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石文坛]张顺初的随笔《回忆扮禾》

回忆扮禾 

张顺初  

我的家乡在湖南农村,收割稻子就叫扮禾。新华字典的'扮’字的方言解释是:抓在手里磕打;摔打。扮禾就是用手抓着稻子摔打。  
我小时候家乡只种一季稻,收割的时间就在处暑到白露之间。农谚说,处暑满垅黄,白露一扫光。  
收割以前,要排干稻田里的水。两个作用,一是加速稻谷的成熟,二是优化扮禾环境。拖泥带水的环境,不仅增加劳动强度,还会影响稻谷的质量。  
岸处稻田的排水比较简单。低处田地里,或者大块的田地,排水就比较困难,必须提圳。长沙方言叫dia(二声)圳。所谓提圳,就是开沟,就是用锄或钯把圳里的稻子整体移到旁边,形成排水沟,便于排水。  
开镰以前,几样工具是必须准备好的。  
扮桶。扮桶是扮禾的主要工具,整个扮禾过程都是在它上面进行的。这是一个用不变形的轻质杉木加工的方桶,大约长八尺、宽四尺、高两尺。桶口面积略大于桶底面积。扮桶四角有四个耳子,便于移动扮桶时抓手。桶底外有两条平行的方木,不仅是扮桶坚固的骨架,还是扮桶在稻田泥地里前进时减少阻力的滑板,也叫拖泥板。人工搬运扮桶是将桶底置于肩背,两手要牢牢地抓住这两根方木。  
闲置一年的扮桶,一般会有一些裂缝,我们就把它抬到就近的水塘里浸泡。如果有破损的地方,要及时请木匠修理。  
扮折。它是用宽篾片编织而成,高约六尺,长约两丈,正好与扮桶的三方的长度一样。再用六根南竹尾劈开,分别在折子的五等分处将折子夹住并固定。只在下部留一尺长的开口。使用时将开口插入扮桶的三边。它的作用是扮禾时,防止谷粒溅出扮桶外。  
这里的扮桶和扮折的尺寸是我的估计,木匠、篾匠手艺人都有标准的尺寸。  
刷子。这个东西我只在我们那里看到。它为什么叫刷子,我也说不出来。新华字典里”刷”字的解释很多,就是没有关于扮禾刷子的解释。  
它是一个木架,上下两根横木,长度与扮桶里面的宽度一致,下面那根横木两端突出部分圆形。木架两边是两根向上凸起的弧形方木,方木上嵌着若干竹片。另有一根竹片穿过这些竹片中间的孔,上面留下适当的长度,这根竹片实际是一个竹质弹簧片。扮禾时,将刷子放在扮桶一头的内侧,扮桶底部三分之一处有圆形耳孔,刷子下面的横木两端放在耳孔里可以自由活动,竹质弹簧片就弹在扮桶的上缘。扮禾就是双手举着稻把在刷子上摔打,刷子上竹片的摩擦力和反弹力,自然就加大了把稻谷从稻杆上脱下来的力度,提高扮禾的效率。  
根据它的作用,叫它刷子,还是有点道理的。我们平常用的刷子的作用是把需要的东西刷上去,如刷墙。或者把不需要的东西刷下来,如刷鞋、刷碗。不同的是扮禾刷子是把我们需要的稻谷刷下来。我们平常用的刷子是主动的,而扮禾刷子是被动的,它躺在扮桶里,让稻杆往它上面刷。我曾请教在农村担任村干部的外甥,他查了有关农具名称,说叫夹子。可能因为长沙话直来直去,说不好卷舌音和舌根音,一来二去,就把'夹’字念成了'刷’字。不论念什么字,它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农具,一件能提高扮禾效率的工具。  
1968年,我在贵州遵义工作,看到当地的农民收割稻子,没有扮折,没有刷子,每人拿一小把稻子,围着扮桶摔打,效率低不说,扮桶四周掉了好多稻谷。我当时认为,湖南比贵州先进。  
