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董氏奇穴取穴配穴原理

  

(一)暗影及青筋在董氏针灸中的运用

这种取穴法是既独具特色又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取穴原理是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特性而发挥运用。当人体有疾病时,往往会在身体某一个部位出现外在变化,有暗影、青筋出现。青筋就是怒张的经脉,其形状特别明显,颜色特别的紫蓝,也称之为瘀络。多见于肘、胭窝、膝、小腿外侧、手及足部位。董师认为,久年之疾、顽症痫疾多有相关反应,所以在临床时应该注重察络的运用,若能及时正确地处理,顽症痫疾可愈在顷刻之间。

董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此总结出了一定的规律和经验,有些疾病之反应点会在一定的部位出现,有些穴位因此而被发现,如重子、重仙穴治疗肩背痛的运用,当肩背痛时,常会在这一部位出现暗影及青筋表现,若肩背痛患者,在这一部位出现了相关反应,就此针之,必有针到立效作用:如慢性咳喘患者常会在口角周围出现暗影变化,若咳喘患者在这一部位出现相应变化,针之也有立效之功,在这一部位就是董师所定的水金、水通穴;再如五虎穴治疗各相对应部位的疼痛;大间、小间治疗痛气;木火治疗半身不遂;小节穴治疗踝关节疼痛等,均是这一理论的具体运用。

董氏针法在诊断疾病时非常讲究掌诊的运用,其掌诊运用也是这一理论的具体体现。五脏六腑有疾病时,会在手掌部的相关部位出现相应变化,童氏掌诊根据这一实际临床变化,将手掌各部位与脏腑相应对,按照人体心肝、脾、肺、肾五大系统,依据掌诊分区的形色异常,将其辨证结果归类.然后再据此选穴施治,这为董氏针灸之经典运用。如坐骨神经痛可有多种病因导致,临证必须明确,方能正确用穴,若患者在掌上肺区出现了掌诊变化。即可诊断为肺虚,而灵骨穴、大白穴有肺神经通过,具有很强的补肺气作用.所以就选用两穴治疗获得显著的疗效。

(二)全息理论观取穴运用

《易经》中言:“一物从来有一身,一身自有一乾坤。”强调了整体性观念,这说明一个物体再小,都有阴阳的存在,“物物具有一太极”。就人身而言,任何一个部位都能代表着整体,全息理论认为人体处处皆为人之缩影。最早的相关理论见于第二掌骨侧的临床运用,张颖清于1973年确定了第二掌骨之全息理论,第二掌骨侧是人体的一个缩影,可分为头、颈、上肢、肺、肝、胃、腰、足,当身体的某一个部位有病时,就可以在第二掌骨侧的对应位置出现压痛。同理,在其他手指及身体各个部分也有与第二掌骨侧相同对应分布规律。这就是中医天人合一学说,认为每一个局部均与全体相关,每一个局部均能反应全体,也皆能治疗全体,所以才有了现代的头针、面针、舌针、眼针、耳针、腹针、脐针、掌针、足针等多种局部针法的发明。也正是这种全息论的推广运用,使得今天的针灸更加灿烂。而董氏针灸是全息理论更早的实用者,董氏针灸中处处皆包含着全息理论的具体运用原理。

董氏针灸在穴位取穴方面就包含着多层次的全息理论运用,董氏针灸的穴位分布于人身十二个部位,任何一个部位穴位皆能独立治疗全身疾病,这完全符合了人体处处皆为人之缩影的设穴思想,在人身整体中任何一个独立部分,都缩影着整体的信息,诸多特效奇穴的创立,均与此原理相关,如同传统的第二掌骨全息理论的临床运用。如董氏针灸的水通、水金穴作用于肺肾,这是因为此部位全息倒像之肺及气管所在处,其全息正像则为下焦之肾脏所在,亦故以“肺”“金”而命名。并且同类性质作用的穴位在人身不同部位有其分布,如手指上有指五金、手掌部有手五金、在下肢有足五金;如手指有指驷马、下肢有足驷马,这也是全息理论取穴一个具体体现。

