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央视牛!中国的3000万"老司机",早该被拍出来

众所周知,央视纪录片常出精品。

像《舌尖上的中国》《航拍中国》等,都是大家已经耳熟能详的作品。

不过,除了这些大制作之外,央视出品的很多小成本纪录片的质量,常常也很好。

最近,我就发现了这么一部良心好片。

由央视在今年出品,小成本,豆瓣8.6,看过的人数却寥寥。

我实在不想你错过它——

《颠簸货运路》

2020.3.18.中国

在中国的土地上,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每日穿梭于神州大地上,勤勤恳恳,风雨无阻。

全国78%的货运量靠着他们承担起来,而他们这个群体的数量也超过了3000万。

但,关于他们的纪录片或者影视剧却少得可怜,几乎算是隐形人。

他们有一个可以通用的名字,"中国货车司机"。

我们常常羡慕公路片中主角们说走就走的快意洒脱,以及沿途的美景。

而他们大部分时间正是在路上奔驰,却往往并不如电影主角那么自由和快乐。

他们的故事很平凡,却也并不普通。

他们的故事有太多可说,也值得说。

>>>>生死之旅

很多货车司机——尤其是跑长途的——每次出车其实都是一场生死之旅。

长时间的驾驶、夜间行车、复杂的道路、多变的天气、孤立无援的偏僻之地......

不论哪一项都必须谨慎对待,因为稍有差池,便是危及性命的大事。

片中,来自安徽合肥的杨华明刚刚就经历了一场死里逃生。

老杨已经是个跑了11年大车的老司机了,但这次的活还是让他心里有些发怵。

他要运送一根桥梁钢构去云南,这根钢构将被装在元江特大桥上。

这是老杨第一次运送这种庞然大物。

且不论万一耽误了工期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光是这东西的重量就让他担忧不已。

重量大,就意味着惯性大。

加之云南的山路又多,诸多临崖弯道以及上下坡,有多危险可想而知。

所以出发之前,老杨仔仔细细地把全车检查了好几遍,丝毫不敢怠慢。

然而命运总是爱同人开玩笑的。

进入贵州境内不久,老杨特意检查了多遍的刹车竟然失灵了。

而此时,他们正行驶在大部分司机都很畏惧的黔西南路段上。

高山陡坡和弯道岔路极多。

坐在旁边拍摄的记者估计是还没反应过来,竟茫然问道:

"现在咱们是开慢点就行了吗?"

"不是我想慢就能慢的了,开不慢啦!"

老杨匆匆答上一句后,不敢再多话,因为得全神贯注地利用抢档的办法来强制性减速。

好在是,尽管经历了这几分钟的惊心动魄,老杨最终还是成功把车刹停在了临时救援道路上。

一番检查后,发现原来是给刹车片降温的电子阀门坏了,高温导致了刹车失灵。

像这种事情,你说,谁能想得到?

次日,老杨把货物准时送到了施工现场。

他拿出手机和家人视频,给她们看已有雏形的元江特大桥,跨山相望,气势巍峨。

女儿在那边看到,情不自禁地夸出口,"哇,这么厉害啊!"

站在未完工的大桥上,望着云山雾绕的景致,老杨也禁不住咧开了嘴笑,是啊,这么厉害的工程,自己也有功劳。

昨天的生死时速,此刻早已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

另一位来自山东的货车司机宋玉兰的经历就更加惊险了。

2013年,在送货去缅甸后回程的途中,她和同行几位司机遭遇了当地发生的武装冲突。

枪声就在耳边,他们真是一动不敢动。

因为担心会被流弹打中,他们悄悄躲在了货车底下。

枪战断断续续进行了一个多小时,他们便也在货车底下趴了一个多小时。

不过,这仍然只能算宋玉兰在其货车生涯中魔幻而平常的一天。

魔幻在,送货送到枪战现场。

平常在,和老杨一样,即便是和死神擦肩而过,她还是得依旧上路。

>>>>人都是逼出来的

其实,行车中遭遇的这些危险,也就是当时的事儿,过去了便过去了。

与之相比,货车司机常常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却是长时间的,且伴有难以忍受的痛苦——

不能陪在家人身边。

比如片中来自安徽的马旭,常年往返于上海和兰州之间拉货送货。

跟拍他的时候,他已经在路上跑了一个多月了。

家里人只能先把车开到他路线上的服务区,趁着休息的时候见上个几十分钟。

比如前面讲到的宋玉兰,女儿最初也很难理解她,只知道妈妈经常不在身边。

直到上了高中,女儿明白了事理,才渐渐和她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再比如18岁就开始跑车的马建民,在两个孩子的童年生涯里几乎是缺席的。

