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疗愈内心,遇见最好的自己

父母的层次等于孩子的起跑线,最需要学习与成长的是父母。

育人先育己,慈怀妈妈每周和您分享一个育儿话题,一周共读5本书,让我们都成为孩子眼中合格的父母。

本周,我们分享的话题是: 陪伴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书是:《拥抱你的内在小孩:亲密关系疗愈之道》

点击音频播放

当我们回顾过去,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曾经经历过一些创伤。这些创伤来源不一,可能是被拒绝、被压抑、被批评、受虐等。

这些创伤中最大的挫折,是不被允许做原来的自己,而被迫成为父母、老师或社会所期望的人。于是,我们就在这些被强迫的过程中受伤了。这种伤害是持续的,会慢慢在人的内心形成一个脆弱受伤的小孩,无法长大。

罗西的《拥抱你的内在小孩:亲密关系疗愈之道》正是一本讨论内在小孩的书。作为经验丰富的心理治疗师,罗西带领许多人重新认识到童年时家庭对自己带来的影响,也就是开始正视和接纳内在小孩的过程。

本书告诉我们,人的一生都处在关系之中,但很多时候关系让人陷入痛苦。只有当我们明白当下的关系如何被早期的关系影响,才能明白痛苦从何而来,才能学会释然。

下面,让我们走进本书,详细了解作者关于亲密关系疗愈的必经之路。

被童年恐惧袭击的成年人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遭遇痛苦、焦虑、恐慌等心理危机的时候,可是你知道吗?我们对自己或当前心理问题的了解只是意识结构中的冰山一角,这些痛苦、恐惧、悲伤等问题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更深的原因。

要弄清心理危机背后的深层原因,就需要我们回顾过去或童年的经历。心理学家发现,当人们深入回忆童年时,总是会再次体验小时候被压抑、被忽视的心理创伤。正是这些创伤的积累,引发了我们当前的危机。

这些创伤就是内在的小孩。由于我们在童年时期与父母等抚养人的关系中不断体验情感受挫或理想破灭,这个小孩会一直带着被抛弃、遭背叛的委屈,拒绝长大。

Leo是一名商业顾问,在学术上也是一位高成就者。他的烦恼在于会议期间总想去厕所,而且会议的重要性和膀胱的需求有着奇怪的联系。

在与作者的会面中,Leo聊起了童年。此时他才意识到问题根源。 5岁的Leo在学校的话剧节上扮演彼得·潘,因为在台上太紧张尿湿了裤子,并且滴在了舞台上。观众哄堂大笑,他感到非常丢脸和难过。

但他认为,真正的伤害来自父母。 父母不仅把这件事告诉家里其他人,而且还会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当着他的面去告诉别人并嘲笑他。

Leo的眼泪被父母忽视了。很明显,已经长大成人的Leo仍然纠结于过去的阴影。当家人嘲笑那个小男孩时,面对愤怒,脆弱的他不知道如何辩解; 当他长大面对工作压力时,他再次感到紧张、害怕,并养成了频繁跑厕所的习惯。

不过书里写到,仅仅找到导致心理危机的根源也就是某些童年创伤,还不能帮来访者彻底解决问题。找到隐藏在创伤背后的内在小孩的全部面貌才是痊愈的关键。

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在小孩会以各种各样的面孔去伪装,并发展出一系列次人格防御机制。次人格防御机制会对各种关系造成极混乱的影响,使我们的生活不断重复与童年时期父母相处时的糟糕模式。

时刻准备取悦父母的乖乖男、乖乖女,幻想能够承担一切的英雄、甘于受辱和受损害的替罪羊、自暴自弃的破坏者等等都是不健康的次人格类型。

如果这些次人格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他们在未来与异性的关系中将不可避免会遭受痛苦,伴侣关系也面临危机。其实,Leo就属于“替罪羊”类型。当他回家说在学校受欺负时,他的妈妈大笑。后来在一场家庭危机中,他被送到了外祖母那里,继续受到刻薄的待遇。

他的眼泪一直被忽视,而他也由于不听话而得到惩罚。在整个成长过程中,他一直带着不快与害怕却无力反抗。即使步入成年,也从不敢为自己去争辩什么。这不仅仅体现在与同事以及管理者之间的关系里,也体现在他的婚姻中。

他说自己害怕“某种强烈反应”,但又一直不知道那是什么,甚至在知道妻子不会故意伤害他的情况下,依然感到非常害怕她。 妻子感受到了丈夫孩子般的无助感,并对他表现得像个无用的人迷惑不解。