董氏针灸与传统针灸在定穴方面有极大的不同点,传统针灸所有的经穴均为一点一穴,而董氏针灸穴位多为组穴而存在,一个穴位是有两个或三个点组成,凡董氏针灸的重点穴位均为这一特性,如妇科穴、三其穴、上三黄穴、足驷马穴、足三重穴等,这一点完全不同于传统针灸,在董氏针灸中这种两针或三针并列的方式组穴,被称为倒马针法,这种取穴就是凭借全息的作用,全体互应的结果。有上针治上焦、中针治中焦、下针治下焦的作用。当某些全身性疾病,尤其慢性病,牵涉多脏腑的时候,运用这种倒马组穴就有很好的功效。这种组穴就会自然蕴含着全息的意味,整体合用,全体照应,故作用强大,是深层次全息理论的具体运用。

  

(三)体应针法取穴运用

《灵枢·终始》中言:“手曲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曲者,其病在骨,在骨守骨,在筋守筋。”后在《行针总要歌》中更有明确的记载:“人身寸寸皆是穴,但开筋骨莫狐疑,有筋有骨傍针去,无骨无筋须透之。”在这里已经明确的提及贴骨贴筋取穴法之用。但是在传统针灸取穴中对此没有形成更完善的理论,在临床没有被得到有效推广。而董氏针灸中对此运用非常成熟,发挥尽致,形成了系统性理论,并在临床得到了推广。

体应针法的操作要点就是:以骨治骨,以筋治筋,以脉治脉,以肉治肉。

1.以骨治骨

以骨治骨法的运用,相当于古法之刺骨法。在《刺齐论》中有“刺骨无伤筋”之用。以骨治骨的操作要点是紧贴骨头边缘或是抵骨头进针。这种操作方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记载:“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至骨,以取骨痹。”“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在现代医学中也有“骨膜传导作用”,针刺抵骨或贴骨,透骨膜传导,治疗骨

病。由此说明这种针法不仅符合中医理论也符合现代医学的理论。董氏针灸强调能贴骨就尽量贴骨,如一一部位的穴位,几乎均是贴骨进针,再如董氏针灸穴位之灵骨穴、大白穴定位,均紧贴骨缘,再如中九里、四花中穴均是治疗骨病的要穴,在针刺时必须紧贴骨缘或抵达骨面。这种针法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在临床运用甚广,是体应针法中用之最广的一种方法。

2.以筋治筋

以筋治筋法相当于古法中之刺筋法。早在《黄帝内经》中也有相关记载:“关刺者,有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恢刺者,直刺伤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也就说以筋治筋法类似于古法中的关刺与恢刺法。以筋治筋的操作要点是直接刺在筋上,或是贴筋进针。董氏针灸非常重视这一理论的运用,某些穴位的设置就是以这种思想而设穴,如正筋、正宗穴以治疗筋病。正如《灵枢·终始》言:“手曲而不伸,其病在筋……在筋守筋。”

3.以肉治肉

以肉治肉相当于古法中的刺肉法。这种刺法相当于古法中的浮刺、分刺、合谷刺等不同刺法,在《刺齐论》中言“刺肉无伤筋……刺肉无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言明了针刺的深度,如果治疗肌肉的问题,就要针刺到肌肉,所以董氏针灸非常强调针刺深度不同,治疗功效迥然不同,这是董氏针灸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再者根据此原理选择肌肉丰厚部位来治疗肌肉方面的疾病会有突出疗效,如足驷马穴处于大腿肌肉丰厚处,故可以用来治疗肌肉方面的疾病,尤其是肌肉之萎缩,疗效突出;再如上臂三角肌处肌肉也丰厚,所以也经常用这一部位穴位治疗肌肉的病。

4.以脉治脉

以脉治脉相当于古法之刺脉法。《刺齐论》中言:“刺脉无伤皮。”这种刺法的操作要点是紧贴着血管而进针治疗血管病。例如用人宗、地宗能调节血液循环,可用于治疗心脏病及血管硬化等疾病。传统针灸太渊穴定为八会穴之脉会,用于治疗血管疾病,这一理论运用就是以脉治脉的具体体现。

体应针法在董氏针灸中形成了系统性理论,在取穴中运用独到,强调穴位以贴筋、贴骨、贴脉而治,掌握这一取穴原则,则能明确董氏针灸取穴之内涵,达到灵活取穴用穴之目的。

  