孩子们的家长会,他一次都没能去参加过,媳妇说到这事的时候还会忍不住哭。

于是,后来他索性退出了跑车行业,在物流园边上开了个小饭馆。

不开车送货了,只开车送孩子上下学。

再至于和家人间的矛盾隔阂那些已成顽疾,无法释怀的,

纪录片虽未拍,但不难想象,恐怕不少。

故而有些人如马旭一样,每天就盼望着早点送完货返程同家人团聚。

也有些人,干脆就把货车当成了他们的家。

实际上,货车本来也就相当于一个移动的家了。

衣食住行,基本都可以在货车上解决。

就只少了一样,家人。

于是,或是担心,或是为了陪伴,或是为了帮忙,有些妻子会选择跟丈夫一起跑车。

来自甘肃的苗姐,就是其中之一。

第一次跟车的时候,她是陪丈夫去拉萨送货。

路上两人不仅碰上了恶劣的天气,一会儿下雨一会儿下冰雹的,

还看到4、5辆车冲下了路基。

苗姐深感跑车之苦,想着要是路上有个人能说说话就好了。

虽然货车司机一般也会有搭档,但总归不如亲人在身边来得安心舒坦。

于是苗姐转手了自己生意尚可的服装店,决定跟车。

而这一跟,就是16年。

从一个萌新小白,到如今联系货源、讲价、找渠道等各个方面的老手,苗姐笑称:

都是被逼的。

在中国,像苗姐这样的人有近千万,她们被称为"卡嫂"。

一般的卡嫂,只是自己跟车,孩子还是留在家里,像苗姐这样。

但也有很多人选择拖家带口跟车。

有的甚至会带上自己心爱的狗狗,全国各地到处跑。

在这样的情况中,货车其实已然与家并无二异了。

家的概念本就与住所无关,只关乎身边陪伴的人是谁。

>>>>微缩的人生

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忍受着这么深的孤独,货车司机们图什么?

有为了让家人过得好一点的。

比如货车司机白师傅,跑了30多年车了,没见着落存下来多少钱。

但一想到孩子的房和车都搞定了,他还是忍不住乐开了花。

有为了还债的。

比如来自鄂尔多斯的隋金荣,人称四丫头。

年轻时,为了支持丈夫做生意,她向亲戚借了50万,谁知后来生意失败。

两人离了婚,丈夫无力偿还巨额债务,倔强的四丫头便独自揽了过来,开始了拉煤送煤的生活。

她直言,那时候觉得根本就不可能还得上,死的心都有了。

当然,也有纯粹是因为喜欢的。

丁澄就是个典型。

他是个卡车迷,梦想是借着送货的机会走遍大江南北,来一场环中国行。

片中,摄制组跟拍了他的第一次旅程,目的地是漠河,中国的极寒之地。

虽然一路上冻得龇牙咧嘴的,但丁澄的脸上却难掩兴奋。

当他终于看到一片白茫茫雪地的时候,还忍不住下车跑过去拍照。

150分钟的片子,十位主角,十段旅程,也是十个微缩的人生。

有苦也有乐,有泪水也有欢笑,而这便是这部纪录片最值得称道的地方。

不一味卖惨,也不一味歌颂。

货车司机们惨是真的。

常常十天半个月见不到家人,遇上恶劣天气、路面结冰什么的还得多耽搁几天。

为了少上厕所,得少喝水,更不用说什么洗澡换衣服这样的麻烦事儿。

更不用说其随时随地面临着的生命危险。

大雪封路,货车司机只能随地抓雪洗脸

货车司机们伟大,也是真的。

虽然中国物流的发展突飞猛进,但货运主要靠的还是货车司机。

每天,他们要运送1.38亿件快递,装卸215万吨蔬菜。

还有各种建材、药品、原料等等,不一而足。

能够出门就买到我们想买的东西,祖国的经济建设得以正常运行,货车司机功不可没。

他们就像奔波在中国血管里的红细胞,为这片土地和它的居民输送着氧气。

本片没有过多评判他们,更多的时候是在安静记录。

可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的故事才更加真实,更加鲜活动人。

中国货车司机三千多万,每天、每时、每刻,都有他们的身影奔驰在大江南北。

有的为了梦想,有的为了生活,但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心中的那个"盼头"。

和无数人一样。

他们值得被看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些睡在车里不回家的人,秘密都被拍下来了
国内首部!央视走心制作,这良心好片我第一个安利
1000万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一天24小时都在车上,一到夜晚最难熬
中国1000万卡车夫妇真实生活:24小时吃住都在车上,货比命更重要
缅甸木姐再确诊2例
新手必学:老司机教您6大“跟车”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