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罪与罚》最深刻的5句话,道尽人性,句句扎心
userphoto

2023.04.17 北京

关注

面对人生种种,我们要保持清醒,不迷失;守好底线,不沉沦。

富书作者将离;主播:罗文

来源: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原创

高尔基曾用“恶毒的天才”来形容这个人,而鲁迅则称他是“灵魂的伟大审问者”。
他就是唯一一位在俄国能与列夫·托尔斯泰并驾齐驱的文学巨人——陀思妥耶夫斯基。
他的作品往往细腻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精神上的病态情绪,而代表作《罪与罚》更是将其展现得淋漓尽致,是一部浸透着血和泪的社会悲剧。
小说讲述了法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因贫困生活的压迫,犯下了杀人的罪行后,受到良心的惩罚,终日惶惶不安,最后在妓女索尼娅的帮助下,获得救赎的故事。
《罪与罚》以一段残酷的内心剖白,揭开人类灵魂的全部秘密,被誉为世界心理小说至高之作,被《纽约时报》评为“世界十部文学经典”。
陀翁看似在剖析书中人物的人性,实则也在叩问读者的内心。
读罢掩卷,才发现,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在与人性较量。
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说真话更难,而且再也没有比说奉承话更容易的了。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
生活中,我们明知有些话是虚伪的奉承,却仍乐于接受,而有些话是客观的实话,却难以面对。
殊不知,长此以往,人就会脱离现实,变得妄自尊大,更可怕的是会迷失自我,误入歧途。
地主斯维里加洛夫想要引诱一位美貌的有夫之妇。
他深知这位妇人以贞洁为荣,就常常厚着脸皮奉承说,自己被她的贞洁所迷。
当妇人握他的手或瞅他一眼时,斯维里加洛夫就会假意责备自己不该逼她这样做,还说都是自己太狡猾,才使纯洁的她动了心。
很快,斯维里加洛夫的“计谋”就得逞了。
《少有人走的路》中说:“最可怕的不是刺耳的真话,而是镇定自若的谎言。”
别人曲意逢迎的背后,往往掺杂了个人的利益。如果你一味沉溺其中,就容易失去主见和判断力,人生就会走向失控。
反之,当有人开诚布公地说实话,虽会戳到痛处,让人沮丧,但它会磨炼你的心智,让你蜕变成更好的自己。
华丽的溢美之词固然好听,但不可偏听偏信,理性对待,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如果对一个人求全责备,那么世界上还剩下多少好人呢?
陀翁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对人性只做描述,不做评判。
从某个角度来说,斯维德里加洛夫是好色之徒,自私自利的人。
他曾残酷地凌辱一个年轻姑娘,导致她自杀身亡。
因爱上女孩杜涅奇卡,而狠心杀害深爱自己的妻子。
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欲,他甚至用卑鄙手段胁迫杜涅奇卡。
在感情方面,他的“罪”罄竹难书。
然而,即使是这样的恶棍,也会释放出自己的善意。
他主动出钱为索尼娅的继母办丧事,并为她的弟弟妹妹安排栖身之所。
当游乐厅的小职员因丢了茶匙而惴惴不安时,他二话不说,就替他们赔了钱。
当他看到被毒打的小女孩在雨夜中瑟瑟发抖时,便将她带回酒店,给她取暖。
小时候,我们天真地以为世界上只有好人与坏人之分;
长大后,才明白,好人不一定只做好事,坏人也不一定都做坏事。
正如毛姆所说:“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
人有千面,心有千变。
一个贪小便宜的人,也可能是心地善良的学者;
一个始乱终弃的负心汉,也可能是精通哲学的名家。
一切美好的品质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而一切恶劣的品质之间,也没有因果关系。
承认并接受人性的复杂,心才会越来越包容。
事实不能代表一切至少事情的一半在于你怎样去对待这些事实。
《教父》中说:“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为什么有人能在半秒钟内看透事物的本质,而有人一辈子也看不清事物的本质?
这背后隐藏着的,正是人的认知能力。
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同学拉祖米欣和医生谈起放高利贷老太婆被杀的案件。
警察因农民杜什金的举报和油漆匠手里有老太婆的首饰,就确信油漆匠是真凶。
但拉祖米欣却并不这么认为。
因为案发当天,油漆匠正好在老太婆住的那幢房子里粉刷墙壁。
他和同伴玩耍打闹跑出房间时,还被扫院人和住户责骂,当时的证人多达十人之多,没有充分的作案时间。
