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会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大多数的焦虑,其实只是家长杞人忧天

杞国有一个人,成天担心天会塌下来,到时候自己没办法生存。因为这个担忧,这个人吃不好也睡不好,天天都在担心中度过。

有人看不下去,于是就劝他,“天就是一团气体,怎么会塌下来呢?”

他又开始担心“如果日月星辰掉下来怎么办呢?”

那个人又劝他,“别担心,日月星辰也只是光而已,掉下来也不会伤人。”

“那地陷下去怎么办呢?”

“地只是一堆泥土,怎么会陷下去呢?”

于是,这个人终于不再担忧了。

这个故事就是杞人忧天成语的来源。

很多人在一生之中或多或少都会有这种想法存在,尤其是在养育自己孩子时,往往会因为各种因素而焦虑不安。

不仅仅是在孩子上学之后,从孩子一出生,父母就在为他焦虑担忧。

  • 比如,当宝宝一岁的时候,身边已经有孩子学会说话了。这时父母就会很焦虑,哎呀自己的宝宝还不会讲话,不会有什么毛病吧?

  • 又比如,在孩子三岁的时候,看到别的小朋友都在一起玩,但是自己的孩子却不愿意主动上前交朋友。

  • 家长又会开始担心孩子的交际问题,害怕孩子会一直保持这个状态。

  • 等到上学的时候,家长对于孩子的焦虑“井喷式”增多。从孩子的交际问题到学习成绩问题,几乎都担忧了个遍。

但实际上,孩子真的会成为家长所担忧的那样吗?

其实并不是,家长的很多焦虑来自于对于孩子成长过程并不熟悉,且不能正确分辨出值得焦虑的事情。


许多问题是孩子认知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正常一个新生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身体和心智的双重发育过程。

这个过程中的孩子会通过外界接收过来的信息,逐渐完善自己的心智,提高自己处事的能力。

例如孩子说话晚这个问题,每个孩子开口时间都是不同的,从八个月到两岁不等。

这个过程是孩子认知模仿的一个阶段。

比如家长经常会在孩子身边提到爸爸妈妈这个词,所以孩子在七八个月大的时候就可以模糊或者清晰地发出这两个音节。

但实际上,此时的宝宝并不知道这两个词语到底代表着什么!因为这个阶段,他只会单纯地去模仿,从动作表情到发音。

慢慢的,他会知道“苹果”代表的是红红的圆圆的,吃起来非常香甜的水果。

妈妈,是那个经常抱着自己给自己喂奶,哄自己睡觉的人。

他的认知从刚开始的爸爸妈妈,慢慢扩展到食物、玩具,然后是家门外的东西。

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不会说话是非常正常的表现。

从初始的模仿认知,到最后认知达到一种程度,自然而然地就会说的越来越流利,越来越有逻辑。

再比如和别的孩子进行交流的问题。一岁多的宝宝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刚从家里的认知接触到家门外的事物。

这个时候的宝宝自然而然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因为在他的认知关系中只有爸爸妈妈的社会关系,并没有出现“朋友”这个词!

等过了这个阶段,当他认识到跟朋友分享,玩耍会带给自己更多快乐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会去主动接触朋友。

当然,由于每个宝宝的生长环境不同,有些宝宝害羞内向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除了婴儿阶段的种种问题,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出现撒谎的情况。

当孩子为了一件事情撒谎的时候,家长往往会如临大敌,一副了不得的姿态,生怕孩子以后会说谎成性。

实际上,彼时的孩子大脑结构发育不完善,心智只停留在自己做错了事情,爸爸妈妈很生气,不能让爸妈生气,他们生气很可怕之类的认识。

他们并没有对错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能不能做也完全是看父母的脸色。

所以当宝宝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做了错事被家长发现的时候,他们本能地会去逃避这个情况。

即便是被家长当场抓包,他们还是希望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可能爸爸妈妈并没有看到自己做的事情。

