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坑娃的4种行为,有些父母天天在做



进化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心中埋下种子,慢慢在孩子心里开花结果,有什么的父母,才会有什么样的孩子。


作者:微笑喜乐

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

之前快开学前,几个家长想约着聚一下,让孩子们在开学前再放松一下。

本来以为孩子们会很开心,没想到有2个孩子不同意,原因竟然是在一起会被比较,不想受伤,所以不愿意。

家长们认为是放松开心的聚会,在孩子们眼里却可能是批判会。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场景,父母明明想表达爱,却在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伤害。

我们常说,育儿先育己,成就孩子的是父母,但毁掉孩子的,往往也是父母。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父母最伤害孩子的四种行为,看看你还在做吗?

拿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

曾经有节目做过一个街头采访,问孩子们:“最讨厌父母对你说什么?”

大多数的孩子都说:最不喜欢父母夸别人家孩子,总拿别人家孩子作比较.

《少年说》中有一个女孩控诉自己的妈妈:“你怎么总是拿我跟其他同学比较,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都看不到?”

原来妈妈总拿她跟全年级第一的好朋友做比较,让她既难过又委屈。

可是,即使面对女儿压抑已久的心声,妈妈依然在反复强调,这么做都是为她好,有压力才会有进步。

女孩委屈得哭了:你们总是这样对我,我就觉得自己很差。

我们身边有太多这样的家长:试图通过与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激发自家孩子的斗志,但结果呢,往往给孩子带来更多的痛苦。

中国青年报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1%的受访者称身边对孩子要求和期望高的家长多;84%的受访家长表示,会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孩子比较。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用“比较”来鞭策孩子,只会让他丧失信心、内心受伤。

总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较,会让我们忘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指责自家孩子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不仅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还会让孩子变得自卑和叛逆。

正确的做法是,关注孩子比昨天做得好的地方,找到他的优点,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才是最重要的事。

孩子没有让你成为“别人家的父母”,你又何必要求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呢?

忽略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作为父母,你有没有过这种时候?

孩子放学回家,兴高采烈地跟你分享学校的事,你说忙了一天累了,让孩子安静;

孩子被欺负了,回家伤心哭诉,你不问缘由,只一味责怪孩子调皮;

孩子考了第一,很自豪很兴奋,你不但不表扬,还泼冷水说“不能骄傲”。

忽略孩子的情绪和感受,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大“死穴,冷漠的父母像黑洞,没有温度的家就像孤岛,足以摧毁任何一个孩子。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大宝刚上小学时,因为家里老人生病,还要照顾几个月的二宝,分身乏术的我完全忽略了大宝。

只认为他自理能力可以,而且刚上一年级学业也不重,没有去注意他的情绪和行为变化。

每次他想跟我说话,我要么说忙不过来,等一会儿;要么上来就直接评判和指示,只想尽快解决问题,却忘了顾及孩子的感受。

直到有一次老师打电话投诉,才知道他在学校沉默寡言,不好好听课,作业也敷衍了事。

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刚上小学的他也会紧张,也会希望得到妈妈的关怀。

我开始调整自己的行为,不再撒手不管,每天抽时间陪他聊天、读书和写作业,及时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

慢慢地,感受到母爱的儿子也带给了我惊喜,性格开朗了,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

《被忽视的孩子》一书中写道:

 “世界上任何一个家长都有过让孩子失望的教育失误,但真正有害的是情感忽视的父母对成长中的孩子的情感需求一直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情感忽视,是一种看不见的伤害,比暴力更残忍。

父母应该学会看见并接纳孩子的感受,教会孩子如何去爱,如何看见并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感受,他的人生一定才会更容易得到幸福。

给孩子贴标签

美国的一位小学老师Jane Elliott曾经做了一个经典的实验,她把班里的孩子按瞳色分成蓝眼睛和棕眼睛两组。

她告诉孩子们:棕眼睛的是优秀的孩子;蓝眼睛的是愚蠢的孩子。

棕眼睛的孩子享有更长的课间休息时间,而蓝眼睛的孩子要带上丑陋的领巾坐到教室的后排去。

孩子们很快对号入座,蓝眼睛孩子由一开始的愤怒、悲伤转为萎靡,大多数孩子的意识自我产生变化,觉得自己愚蠢和特别平庸。

有的乖孩子突然转性开始调皮捣蛋,还把错误都归咎于领巾。

第二天,Elliott调换了“标签”,说她搞错了,是蓝眼睛的孩子比棕蓝眼睛的孩子聪明,各项待遇也跟着换了过来。

没想到,孩子们的表现也神奇地反转了!棕眼睛的孩子感到无比的沮丧和自卑,蓝眼睛的孩子心情愉快,不仅觉得自己聪明,还自我感觉更健康。

这,就是标签的力量。

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标签效应”,人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无论好坏,所带来的社会及心理压力,会影响这个人的个性意识和自我评价。

标签带来强烈的心理暗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如果父母习惯性地用贬义词评价孩子,那负面信息会深植在他们的自我意识中。

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如果我们总是给孩子贴便签,其实在无形中给孩子的人生设了限,把他们固化在一个特定的框框里,孩子可能真的会变成标签里描述的样子。

出了事、犯了错,应该就事论事,找出原因,陪着孩子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孩子才能真正地得到成长。

而且,孩子的成长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接纳孩子每个阶段真实的样子,不要简单粗暴的用标签来定义孩子,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对孩子言而无信

今年4月,浙江温州两个5年级的小女孩爬上房子顶层,打算跳楼。

原来,双方父母之前答应陪她们到对方家里去玩,两个孩子为此十分期待和高兴。

然而,到了约定的时间,两边的父母全都爽约了,两个孩子既生气又无助,便相约一起跳楼,想一了百了。

她们哭着喊道:为什么大人老是说话不算数?为什么他们答应我们的事情总是做不到?

这应该不是父母第一次对孩子言而无信,只有量变的积累才会带来质变,最终导致孩子有这样惊人的举动!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一项调查发现:中小学生最不满意父母的12种行为中,“说话不算数”占43.6%,高居第一位。

生活中,父母为了哄孩子,经常给出“诱人的承诺”,但最后又以我工作忙没时间、这个玩具不适合你等各种理由拒绝。

你只是哄孩子的权宜之计,却不知道,孩子已经走了心。你随口的一个承诺,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份期待,一份信任。

社会学家林·扎克曾说:父母是子女最亲近的人,也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父母对孩子的每失信一次,孩子就对自己怀疑一分,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怀疑自己不值得。

所以,永远不要用谎言去欺骗最依赖我们的孩子,别让信任反而变成伤害;永远不要用我们的言而无信,带给他们一辈子“永远等不到”的童年阴影。

父母对孩子的爱毋庸置疑,但很多时候,因为爱的方式不对,使孩子和大人都受伤。

鲁迅先生说:教育是理解,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教育是指导,时势既有改变,生活也必须进化。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更是超乎想象的。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心中埋下种子,慢慢在孩子心里开花结果,有什么的父母,才会有什么样的孩子。

点个在看,做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的好父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朝夕晨读:心理学大师给你的6个育儿锦囊
家庭教育中家长宜多用正向表达
糊涂家长四大最不靠谱的做法
最不靠谱的四大育儿方式
4个习惯会让孩子越来越笨,甚至抑郁,优秀家长马上住手
父母的4种行为会让孩子变优秀?结果很扎心,家长应该重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