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主学习的力量原来如此巨大

自主选择的力量原来如此巨大

(为丰际萍老师《语文自主性学习策略研究》一书所作序言)

李振村

     全国著名教育改革家李希贵先生到美国考察期间,曾经专门访问了几所著名高中,结果他十分意外地看到,这些名校高中生的学习非常艰苦,熬到晚上一、两点钟是平常的事情。

   “到康涅狄格州肯尼迪曾就读过的崇德中学考察时,发现这所中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学生全部住校,学习十分勤奋,大部分学生每天只休息4到5个小时……”

    那么如此繁重的学习压力,为什么没有招来学生的反对呢?李希贵向学生们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学生的回答是:“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既然选择了这所学校,也就选择了艰苦。而且,在自己选择的课程和团队里,过一种丰富多彩的生活,无论多么苦多么累也心甘情愿。”

    听了美国高中生的这番话语,李希贵不由慨叹:“可见,美国的中小学教育不是没有艰苦,不过都是自己选择的艰苦,在选择的旗帜下,抱怨已经没有了理由。”

    自主选择的力量原来如此巨大!

    时下,中小学生厌学的问题日益严重,对这一问题的起因,从教育内部到社会各界,大家普遍把罪魁祸首锁定在过重的课业负担上。

    过重的课业负担导致学生厌学,这一点的确是毫无疑问的。但,我认为它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因为,学习与艰苦从来都是一对孪生姐妹,几乎难分彼此。这个世界上很少有花前月下、明月清风、闲庭信步般舒适轻松、惬意无比的学习。但学习的出发点不同,学习的心态不同,学习的感觉又会有天壤之别。李希贵先生所访问的美国名牌中学的高中生,之所以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而不感到艰苦,是因为这种学习源自他们自己内心的需要,有一股强大的内驱力在激励和鼓舞着他们——就像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延安,论生活条件无疑十分艰苦,但却有无数的热血青年克服千难万险从大城市奔赴延安。是信念和梦想的力量支撑着他们,鼓舞着他们,此时的艰苦早已被置之度外,甚至转化为一种满足和快乐。

    反观我国时下的教育教学,最大的问题是缺失了对学生选择权力的尊重,缺失了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唤醒,缺失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缺失了对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从进入校园那一天起,就进入了一种被动成长的状态:教师犹如牧人,学生成了一种学习动物;教师手执鞭子,指挥着、驱赶着,把个性迥异、才情参差的学生赶往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丝毫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他们普遍认为学习是为了大人的需要,是为了老师和家长而学习,于是,学习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一种心理负担,成了一种精神煎熬,我们教育的种种问题便由此而滋生。

    由此可见,研究教育问题,溯本求源,要从“拉动内需”上着眼:激发和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孩子们自主学习、自主探求,一旦生命个体进入自主发展的状态,“不待扬鞭自奋蹄”,教育中的很多矛盾、很多困惑都会迎刃而解。

    从这个角度看,丰际萍老师和她的团队所选择的“语文自主性学习策略研究”这样一个课题,具有多么重大而现实的意义——不仅仅因为上面所述自主学习是多么重要,还因为目前我们国家母语教育的现状——可以说,在中小学所有学科当中,争议最多、遭诟病最多、也确实是问题最多的一门学科,毫无疑问就是语文。且不说几十年来争执不休的语文是什么、语文教什么的问题,且不说剪不断理还乱的人文性工具性关系问题,且不说究竟是要感悟还是要训练的问题……单单一个教学效率问题,就已经让无数语文教育工作者“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声叹息无可奈何。吕叔湘先生几十年前说过的一句话,已经成为概括教学效率问题的经典论述: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都用来学习本国语言,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围绕一个“高耗低效”“高投入低产出”,不知有多少研究者搜索枯肠、绞尽脑汁,寻找出路;也不知有多少老师费尽心力、点灯熬油,探索各种招法……

