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三四年级英语教学如何融合“习得”和“学得”?

微友提问

凌哥您好,请教一下三四年级的孩子,可以如何把英语习得和教学结合起来呢?
您好,您提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我们先来看一下语言习得和语言学得的简要定义(Jeļena Zaščerinska)。

Language Acquisition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based on the neuro-psychological processes (Maslo, 2007: 41). Language acquistion is opposed to learning and is a subconscious process similar to that by which children acquire their first language (Kramina, 2000: 27).

Hence,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unity of all language (Robbins, 2007: 49).

Language Learning

Language learning is a conscious process, is the product of either formal learning situation or a self-study programme (Kramina, 2000: 27).

Hence, language learning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unity of all language (Robbins, 2007: 49).


由此可见,两者的根本差异在于是否有意识学习。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都会存在“习得”和“学得”的学习方式,而不是“习得”针对母语、“学得”针对“外语”。


学者观点



二语习得研究专家也认为把外语习得和外语学得结合起来是一种高效的方式:

Jeļena Zaščerinska在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ANGUAGE LEARNING: DEVELOPING THE SYSTEM OF EXTERNAL AND INTERNAL PERSPECTIVES一文中得出的结论是:

The theoretical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allow putting forth the following hypothesis: the synergy between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anguage learning for the proper use of three-five languages to form varied cooperative networks for the creation of new knowledge is efficient if language learners gradually move from the external perspective, namely, language learning, to the internal perspective, namely, language acquisition through foreign language for professional purposes peer-learning.

【译文】从理论研究的发现进一步得出假说: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如果想要恰当使用3-5种语言以形成各种合作网络,从而生成新的知识,那么外语学习者需要通过为了同伴学习而专门设计的外语课程逐渐从外部视角(语言学习)过渡到到内部视角(语言习得),这样,语言习得和语言学得的协同效率才会提升。

凌哥好不容易将一个66个单词的长句翻译了出来,但是囿于篇(neng)幅(li)和版(shui)权(ping),还是不能很好地让大家读懂,抱歉啦!——只要看到关键信息点就可以了:foreign language for professional purposes peer-learning(为了同伴学习而专门设计的外语课程)

换言之,Jeļena Zaščerinska认为,在英语学习材料设计和实施中要强化同伴间的互动学习。再引申之,英语课堂教学中需要有学生间的问答操练、课本内容表演、辩论、项目化合作及成果展示等等。而不是将语言作为学科研究对象来学习。


凌哥观点



对于我们一线教师而言,首先要搞清楚“语言习得”和“语言学得”之间的不同之处,然后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或者相互补充的方法。


凌哥认为,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项:

1. 从studying a language到picking up a language的转变。

不要拘泥于“要给学生什么语言内容”。比如,不要拘泥于本单元有哪一些单词,有哪一些句子。只要学生能在情境中理解的,都可以让他们pick up。也许隔天他们就drop down了,有什么关系了,可以re-pick up啊。

所以,在教学PEP三年级上册Unit 6 How many的时候,学生完全能够理解1-12的数字的含义,通过直拼法教学,他们可能比较容易掌握two, three, five, six, seven, nine, ten, eleven, twelve,那么暂时记不住one,four,eight,就不必强求。将能用的词汇先用好,暂时还不会很好发音的词,可以在随后课堂中re-pick,到时候,two, three, five, six, seven, nine, ten, eleven, twelve等已经不再成为干扰项了。

再以一周七天为例,初学的时候也许发音不是太成问题,但是先后顺序可能记起来有困难,那么可以将一周7天做成一个很好看的列表,挂在墙上,让学生随时参阅。

2. 兼顾Theoretical knowledge与Practical knowledge

从凌哥课堂观察的情况来看,很多小学教师依然非常注重theoretical knowledge。她们不使用语法术语,“心里会感到难受”,什么“开音节、闭音节、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等等,感觉只有说给学生听了学生才能懂。

而practical knowledge的含义是:在实际中运用的知识。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模仿者用即可。比如在低年级中:

I’m Tony. I’m 10. I’m in the living room.
He’s David. He’s 11. He’s in the bedroom.

