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垄断的力量 (3)

 1. 垄断的形式 

上过高中的都学过,垄断有四种形式:

1,卡特尔是最早出现的、也是最简单的垄断组织形式。它是生产同类商品的大企业,通过签订关于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生产规模等协定而建立的垄断组织。

2,辛迪加是同一生产部门的少数大企业通过签订关于销售商品和采购原料的协定而建立的垄断组织。参加辛迪加的企业,其商品销售、原料购买,都必须由总办事处统一办理。

3,托拉斯是垄断组织的高级形式,由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或产品有密切关系的企业合并组成。参加的企业在生产上、商业上和法律上都丧失独立性。

4,康采恩是由不同经济部门的许多大企业联合组成的垄断组织。参加康采恩的既有单个的企业,又有其他的垄断组织,还有银行和保险公司等。其中最大的银行或企业则是组织的核心。

垄断导致商品价格增加,资本家攫取垄断利润,还把牛奶倒河里,老百姓面包都吃不起,政府必须出来管一管。

于是,民主灯塔的美国政府,在1890年出台《谢尔曼法》(Sherman Act),是世界上最早的反垄断法,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授权联邦政府控制、 干预经济的法案。

该法规定:凡以托拉斯形式订立契约、实行合并或阴谋限制贸易的行为,旨在垄断州际商业和贸易的任何一部分的垄断或试图垄断、联合或共谋犯罪的行为,均属违法。违反该法的个人或组织,将受到民事的或刑事的制裁。该法奠定了反垄断法的坚实基础,至今仍然是美国反垄断的基本准则。但是,该法对什么是垄断行为、什么是限制贸易活动没做出明确解释,为司法解释留下了广泛的空间,而且这种司法解释要受到经济背景的深刻影响。

但是这种分类是错的,所有人都在骗你。

  • 卡特尔类似于同业工会

  • 辛迪加其实是供销协会

  • 托拉斯等同于行业并购

  • 康采恩实际是大型集团

现如今,药品集中采购,铁矿石统一谈判,美团收购大众点评,滴滴快的合并,阿里大型集团,我们早已见怪不怪。

今天,各行各业到处都在垄断,有什么问题吗?

可口可乐曾57.6%的碳酸饮料市场占有率,有涨你一毛钱可乐价格吗?

优酷土豆合并时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八成,能强迫你买超级会员吗?

反垄断法的真相是:政府为了打击富人,为了吃拿卡要,搞个反垄断法就可以明抢了。

大家想一想,什么比尔盖茨、贝佐斯、扎克伯格、马斯克、马云、马化腾,是不是都在反垄断法的打击范围?

是不是只要各国政府领导心里一动,随时都能开出大额罚单?

资本家只能跪着唱征服,一有风吹草动就躲在墙角瑟瑟发抖。

垄断其实只分成两种: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

自然垄断是好的,行政垄断是坏的,就是这么简单

 2. 自然垄断 

我们假设一个小村子,没多少人口,只有100户人家。

因此,村里只有一个铁匠,一个屠夫,一个猎户,一个木匠,一个医生,一个酒家。

好,既然他们占据了各自行业里的100%市场份额,他们各自都形成了区域垄断,他们能否提价赚取垄断利润?

当然不能。

除非:

谁去镇上买了把椅子,木匠就把他砸烂;

谁挑着担子磨剪子,铁匠拦着不让他进村;

谁叫了份外卖,酒店老板直接把它抢走。

真实情况非常简单:

这些匠人会持续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商品价格,这样才能保证相对镇上采购+路费的价格优势,消灭运输队或其他潜在竞争对手。

这样,他们才能在村里安安稳稳赚一辈子的钱。

这个道理我相信大家都能理解,不然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另一个场景:

你居住的小区周围的小卖部联合起来,签订垄断协议,一起把旺仔QQ糖的价格增加3元。

是不是傻到搞笑?

我们以最著名的垄断案例来分享,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

标准石油公司,已经垄断了美国95%的炼油能力、90%的输油能力、25%的原油产量,然后在1911年,被反垄断法拆分为约37家地区性石油公司。

提问:标准石油公司被拆分后,油价是上涨还是下跌?

答案出乎绝对部分人的意料,油价是上涨的。

长图看不清,大家可以点开查看大图,或者看我下面的局部放大图。

1911年后,哪怕是大萧条时期,油价都没有比1910年更低,其他时候都是数倍于1910年的油价。

也就是说,拆分后的油价反而是上涨的。

要知道那时候可是金本位,还没有滥发纸币的通货膨胀。

那么为什么拆分垄断企业后,市场竞争加剧,反而商品价格上涨呢?