(四)对应取穴法在董氏针灸的运用

《灵枢·官针》记载:“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素问·缪刺论》曰:“盖左病刺右,右病刺左,交错其处,故名缪刺。”指出了一种远端取穴的操作方法,两种方法均是左病刺右、右病刺左、左右交叉取穴施治方法。这是因为经络气血内外左右相倾移,有病时或左盛右虚,或右盛左虚;经与络之间又会有经盛络虚或经虚络盛。采用交叉取穴是为了调整左右气血的偏盛偏衰。这种针法均源于《黄帝内经》中,是针灸学中的重要针刺法。在《标幽赋》又言:“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病而脚上针。”所以两种刺法后来演变为远端取穴的一种针刺法。董氏针灸在取穴方面非常重视这一方面的运用原理,一般不在病变局部用穴,而远离病患处取穴,现代临床就常用这种对应取穴方法,这种取穴具有取穴少、疗效高、见效快、安全而并易于操作的优势特点。

在董氏针灸中常用的对应取穴法有以下九种方法,对此详细述之。

1.等高对应取穴

这一取穴方法主要根据经络具有对称性的原理而用,经脉左右相同,因此左有病针右侧的穴位,右边有病而用左侧部位的穴位来治疗,如左侧肩痛,可针刺右边的肩中穴,同理右侧肩痛就针左肩中穴。在传统针灸中经常以此原理来取穴,如左肘关节痛针右侧的曲池,右侧的肘关节部位痛针左曲池,也就是一侧的某个部位有病,就可以针对侧的对应部位,这种取穴法最常用于痛证的治疗,是对应取穴法中最为简单最基本也最为常用的一种有效方法。这种取穴原理早在古代医学中记载非常详细全面,在《黄帝内经》中被称为“缪刺法”或“巨刺法”,如《素问·调经论》云:“病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身形有痛,九候莫病,则缪刺之。”《灵枢·官针》曰:“八日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素问·缪刺论》云:“夫邪客于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

2.手足顺对

这一对应方法就是将上肢与下肢顺向并列,以肘对膝为中心对应点,可有下列部位对应:即肩对、上臂对大腿、肘对膝、下臂对小腿、手对脚相互之对应。如当某一个部位有病,就可以在其对应的部位用针,当膝痛的时候,

就可以造择其相对应部位的射关节处穴位来用之。童氏针灸在这一对应取穴具体运用有很多,如酸关节部位疼痛,就可以在肩中穴取穴治疗;脚课痛时。常在小节穴上施针获得显著宁效。这些穴位的临床取用,均有手足顺对的用穴原理在其中。

3.手足逆对

这一对应方法是将上肢与下肢呈逆向排列,将会出现以下的相互对应:即肩与足、上臂与小腿、肘与膝、小臂与大腿、手与髓关节之相互对应。董氏针条在这一对应取穴具体运用也有很多,如足踝部有病可取肩部穴位治疗,反之肩深有病可取足部的穴位来治疗。大腿有病可取下臂穴位治疗,反之下臂有病可取大腿的六位治疗。如用灵骨、腕顺一、二等手部穴位治疗大腿部位的疼痛,皆有显著的疗效。这些取穴的运用均包含着手足逆对的运用原理在其中。

4.手躯顺对

人身不仅有上下肢的对应关系,更重要的是与躯干的对应关系,将上肢自然下垂与躯干呈顺向并列对置,则会出现以下对应关系:上臂与胸脱及背部对应,肘对腰,下臂与下腹及腰低对应,手与阴部对应。在临床可以取其相对应的部位施以治疗,董氏针灸在这一对应中也有具体运用,如用五间穴治疗生殖系统疾病,妇科、还巢治疗妇科疾病均有其中的含义。

5.手躯逆对

这一对应法就是将上肢与躯干呈逆向并列的对应关系,可有以下相对应的关系:即手对头,手腕对颈项,前臂与胸院及背部对应,肘对腰,上臂对下腹及腰低,肩对阴部。临床可取其相对应的部位施以治疗,董氏针灸在这一对应中有以下具体运用,如胸院部位有病可取前臂的穴位治疗,用小臂部位的火串、火陵治疗心悸、胸闷等胸部疾病,反之前臂有病可取用胸脱部位的穴位治疗。如董氏针灸穴位肩部的天宗、云白等穴治疗妇科病、生殖病,就是这一理论的运用。

