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之前一直挺开心的,怎么拔了次牙,就患上焦虑症了?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个趣事,就是不曾在我们的人生中出现的事情,我们就认为它不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并在它出现之后,认为它的出现是不正常的。就像,之前我的成绩一直很稳定,突然因为一些原因出现波动,我就认为这是不该发生的……

在之前呢,我也遇到过不少类似的朋友,就比如其中这一位:

“老师,我前两天去医院做了检查,说我是焦虑症,可我从小到大都是一个简单、快乐的人,基本没啥烦恼,是不是医院搞错了呢。”

“这样,那不知道当初是因为什么原因,朋友你才去医院检查的呢。”

“是这样的,之前有段时间牙一直很疼,但平时又比较忙,就没去医院看,然后每次疼呢,就特别担心是不是得了什么严重的病。这种状况大概持续了有三周左右吧,然后终于有空去医院。看了之后,医生说是牙坏了,就给安排拔了。拔了之后确实不疼了,可担心还有,就又跑去医院检查,然后就说有点焦虑症,还给开了点药。”

“但似乎相对于医院的诊断,朋友你可能更信任自己曾经‘没有焦虑’的经历。”

“那倒也不是,我其实也挺犹豫的,不知道该不该信,毕竟我从小到大真的都一直乐呵呵的,从来没有焦虑过。”

其实每次遇到类似的话,我的脑海里都蹦会出来一句“要秉承这样的观念,那曾经可以毫无顾忌的在泥地里玩耍,现在照样也能才对,可为什么沾点泥星子就满脸的不快呢”。

“过去可以,现在也应该可以,现在不可以那就是不正常的”,这是刚刚对话的核心含义;而除了这层含义,还包含了“也不是所有‘现在不可以’都是不正常的,只有那些我需要的、我觉得需要存在的东西处于‘现在不可以’的状态时才不正常”。

就好比,小时候的我们从来不顾及形象,但现在会顾及,因为我们需要形象、成绩一直比较稳定,而我又需要成绩稳定来获得他人的关注与认可,所以不稳定的时候我就觉得“不对”。

那么对于刚刚那位朋友提到的焦虑问题,其实就是“曾经我从来没有焦虑过,我需要这种‘不焦虑的生活状态’,现在焦虑出现了,让我很不舒服,我接受不了这种转变”,所以内心里才有了疑惑,以及对当下事实的不接受。

焦虑这个东西呢,作为人类正常存在的情绪之一,每个人都经历过,但往往存续的时间并不长,所以没有引起我们得注意。而突然焦虑存续的时间长了、无论我们怎么做都没有多少缓解的时候,我就有些慌了,并觉得这很意外。

凡事都有第一次嘛,出现第一次的时候有些不知所措、难以接受,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只是这位朋友这样的模式,也从某个侧面说明了“为什么他会出现焦虑症”。

我需要的,并且已经出现在我的生活中的东西,如果不出现了那就不正常;我不需要的,虽然曾经出现过,但未来最好别出现。

你有没有觉得,这样的态度其实把自己的生活搞的局限性非常大?

因为一方面只能存在自己需要的,一方面要尽力避免不需要的,一方面还得用“符合我期待就正常,不符合就不正常”来评判自己的生活。这就好像,我为刀俎,生活为鱼肉,我们可以随意地掌控生活给我们什么、我们的生活中存在些什么。

如果我们真有那么大的神通,也就不会有一开始的疑问了。

所有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东西,我们都会遇到,这跟我们是否觉得正常、是否想要它存在、是否乐意接受没有任何关系。

但很多时候我们虽然知道这一点,却仍旧心高气傲的端着自己万物之灵的身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给生活中遇到的一切贴标签、去否定所有不喜欢和不愿意接受、力图控制周围的一切符合自己的心愿。

那这时候,“想要控制所有、想要一切如自己所愿的心与世界根本不听我们的”这对矛盾,除了带来无论怎么努力都不可能绝对得到自己想要的失望与无力,以及不愿接受现实,遍尝所有办法也不知道该如何实现期待的焦虑外,似乎也不会有什么其他东西了。

逼迫自己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我们确实有些太高看自己。

而这种高看还体现在:

只要产生不舒服,就想要逃离、只要有点异常,就想要去解决、只要有点不如意,就想要赶快把它变为如意,没有丝毫想要去承担、适应,以及学会与不如意相处的想法。

世界与生活包容了我们所有的缺点,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可能,这反过来我们还想要更多。那世界与生活的脾气再好,也容不得我们这么任性呀。但世界与生活也还是仁慈的,因为它们只会用一些负面感受来提醒我们“你不过是一粒微尘,不要蹦跶的太厉害,给你什么你就接受什么、适应什么”,而不是直接给物理超度了。

但它们毕竟不会说话,而我们遇到难受一般也只是逃开和想要解决,所以人生路上的磕磕绊绊难免就有些多了。

我们还是要跳出个人感受,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看待自己遭遇的种种,这样才能看到有意义的信息,而不是每天都被“这个人让我不开心了”、“那件事情没办成真可惜”包围,不仅被严重消耗,还拖累了自己成长的脚步。

刚开始的那位朋友,便是过分重视自己的感受、执着于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想要将生活回归他认为的“常态”,没有看到其实自己曾经焦虑过,只是没这么久、没有看到人的状态是会改变的、没有看到生活在用这次事件提醒他要提高自己的适应性,所以,就抓着焦虑不放、想要解决自己的难受(焦虑),结果反而越陷越深。

焦虑是我们的一部分,让我们的一部分不再出现,那怎么可能实现。而持续的实现不了,自然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焦虑。

我们控制不了所有,那么,当我们执着于控制的时候,就会遭遇失控;我们的期待也不可能绝对实现,那么,执着于自己的期待时,就会陷入深深的无力与自我否定;生活也不会适应我们,那么,不主动去适应生活,甚至连一些难受都适应不了时,那收获的就只能是满满的失望与焦虑。

而这些放在一起,焦虑程度能会低么?

当然,最主要的是这些因素其实一直在他的身上,只是没有遇到合适的触发,所以才相安无事。牙齿问题,不过只是一个导火索,引爆了这个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隐藏问题。

那如果想要有所改善,就需要考虑:

1、 放开控制的手,不要妄想着控制所有,只做好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2、 不执着于期待和自己的标准,也关注人生路上的不同风景;

3、 尝试减少对难受、不如意、失望等的排斥,将它们当作生活对自己的提醒,同时,去以局外人的角度看到这个提醒是在提醒什么。

生活是动态的,而我们也需要是动态的,并需要适应这种动态,不是吗?

感谢朋友你的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早安九点:时间会告诉你,一念执着多么多余
表示对某人心寒的句子
洗澡也带着手机的人,一定有很多秘密
失望的伤感说说 何苦一再勉强 越期待越失望
情感:一颗心再执着,没有回应,也会寒心
“只想念,不联系,只关注 不打扰,放在心底,你好好过,我慢慢忘,或许有那么一天,我会放下所有执着和不甘,带着遗憾过着没有你的生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