假设油漆匠当时杀了人,那他应该会极度恐慌,只想逃跑,然后把赃物藏好,而不是明目张胆地拿去抵押。
拉祖米欣的推断,恰恰就是拉斯科尔尼科夫杀人后真实的心理写照。
很多时候,人们习惯去相信符合他们当下认知的因果解释,即使这些解释存在一定的漏洞。
就像书中的警察,他们只看到了案件的表象,却没有深思其中的种种矛盾。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认知,会影响他的思想和行为。
认知水平低的人,看问题的视角很局限,想法也过于单一,对人和事缺乏判断力。
而认知水平高的人,往往能够抽丝剥茧,洞察到事物的内部规律,看问题往往更全面透彻。
升级自己的认知,视野才会更开阔,眼光才会更长远,人生才能到达更高的境界。
人可以主宰一切,可是一胆小,就什么事都做不成。
人的胆小往往源于内心的恐惧。
《山顶洞人与夜航船》中写道:末日不是地震的瞬间,而是永恒的恐惧。
书中拉斯科尔尼科夫就深陷在可怕的恐惧中。
行凶后,他不止一次地想“暴露”自己。
他曾拖着病体,来到案发现场,打算告诉扫院人自己是凶手,却不敢说出口。
他来到酒馆,遇到办事员扎梅托夫。在谈话中,他多次暗示自己是凶手,却始终没勇气说出实情。
后来,他又来到警局,却在无意间听到别人在讨论杀人案时,惊惧得晕倒在地。
恐惧,有时候要比惩罚更可怕。
正如电影《沙丘》里中所说“恐惧是思维的杀手。恐惧,是最终导致灭亡的死神。”
在某种程度上,每个人都感受过恐惧,也承受过恐惧带来的痛苦。
想要创业,又害怕失败;
做了错事,想道歉又害怕挨骂;
想去露营,即使做了充分准备,却又害怕出意外。
思想与行动的极端拉扯,让人身心俱疲,更糟糕的是,会给人的身心带来沉重的负担。
与其被恐惧吞噬,不如用行动击碎它。
要知道,恐惧向来是个欺软怕硬的货色,你躲避它,它就张牙舞爪,你正视它,它就原形毕露。
当你付诸行动,一步一步战胜它时,你就会发现,很多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有良心的人,要是认识到错误,一定会痛苦的。
席勒说:“一个真正勇敢的人,会拿生命去冒险,却不会拿良心去冒险。”
一个有良心的人,或许能够逃脱法律的惩罚,却无法逃避良心的谴责。
自拉斯科尔尼科夫萌生杀人念头的那一刻起,他的内心便成了一个永不安宁的战场。
他为自己荒唐的念头感到厌恶,不相信自己真会去做这件事。
杀人后,他就陷入了痛苦的精神折磨,连日发烧,一连昏迷了3天。
他性情大变,动辄歇斯底里,疑神疑鬼,变得极度敏感。
就在他几近崩溃之时,警察抓到了“凶手”。
原以为彻底摆脱嫌疑会让自己松口气,没想到他的良心却越发不安。
最终,他在索尼娅的鼓励下决定去自首。
他深知只有为自己的罪付出代价,才能获得内心的解脱。
良心是做人的底线,也是我们内心的道德法庭。
一旦违背良心,行为偏离正轨,它就会敲响警钟。
因此,人们虽然知道好逸恶劳的人也能扶摇直上,但他们依然选择勤勤恳恳;虽然知道出卖道德可以换来衣食无忧,却依然选择守住本心。
无论什么时候,做任何事情,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做到问心无愧。
守好底线,人生的方向才不会倾斜。
余华说:“我夜以继日地读完了《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叙述像是轰炸机一样,向我的思绪和情感扔下了一堆炸弹,把 20 岁的我炸得晕头转向。”
深有同感。
陀翁笔下的人物鲜活饱满,在他们的身上仿佛能看见我们的影子,看他们的故事就像在看我们的人生。
小说从字里行间给我们传递了深刻的信息:
无论人性有多复杂,善良始终是生命的底色。
面对人生种种,我们要保持清醒,不迷失;守好底线,不沉沦。
不随便定义他人,不对他人有过高的期待,努力做一个心中有光,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
愿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人性的主人,过幸福的一生。

作者简介:将离富书作者图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中,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知乎、微博@富书,本文首发公众号: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必读之《罪与罚》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如何塑造杀人犯的
在你内心深处,有没有过这样的挣扎?
永远不要让别人欠你太多,否则你在逼迫对方做恶人!
聊聊陀思妥耶夫斯基,因为只有他写透了人性痛苦和隐秘
从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理论,分析作品《罪与罚》的魅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