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荐读|中外美术山水与风景题材比较研究

文:赵蕾                  作者单位:齐鲁理工学院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9年12月 ----中外美术山水与风景题材比较研究

摘要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这两种题材相同表现手法不同的艺术形式,在绘画艺术领域和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不同文明和文化的影响下,不管在古老东方璀璨的历史和文化中,还是古希腊和罗马的巨大艺术成就中,这两种艺术的审美价值都是人类发展的宝贵遗产。文章探索其中理想化的山水风景和真实的山水风景。

对中国人来讲,山水从实体上是乡土故国,从象征上讲是精神家园。它伴随着对江山如画的礼赞,伴随着对山河破碎的悲叹,伴随着对关山万重的思念,伴随着对名山大川的欣赏,对精神自由的估值,决定了山水永远地走进了中国人的审美领域。山水画的成就与中国人的哲学、信仰、处世之道密切相关。中西方艺术最初都将景物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但山水在中国成为独立画科比西方早很多,成就也更卓越。简单来讲,山水风景可以大致看出偏重理想和偏重实景两个方面。

一、理想化的山水风景

在理想化的山水风景中,首先要提到的是神仙山水。中国人对神仙心向往之,而神仙又总是与世隔绝,飘然于云山之间。汉代的博山炉铸有神仙异兽,可谓立体的神仙山水。早期山水饱含非自然因素,如顾恺之在《画云台山记》中描述他画的云台山就充满了神仙怪异。神仙山水最宜用青绿表现之,烟霞缭绕,精工富丽。元四家之一王蒙《丹山瀛海图卷》、明四家之一仇英《桃源仙境图轴》《玉洞仙源图》等作品中的蓬莱、丹山、瀛海都是传说中的仙境。

西方风景画第一次用于单幅油画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画家乔尔乔内的《暴风雨》中。尽管西方的神与中国的仙人相去甚远,如果我们按照神话来理解,《沉睡的维纳斯》中尽管风景作为背景出现,但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隐居山水、田园山水是理想化的山水中的另一类,山水可以说最早就是幽人隐士为“泉石膏肓,烟霞痼疾”而创作的。不但高士们描述自己的隐居之所,后人也临摹或创作以表示景仰。元代文人地位低下,画家大多隐居,隐居山水就很流行。

隐士心目中最美好的田园是桃花源或者武陵源。水村山居的隐逸生活为画家观察村野的行旅渔樵提供了契机。北宋描绘北方山水卓然自成一家的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不再像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卷》那样描绘贵族的春游踏青,而是表现关山险阻举步维艰的景象。传为五代后梁画家关仝所画的《山溪待渡图》,南唐赵幹的《江行初雪图》等也都表现的是偏僻荒寒的山野景象。孤舟独钓是画家们理想的存在方式之一,在“农耕樵渔”各种身份之中他们特别青睐代表自由自在的渔夫。在北宋王诜的 《渔村小雪图》、南唐李唐的《清溪渔隐图》、传为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明吴伟的《渔乐图轴》那里,“渔”不过是以水为主题的山水画中相应的活动,但在元代隐逸最坚决、“群处穷居、寡营敛迹、孑立独行、谢绝世事”的吴镇的《秋江渔隐图轴》及两本《渔夫图轴》中,渔夫无疑变成了作者本人的化身。

在西方,没有隐居之说,若论田园风景画,当推法国画家克劳德·洛兰的风景为代表。中国隐士们“守拙归田园”是与羁绊和屈辱的官吏生活相对抗;洛兰的田园则不太一样,它与喧闹、复杂、败坏的城市相对立,是甜美宁静的而非寂寥萧索的。相同之处是,西方农夫或者牧羊人生活的田园也存在于理想之中。克劳德·洛兰的突出之处就在于他将梦幻中的往昔搬到画面上。《有献祭阿波罗场面的风景》就是一幅典型的作品,他的田园飘荡着抒情的牧歌,没有辛劳和疲惫,没有欺诈和勾心斗角,只有淳朴正直的人们和安静吃草的牛羊。