为了逃避父母生气的后果,孩子会下意识地否定自己刚刚的行为。

这并不是说孩子的品性出现了问题,他完全不知道什么叫错误,只是不愿意面对父母生气的后果。

几乎没有一个孩子不会撒谎,这是因为他认知上的缺陷,在这个阶段全凭本能做事。

当孩子长大一点之后,就会清楚地认识到对错这个概念,到时候他们会自己做出选择:是诚实告知父母,还是通过撒谎掩盖自己错误的行为。

而那个时候孩子撒的谎比小时候要高级许多。

因为他们认识到这个行为不仅仅是会让父母生气,而是行为本身是错误的,是不符合道德标准的。

这个时候,才需要家长严肃认真地思考孩子撒谎的原因,从而进行管束。

不止这些,很多行为其实都是孩子在认知世界时会产生的必然后果。

家长完全不需要焦虑,并不是说出现了这些行为,孩子就是有问题了,长大就会变成坏人。


很多焦虑源于家长的选择性忽视

当孩子从蹒跚学步到背着小书包踏入学校正式开始学习,家长的焦虑并没有就此停止,甚至越来越密集,越来越焦虑。

那些焦虑绝大一部分都是因为担忧自己孩子不够优秀。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焦虑,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够优秀呢?原因在于家长的目光总是聚焦在那些最优秀的人身上。

会发光的金子通常都是引人注意的,一群孩子之中往往会出现一个孩子在某一方面有着超高的天赋和能力。

例如,有的孩子天生对音乐敏感,所以在学习乐器的时候就会一骑绝尘,将那些孩子狠狠甩在身后。

而有的孩子的逻辑性思维非常出众,因此在数学等需要逻辑支撑的学科上非常优秀。

老师为了更好地达到教育的成果,往往会将这些人作为榜样,标杆立在学校里。

因此,家长的视线中总是会频繁地出现这一类人的名字,在某个颁奖典礼上,在比赛中,在悬挂优秀作品的墙壁上。

家长会自动去寻找那些最优秀的孩子,然后将自己的孩子进行对比。

这一对比不要紧,对比了之后发现自己孩子跟人家差的岂止是一星半点?拍马狂奔都不一定追的上!

同龄的有的孩子已经能画出让大人都深感不及的作品了,而自家的孩子还只会拿着画笔乱涂乱画,曲线构图毫无章法。

有的孩子已经能够参加市级的钢琴比赛了,自己孩子连钢琴怎么弹都不知道。

巨大的落差之下,家长又不免陷入焦虑之中。

这要是长大了,自己的孩子怎么跟人家比啊?

甚至,家长会将这种焦虑变相地转嫁到孩子身上,疯狂地给孩子报补习班,要求孩子必须在短时间之内拿出非常可观的成绩。

实际上,家长从一开始定下的评判标准就是错误的。

天赋异禀的人毕竟还在少数,大多数的孩子都没有那个天赋,有的只是正常的学习能力。

一百个孩子里面很有可能只有一个天才,但家长只会用那个天才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孩子。

平庸,在他们眼里好像就是最大的罪过。

殊不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孩子才是学习的常态!

家长不能苛求孩子去学习超出他这个年龄段能力的东西,要求三岁的孩子非要达到六岁的标准。

让本该在公园玩泥巴,和其他小伙伴玩闹的年纪,强行让他安静下来去背唐诗宋词,去学会一百以内的加减乘除。

也许家长眼中的玩耍都是负面性,认为这对于孩子来说并没有什么用。

但是,即使是玩耍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入园倒计时,爸爸妈妈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2014-08-29 君之烘焙
孩子为什么总爱发脾气?背后藏着你不知道的秘密!
宝宝多久学会走路才正常?超过这个月份,考虑自身是不是出了问题
孩子越哄越哭,到底是家长哪里做错了?
“毒压力”竟这样损害孩子大脑
孩子焦虑烦闷,产生人际困扰,拒绝上学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