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分来了,听过“竖蛋”的讲究吗?细说古代春分的趣味习俗

古代“春分”时节有哪些趣味民俗?古人为何在此时“春耕大忙”?

“春分”是古代“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按照时间顺序来看应该正处于仲春。此时大地回暖、昼夜相平、春风和煦,好一派生机盎然的春日景色。五代诗人徐铉曾作《春分日》一诗,“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这首诗不仅写出了春分节气的具体日期,同时也表达出了绿意融融、阳光普照的繁盛春色。如果从古代星象文化角度去分析春分,可以得知“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

从这段记载中大家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到,春分节气到来之后会出现“昼夜均分”的自然现象。简而言之就是黑夜与白天时间均等,也就是说白天时间开始延长夜晚时间则逐渐缩短,并最终随着时间不断推移进入昼长夜短阶段。

如果按照现代气象学观点去分析,春分则指太阳视黄经位于0°的时刻。大多数情况下春分节气都会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五前后出现,公历约为3月19日-22日期间。在这个时间段会出现昼夜平分、季节平分的现象。

“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一个节气,其实都与古代社会中的流行文化,以及古老的祭祀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虽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节气”,是古代先民总结的自然规律,但是在“节气”形成的过程中,也绝对离不开极具原始气息的自然崇拜。

古代春分节气趣味文化习俗

中唐大诗人元稹曾在《咏廿四气诗·春分二月中》写道:“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日明。樑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这首诗其实就写出了春分时节雨纷纷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描绘出了仲春时节的鸟语花香。

“春季”是四季轮回之首以及天气由寒转暖的关键时节。按照“二十四节气歌”中的顺序来看,“春雨惊春清谷天”其实指的就是,立春、春雨、惊蛰、春分、清明、谷雨。从这个六个节气中可以看出,春季的节令都与大地回春息息相关。

“春分”作为春季六个节令中的第四个节气,以及平分春色的重要时间节点,在整个春季中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这句话其实已经一语中的说出了春分节气,其实就是春季出现的平分昼夜与寒暑的节气。作为仲春时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春天节气,春分的重要性不仅与“春雨贵如油”有关系,其实还与古代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春分节气与春耕息息相关

古代社会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就是农业经济,尤其是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群体来说。自然界的风吹草动都会影响农业生产,所以他们对“二十四节气”尤为关注。“春分”作为耕田之前最后的准备时节,一旦错过或天气欠佳就会影响整个春耕进度。

如果春耕受到不利影响不仅会导致粮食歉收,同时还使辛勤耕田的农民以及普通百姓,处于缺衣少粮甚至食不果腹的境遇之中。所以笔者认为从这一点来看,“春分”作为春耕之前的第一枪,绝对是一件牵扯到政治与经济的大事。

2.春分源于自然崇拜与祭祀活动

如果从根源上来讲“二十四节气”的诞生,其实都与古代人最原始的自然崇拜有关系,亦或是从各种祭祀活动中演化而来。无论是奴隶制还是封建制社会,为了能够让春耕可以顺利进行,历朝历代帝王都会在清明节这一天举行“春祭”大典。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古代社会从上至下,对自然界中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都存在着极其浓郁的崇敬心理。可以说春分等节气既是祭祀行为,同时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古代文化习俗。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每一个节气,其实都有其别具一格的习俗活动。

3.春分习俗形成

春分源于自然崇拜与祭祀活动,相对对古代祭祀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在祭祀时会有很多仪式。除了比较隆重的国家祭祀活动之外,古代民间社会其实也有很多与春分息息相关的,极具乡土气息与趣味性的民俗活动。

(1)竖蛋

“竖蛋”顾名思义就是将鸡蛋竖着立起来,这种在春分当天进行的趣味性习俗活动,一直深受古代普通老百姓的喜爱与追捧。这种习俗的主要寓意就是祈求团圆与生活美满,相比较于其他民俗活动来讲“竖蛋”的实际意义,其实更加倾向于参与性与协作性。

在春分这一天古代社会中的很多老百姓家庭,都会举办一场规模不大但兴趣盎然的“竖蛋”比赛。首先选择而一个外表光滑、形状规则的鸡蛋,然后在比较品平整的桌面上将其竖起来,虽然说起来比较简单但实际操作时是比较困难。

“竖蛋”仪式开始时参与者都会围在桌面,谁也不许出声或者故意搞破坏,否则就会失去参加“竖蛋”比赛的机会。正在“竖蛋”的人会全神贯注的将鸡蛋竖起来,一般情况下每个人仅有三次机会,一旦机会用完就会轮到下一个人。

一旦成功将鸡蛋竖起来之后就会寓意好运与幸福,当然还预示着今年将会是一个丰收年。虽然这种民间习俗看起来有一点搞笑,但是其寓意却非常值得传承。毕竟通过简单的“竖蛋”行为,就可以寄予春分时节的美好期望,这样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2)吃春菜

