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

                        文/张文翠

值此清明之际,我忍不住提笔写些文字回忆一下我的奶奶(我口中的奶奶实际上是我的外婆,因小时候习惯所致,所以一直改不过口来),奶奶已于2015年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92岁。在这不到五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对她怀有深深的思念,多次梦里与她相见,醒来泪湿枕巾,久久不能释怀。

奶奶于1924年出生于涟水蒋痷朱楼的一大户人家,小时候生活富足,因贪玩不喜欢读书,只上得两年学,所以只认得少许几个字。奶奶十七岁时嫁给了门当户对的蒋痷悦来一吴姓人家,外公年长她两岁,是个医生。奶奶一生跟外公育有一儿一女(舅舅和我妈),外公在1948年为了躲避战乱,投奔当时任国民党将领的小姑爹(我奶奶的姑父),奶奶当时因怀着我妈,接近生产,未能一同前往。在一次接送新兵的途中,外公在与士兵一起去洗澡的过程中失踪了。据回来的士兵说,洗完澡后别人都回来了,独不见了吴开觉(外公),气得小姑爹将一起去的士兵抓来吊起来打了一顿。接下来淮海战役打响,当时兵荒马乱的,哪里找人去?小姑爹在国民党撤退大陆时随蒋介石一起逃亡到了台湾(这个消息是在台湾与大陆恢复往来后才得知)。在台湾与大陆互通往来后,当时去台湾的本地人纷纷回来寻亲,唯独外公杳无音信,奶奶也曾托在台湾的熟人寻求外公的消息,都说没有见着。外公走的那一年,奶奶二十四岁,妈妈还未出生,奶奶从此便进行了遥遥无期的等待,而这一等就是一生,二十四岁的女子,如花一样的年纪,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养育着一双儿女,服侍着公婆,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我们无法想象奶奶是怎么度过那段岁月的,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奶奶相继送走了公婆,听奶奶说她婆婆临终时紧紧拉着奶奶的手,嘴里念叨着外公(唯一的一个儿子)的名字,久久不肯闭上眼睛。更为不幸的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舅舅也因心脏病在二十三岁时抛开了她和妈妈离开了人世,当时奶奶为了给舅舅治病,曾卖掉祖上留下来的一半房屋与田产,终因钱财短缺亦或当时有限的医疗水平而未能挽留住舅舅年轻的生命,这对于奶奶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啊!

奶奶守着我妈生活,直到我妈嫁给了我爸,因不舍孤独的奶奶,婚后我妈执意要求我爸同她一起搬来与奶奶一起生活,他们在一起过了两年,直到生下来我,我妈没能抵挡住我爸的软磨硬泡(原因是在女方生活我爸面子上过不去),留下我与奶奶作伴,随我爸搬回了我爸的新家。我与奶奶一起生活了七年,奶奶家的老屋子在一次大雨中墙倒屋塌,爸妈接回我与奶奶,从此奶奶便离开了生活多年的老家来到了爸妈的新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奶奶便帮衬着妈妈,带大了我们姊妹七个(六女一男)。妈妈常跟我说,如果不是奶奶帮忙照顾,她根本生不了那么多的孩子,那个时候,爸爸在乡蚕桑站,天天忙得不沾家边,田里的农活就靠妈妈一人劳作,所以照顾我们的责任和家庭琐事的担子就落到了奶奶的身上。

从我记事时起,奶奶就是有烟瘾的,那时她抽的是旱烟袋,烟叶是家里面小菜园里种的,烟叶成熟了割下来,晒干切成烟丝,装在吊在烟斗上的布袋里,抽的时候抓上一点,塞在烟斗里按紧,划根火柴点着,就吧嗒吧嗒地抽上了,后来有了盒装香烟,便改成抽盒装的。年幼的我见周围抽烟的女人并不多,便好奇奶奶为什么会抽烟,还因此问过她一次,她说那时候兵荒马乱,常常夜里睡不着觉,便用抽烟来打发漫长的黑夜。现在想来,那时的奶奶是把烟作为自己的精神食粮,用来打发寂寞愁苦的日子。奶奶的烟一直抽到我结婚以后,这严重影响了她的肺,在一次生病去医院检查拍的肺部片子中,奶奶患上了严重的肺气肿,医生让她必须戒掉香烟,这可要了奶奶的命,要知道这烟她可是抽了五六十年,岂是说断就能断的?恁凭你谁来劝说皆是无效,道理说了一大筐就是不睬,我们没辙了,可巧的是,相隔不久,她老家来几个人到我妈家,你猜他们是来干嘛的?是来劝我奶奶去信主的,本来我们都不信基督教,可我们听说基督徒是严禁抽烟喝酒的,心里一想,劝奶奶戒烟的机会来了,所以都竭力劝说奶奶去信主,奶奶在大家的鼓动下动了心,去教会悔改了三天回来,果然是从此把烟撂开了手,抽了几十年的烟终于在主的强大力量下,彻底地戒了,这让我们一家对主感激涕零。