6.足躯顺对

不仅上肢与躯干有对应关系,下肢与躯干也有一定对应关系,将下肢与躯干顺向并列对应,就有以下的对应关系:即大腿与胸院及背的对应,膝与腰,小腿与下腹及腰低,足与阴部对应。临床可取其相对应的部位施以治疗,董氏针灸在这一对应具体运用也有很多实例,如胸院部有病可取其大腿部位的穴位来治疗,董氏针灸穴位之足驷马能治疗肺病就与此相关,阴部有病取

足部的穴位治疗。如董氏针灸穴中的木妇、火硬、火主治疗妇科疾病,就有其中的相关理论。

7.足躯逆对

有手躯逆对,也有足躯逆对,足躯逆对就是将下肢与躯干部呈逆向排列,可有下列对应关系:即足对头、踝与颈项部、小腿与胸院与背对应、膝与脐及腰对应、大腿与下腹及腰低部对应,临床可取其相对应的部位施以治疗,董氏针灸也有这一对应具体运用,如用正筋、正宗治疗颈项部疾病就是这一对应法的具体运用。

8.头艇对应

这是将头面部与尾低形成的一种对应关系,董氏针灸也有这一对应具体运用,例如董氏针灸穴中的冲霄穴治疗头痛,传统针灸中长强治疗癫痫病等,就是这一方法的具体运用。

9.头足对应

这一对应就是传统针灸所言的头有病而脚上针的具体运用,如歌赋中的“腿脚有疾风府寻”也是这一其用原理,指的人体最高之头部与人体最低处足的对应,最典型的当是头顶之百会与脚底之涌泉形成对应关系,董氏针灸在这一对应具体运用也有实例,如董氏针灸穴中的上瘤穴治疗头部疾病也就是以此相关运用。

上述对应取穴法在临床应灵活合理地运用,临床中应以同名经关节部位对应关系用之最多、功效最确切,在临床具体运用时最主要的要抓住这一点,是获取疗效的关键。当非关节部位对应取穴时,应结合其他相关理论,一般不应以孤立的对应取穴思维选穴,若是一味地运用对应取穴法,往往收效不佳,所以在运用对应取穴法时应全方位地考虑选穴原则,才是获得疗效的保障。如用正筋、正宗治疗颈项部疾病,这一取穴的运用主要是根据足躯逆对选穴,但这又不是唯一的选穴理论,又因其二穴处于筋上,根据以筋治筋的原理,所以可治疗筋病;其二穴从穴位所在的位置来看,处于足太阳经脉上,颈项部也为足太阳所行,所用还有经络所行之理,故用此二穴治疗颈项部疾病疗效甚佳。再如传统针灸中之长强穴治疗癫狂痫,这一取穴的运用主要是根据头低对应取穴思想,但非唯一理由,因长强穴是督脉之穴,督脉入脑,有镇静安神作用,由此发挥了治疗本病的功效。有时这种对应运用也可不用直接取固定穴,可以在对应的部位找反应点,在临床中,可以根据病变部位

之对应部位找敏感反应点,以此方法用之,往往可获得显著的疗效,特别对某些痛证或束手无策的疾病可有意想不到的疗效。如在小臂某一部位出现疼痛,可以在小腿部位按压寻找反应点,若在小腿部位找到其反应点,就此针之,就可以获得显著疗效。如笔者曾治一名患者,因整个上肢麻木,从西医学检查尚不能确定原因,曾于多家医疗机构运用多种方法治疗1年余而不能解决,而来就诊,笔者就此以对应取穴的方法在髓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3个部位各针刺1针,1次而获显效,5次治疗症状全部消失。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以举其例,领会其内涵。只有掌握其内涵,才能融会贯通,以此原理灵活应用更能挥洒自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维杰先生董氏奇穴及传统针灸研讨题(第四回)
董氏奇穴针灸学习
针灸快速入门的不二法门–针灸取穴的五大要点秘诀
左常波:董氏奇穴针灸的穴位及取穴特点
董氏奇穴讲座(资料下载)
中医特色疗法—董氏奇穴疗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