其实,无论是面对当前的工作和家庭生活还是童年期的记忆,Leo的内心始终积压着巨大的愤怒,但他不敢允许自己释放这股愤怒,于是只能冷嘲热讽地中伤妻子。而这严重影响了他们夫妻的亲密关系。

好在随着治疗的进展,Leo释放出了内心的愤怒。他对着空椅子说话,就仿佛对着曾经伤害过他的父母说话一样。

当他描述完自己的痛苦,以及在父母不经考虑的笑话中那折磨人的无尽尴尬后,Leo让心中的孩子尽情哭泣,以表达难过和对父母的失望。当眼泪滑过脸颊,他完全意识到,他破碎的心源于父母的背叛。

同时,他又感到出奇的自由和轻松。好像突然间找到了表达感受的力量,而不再惧怕对方可能出现的强烈反应。恐慌袭击终于消失了。最重要的是,他的自尊和显著的工作自信让他得到了晋升。

Leo的婚姻也进入了新的维度。妻子喜悦地发现原来他是一个很有担当的大男人。

可见,想要解决当前心理困境,必须找出积压着心底的秘密,也就是有关童年创伤的经历。我们会重新认识那个痛苦的小孩,了解他的面具并读懂他发展出来的各种次人格防御机制。从而使他冒险走出来,站在成年人的水平去面对问题。

童年创伤

令成年后的关系痛苦

细究起来,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次人格防御机制。这些防御机制主要源自遗传和童年阴影,似乎是一种正常的生物本能。

问题是,当我们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里再次遭遇童年阴影类似情形时,各种各样的心理危机就会出现,随之亲密关系的质量也大受影响。

不同的防御机制对夫妻关系有不同的影响。童年的阴影在亲密关系中会引发一系列的焦虑、恐惧、破坏和不安全感。比如,有的人幼年时期习惯通过转移注意力来避免压力,那么在进入婚姻后也会时刻逃避跟伴侣的正常沟通。

还有的人遇到问题不回避,但容易焦虑,出现无法控制的情绪爆发。这当然会给伴侣带来巨大的痛苦。至于被动攻击类型的人,则永远不会明确反对伴侣的意见,看起来非常随和,却会在事后以各种理由抱怨伴侣,令对方感到挫败不堪。

偏执狂是书里提到的一种非常极端的次人格类型,这类人深受无意识中原始创伤的操控,进入了情感困境,过着艰难的生活。而对他们的伴侣来说,更是难以应对,甚至令夫妻关系走向崩溃。

作者的一位来访者Betty,就属于这种情况。 Betty的丈夫在和她相伴20年之后,突然离她而去。她认为自己的婚姻生活是“幸福”的,所以丈夫的离去令她心碎和不解。

Betty做心理治疗,是想获得帮助来克服悲伤和愤怒,学会如何度过没有丈夫的生活。 看起来她对亲密关系非常渴望,但她完全不知道,导致婚姻崩溃的其实是她的偏执人格使她对亲密关系的经营弄错了方向。

婚后她努力与丈夫保持亲近,却并不体现在床上,而是表现在对家庭用餐的准备和执行上,甚至可以说,她对这件事的重视过了头。她要求大家只要有可能就得围在一起吃饭,甚至鼓励丈夫每天外出工作途中顺路回家吃东西。

这种要求不仅让孩子们感觉残酷,丈夫也觉得失去了自由和个人生活。也许,对她这种“渴望家庭团聚”的偏执信念保持耐心和理解,是丈夫唯一能使用的应对办法。

但随着孩子们的逐渐长大、离家,Betty对家庭用餐的执着要求却一如既往,她拒绝尝试任何改变。最终,丈夫鼓起勇气为自己争取自由,远离这种残酷的要求。

那么,为了帮助Betty走出婚姻失败的心理困境,作者做了哪些努力呢?让我们来看一下。

作者深入探讨了Betty“早期家庭养育”的问题。当Betty还是一个小女孩时,家庭一直受债务影响。父母为了赚足够多的钱来维持家庭假期,总是在工作日的晚上把她和妹妹丢在家里。她感到寂寞和无聊,心底一直渴盼周末家庭聚会的到来。

父母显然意识不到小女孩独自在家所遭受的痛苦,而是认为做了他们自己觉得对的事情,努力赚钱给孩子更好的生活。这是很多用两份收入来偿还贷款的家庭中经常持有的态度。

事实上,人类的行为或观念,无论好坏都会一代一代往下传递。父母等主要抚养人的某些错误做法,如过于重视物质、感情冷漠、习惯惩罚、吝啬鼓励等都会在孩子心里留下深刻的烙印。对父母来说很平常的事,却会对孩子造成痛苦。这样的家庭不断复制,会造就更多的痛苦小孩及受心理困扰的成人。