奶奶在我们的幼年生活中,对我们姊妹的养育与教导是功不可没的,奶奶于生活中教给我们做人、做事以及生活的道理。我印象中奶奶最早教给我的一首儿歌是“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弟妹睡了留一个”,奶奶在我们人生的始初便用浅显易懂的儿歌教给了我们分享的道理。“宰相肚里能撑船”、“话到舌尖留半句”则是教我们做人要有肚量,说话前要三思,想好了再说。“盛饭要吃多少盛多少,尽量少盛点,不够再添,吃完碗里不剩一粒米,常说‘一米粒能度三关’”,教给我们从小就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还有一些礼仪教育,如“去邻居家,进院子前先咳嗽一声,叫人家提前有个准备”。持家教育如“早起三光,迟起三慌”、“早上起来做饭前先将手洗洗”、“早上起来将屋子里面的东西往外带‘晒’,晚上回屋将屋外的东西往里带‘收’”,等等。除了这些,她还教给我们一些生活技能:如针线茶饭,奶奶虽然识字不多,却做得一手好针线,我们很小的时候,为了避免我们的手脚受冻,她为我们做的老虎头护袖和老虎头棉鞋真真是刺绣精品,在我们那个村是无人可比的,这让我们引以为豪,常常穿上她为我们刚做的新鞋去同伴面前显摆一番。我的印象中,奶奶拿红纸随手一剪,一张绝美的窗花便出现在我的眼前。我虽然没能学会奶奶做针线的绝活,却也能在很小的时候,在她的指导下,将一件裤头一针一线地缝制成功。她还教会我们做许多的面食,如:手擀面、包饺子、包馒头,等等。奶奶的面食做得也堪称拿手,尤其是中秋节的“白兔拜月”月饼做得活灵活现,中间大大的一块圆饼,四周围坐着面捏的白兔(镶上红豆作为眼睛),中间再摆上面捏的菱藕,这好吃又好玩的月饼让小时候的我们姊妹迫不及待地想先吃上一口。

在我们小时候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温饱问题是没有得到解决的,米饭往往一个星期能吃上一两顿,肉更是奢侈品,奶奶是喜欢吃肉的,可每次有肉时,她总是不沾一块,将肉省给了长身体的我们和家里的主劳力爸爸,她的言行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在以后与别人一起领取分配物品时,我也总是多为别人考虑,先人后己。

至现在奶奶所教导我们的话语常萦绕在我的耳畔,所教的生活技能在我以后自己过日子时受益匪浅,这些润物无声的言传身教将伴我一生,是奶奶留给我们的宝贵的财富。

在平淡的岁月中,奶奶与我们一起度过了许许多多苦中有乐的时光,一年又一年,她也由一个我印象中手脚麻利、走路如风的中年妇女变成了一个满脸皱纹、步履蹒跚的老人。随着我们姐妹相继长大出嫁和唯一一个弟弟考上大学留在南京工作,我们的家也由一个热闹非凡的十口之家变成了安安静静的三个老人在一起生活的三口之家。这样平淡的日子在2012年我妈的一场大病去世后彻底发生了改变,在妈妈辗转淮安、南京和上海治病的接近一年多时间里,本来诸事不问安享晚年的奶奶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她的使命感在妈妈去世后的日子里表现得越来越强烈,九十高龄的她不仅管好自家的小菜园,还不时地去农田里拔草,她的精力旺盛得让我们感到诧异与痛心:奶奶是在替妈妈维护着家里的一草一木,她是在替她唯一的女儿守护着这个家!

