继续实现航天雄心。

美苏两国的航天工业各有优势,但也都已定型,两国都不太可能在现有的体系内实现质的飞跃。

美国有最好的航电设备和动力系统,苏联的飞船与空间站技术无可比拟,只有合作才可以创造更大的成就。


三、科技革命:从竞争到合作

1967年,在联合国的牵头下,美国、苏联等航天大国联合签署了外层空间条约。国际社会达成了和平开发太空资源、加深太空合作的共识。

1975年,联盟19号与阿波罗18号对接,两国共同推进的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圆满成功。这次合作对接也为日后的国际空间站计划奠定了基础。

参与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的美苏两国宇航员

在太空探索如火如荼的同时,人类的科技正悄然酝酿着一场革命。

航天计划需要大量的运算,美苏两国都大力发展超级计算机工业,美国由于航天基地和数据运算基地相隔遥远,对数据的实时传输格外关注。

1969年,美国国防部主持研发的ARPA网络专门用以解决这一难题,这项技术日后演变成了因特网。

1994年,ARPA网络的技术团队开发出了因特网,个人电脑可以相互连接形成网络

美苏太空竞赛以强强合作收场,这使得两国航天事业得以充分发挥优势。基于两国的密切合作,1994年国际空间站项目启动。

国际空间站为全球的科学家创造了新的实验场所。一些在地球重力环境下难以平衡的干扰因素,在空间站里都可以轻松解决。

在失重环境下,物质的沉淀和分层现象消失,重量不同的几种物质,在混合结晶时会形成非常均匀的复合物。一些在地球上仅存在于理论中的复合材料,在太空中则可以制备出来。

图为苏联和平号空间站。俄罗斯(苏联)在空间站领域技术首屈一指,国际空间站由美国出资,俄罗斯建造

微重力环境下,气体和熔体的热对流现象消失,制作高纯度物质比在地球上容易许多。这项技术在制药领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太空制药与地球制药相比,提纯速度提高400倍以上,经济价值提高30—60倍。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以互联网、材料学、生物医药学、航天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席卷全球,这一切与太空竞赛的科技遗产密不可分。


四、天上开花,地上结果

美苏两国太空竞赛二十载,耗费了无数资金,其中光是阿波罗计划就耗资255亿美元,折合成今天的购买力将近2000亿美元。

质疑太空竞赛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很多人认为人类如果将这些资金和人力用于改善地球上的生活,人类世界可以建设的更加繁荣。

事实上不论太空竞赛还是太空合作,都远远不止是超级强国的高科技斗法,探索宇宙使地球上的生活也改善了不少。

最显而易见的,是卫星通信。由同步轨道卫星扮演中继站,地球各地的通信设备通过访问卫星实现了实时通信。目前全球大约有700多颗通信卫星,通讯范围覆盖地球绝大多数面积。

坐在电视机前就能收看世界杯直播,这也要归功于通信卫星发来的信号

卫星导航服务则拯救了全世界的路痴,即使是认路能力非常强的人,也会感谢卫星导航让他们在陌生的城市也能轻松找到最快路径。

阿波罗计划时期,NASA为了把月球拍清楚,斥巨资投入到图像增强技术的研究中。阿波罗计划结束后,一系列数字影像增强技术应用在医学领域,这就是我们熟知的CT、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除了这些一看就科技含量满满的产品,航天技术还为生活带来了更多看似简单的日常用品。例如纸尿裤、离子烫、气垫鞋、羽绒服等等。这些技术经过了太空环境的检验,在地球上创造了巨大的实用价值。

经过美国的测算,仅仅阿波罗登月计划就产生了3000多项专利,累积为美国贡献了超过2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


五、太空合作是趋势

长久以来,中国的航天事业一直在追赶美苏的步伐,嫦娥四号的成功着陆使我们看到了中国航天从跟随者变为领航员的可能。

国际空间站即将退役,中国的天宫系列空间站有望成为全世界唯一在役的空间站。地球另一边,美国也高调宣布重启登月计划,探索火星的进程也明显加快。似乎新一轮的太空竞赛即将展开。

太空竞赛是科技实力的比拼,而非你死我亡的斗争。竞赛的同时,太空合作才是人类航天事业的主旋律。在全球顶尖科学家为人类实现太空梦想时,地球上的生活也会从航天事业里获益匪浅。

作者: 李中堂   编辑: Thomas (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苏争霸时期的两名大将冯.布劳恩和科罗廖夫
历史迷案:如果庸医没治死这个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将不是美国人
堵上一整个国家的尊严,60年前这两个航天奇才的世纪PK,竟是这样的结局..
登月
苏联究竟发达到什么程度?有一年,他们放了一个大烟花
美苏太空战。科罗廖夫与布劳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