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德国人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原标题:崇尚自然的德国学前教育前不久,网上一篇《为什么德国人拿了世界上近一半的诺贝尔奖,却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疯狂转发。文章说,德国的《基本法》(即宪法)第七条第六款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也就是学前班。作者似乎意在指出,德国正是这种“先进教育理念”培养了世界上近一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后经《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证实,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的说法完全是不求甚解导致的误读。其实,德国宪法没有“禁止学前教育”,相反的,德国的学前教育还有其独特的魅力。德国人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在相应的阶段孩子要做相应孩子的事情,幼儿阶段该是孩子快乐玩耍时期,如果过早地在幼儿园就开始知识学习,那么孩子的童年就会被剥夺。混龄制教育 大班小班“混”一起
在德国,所谓混龄制教育,就是幼儿园的班级类似于一个温馨的家庭,在这个家庭里,有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他们像兄弟姐妹般地生活在一起,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德国混龄制教育之所以能在幼儿园全面实施,主要是得益于家长群体的思想认同:学前教育应不以知识教育为主,而应着力提升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领导力和主动性等内涵性的东西,倡导回归自然,为孩子的成长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
在混龄制班里,年龄小的孩子与年龄大的孩子一起游戏,一起生活,这样,年龄小的孩子有机会向年龄大的孩子学习,得到帮助和照顾,而年龄大的孩子在帮助、照顾年龄小的孩子的同时也会有成就感,会感到骄傲,这样也会更加爱护小弟弟、小妹妹。班级就是社会的雏形,教师的教学因人而异、循序渐进,让每个儿童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这种类似于家庭的编班方式可以为儿童提供更多的角色经验,克服以自我为中心,促进角色承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效缓解独生子女的社会不良适应性,培养正确的社会行为方式,为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战”式的生活教育
在德国的学前教育,学校通过实践与参观体验对孩子进行生活教育,帮助孩子掌握生活中必须具备的技能。如在教师的带领下孩子去参观消防队,跟消防队的叔叔们一起学习灭火知识、躲避火灾的常识。再如在教师的带领下到草地上散步、观察动植物,孩子们在投入大自然怀抱的野外活动中拓展独创性和运动能力。或者去参观市政府,认识市长,看看这个为他们服务的市长是个什么样子的人。教师还会带领孩子去坐有轨电车,学会记住回家的路线。甚至有的教师还会在家长的同意下带小朋友们去超市买东西,学习付钱,选择货物。
德国是汽车王国,幼儿园的最后一个学期,所有学龄前儿童都要接受交通法规教育。这一天,孩子们会像过节一样,兴奋得很,因为有一位彬彬有礼的警察叔叔会来幼儿园教他们如何过马路。在教师的陪伴下,孩子们来到马路上,警察叔叔现场进行讲解。这样的现场教育,给孩子的一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除此以外,学校还对孩子进行敬畏生命教育。如,殡仪馆的叔叔阿姨会到学校来作讲座,具体讲述人死时会发生的一些事情。讲完后,孩子们还会轮流扮演角色,模拟诸如父母因车祸身亡时如何应对。通过这种情境再现,让孩子体验到突然成为孤儿的感受,有助于孩子热爱生命,敬畏生命。家长与孩子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德国人认为,家长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尽量多的爱而不是溺爱,与孩子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保育员与孩子之间是伙伴关系。因此,家长常把“对不起”“请原谅”和“谢谢”之类的词挂在嘴边。由于得到父母的爱护和尊重,德国的孩子从小就参与家庭的各种活动,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比如购买什么样的家用电器、汽车;如何布置房间、处理家务等,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与父母一起商讨,父母也愿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充分肯定孩子正确的想法和行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德国的教育,让人震惊,叫人反思 ( 不谋而合)
德国,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转载]为什么德国人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中国家长的启发】
来看看德国人怎样养孩子,和你想的真不一样
德国教育,让人震惊,叫人反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