“吃春菜”习俗是京津一带“打春”时的食俗之一。春菜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莴苣蔬菜,在古代社会能够在春分时节吃到春菜,绝对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人们在吃春菜的时候定要吃拌黄豆芽,同时还会将春菜、豆芽、韭菜放在一起炒熟食用。

按照当时的习俗来看从“人日节”开始,就有很多地区开始食用春菜,主要的寓意就是期待新的一年郁郁葱葱。一般情况下从春分开始人们开始吃春菜,需要一直吃到菠菜、水萝卜上市。因为这两种蔬菜上市之后春天才算真正来到。

(3)送春牛

所谓“送春牛”实际上就是在春分到来之际,有人就会挨家挨户“送春牛图”,这种形式有点类似现代社会“送财神”。“春牛图”以红纸或黄纸为背景,印刻上农历节气、农夫耕田以及耕牛图样。“送春牛”的人大都能说会道,而人们为了讨个好彩头也不会拒绝。

“送春牛”时的说辞往往都随口而出,但却十分符合当时的情景所以很受欢迎。人们把这种说辞称为“说春”,而“说春人”即“送春牛图”的人便叫“春官”。这种习俗在后世经过不断演化,最终变成了极富现代感的“送财神”。

(4)犒劳耕牛

“犒劳耕牛”习俗在古代江南地区十分盛行,当春分已至人们为了表达对耕牛的爱惜,都会在它耕地之前喂其糯米团等食物以示犒劳。这主要是因为春分过后耕牛就会下地干活,而且基本上一干就是一大年,所以古代农民都会在春分时犒赏耕牛。

当然南方地区还有在春分时“祭祀百鸟”的习俗,简单说就是感谢小鸟提醒农民开始耕地,同时也希望鸟类不要啄食五谷,并且祈祷风调雨顺粮食大丰收。这种习俗直到现代社会依然还在延续,只不过相对于其他习俗来说范围比较小。

(5)春祭

虽然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只有清明节才是祭祀日,但是在古代社会春分又被称为“春祭”。每年二月春分时节人们就开始扫墓祭祖,相比较于其他祭祀形式来说“春祭”更为隆重。杀猪宰羊、鼓乐喧天并由礼生念祭文,这种架势要比清明节还要隆重。

在“春祭”开始之前热门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当“春祭”开始之后需要先扫祭开基祖和元祖坟墓。这需要所有族人都到场并由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祀仪式,家族势力并将兴盛的族群甚至可以达到几百甚至上千人。

古代春分时节“春耕大忙”

相信大家都知道北方地区一年四季界限特别分明,虽然从历法上来看每个季节都有三个月。但是北方的冬季相比较于南方来说,不仅天寒地冻而且还特别漫长。所以当春分已至就需要抓紧时间犁地,积极“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

这主要是因为北方的春季相对来说也比较短,这其实主要与冬季过于漫长息息相关。尤其是在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时节,更应该积极做好种地之前各项准备工作。否则一旦错过了农时就失去了栽种庄稼的大好时节,不仅无法获得丰收甚至还会颗粒无收。

由于早春时节气候变化比较频繁,所以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都应该珍惜农时。只有这样才不会错过最佳的播种时节,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把握农时才能让庄稼有个好收成,否则贻误农时就会食不果腹。

农谚有云:“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这句农谚虽然仅有十四个字,但是却说出了二月春分时节的关键性。在春分到来之际正是“种树施肥耕地深”的关键期,只要辛勤劳动就可以获得理想的收成。

笔者认为“春分”节气从古至今,其实都在发挥提醒农时的重要作用。虽然古代社会生产力相对来说比较低,生产工具也无法与现代社会相提并论。但是却能谨遵“二十四节气”自然变化,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农业生活。

结 语

“轻风细雨,惜花天气,相次过春分”,春分时节和风细雨滋润着这片历经几千年的大地。在以农业为本的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二十四节气”规定的农时特别在意。因为一旦错过春分与清明就会错过整个春季,同时也就错过了最佳的耕种时机。

笔者认为春分作为古代最具农耕意义的节气,不仅蕴含了古人了解大自然的智慧,同时也涵盖了人们与节气之间相生相融的自然法则。只有遵守节气时令才能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否则一旦错过农时就会对政治、经济产生致命打击。


【参考文献】

陈熙《春分,一个好玩的节气》

李旻《春分怎么立蛋》

《在诗歌中遇见春天 春分》

邹全荣《春分时节,你试过把蛋立起来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岁时的轨迹(11)春分,东风送暖入半春
吃对春分百病不生,这10道菜你一定要吃!
二十四节气之一一一春分
二十四节气:我们的生存智慧与生活哲学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时节的由来及习俗
今日春分:春耕正当时 莫负好时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