妈妈去世后,奶奶成了我们姊妹的牵挂,虽说有爸在,可爸毕竟是个男人,饮食尚可照顾,洗漱多有不便,因此每周一次回家探望奶奶并洗漱整理就成了离家最近的我自己给自己定的任务,我每次回家她都十分地依恋我,她明明在看人打麻将,见我来家了,连相眼都不相了,端个小板凳坐在我旁边,笑眯眯地看着我为她做的一切;在我给她洗澡时总是反复地对我说:“多亏你啊!”我知道她在感激我,可是奶奶,你照顾了我的幼年、少年,我得要多少感谢才能对得住你恩重如山的养育和教育呢?奶奶是越来越老了,每次我回家时,她总是拉着我的手对我说:“我有好多话要跟你讲的,你回来我却忘了。”每每听到这些话,我的心里就越发难受,奶奶一年不如一年,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每次临回家时,她总是往我的车篮子里装上菜园子里种的各种蔬菜和她做的饼、包的馒头以及她为我准备的东西,将我送到村外,一遍又一遍地问我:“下回多晚回来啊?”问得我心里发酸,别过脸去,忍住即将掉落的眼泪,嘴里回她:“下个星期天。”在奶奶最后的日子里,她显得越发痴呆,除了能一眼认出我外,对于其他不常回家的姊妹,必须伸出手指,她才高兴地说:“喔,二子、三子、四子、五子、六子。”那个时候,我也想将奶奶接来我家,免得我日夜牵挂,可是她故土难离,不愿随我来我家居住,总是说我家的楼难爬。

2015年10月13日傍晚,我突然接到爸爸打来的电话,说奶奶不行了,我与老公急忙赶回家,只见奶奶躺在轮椅上,眼睛闭着,我跟她讲话,她也知道是我,待了一会儿,好了点,我喂了她一点面条,她吃了一点,看情况像好转的样子,此时爸请的医生到了,看了看,开了点药丸,说明天再来吊水。过了一会儿,奶奶从轮椅上坐起来,我扶她到床前坐下,打了水给她洗了手脚,正服侍她准备躺下,奶奶的面部表情突然扭曲起来,吓得我连声叫来爸爸,转瞬之间没了呼吸,多苦多难的奶奶终于离开深爱她的孙子孙女们和依念的家,去见先她而去的舅舅、妈妈了,享年九十二岁,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悲伤与思念。

奶奶的一生是善良的,在我的记忆中,她就曾服侍过三个孤苦无依的老人都是她远房亲戚),在这些老人最后的几个月或几十天里,都得到了奶奶精心的服侍与照顾。

奶奶的一生是宽厚的,我的亲奶奶(爸爸的妈妈)在奶奶来我家居住后,就没少刁难过她,可她从不计较,在我亲奶奶晚年轮流住到我家时(年轻时跟三叔居住),奶奶常常将饭做好端到她的跟前,我的亲奶奶有点不好意思,奶奶就大度地说:“你年纪比我大,这是应该的。”

奶奶的一生是贤德的,她在那样艰苦的年代里,替外公尽了未能尽的赡养义务,给两位老人养老送终,将两位子女养大成人。

奶奶的一生是凄苦的,她在如花的年纪就对失踪的外公心存有一天能回来的念想,却到生命的最后也未能得到外公的半点消息,在失去唯一的儿子后,仅剩的唯一的女儿又先她而去。

可是奶奶的后半生也是幸福的,她常对人说,她修得一个好女婿,爸爸待她如同亲妈,她也有我们这些孝顺的孙子孙女相伴,晚年的她茶食是吃不完的,衣服也是左一套新的,右一套新的,令我们村的老人甚是羡慕。

我的奶奶在妈妈去世三年后,在人世间走过了九十二个春秋,无疾而终,她和妈妈一同葬在我们家东南方向的一块农田里,坟墓紧挨在一起,从此与她心爱的女儿相依相伴,永不分离。

张文翠,淮阴区一名多年从事中小学教育的老师,喜欢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生性内敛,不善言辞,好感悟生活,平时喜欢看书,偶尔舞文弄墨一下,热衷于写一些长短句或小诗来抒情,虽因才疏学浅难等大雅之堂,却自得其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神病人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看完父辈们的照片,感觉自己丑哭了......
那些年,让你笑哭的代沟!
真实故事||我在杭州嫁了大学辅导员,领证2小时后,我俩离婚了。
比起外人的瞧不起,伤害最深的来自亲人
刘敬娜|​​平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