如果从理论的角度来分析, am和is,低年级孩子们是似懂非懂的。也许您会说,在低年级使用“I用am,he/she用is”的口诀,不是挺容易记的吗?持这样的理念的老师,到了再高一级的时候“第三人称单数”就从他们嘴巴里脱口而出了。

那么凌哥进一步问您:“我/他是/叫Tony。……10岁。……在客厅。”当中,为什么都可以用一个am或is?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也是“理论性的知识”啊,您为什么就不解释给孩子们听呢。但是,事实上,孩子们基本不会问这个问题,他们通常无意识地接受并模仿运用。既然这么复杂、难以解释的问题,孩子们都“自发”忽略了,为什么老师又热衷于使用“口诀”或“术语”来区分第一人称单数和第三人称单数呢?

凌哥觉得,原因在于:教师自己已经知道并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就想要说给学生听。

那么,我们用数学学科的一个教学现象来类比一下吧:

“鸡兔同笼”的问题,如果放到中学阶段,是“二元一次方程”的内容。但是,我们知道,在小学阶段,是不可能给学生们直接讲“二元一次方程”的,而是使用适合小学生的途径。

如果您认同这个例子,相信您也能认同在小学英语阶段(尤其是初学阶段)不需要使用那么理论化的语言知识的。

从您提到的兼顾习得和学得的角度来说,教师应该这样来处理:从简单的情境、简短的语句入手,采用对照运用的方式,让孩子更多地有机会区别运用am/is/are。孩子自然能利用认知能力来发现和归纳这三者的区别。

3. 将conscious, explicit learning和unconscious implicit learning融合起来

实义词汇的学习和记忆,通常可以是有意识地、外显地进行的。——当然,也能像母语一样进行隐性学习,但是效率会低一些。

但是语法能力常常依赖于无意识、内隐学习。——所以,很多时候,即便孩子背出了语法(尤其是句法)知识,在真实运用时,可能依然会出错。而使用整句教学法(凌应强,2012),可以让孩子在无意识中大量接触、操练、模仿正确的语言结构,在教师的合理安排下,学生以语言结构叠加的方式内化语言结构。


一些基本的方法是:大声朗读语句和语篇,用完整的语句来回答和表达。

4. 增加大量可理解输入

当前,小学英语的有效输入太少。很多时候,英语教材上内容只有一点点(与语文书和语文作业比一下吧),学生却在做大量的类同于教材内容的机械训练。这也不符合语言习得的原理,在母语中,语言教授者(通常是成年家人)不可能教一点内容然后就让婴幼儿操练。

如果有条件,鼓励孩子们阅读有大量配图的原版英语绘本。如果没有条件,设法在日常教学和作业中增加一些简单易懂、丰富有趣的阅读(朗读)材料。

总而言之,在三四年级,词汇的学习可以多一些“学得”的方式,而句子和语法的学习应当更多地依赖于“习得”的方式。

参考文献:
https://files.eric.ed.gov/fulltext/ED531732.pdf
http://www.differencebetween.info/difference-between-language-acquisition-and-language-learning
凌哥特别研发的英语书写便利贴,很不错啦!

【1】专为英语学习而设计,可以随处贴、随处学。也可以用于听写,最多可以写15个单词。
【2】特别设计的书写格,绿色贴中间格最宽(3mm),第1格2.5mm,第3格2mm,让孩子专注于中间一格的规范性。这种不均匀高度,更加符合真实的书写需求。黄色贴高度略微增加,适合三四年级的学生。
【3】第1线和第4线为虚线,第2线和第3线为实线,让孩子明确书写的位置。
【4】左右留出页边距,避免孩子顶着页边写。
【5】行间空出间距(5mm),用于写中文意思。
【6】最下方可填写“姓名”,防止学生之间相互搞错。“日期”可以用于记录书写、听写日期,还可以方便自己整理学习历史。
【7】采用了护眼纸张:淡粉黄色,淡粉绿色。
【8】标准长方形便利贴(7.5CM*10.3CM),比正方形便利贴更方便书写英语。

既可以用作课堂听写的粘贴展示,也可以作为奖品发放给学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英语学习关键期”,真的有吗? - 英语教学法原著选读108(视频讲解 练习 签到)
英语教学法术语
顶级英语专家教您如何学英语
任务式教学问答:专访Michael H. Long教授 | 著述推介
任务式教学问答(续2):专访Michael H. Long教授 | 著述推介
一项降低学生英语口语焦虑的实证研究_英语教学法_英语论文网站,英语论文免费下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