历史风景画是西方绘画中特有的一个术语,代表人物是17世纪的古典主义画家普桑和克劳德·洛兰。这两个法国人的主要创作生涯是在罗马度过的,南欧的旖旎风光吸引了他们,雄伟的古代废墟更是让他们缅怀英雄的时代。普桑的“四季”组画用了圣经故事,如生意盎然的《春》描绘波阿斯与路得的相逢,丰收在望的《秋》描绘上帝在迦南应许人间的愿望,阴惨凄凉的《冬》描绘大洪水。不同的季节表现出完全相异的感情色彩,这是画家在他的生命走到尽头时对于人生历程的内省、观照和洞察。其实中国的山水画暗含历史故事的不在少数,例如南唐卫贤《高士图》画汉代隐士梁鸿、孟光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故事。明四家之一的文征明《兰亭修禊图卷》画东晋王羲之等人聚集山阴兰亭的盛世。

二、真实的山水风景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山水画以“想象性”为特色。中国山水观念决定了山水画的理性、精神性、哲思性,即使在以实际的山川为题时也不拘泥于视觉上的机械撰写。以真实的庐山来对照山水画宗师荆浩的《匡卢图》和沈周为其诗文老师陈宽祝寿的《庐山高图》,人们便会发现这一点。当然,中国山水画不完全是“以心造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更准确地描述了山水画的宗旨和信条。

和中国山水从题材道技法的非真实性相比,西方风景更多注重实景。据说,德国画家维茨的《基督覆海》所描绘的日内瓦湖的景点现在还能找到。18世纪英国地志画的初始状态是英国殖民战争中随军画家绘制的地形图。与此对应,中国也有地质性的作品,甚至可以说山水画的起源与地图有关。魏晋时期吴王夫人“写江湖九州山岳之势”及“五岳列国地形”、东汉张衡《地形图》、东汉杨修《两京图》等,包括军事在内的各种用途的地形图,中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法”和“咫尺千里”的表达手法,也与起源地形有关。重要的是,中国画绝不停留在形似的层次上,而是要追求为山水传神并直抒胸臆。

和普桑、洛兰在意大利埋头于理想风景画相反,17世纪的荷兰画家发现了真实景色蕴藏的美。美术史家甚至认为,维米尔描绘终生定居的小镇作品《德尔夫特的景色》借用了光学仪器来捕捉图像。在雷斯达尔、霍贝玛等画家那里,一条泥泞的乡间小路、一架破旧的河边风车,都饱含着真实的情感。

再如威尼斯,作为意大利名城,游客多如过江之鲫,他们希望给自己的旅行留下永久的纪念,于是明信片似的“景观画”应运而生。每张这样的画上都会有威尼斯明媚的阳光、著名的运河以及水中的“刚朵拉”,还有华丽明媚的总督官、圣马可教堂等等。景点最集中的圣马可广场无疑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世界大多数重要的美术陈列馆都有卡纳列托画的威尼斯风景。明代吴门画派的各种《虎丘山图》正可以与威尼斯的这种特殊旅游纪念品相提并论,并且同样具有商业目的。虎丘山史苏州城近郊的名胜,享有盛名,在明代成为社会性的游览观光场所。可以想象,虎丘山和圣马可广场一样,慕名而来的游客希望留下它的图像。沈周的《虎丘十二景图册》及为徐仲山作的《虎丘送客图轴》、钱榖的两件《虎丘山图》都反映了当时的风气。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正忠田园画
陈永前的山水画作品(12幅)
画家胥力浦的田园山水视界
心灵深处的人文情怀——对林丰俗山水画的再解读
中年后张正忠发愤修学,专画田园山水画
生态•乡愁——中国田园山水画的永恒主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