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眼黄穴

眼黄穴

      [董师原文]

     部位:在掌面小指第二节之中央点。主治:眼发黄。

    取穴:
当掌面小指第二节之中央点是穴。

   手术:
针深半分。



穴位定位

 

  [诠解发挥]

    穴名阐释:本穴能治眼睛发黄,顾名思义直取眼黄。

   定位及取穴:眼黄穴位于阴掌小指第二节C线中央点上。五分针,针一分至二分。现代解剖:血管:在无名指尺侧,平爪甲根切迹,有指掌侧固有动脉形成的动脉网。神经: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解说及发挥:

    1.本穴在小肠经上,“脾与小肠通”,能祛湿, 理同腕骨穴之祛黄亦在小肠经上,皆能祛湿。

   2.眼发黄多系脾湿之故,或为黄疸,或为便溏,皆易见眼黄之症。实则系与小肠经有关,本穴在小肠经上,小肠为分水之官,主湿。“脾与小肠通”,脾能祛湿,其理与腕骨穴之祛黄同理,腕骨穴为历代治疗黄疸第一要穴( 见《通玄指要赋》《玉龙歌》《玉龙赋》),亦在小肠经上,亦能祛湿之故。

     3.本穴配肝门穴可治急性黄疸;配上三黄能治慢性黄疸。

    引申:小肠经穴位能祛湿治黄,这与《灵枢经.经脉》所说:手太阳经主“液”所生病有关,手太阳经主“液"所生病,所述病症有耳聋,目黄,颊肿,颈、额、肩、膈、肘臂外后廉痛等。《灵枢经.口问》说:“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窍者也。”耳、目、关节的病症与“液”的不能“灌精濡空窍"有关,也可说是“液竭”所致。病症所涉部位即为手太阳经循行所至。这些并无小肠腑证,因此不能说成主“小肠”所生病,而以主“液”所生病较为合理。“液”怎样与小肠联系呢?张景岳注说:“小肠主泌别清浊,病则水谷不分而流衍无制,是主液所生病也。”张隐庵注说:“小肠为受盛之官,化水谷之精微,故主液所生病。”皆从“腑”立论,但本经并未及于小肠腑病,此解并不合原意。而杨上善编注的《太素》从经脉部位去解释比较能抓住要点:“两大骨相接之处,有谷精汁,补益脑髓,皮肤润泽,谓之为液,手太阳主之。邪气病液,遂循脉生诸病也。”位于小肠经上的几个董氏奇穴眼黄穴治目黄,腕顺二及肠门、肝门皆治肝病(包括眼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体的一个神奇穴位
耳鸣耳聋不担忧——阳谷穴
手太阳小肠经——不容忽视的小肠经
尚先早课 | 手太阳小肠经常用穴位——腕骨
(教你学中医)经络篇之手太阳小肠经(腕骨穴)
熟记常用保健手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