    古语云,大道至简。就以语文教学的效率问题,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为什么效率低?是因为学生不爱学;为什么不爱学?是因为课堂上老师总是喋喋不休讲个不停。你看,如果老师能够少讲一点,让学生自己多读多写一点,语文学习的效率不就能够有所提高吗?因为,语文素养的形成从来就不是老师讲出来的,都是学生在长期读写实践中不断积累的结果。就像一个游泳教练,总是不停地在岸上大讲特讲游泳技巧,就是不肯让学生下水,学生永远也成不了游泳高手。

    有老师说,问题是学生不愿意读书、不愿意写作,怎么办?是啊,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的功夫就要下在激发学生主动读书和写作的兴趣上。

    我非常高兴地从丰际萍老师主编的《语文自主性学习策略》一书中,窥到了一缕明亮的曙光——这缕阳光,勇敢地穿透重重迷雾,照耀在小学语文这块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春天的原野里,无数梦想的嫩芽,在温暖的阳光里欣欣然张开了眼睛。

    这本书,不但记录了丰老师和他的团队围绕“自主学习”这样一个具有永恒价值的课题所走过的艰辛而又幸福的路程,不但展示了丰老师和她的团队在长达数年的研究和思考过程中所形成的自主学习的前瞻理念,更让我感动和钦佩的是,他们提供了如此具体和翔实的关于自主学习的操作策略——单单经典课文的教学设计,就多达     个。

    让我们具体来看看“习作教学”板块的目录——

    一、拓宽视野,自主搜集习作素材

    二、 开放内容,不拘形式,自主习作

    三、虚实并重,自由思维,丰富想象

    四、 勤于训练,写作贯穿日常生活之中

    五、学生参与,自主评改,共同提高

    五个标题中,核心字眼全部是“自主”。如果这一思想真的能贯穿到课堂上,如果学生真的能够自主搜集素材、自主选择写作形式、自由思维、自主评改,那么,作文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再让我们更进一步,到达文本内部窥视一番——上述目录中的第二个标题:“开放内容,不拘形式,自主习作”,作者是这样阐述的:

    1.不搞命题作文。平时的训练中,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习作,都不要把学生的思路禁锢在一个题目上,只是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提出习作的大致范围和要求,让学生自己拟定自己喜欢或者引人入胜的题目,让学生有较大的自由选择的空间,作文内容也由学生自己选择。

    2.允许学生写“作文提示”以外的内容,允许自由选择习作话题。在平时的习作中,有的学生对作文提示中的内容不感兴趣,则允许他写别的,不把学生的思路限制在一个“窄胡同”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另辟蹊径,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也是锻炼学生习作的好方法。

    3.不拘形式,自由表达,重在抒发真情实感。为了让学生的作文变成开放式的,有时不向学生提出任何范围,既不规定内容范围,也没有形式限制,更没有中心的困扰,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同时为了锻炼学生开口就说的能力,每天预铃前安排10分钟演讲,演讲内容多样,形式不一,为了不扼杀学生的语言,鼓励他们课上说,课下说,对同学说,对老师说,对家人说,对大自然说,也可以自言自语,对自己所思、所感、所想、所听、所看的一切畅所欲言。总之,有了表达的冲动,就利用各种机会让他们倾吐,使他们尽其所言,练就能力,习作时也好“文思泉涌”。

    说得多好啊!有了这样一种习作的自由,学生想象的翅膀才能飞得舒展、飞得高远、飞得持久!

    一篇序言,无需太长。因为每位读者都会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并不需要作序者过多饶舌——作序者的话过多,就有剥夺读者自主阅读权力的嫌疑,所以我要赶紧打住。

    不过,又想起了李希贵先生的一句话,感觉颇中肯綮,兹录于此,以求共勉——

    学生的潜能犹如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就看我们给学生提供多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诚哉斯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阶段习作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之写话与习作的解读
殷志斌:起始作文入门利剑---坚持日记思考(四)
小学习作评改得立足于“小”——关于小学生习作评价的几点思考
三年级的学生:怎样使学生爱写作文?
三年级下册期末作文如此考可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