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朝亡了”该怪谁?众人尽说怪慈禧,溥仪却说出另一个人的名字
国学聚焦关注作者 获得积分
关注
2024-04-20 13:09来自安徽
原创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12年,溥仪颁布退位诏书,一个存在了两百多年的“庞然大物”就此轰然倒塌。
以至于人们拍手称快之余也不禁思索,清朝亡了到底是谁的原因。
有人说应该怪慈禧太后,她挪用军费修颐和园给自己过寿,还打压“百日维新”,实乃祸国妖后。
可是溥仪却就这个问题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在溥仪心中谁才是致使王朝覆灭的罪魁祸首?慈禧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一 、恶名昭著的“祸国妖后”
大家之所以这么厌恶慈禧,乃至于认为她是清朝覆灭的罪魁祸首,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来她是晚清政府的实际统治者,而晚清的表现实在太差了,二来她晚年干了不少“荒唐事”,其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有三件——
不顾海防挪用重金给自己过寿、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及打压百日维新。
先说过寿,慈禧为什么这么重视“大寿”呢?
据说是因为她的“偶像”孝圣宪皇后的缘故,此人是乾隆生母,在60岁、70岁以及80岁都曾举办过隆重的庆寿典礼。
慈禧过寿就是在效仿她,只不过结果不太“美妙”,慈禧每次过寿,都会发生一些“不太好的事情”。
慈禧50大寿的时候,法国打来了,日本趁机吞了琉球群岛;
慈禧60大寿的时候,日本打来了,清政府被迫割土求和;
慈禧70大寿的时候,沙俄和日本又就我国东北三省斗了起来,清政府作为当事人居然只能耻辱地沉默。
难怪章太炎写诗讥讽慈禧道:
“每逢万寿祝疆无。”
三次过寿中,最离谱的还是60大寿,当时日本人都打到家门口了,有人提出暂停颐和园工程。
结果慈禧不同意,甚至反过来威胁道:
“谁今天让我不痛快,我就让谁一辈子不痛快!”
结果大连湾很快失守,其余人来禀告军情,慈禧却浑然不在意,依旧沉浸在过寿的喜悦中。
把个人寿诞看得比民族兴衰还重要,慈禧这“脑回路”也属实清奇,结果就是清政府和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包括《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她还有句经典语录: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这一句话,就足以将她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
更遑论在清政府衰亡的时候她还反对变法,强势打压“百日维新”,残害了“戊戌六君子”。
当然,也有人指出,慈禧并不是一开始就反对变法,是变法者开始掘清王朝的根,慈禧才站出来制止的。
而且她后来在“改革”这条路上甚至走得比康有为更远,可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步子迈得太大,而且改革条例刚颁布两个月,光绪和慈禧就相继离世了,没有强力人物主持,改革根本无法推行,最终结果就是加速了清朝覆灭。
因此,说慈禧是“祸国妖后”“清王朝200多年历史的断送者”,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只不过在溥仪看来,有人该背“更大的锅”罢了。
二 、溥仪眼里的“罪魁祸首”
溥仪口中那个断送了大清天下的人,叫做爱新觉罗·奕劻。
此人是乾隆的重孙子,亦是大清的“最后一个铁帽子王”,他能崛起和慈禧不无关联。
