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思维改变生活1:让我们不快乐的,不是遇到的问题,是我们的认知

欢迎关注,分享职场经验,品味职场乐趣,分享读书心得,促进个人成长!

最近经常心存困扰,本着解决问题的原则,认真通读了《思维改变生活——积极而实用的认知行为疗法》这本书,使得困扰多年的焦虑、急躁、易怒、冲动等难解困惑,得到了有效缓解,很多问题找到了答案。之后,认真做了读书笔记,并以此基础上形成了读书分享系列。

此篇为读书分享之一。主要是讲述从如何逻辑、行为和目的引导三个方面对不合理认知进行辩驳的办法。

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富有还是贫穷、喜悦还是悲伤,生活却从未停止。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唯一公平的就是时间。

时间就像一个冷漠的旁观者,面无表情,默不作声,冷冷地看着我们的悲伤、忧虑、焦躁和愤怒,不时露出一丝不屑和不解:给你们的时间并不多,怎么不知道享受生活,却要为一些根本不值得的事自寻烦恼?

是的,从生到死,你哭着也要走,笑着也要走,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笑着走呢?

问题的关键在于,人对事的认知,心可将地狱变天堂,天堂变地狱。

其实这个道理大多数人都懂,但是事到身上,却往往身陷其中,无法自拔。

改变,需要从转变思维、改变认知开始。

一、不合理信念导致糟糕结果。

按照老板的要求,你辛辛苦苦、加班加点地完成了一项紧急任务。

向老板报告工作时,却遭到了严厉批评,认为创意不佳,达不到要求,必须推倒重来。

你会怎么想?

有的人会想:自己挺满意的,老板那不过关。这下完蛋了,老板不满意,以后会不会不再信任我了。

有的人会想:自己的水平还是不行啊,虽说很辛苦,却不能让老板满意。还好,老板直接给我点出问题了,得赶紧按要求再来一次吧,大不了当练手了。

……

类似这样的事,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都可能遇到很多很多。

但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人身上,却有着天壤之别的反应。

有的人表现得焦虑不堪,有的人却坦然自若。

这说明,事情并不是导致结果的原因,而是在于人的不同想法和信念。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提出了一个ABC模型:

A代表“前因”(antecedent”引发反应的情况);B代表“观念”(beliefs)(我们对该情况的认知);C代表“结果”(consequences)(我们的感受和行为)。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前面的事例:

工作上遭到老板批评,这是事情的前因(A),认为这个结果很糟糕(C),是因为你认为自己做得不错,领导应该满意(B)。

或者是工作上遭到老板批评,这是事情的前因(A);认为自己还要继续改进(C),是因为自己水平不行才会被批评,而且老板还点出了问题所在(B)。

正如书中所讲:“并不是人和事让我们喜悦或悲伤——它们只不过是提供了一种刺激。其实,是我们的认知决定了我们在特定情况下的感受”。

二、不合理信念来源于哪里?

想象一下,最能让人开心的事是什么?

大量的金钱?迷人的容貌?成功的事业?超人的声望?

没错,这些都是很容易让人开心的事。

但仔细想想,这也许并不是让人开心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无论在哪个阶层,都会有焦虑的人,同样也会有开心的人。

能让人开心的,无关贫富贵贱,而在于心态好、会变通。

富有,当事情达不到预期的时候,也可能会恼羞成怒。

贫穷,面对挫败的时候,也可能坦然接受。

这说明,根本原因还是来源于不合理的信念,也就是对事物的看法。

为什么总有些人偏重于一些负面的、消极的、挫败的想法?

主要是这几个方面:

来自环境的影响:从小受到父母、兄妹、老师、同学、同事的影响:孩子是乖的、学习是好的、人是友善的。

来自社会的影响:工作应该是体面的、工资应该是高的、事业应该是成功的,朋友应该是互相帮助的。

来自媒体的影响:家庭应该是和谐幸福的、身材要苗条才好、打扮要精致才行、我应该是得以认可的、人是应该互相尊重的。

无疑,这些都是人们喜欢的,而且人们相信,自己也应该如此,否则就是不成功。

当现实中达不到这些时,人们就容易沮丧。

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就是这个道理。

三、改变信念的认知行为疗法。

人总要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件,有的人遇事就可能一蹶不振,有的人却能把遇到的事,当作提升自己的一个契机。

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和精神病学家阿朗·贝克,是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ur Therapy,简称CBT)的两位最有影响力的先驱,当然还有很多研究人员作出了贡献。

认知行为治疗由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构成,疗效已经通过评估,并通过与其他的方法做比较,以得出这样一个事实:治疗的目标除了信念还包括行为,也就是两大关键因素——纠正认知和改变行为。

举一个例子:在认知行为治疗看来,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不行,能力不够、水平不足、学识低下等,那么就会丧失信心,导致越来越胆怯,越来越自卑,而且很可能出现恶性循环,反过来觉得自己越来越不行,这样会对工作、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让人越来越糟糕。

纠正认知就是学会识别那些使我们感到难受的信念,把它们改变成更有益、更健康的思维方式。

在这里引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海伦·凯勒的一句话:“曾经我因为没有鞋子而哭泣,直到有一天,我看见一个人,他没有脚。”

事实上,一些类似于“工作应该是体面的、工资应该是高的、事业应该是成功的”这种认知,根本就是错误的。凭什么就是“应该”的?

纠正了这些错误的认知,才能改变错误的结论。

改变行为就是去做那些让我们在各种场合都能反应恰当、感觉良好的事情。

要知道,认知可以改变行为,反过来行为又可以影响认知。

比如,一个人失恋了,当然会很痛苦,但如果找知心朋友诉说一下,发泄出来,就会让人好受一些。

太阳有升有降、月亮有圆有缺,天有四季之分、人有贫富之别。

这些东西我们改变不了,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世事并无好坏之分,全看我们怎样去看待对错,怎样去纠正认知,怎样去改变行为。

努力过,就不必纠结,看淡得失,笑对荣辱。

正如苏东坡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思维改变生活》是一本实用书,可以帮助你征服那些挫败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教会你更理性地处理愤怒、抑郁、焦虑和挫折感等情绪。还包括了大量的合理化建议,让沟通更有效,并帮助找到自己的幸福。

这是关于这本书的第1篇分享,下一篇分享,重点阐述了让我们徒增困扰的,其实是来自于我们内心的不合理认知,并介绍了一些常见的不合理认知。

如果觉得读后有所帮助、有所感悟,敬请关注,参阅其他分享。

您的关注和点赞,将是作者的无穷动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这三种人性的弱点,会严重拖累你的人生,希望你尽快把它们克服
【心理咨询师职业能力】 认知疗法的工作方法
古人云“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说明了什么?
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咨询流派解析 — 认知疗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