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时评】稻浪飘香,记得和孩子续说“禾下乘凉”|山栀子


稻浪飘香,

记得和孩子续说“禾下乘凉”

山栀子

2021年5月22日,家喻户晓的“杂交水稻之父”,感动中国的“共和国勋章”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国士千古,国人悲恸。
“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麽长,颗粒像花生米那麽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禾下乘凉”,一个多么美丽浪漫又令人向往的梦想!梦想的种子一旦发芽,用奋斗浇灌,就会焕发出生长的蓬勃伟力。而今,泱泱华夏,遍地是“稻花香里,蛙声一片”的丰收景象。如今的“杂交水稻”,个头早已超出了他的身高,“禾下乘凉”渐行渐近。从“超级稻”走向“海水稻”,不仅实现了亩产3000斤的产量增长,而且实现了从传统“水田”种到海滩、戈壁的扩张。

梦里梦外,皆为粮仓。稻子熟了,你却走了!“圆蒙”即将圆梦,可是播种的人,已目光坚毅地走向远方。
因为一个人,泪湿一座城。在长沙,所有的车一齐停车让路鸣笛,满街群众追着灵车的队伍高呼“一路走好”;在袁老曾经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地方,无数群众结伴去寻觅他曾经走过的足迹;有人摆放三束水稻,用他留给人民的馈赠和他一生最关心的东西为其送别;还有00后小伙深情悼念袁隆平,“我只追对国家有贡献的明星”。在广东,有年轻小伙用柴火棍为其画像。

斯人已去,最好的缅怀是珍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想想历史上反复出现的“罕见天灾”,看看全球各地正在呼啸的“战机导弹”,还有那些至今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国家和地区,“粮食问题”一刻也不能轻视。
斯人已去,最好的纪念是传承。当我们陶醉于麦浪滚滚、稻香阵阵、炊烟缕缕的温馨和幸福里,请别忘记和孩子续说“禾下乘凉”的故事。

这个故事,和“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神农尝草”一样动人。
这是用信念和奋斗写成的故事。“除非看不见了,走不动了,否则会一直干下去。”这就是袁隆平,一生只为一个梦想,一生只做一件事,农业报国,胸怀世界。他不喜欢被尊称“袁老”,更喜欢被叫“袁老师”。他以“80后”的心态和状态和“80后”的年轻人一起工作和研究;过完90岁生日,他就改口自己是“90后”。这就是袁隆平,老骥伏枥,从不言老。
这是用实践和汗水写成的故事。“书本很重要,电脑也很重要。但是书本里面种不出水稻,电脑也种不出水稻,只有在试验田里才能种出水稻。”他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把根深深的扎进泥土中。从参加工作开始,只要田里有稻子,他每天都下田。“越是打雷、刮大风、下大雨,越要到田里面去看看。”正是在屡败屡试中,他不断创造出新的奇迹,让“禾下乘凉”的梦想渐行渐近。

古语云,“民以食为天。”一个解决以解决天下人的温饱为终生梦想和追求的人,一定会被历史和人民铭记。如此,“禾下乘凉”的故事,必将代代相传,并成为中国优秀文化中的“时代经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袁隆平的奋斗故事。
《当代神农袁隆平》
我国2.2米高的水稻试种成功!袁隆平:禾下乘凉的梦想终于实现!
[劳动体验]粮食宝贵、劳动光荣/孩子们的亲身体验
[微风]2016年,袁隆平院士找到海水稻之父陈日胜,邀请他加入团
89岁袁隆平英文致辞上热搜,为何看哭万千网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