很多人对“铁帽子王”这个称呼很陌生,其实它就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待遇上比普通的亲王好一些,享受的特权也比普通的亲王多一些。
当然,这个称呼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清朝两百多年历史上一共只有12位铁帽子王,其中还有八位是“入关功臣”。
整个清朝中后期也只分封了4位铁帽子王罢了,其中就包括奕劻。
当然,奕劻这个铁帽子王“水分”是比较大的,他本身行政能力并不出色,身份在当时也属于皇室远支,按理说是很难崛起的。
不过他谄媚逢迎的能力“点满了”,因为善于“揣度圣意”,逐步得到慈禧欣赏和重用。
一方面,每逢大事奕劻都紧跟慈禧步伐,关键时刻屡屡亲自下场为慈禧效劳。
比如戊戌政变中他就是实际操盘手,慈禧要围剿义和团他就站在一旁摇旗呐喊,自己反过来想利用义和团,他就半句义和团的坏话也不说了。
也正因如此,慈禧认为奕劻在政治上非常可靠,每次遇到大事都让他亲自盯着,比如说同列强谈判、推行新政等。
倒不是说慈禧多么信任奕劻的能力,主要是关键时刻慈禧要靠奕劻“甩锅”。
就拿辛丑议和来说,慈禧动了动嘴,李鸿章就得跑断腿,而且还要被奕劻全程盯着。
有什么功劳和好处自然都是慈禧的,要是有“黑锅”那就得李鸿章等人来背,奕劻是绝不会让慈禧名声受损的。
另一方面,奕劻很会逗慈禧开心,儿子、女儿全都是他拿来拉拢关系的工具。
当年慈禧“西狩”,奕劻就跟着她跑了,路上特意把六岁的儿子给慈禧送去,供她逗弄,充当“开心果”。
慈禧在皇宫里无聊,奕劻就把麻将送了进去,且让自己的两个女儿没事就跑到皇宫里和慈禧“打两圈”。
长此以往,慈禧自然是越看奕劻越顺眼,也不吝于把权力交到他的手中了。
如果只是谄媚逢迎,为自己谋取一些好处,奕劻也不至于被溥仪评为“断送大清200多年天下的罪魁祸首”。
奕劻掌权之后,真可谓是坏事做尽了,尤其是在贪腐方面,据说能够和和珅媲美,被称为“晚清第一贪”。
那么问题来了,奕劻到底是怎么“贪腐”的?奕劻行事如此猖獗,难道就不怕有人跑到慈禧面前去告状吗?
三 、奕劻的“贪”与“狂”
奕劻的贪,《清史稿》中有明确的记载,由于有大量的人上门送钱,纵使奕劻极力挥霍,每年还是能够攒下大笔的钱财。
奕劻70大寿的时候,上门送礼的人实在太多了,以至于他不得不按照礼金多寡将宾客分为四级。
其中位列“一级名册”上的人,至少要送出现金万金或者送上价值三万金的礼物,连最次的“四级名册”也得百金才能上。
当然,达不到百金的礼奕劻也收,只不过名字无法登上以上四种名册。
据说光那一次过寿,奕劻就收取了50多万两白银以及价值百万两白银的礼物。
大家之所以抢着给奕劻送礼、送钱,主要是想通过他“谋官”。
只要把奕劻“喂饱”就能有官做,这在当时几乎可以说是尽人皆知的,就连《泰晤士报》的记者都在电稿中写道:
“中国新设了几个使臣,想获得这一职务就得花钱,比如说出使伦敦的大臣就是用25,000两从庆亲王那里谋取到这一职务的……”
不仅是“谋职”,就连“留职”都得花钱,伍廷芳为了保住自己的职务,把自己的全部薪酬俸禄都交给了奕劻。
由于这类事情在当时实在太多,所以不少人戏称奕劻是“开公司”的,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卖官鬻爵。
作为官员,奕劻以权谋私,自然是不称职的;作为商人他同样也不合格,因为他没底线,喜欢“见人下菜碟”。
盛宣怀是当时十分知名的大商人,想从奕劻这里买官,结果奕劻一看是他要买,直接把原本标价30万两的官职涨到了60万两,摆明了就是要宰他一刀。
后来虽然盛宣怀找人把价格降了下来,可依旧得接收奕劻的新条件——
“只收现金,不要等价抵债物。”
一个普通的小兵,只要交够钱就能干到都尉;一个普通的小吏,只要交够钱就能干到侍郎。
至于什么商人变尚书、金店老板变铁路局长,在当时也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清政府腐败到如此地步,走向覆灭也就不奇怪了。
如何形象地表明奕劻当时权势之盛呢?
