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自欺欺人的社交方式:对别人好,别人就会对你好

文|沫小童

成年人的社交关系说复杂也简单,当你清楚该和谁好,该远离谁,才会发现有很多关系是没有必要去维护的。

知乎上有这样一段话:“人和人之间,要想保持长久而舒适的关系,靠的是共性和吸引,而不是压迫、捆绑、奉承,以及一味地付出和道德式的自我感动!”

深感赞同。

关系的本质是互利的,当我们在经营一段感情时,如果总是一方付出,彼此间的平衡被打破,关系便会破坏,因此长久不了。

而盲目抱着所谓的“只要我真诚对他好,他就一定会对我好”的想法是非常不现实的。

你是自愿对别人好,那么别人对你的回报也应该是自愿的,这是两回事,也是最自欺欺人的社交方式。

一味的对别人好,

反而得不到尊重

《菜根谭》:“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

有个小和尚,每次师傅让他外出化缘,他都会到山下一个贫苦人家帮忙干农活,只因第一次化缘经过这家,看家境贫寒,生了恻隐之心。

直到有一天,小和尚犯了错,师傅罚他面壁思过半个月,半个月后才下山化缘。

走到这家门前时,却听到这家人正在议论他,嘴里骂骂咧咧的说:“这秃和尚最近怎么不来了,活都干不完了,本想着有个免费的苦力。”

小和尚听了伤心极了,此后再也没去帮过忙。

这家人把小和尚对他家的好当做了理所当然,觉得你就是应当对我好,这是你的义务,所以没有了感恩的心。

正如,经济学中有个定律叫“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它是指同样的事情,当人们做的越多,带给人们的满足感越少。

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过度的付出,别人会习以为常,不放心上,然后由感激过渡到索取,再产生过度依赖到贪心,一旦停止帮助,就变成了仇人轻视并忌恨你。

曾有网友分享了一段自己的真实经历。

年轻时,她刚入职了一家公司。为了能尽快和同事打好之关系,便主动示好尽快融入,于是她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ok女孩”。

每次同事提出的任何要求,她总会毫不犹豫地说“ok”;每次和同事间有摩擦,她总会第一个妥协。

结果,时间久了,办公室里,脏活累活总是安排给她,从来没人尊重她的意见,只要她稍微拒绝,同事们就会觉得她冷漠、脾气差……

在同事眼里,她没有变成受欢迎的人,反而逐渐变成了一个好说话,好欺负,没主见的人,她的付出成了理所当然,让别人感到“廉价”。

《生活大爆炸》里面有句台词:“每次你找我帮忙我都欣然接受,如果有一次我不能帮你,你就会对我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厌恶感”,我才不要自讨苦吃。”

记住,没有分寸感的付出,换不来对等的关系。

盲目的给予只会适得其反,只会换来对方理所当然的接受和享受。

真正舒服的关系,是不需要用力讨好来认可自己的。

真正意义上的好,是有温度、有分寸的付出,也能有力量的捍卫自己底线的。

人与人之间,

最怕的就是一厢情愿式交往

你以为,你对别人好,别人就会接受并对你好,其实这是一厢情愿的看法。有时候,你的倾心托付,也许对别人反而是一种负担。

所以,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感觉:和一个对谁都没意见,处处替别人着想的人相处,虽然感觉上被照顾,但同时又有种说不出的不舒服,久了便会觉得受不起,开始疏离。

之前,看孟非主持《四大名助》时,有一期来了一个男嘉宾,说他单恋了一个女孩。

女孩在外工作,他为了感动她,每周都去女孩家帮忙,照顾她父母,一做就是十几年。

尽管付出了十几年,当他表白时,女的不仅拒绝了他,还说他行为给她造成了困扰。

男嘉宾非常委屈的说:“我对她这么好,对她父母这么好,为什么她就不能喜欢我呢?”

孟非听完,回答说:

“不是你对我好,我就得接受,你对我好不好,那是你的事。我接不接受,是我的事。

如果你觉得对我好,我就得对你感恩戴德,那世界就乱套了。有的好,就像雨停了,你给了我一把伞,抱歉,我不需要,留给别人吧!”

当我们不断付出后,难免会带有期待,希望得到回报。

然后一边陷入自我感动,一边又给别人强加道德约束,结果,只是感动了自己,别扭了他人。

所以,永远不要期望别人用你对待他的方式对待你,也不要让别人因为你“一厢情愿”的付出而造成困扰,付出了总想得到回报就会变成烦恼,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知名博主休闲璐说过一段话:“大部分的好人,都活得很压抑,好人,只是自己给自己设置的圈套。”

日剧《凪的新生活》中的女主角:

从不拒绝男友的要求,因为男友不喜欢卷发,她便每天把自然卷拉直;

