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四军旅长:延安的伙食差!我们天天吃白面,八路军吃野菜

段焕竞李珊夫妇传奇9
作者:朱炳东
1943年下半年,新四军一师二旅副旅长段焕竞夫妇带着女儿,辗转前往延安学习和开会。他们从开封上火车经郑州、新乡去安阳。在开封进站时,遇到一位操江苏口音的老太太,路上结伴而行,如同一家人,便衣、警察和日本宪兵对他们看也不看。
上车后,护送他们的交通员却不见了,他们暗地焦急。李珊到底是做地方工作的,比较熟悉交通工作。觉得老交通了丢不了,如果叛变了,敌人早就来抓人了。再说迟迟不上车也不行,于是扯扯段焕竞上了火车。
【1955年,李珊获八一勋章、自由独立勋章、解放勋章】
他们一路顺利到了安阳,又是扶老携幼下了车。果然交通员已经在出口处等着,老人家的儿子也接走了老人。
安阳以北,就是抗日根据地。他们找地方住下后,交通员就去联络,打算明天一早去根据地。可是交通员去了不一会就回来了,原来交通站一星期前被破坏了,交通员怕自己被叛徒跟踪了,要他们马上换地方住。段焕竞、李珊更关心如何通过敌人封锁线。交通员安慰他们说,自己会另找关系。
3天后,交通员带他们从一个远离路口的地方通过了封锁线。因为交通站被破坏,走得又仓促,行李、孩子都得自己背着、提着。好在那时他们正二三十岁,又是大山里面打游击出身。接连两天,他们走过林县、平顺、长治、潞城、黎川等地,这一路尽是山地,走得又紧张、又疲劳。但山势没有武功山陡峭,相对来说还是轻松一些。终于在1943年9月初,到达八路军总部和129师驻地麻田(今属山西左权县)。

段焕竞、李珊到达时,晋冀一带不仅被敌伪残酷“扫荡”,而且正值旱灾、蝗灾严重的时候,部队经常吃野菜、树叶掺和高粱面做的窝窝头,连刘邓首长也不例外。因为他们刚到,属于“客人”,吃得稍好一点,没有掺树叶。孩子吃不下这样的食物,李珊只好嚼烂了再喂给孩子吃。
【刘邓首长】
他们见条件这样艰苦,在麻田只休息了一两天,就上路了。这回由兵站派交通员护送,向西经沁县,翻过太岳山,进入灵石县,然后转向西北,从孝义县通过同蒲铁路和汾河。过汾河时,李珊和孩子差点不保。
过汾河时,段焕竞背着行李,李珊背着孩子从一个浅滩跋涉过河,段焕竞过河上岸后,回头一看,李珊背着孩子不小心踏进河边一处淤泥,两腿陷住不能动了。急切之中,李珊挣扎,陷得更深,到了腰部。段焕竞连忙叫李珊别动,他与交通员解下捆行李的绳子,要李珊趴在淤泥上,拉住绳子,两人一起把李珊和孩子拖了出来了。孩子在妈妈背上,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不哭也不叫,和妈妈一样浑身沾满淤泥。
他们过汾河后,经吕梁山南麓到石楼县,从河口渡过黄河,到达陕北清涧县,再过子长县,这一路担惊受怕,辗转5000里,耗时3个多月,于1943年10月到达延安。
段焕竞被分在党校四部学习,这个部绝大多数学员,都是他们这些职位较高,文化较低的军队干部。课程设计也有针对性,主要帮助学员提高理论水平,文化素质。帮助学员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
学员集体住窑洞,李珊带着孩子住家属招待所。由于蒋军对陕甘宁边区进行军事、经济封锁,“皖南事变”后停发了八路军、新四军的军饷,延安的生活条件比新四军差得不是一点点。在新四军,大米白面天天吃,什么黄桥烧饼、高庄馒头、小笼包子都有,大米饭是主食,鱼肉不断,“三顿给你二两荤”。而在延安,只有红色高粱米、黄色小米看起来不错,可南方人实在吃不惯。
延安号召大家“人人动手、丰衣足食”。连主席、朱老总也各分了一块地种,周副主席业余时间也纺线。学员更不必说了,必须开荒生产,还规定了每个学员上交的粮食和干草的数量。
农家出身的段焕竞,除了给公家开荒劳动外,自己找了一块荒地开垦出来,作为“自留地”。种上土豆和南瓜,代替南方人不爱吃的高粱和小米。同时也种上一些烟叶,“提高自己学习情绪”。
穿衣也成了问题,他们乔装从南方过来,带的大部分东西都是孩子吃穿用的。10月份到了延安,这时北方的秋天相当南方11月底了。他们一身单衣单裤,冻得够呛。公家只发给他们每人一床薄棉被,一套要穿三年的棉衣棉裤。
【延安大生产运动】
陕北地处西北,有两大资源丰富,一是羊毛,二是池盐。盐用来“出口换汇”,羊毛织毛衣、织毛毯等。学员用课余时间找来废旧木料,请教木匠师傅,造纺车,学纺纱摇线;做捻线葫芦,学捻羊毛线。还削了几根竹针,准备羊毛捻成线后,学习打毛衣。有的男同志纺车摇得很好,比如周副主席。有的从纺线到打毛衣,比女学员还溜。可是段焕竞这个大老爷们,纺线线断,捻毛毛散。好不容易捻成的线,也是粗细不一,被其他学员取笑为“小细香肠”。
段焕竞干脆认输,自嘲说:自古男耕女织,本人只会种地。把纺线织毛衣的事推给李珊做,李珊很快就学会了,每天纺四两线,与习惯纺线的农家妇女差不多。捻的毛线也粗细均匀,在北方冬天来临之前,先给女儿打了一件小毛衣穿上了。
【谭余保】
除了生活上的小烦恼,到延安高兴的事很多。段焕竞、刘培善见到了老领导谭余保,王震等人。五六年不见,亲热得很,彼此有很多话要说。同时,谭余保那里有大米饭吃,所以一到星期天,段焕竞、李珊、刘培善,都到谭余保那里做客。谭余保待遇高,有专门的厨师。驻守的359旅是6军团为主改编的,湘赣老人多。王震每月特意给谭余保一些南泥湾的产品,让爱“高谈阔论”的段焕竞与爱听前方消息的谭余保,有说不完的话。
过了一段时间,李珊也被通知参加学习,同时发现自己又怀孕了。只得把孩子送到八路军子弟学校,各种年龄的孩子都有,是旅级以上干部才可以接收。李珊一边挺着大肚子,一边学习。1944年4月,又生了一个女儿。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段焕竞将军忆全民族抗战中从苏中赴延安的艰险历程
八路军344旅五大旅长都是谁,有一位不幸牺牲后差点酿成大祸
“特殊的桥梁”
新四军中走出来的将帅(297)——段焕竞少将
两张代表证背后,是一段生死未卜的凶险跋涉
新四军留分头穿绸缎,山东老乡大开眼界:这样的部队能打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