这么说吧,就连大名鼎鼎的袁世凯,当时都得给他送钱,而且送钱极多,态度极为谦卑。
奕劻家每次遇到什么喜事,比如说有人过寿、结亲之类的,一应席面基本是袁世凯包办的,奕劻一分钱都不用掏。
眼看袁世凯这么会“来事”,奕劻也给予了不小的回馈,让他从山东巡抚直接变成了直隶总督,就此开启了“仕途腾飞之路”。
后来袁世凯被罢黜,也是奕劻极力主张起用他,袁世凯才得以再度入京。
奕劻权势虽大,却也不能一手遮天,不是没有人举报过他。
可问题是举报了也不能成功,甚至还极有可能被反过来追责,长此以往谁还敢这么干?
比如说蒋式瑆,就曾经举报过奕劻以权谋私,而且这件事情当时闹得非常大,许多报馆都大肆报道了,以至于慈禧不得不下令严查。
可奕劻手握重权,经营多年,早就编织起了一张信息网,不是什么人都能轻易动摇他地位的,尤其是慈禧还偏听偏信。
最后的结果就是奕劻啥事没有,反倒是举报他的蒋式瑆遭到了训斥,慈禧那一番话的大致意思是:
你没有证据,怎么敢随便举报?尤其是这样德高望重的大臣,名节多么重要啊,可不容你胡说八道!
此事一出,奕劻“风头更盛”,敢站出来“仗义执言”的人越来越少了。
四 、风波与尾声
当然,越来越少不等同于没有。
或是为了对国家负责,或是为了争夺权势,总还是有一些人看不惯奕劻的做法,跑到慈禧太后面前举报他的。
譬如说御史赵启霖,就弹劾奕劻和段芝贵搞“权色交易”。
原来,奕劻的儿子看中了一位歌姬,可是给她赎身要“十万金”,这令载振有些犹豫。
段芝贵得知了这件事情后,想办法筹到了这笔钱,然后献给了奕劻,让他给儿子“圆场”。
此次事件过后,段芝贵连跳三级,直接当上了黑龙江巡抚,可以说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里边有不对劲的地方。
慈禧接到举报后,也的确派人去查了,可奕劻、袁世凯以及宫里的一些人沆瀣一气,调查组又能查到什么?
最终,等载沣等人找到那位歌姬了解情况的时候,事情的一应首尾都已被扫除干净,载沣等人无功而返,之前弹劾奕劻的御史反过来被撤职了。
要说奕劻事情做得有多周密,以至于慈禧毫无察觉,明显是不大可能的。
更大概率是慈禧知道这些事情,只不过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清朝覆灭的祸根早在建朝之初就已经种下了,少数民族统治国家这本来就是相当困难的事情,更不用说那个时代封建体制正在逐渐被淘汰了。
因此,清朝走向覆灭不是哪一个人的原因,不过奕劻等官员的贪腐以及慈禧晚年的昏聩,客观上的确加速了这一进程。
尤其是奕劻,在溥仪眼里就是个只会溜须拍马的小人,所以奕劻去世讨论谥号的时候,溥仪才会说道:
“谬丑厉幽,就这四个字,你们选吧!”
有一说一,选了这种谥号基本上就只有被后人耻笑的份了,于是在众人多番请求下,溥仪才给他定了个“密”。
这个字有追补前过的意思,在清朝历代亲王谥号中也算是最差的了,不过好歹比上面四个字好一些。
溥仪之所以这么痛恨奕劻,和他当年主张清帝退位也有一定关系。
也希望大家能以奕劻的故事为教训,别的且不说,爱国不能忘,贪腐不能沾,这样才不会走他老路。
参考资料
《被指断送大清天下的晚清第一贪》 新华每日电讯
《甲午到底败在哪?慈禧忙于过寿误国误民》 人民网
《打虎中屡次反转的庆亲王》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臣在太后面前大哭提一难以启齿的要求,太后无奈:我懂你的意思
第7课 戊戌变法
帝后不和:清末光绪维新变法为何失败
他本是状元郎,慈禧嫌弃他的姓,不曾想落榜后却推翻了清朝
大英博物馆特展——晚清百态
戊戌变法历时多少天 戊戌变法顽固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