镰刀。每到收割季节,市场就有卖镰刀的。它不同于一般砍柴的刀,它是有齿的。它长约七寸,除了前面带一点弯,基本上是直形的。市场只卖刀片,要自己安刀把。刀齿磨损快,一般也就能维持一个收割季,第二年必须买新的。  
扮禾是农村最重要的农事活动。开镰以前,要敬天地祖宗,要选取最饱满的稻穗放在堂屋的神龛上,请天地祖宗尝新。感谢天地祖宗保佑,风调雨顺,才赢得五谷丰登。  
请来扮禾的人,或者互相换工的本地人,都是客人,要酒肉相待。  
处暑以后收割单季稻,正是“秋老虎”肆虐的时候。但不管多热,是不能赤膊上阵的。我们都是穿着厚实的粗布补丁衣服。一是防晒,一是避免稻田里的禾虱引起皮肤搔痒。  
那时没有现在这些降温的饮料和瓜果,就用那种最老的茶叶和茶杆,放在锅里熬成很浓的茶。放凉以后,带一壶到地里,这种茶是很解渴的。我们家每年端午节时,都要挖好多可以配凉茶的草药,加上买来的甘草,煮一大锅,也是很解暑、解渴的。  
为了赶早凉快,一般天亮以前就起床、吃饭。那时没有手表、闹钟,哥哥的办法就是看星星的位置。有一个星团叫麻田七妹星,实际上只看到六颗。他的位置随月份不同而变化,古历七月它在头顶上,天就亮了。而古历十月天亮的时候,它已经从地平线落下去了。记住八个字,就记住了它的位置和天亮的时间,即“七正八斜,九倒十落”。  
扮桶已经在前一天搬到了要收割的地头。我和哥哥一到地里就开镰割稻。哥哥特别告我,为了不割了自己的手脚,两腿要分开。北方收麦子是左手手心向下先握住麦秸,右手在左手下方下镰。我们割稻则是右手将镰刀先钩住稻杆,左手手心向左握住镰刀上方的稻杆后,才能下镰。这就叫'先去镰刀后去手'。你可以割得很快,但不能乱了先后。只有这样严格先后秩序,才能避免割手。  
左手握稻杆时,要顺势将稻杆下部的稻叶压往右边,然后用这些稻叶捆住稻杆,稳稳当当地抓在手里摔打。每摔打一次,要转动一次,还要不停地抖动,目的是使抓在手里的稻杆受力均匀,脱粒效果最大化。  
一张扮桶最多可以四个人操作,即两人扮禾,两人割稻,交替进行。  
扮禾后的稻草要及时结把。大人扮两次的稻草就可以结一小把。他们不要一分钟就能结好,简单、结实。  
我们给自家干活,干多干少自然就随意一些。请来的扮禾客就有些不成文的规矩。那时一亩地能收四担谷,这就相当一个扮禾客一天的工作量。只要把四担谷挑到禾场里,他就下工了。下工以后,他会洗个澡,换上带来的干净衣服,用餐以后离开。  
解放以后种双季稻,要在短时间内收割,重新翻地并插秧。那叫“双抢”,即抢收抢插。实际上双抢就是抢季节,必须要赶在立秋以前把晚稻的秧苗插下去。因此,那段时间农民是没有白天和黑夜的。在水田里作业,环境十分恶劣。往往收工以后人们都面目全非。  
我们那里是丘陵地区。低处平整的地方,都已开垦成田地。要在坡上造禾场并非易事。大部分人家就是提前把家门口的那块地的稻子收割以后,在地里修一个禾场。禾场四周有排水沟,防止雨天积水。禾场中间要高一些。没有晒干的稻谷就临时收拢在中间。新修的禾场少不了会有一些小的坑洼,启用前,要用纯净的牛屎调成浆状粉刷。晒了几天以后,禾场也会产生一些裂缝,又要及时粉刷牛屎。牛屎里有许多细小的纤维,用它来修补禾场裂缝,是绝妙的材料,节约、环保。聪明的中国农民。  