有些人可能解读为,拆分的不够彻底,37家企业里的最大的7家,仍然形成“石油七姐妹”的寡头垄断格局,应该拆除370家企业。

但是这不是真相,事实是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是好的垄断,是降低成本的垄断。

各个石油公司和洛克菲勒合并,不是因为不想当老板了,也不是为了形成垄断利润,也不是为了大企业病,而是为了降低成本。

石油船运,石油管道,石油仓储,石油化工,成品油销售都是有规模效应的,也就是规模越大,成本越低

上下游供应链整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廉价管道四通八达,洛克菲勒一直在压低生产成本,而不是提高销售价格,来获取利润。

然后你告诉我,生产效率提高就是垄断,必须拆分提高生产成本,是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所以结论是,所有的自然垄断,都是好事

要解构这个命题,需要分两步:

①销售提价

②原料禁售

首先,销售提价前文讲了,自然垄断下,没有集团敢赚取垄断利润。

我还有个例子,是世界上最牛逼的垄断组织是欧佩克。

欧佩克都涉及到行政垄断了,各大产油国达成协议一起减产,抬高油价。

但是在国际竞争下,组织之外的美国、俄罗斯,不必遵守减产协议,肆意出售石油,享受高油价的利润。

所以,到今天欧佩克的垄断还是崩溃了,沙特和俄罗斯已经开始比赛谁出油更便宜,油价屡创新低。

你找不到任何案例,证明自然垄断会导致商品涨价。

就算是今天最垄断的微信,市场占有率100%,也努力做到良心的像一朵白莲花,没有各种会员、彩钻,广告也少到可怜,因为这样才能维持长久的垄断,才能赚更久的钱。

其次,遇到原料禁售怎么办?

大厂家说,所有供应商听令,谁给我供货,就不能给新厂家供货,不然我不会采购你。

你想多可怕,你创业搞个人工智能、量子冶金、核能加热的钢铁厂来挑战钢铁大王,原来准备撸起袖子996大干一场,期待着早日造出振金抢占高端市场。

结果呢,供应商连铁矿石都不卖给你,货船不给你拉货,炼钢设备不给你采购,新厂被逼得活活饿死。

再比如天猫就让旗下商家,和京东平台二选一,在京东上搞促销了,就不准在天猫上做活动。

还有著名的3Q大战,有它没我,强行让客户二选一。

这些方法既合法,又可以有效打击新兴竞争对手,你说遇到这样的恶性竞争怎么办?

方法很简单,加钱。

新企业只要愿意花钱,供应链总是能建立起来。

给钱够多,原有供应商厂家,屁颠屁颠的会去再注册一个关联公司,老客户再牛逼,也管不了新供应商吧。

再高的行业门槛,但是永远也只是门槛,只要有钞能力还是能跨过去的。

只要允许新公司入行,那旧行业大佬永远不敢提价。

比如滴滴快的合并后,看似一统天下,无懈可击,可以开始赚取垄断利润了。

但美团打车仅仅在少量城市尝试着补贴入市,滴滴吓得马上全国降价,回头还在无锡上线了滴滴外卖,作为反击。

所以巨头与其胆战心惊的提价,不如持续改进,优化降本,从成本里节约利润,让潜在竞争对手无利可图,确保长期性的赚钱。

第三,消费者会主动选择back up方案。

以我所在的汽车行业为例,所有的设备、零件、耗材采购,都必须要求多家供应商竞价。

如果只能单一供应商采购,比如国家检测中心、专利独占零部件,那就需要走两倍长的审批流程。

采购流程必须走到CEO,要求制作非常详尽的解释说明材料,事后还会被审计部门重点考察。

采购申请的负责人,会想尽一切办法避免单一采购。

所以弱小的第二供应商,客户一定会给与足够的支持,比如保证小额的采购量,帮助它活下去。

因此,行业老二是肯定能活下去的,比如芯片英特尔优势巨大,但是AMD永远可以存活。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就是新行业诞生之后,老行业就会日薄西山。

钢铁、石油、煤炭、电力、化工巨头早就不是应届毕业生的首选,汽车、银行、电信也开始降薪裁员,甚至IBM、百度、新浪也在互联网浪潮中甘拜下风。

老巨头垄断又如何,他们不能提高商品价格,也只能持续降本优化,最后市值还赶不上新兴的拼多多。

只要有源源不断新行业诞生,旧行业根本不能形成垄断势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苹果、谷歌等四大巨头垄断?为啥美国狠起来连自己人都不放过?
主流经济学垄断理论的问题出在哪里?
专家:石油垄断 如何打破严格的准入壁垒
数字经济为什么需要反垄断?
一家独赢与利润八方
反垄断法修改引关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