不过,即使我们认识到这一点,也无需悲观。书里指出,当我们理解自己的行为是如何被之前的抚育过程影响,并开始质疑长期持有的家庭生活方式时,改变就有可能发生。

就像Betty那样,当意识到早期家庭生活造就了内心情感饥饿的小女孩,并使她不断重复那些破坏夫妻关系的偏执行为后,她会给自己足够的理由,以小心监督未来的行为。那么,无论是否再婚,她都能更好地与他人或自己相处。

自我觉察和沟通

才能发展亲密关系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了解了内在小孩的成因以及对亲密关系可能造成的各种影响。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如何与内在小孩和平共处,使亲密关系进入令人满意的状态。

这里不得不提的一点是,人类非常不善于处理出了问题的亲密关系。因为很多时候,即使对彼此的关系不满意,我们也不愿意说出心中感受。我们总是倾向于选择忽视,希望问题自动消失,并且发展出一种妥协回避的共谋。

共谋指的是为了欺骗的目的而达成一致、视而不见的阴谋,主要发生在夫妻之间。有些夫妻因为某种共同的依赖,互相支持对方以满足自己的需要。比如有的女性选择与放纵的丈夫共谋,仅仅为了不使婚姻破裂。

表面上看来,共谋是保持婚姻的好方式,实际上却藏着对亲密关系的严重威胁。因为这种关系是建立在欺骗的基础上的,另外,一个愿意放下自尊、无条件支持伴侣的人,一般面临着严重的依赖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参与共谋的双方都不会体验真正的快乐。

书中所举Cassie和丈夫的例子,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Cassie是一位自由旅行作家,由于要不定期地出远门写东西,于是丈夫就成了操持家务、照顾孩子的人。

开始的时候,丈夫很乐意与她互换角色。丈夫也许与Cassie共谋好了,因为他在自己的事业上面临着挑战和障碍,所以更愿意安全地待在家里做家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共谋使丈夫出现了心理危机。丈夫的自我价值感很低并觉得挫败和郁闷尽管努力压抑对妻子的愤怒,但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Cassie对本书作者说: 他们有过激烈的争执,没人知道那些艰难和痛苦。

然而作者指出, 正是这种敢于争执、进一步来说是善于彻底探讨问题的做法,让他们最终收获了彼此满意的夫妻关系。丈夫面对令人沮丧的心理冲击,不再回避;Cassie也愿意正视丈夫的自尊和需求,为改善关系而倾听和交流。所以他们得以脱离“共谋”,重塑自我。

作者在本书的最后告诉我们,当今时代我们会遇到更多的机会和诱惑,一旦发现亲密关系出现危机,很容易就会考虑换一种选择。

人们已经觉得不必也不愿意去忍受痛苦关系的折磨了。然而,如果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痛苦,就很难有对生命的深刻体验,也不会获得进一步的成长。

所以,即使面对痛苦,我们也必须相信自己。只有自己觉察到了问题的存在并敢于冒险与对方沟通,才能解决问题,营造出更紧密的联系。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期望伴侣改变,实际上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恰恰是我们的改变,才能带来伴侣的改变。或许当我们开始发挥直觉的作用,重视对觉察和沟通的练习,亲密关系中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亲密关系疗愈之道》这本书能帮助我们看清内心的本质需求,使我们更自在地活着。

在我们的生存环境中,关系无处不在。关系的质量直接影响人生的质量,对关系的经营就是对自我的经营。然而,在漫长的一生中遭受令人痛苦的人或事,却无人幸免。

我们要做的是,不能让自己一再经历痛苦而不探究痛苦的根源。弄清当下问题的原因才能避免再次受苦,也才能找到让余生幸福的路径。

人人都渴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甚至会不惜为此取悦他人、委屈自己。但是真正的良好关系,并不能仅仅通过向外求而得来。重要的还是自我修炼、内在和谐。

当我们能够成熟到把自己的内心照顾好,就能看明白给我们带来痛苦的那些人或事,究竟想要传达什么信息。

如果我们学会将这些信息解码,并进行自我反省和调节,相信即使没有心理治疗师的帮助,也能让心灵更完善,让生活更美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军原创 | 与前任告别及自我内在成长、和解,是婚姻幸福的必经之路
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疗愈童年创伤的4个步骤(精华)
如何处理童年心理创伤对我们的影响?
不进入亲密关系,你不知道你有多恶毒| 原创
疗愈童年创伤和父母关系的七大步骤
《疗愈你的内在小孩》为人父母如何滋养孩子的心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