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乡试不第下海经商,冒死从国外偷回一根藤,意外拯救3亿多人口

袁隆平作为我国“杂交水稻之父”,通过科学钻研和几十年如一日的实践,终于研发出了产量遥遥领先的水稻品种,最终不仅让中国人民吃饱了肚子,而且也让世界上一般的人告别了饥饿。

《朱子家训》有云:“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时至今日依然备受推崇。

因为老祖宗们为了填饱肚子,曾经历过一段非常心酸的岁月。但有这样一位人,他冒死从国外偷回一根藤,意外拯救中国3亿多人口,至今仍被后人纪念。

一、甘薯之父陈振龙

甘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农作物,由于这种农作物适应性强、产量高,再加上味道甘甜、鲜美,所以曾一度成为了农村地区的经济作物。

更为重要的是,甘薯在三年自然灾害之时,还曾挽救过无数中国老百姓的性命。但大家知道吗?甘薯根本不是中国的原生农作物,而是因为一个人的义举,从最终在我国遍地开花。

这个人就是有“甘薯之父”陈振龙,约1543年陈振龙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府长乐县青桥村,大约二十岁的时候中了秀才,但后来由于运气不好乡试不第,所以在气愤之余弃学从商。

这其实也是一种机缘巧合,如果陈振龙乡试及第,那么就没有后来的故事了。由于他的家乡临海所以当地人都以出海打渔,或者是去东南亚各国经商为生。

万历年间,陈振龙跟随家乡的商队,一起来到了东南亚吕宋岛,其实,就是现在的菲律宾。由于他是一介书生,所以根本不懂经商,为此他只能一边学一边做买卖。

但随着他在吕宋岛的时间越来越长,所以对当地越来越了解,最终发现了一种长在沙地里的特殊植物,而这种植物在当地叫做“朱薯”,也就是现在大家熟知的甘薯,又称为地瓜、红薯等等。

据陈振龙观察,在吕宋岛上这种所谓的朱薯遍地皆是,甘薯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并不高,也就是说适应性特别强,最关键的是还特别耐旱。

陈振龙在了解了这种神奇的生物之后,并没有想用它来赚钱,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家乡父老得救了。

二、带着朱薯偷渡回国

为了能将这种可以救命的朱薯带回老家,陈振龙也是打翻了一番周折。因为按照当地的法律规定,朱薯是不允许出口或携带出国的,但这种“六益八利,功同五谷”的食物,能够救家乡父老和全中国人的命,所以他决定铤而走险。

当时中国沿海城市和东南亚各国的经商途径,主要是水运,所以陈振龙在经过一番思索之后,决定将“朱薯藤”绞入吸水绳中,这样就可以瞒天过海地“偷渡”回福州。

在此之前,他曾和吕宋岛的当地人,虚心学习了栽种朱薯的方法,最终陈振龙终于将朱薯藤,带回了福建福州长乐县。

最开始的时候,他先在自家地里进行试种,果不其然朱薯种植成功了,于是他通过发放一根根朱薯藤,将朱薯推广到整个长乐县,最后当地家家户户都种起了朱薯。

结果第二年的时候福建遭遇大旱灾害,不仅粮食产量特别少,而且就连很多水井也都空了。可是唯独福州长乐县,虽然也遭遇了大旱,但是却并没有出现饥荒。‍

因为这里的人们,早已经通过种植朱薯,实现了吃饱肚子的愿望。在此之前陈振龙曾上书福建巡抚金学曾,告诉他通过种植朱薯可以解决少粮的危机。

而金学曾则应允了陈振龙的请求,于是才出现了遭遇旱灾之后,唯有长乐县安然无恙的情景。老百姓为了感念朱薯的救命之恩,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金薯”。

后来朱薯藤被带到广东,浙江,山东等地,所以基本上实现了在我国南北栽种朱薯的盛大景观。由于朱薯来自外藩之地,所以有些地方也称之为“番薯”。

清朝初期全国有超过一半的省份种植番薯,由于番薯的普及粮食问题得到了解决,人口也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

结 语

陈振龙虽然虽然是一个落地的举子,但是却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情,他跟随家乡商对四处经商,并最终在吕宋岛发现了朱薯。

而他的这一发现,一下子解决了当时大半个中国的吃饭问题,所以后世称他为“甘薯之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振龙冒死带回国一根薯藤,养活数亿人
他冒死从邻国偷回一根藤,让中国多了3亿人口,至今都被人们纪念
落第秀才出国带回一根藤,种下后救了数万人性命,如今已全国推广
他从国外偷回一根藤,竟让中国突破3亿人口,至今仍被人们纪念<div></div><div><br></div><div><br></div><div> 2023-09-21 09:42 发布于:天津市&
谁是引进红薯的第一人
他冒死从国外偷回几根藤,造福千万中国人,如今此物在我国很常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