为融入同事圈子,工作上随叫随到,把别人不喜欢的工作、犯得错,都揽在自己身上,只要别人跟她说一声谢谢,她就觉得很值。

她一厢情愿的以为舍弃自己的意愿,竭力让每个人都满意,就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可换来的是,同事背后说她坏话和远离、男友的嫌弃,当她因为过度呼吸晕过去,在医院醒来后,没有一个人问候、关心她。

最后她搬到乡下,每天顶着天生自然卷,不用违心地附和别人。

敢于拒绝找上门来的男友,对于找错零钱的店主敢于主动要求核对,开始做真实的自己,她才感觉生活多舒服。

猫叔总结过一段话:“如果你是用'讨好’的姿态去对别人好,别人并不会觉得你有多好,你也得不到想要的尊重和珍惜,更得不到真正的友谊。关系,不讨,才能真好。”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过得不好,不是因为做得太少,而是一厢情愿付出太多,高估了别人,贬低了自己。

取悦了他人,委屈了自己,然后降低我们的价值感,让自己失去了快乐,把自己逼入绝境。

我们是需要获得他人的认可,但自我的认可更加重要,想让别人尊重你,首先你要先尊重自己。

因此,与其做一个“老好人”陷入自我感动的付出中,不如做一个完整不委屈的自己,守住关系的界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

适度给予、真实地互动,

才是正确的社交方式

佛说:“人不可太尽,事不可太清;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老员外,在退休之际,面对三个优秀的儿子难以抉择继承人,于是他请教禅师。

禅师问了三个儿子同样的问题:说一件自己曾经做过的善事。

大儿子说:“我看到一个乞丐,走路摇摇晃晃,像是好几天都没有吃东西了,于是把我身上仅有的十两银子给了他。”

二儿子说:“我见到商人和顾客因为缺斤短两的问题在街上打架,于是把我身上的银子补给了顾客。那商人追问我名字,我没办法才告诉了他。”

三儿子说:“有一天,我父亲的死对头家里着火,我把他救了出来还要了十两银子。”

听完三个儿子的回答,禅师告诉老员外:“三儿子能担此任。”

老员外不解,禅师说:“他救的那人是你的死对头,但他并未因此而弃之不顾;救下人后讨要了银子,说明他不想为此让对方欠下人情,这样彼此才能够留有空间。”

产业交给了第三个儿子,果然生意越做越好。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适度定律”:说的是在人际交往中要懂得把握好一个度,超过这个度,人际关系就有可能走向反面。

因此任何关系,交往要适度,不过分付出,不过度索取,如此才正确。

三毛24岁时,独自去西班牙留学,她听从父母的叮嘱,要和身边的人搞好关系。

最初,她跟室友们相处得很好。在宿舍里她处处退让,热心帮助室友,自己的衣柜也拿出来共享。

可时间久了,发现没有人尊重她,反而在她的床铺上喝酒打闹,被发现后,院长将责任都怪在她身上,这让她忍无可忍,选择奋起反抗。

结果,反而没有人再对她指手画脚,她享受到了久违的平等待遇,也找回了自己应该受到的那份尊重。

听过这样一句话:“对方伤害了你,如果你不真实地去回应他的行为,你既没有尊重自己和对方,也没有尊重这一段关系。

相反,如果你对他表达不满,甚至是恨意,这意味着你给了他一份尊重,也让他明白了他的做法是不对的。”

的确,真实地表达爱恨,懂得拒绝,才不会委屈自己,别人也才会觉得你的珍贵。

知乎上曾有一个问题:“生活中有哪些残忍的真相?”

有个高赞答案这样说:“成年人之间的社交,99%的付出都是没用的。”

成年人的社交关系说复杂也简单,当你清楚该和谁好,该远离谁,才会发现有很多关系是没有必要去维护的。

你懂我的付出,我惜你的不易,真实的互动,保持平衡,这才是最好的社交状态。

作家李小墨说:“就算再不计较的人,潜意识里也藏着一杆秤,暗暗衡量一个人是否值得交往,默默盘算一个人是否对自己有用。”

人际交往,不需要去踮起脚尖强融进不适合的圈子,然后靠自欺欺人去维系一份关系,其实最好的人脉,是你自己。

放弃那些无用的社交,对自己好,提升自己,才会吸引别人对你好,然后进入优质的圈子里互相滋养彼此,如此关系才会长久。

点个在看,愿我们每一个人在任何关系中都能学会弹性地表达,真实地互动,做真实的自己,舒服自在地活着。

作者简介:沫小童,富书专栏作者,富小书的人,不倾国、不倾城,做一个自律、温暖、有爱的90后写手,本文首发富小书(ID:fxsfrc),你身边最好的闺蜜,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间故事:女子未婚先孕,小和尚不辞而别,父亲:赶紧嫁人
(3)午汲小和尚的故事
故事:他从狼口里救下狐狸,两年后,一百多只狐狸包围了他的家
故事:民间故事:员外梦见死去的仆人对他说,我来还债了,给你做儿子吧
民间故事:木匠外出做工三年,回家发现公驴越来越瘦,当场休妻
俗话说得好,见不得你好的都是身边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