晒谷场里的活也是有讲究的。那里有各种晒谷用的工具。两面有齿的耙,齿稀的一面用来耙出稻谷里的稻草。齿密的一面用来翻动禾场里的稻谷,使其均匀地铺在禾场里,均匀地接受阳光。一段时间后,这些潮湿的稻谷会将禾场浸润,就需要晒禾场。办法就是用木板做的板耙把稻谷扒成一垅一垅的。垅与垅之间要用扫把扫干净,使这部分禾场完全暴露在太阳光下。隔一会,又要用板耙把垅移过来,晒另一部分禾场。而且是先把垅上面那一层稻谷耙过来,再把下面的耙到上面,同样要扫干净。上下交换,垅沟互替,受热均匀。需要把禾场里的谷子收集成堆,就要用一人扶、一人拉的大板耙。因为我们是在地里扮禾脱粒,什么石磙和连枷就无用武之地。  
谷子是否晒好了,我看大人们就是随机拿几粒谷子,用牙齿咬,嘎嘭成两截,说明晒好了。这时候把碓屋里的风车抬到禾场上,吹去灰尘和瘪谷。饱满的谷粒就可以归仓了。  
如果是单季稻,扮禾虽然告一段落,但农民絲毫也不会放松。他们要把干透了的稻草挑回来码好,一冬的牛饲料就靠它了,家里的毛草房也要靠它来翻新。收割了的稻田要及时翻地,岸田要种好绿肥,洼地要保持水浸。如果是双季稻,农民更是没有喘气的时候。要继续加强晚稻的田间管理,准备下一次扮禾。  
我原来以为,我们那里的扮禾,就是所有种植水稻地方收割水稻的方式,其实那只是孤陋寡闻,井蛙之见。比如靠近北方,那里的稻农就是像麦农一样,把稻子割下来,运到场里,让牲口拉着石磙碾压,或者人工用连枷击打。  
收割水稻的方式,主要取决于当地的生产力水平,和传统的社会习惯。更取决于国家科技发展的总体水平。上世纪70年代,我们那里普遍采用脚踏滚筒式收割机。传统的扮禾就基本没有了。现在更是有适应各种地形环境的收割机,农民一个电话,就有专业人员开来收割机收割。  
说起扮禾,我曾经有过血的教训。那年我12岁,和哥哥一起扮禾。哥哥多次提醒我:'先去镰刀后去手’。那天,我也想和哥哥一样,割得快一些,结果就乱了先后,镰刀将我的左手无名指割掉了七毫米左右。我当时也没有感觉痛,只觉得傻了一样。可把哥哥急坏了。他立刻找来桎木叶放到口里嚼烂敷在伤口上,血没有止住。听说离家不远的王四公用咒语封血厉害。说是有个小孩砍柴砍了脚,流血不止,小孩哭着跑去请王四公封血。还隔着一口水塘,王四公问小孩哭什么。小孩哭着说,我砍柴砍了脚,请您封血。王四公说,你回去吧,不出血了。小孩一看,果真不出血了,神得很!可我们请他封血却不灵,他捣鼓了好一阵,还是没有把血封住。哥哥只好带我到离家五里远的龟头市看西医,这位西医消毒以后,用药棉和纱布厚厚的将手指包起来。当时好像止住了,回到家后,血还是透过了纱布。就这样整整一天一夜,血才慢慢地止下来。那些天,哥哥一直守在我身边,有时他要干活,就让我在旁边看着,什么也不要我做。其实只怪我自己不注意,可哥哥几十年以后都责怪自己没有把我照顾好。幸运的是,无名指虽然短了一点点,并不影响我做任何事情。  

张顺初,男,1938年生,湖南省长沙市人,中共党员。196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和职工教育工作,曾任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教育培训处副处长、湖北电大有色分校校长。副教授、高级讲师。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双抢记
南方农村里的小孩,六月收稻谷的场景,童年满满的回忆
【枞川记事】 父亲与双抢
夏收
张泽宇 | 最后一片稻田
[流金岁月]乡间的稻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