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腹有诗书气自华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文化巨擘,他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创立了以“仁”为本的儒家思想体系。他的为学经验也备受推崇。

想要满腹经纶?快来和小编一起来了解孔子的为学之道吧!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选自《论语·述而》)

朱子曰:“此章言人之为学当如是也。盖莫先于立志,志道则心存于正而不他。据德则道得于心而不失。依仁则德性常用而物欲不行。游艺则小物不遗而动息有养。学者于此,有以不失其先后之序、轻重之伦焉,则本末兼该,内外交养,日用之间,无少间隙,而涵泳从容,忽不自知其入于圣贤之城矣。”(选自《四书章句集注》)

志于道

学习当先立志,孔子曾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人们应当志存高远。“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诸葛亮集·诫外甥书》)

只有立志,才知道自己该朝着哪个方向努力,才不会做无用功。倘若志向不坚毅,意气不慷慨,就没有实践的动力,就会一辈子碌碌无为。

儒家和道家都讲“道”,但是二者差异很大。儒家的“道”偏向于“人道”,不具有本体论的意义。但是道家的“道”则是形上的本体,是化生世界万物的本源。孔子指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论语·学而》)可见,好学的目标在于追求“道”。道,朱熹解释为“凡言道者,皆谓事物当然之理,人之所共由者也。”(《四书章句集注》)道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学必须“志于道”。

据于德

据于德,即顺应人的德性。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我们经常强调“学以成人”,学习更注重的是学做人,做一个有德性的人。人之所以可以称之为人,就在于他自身的德性,可以约束自我,不做违背道德准则的事。

依于仁

我们在前面已经多次提到,“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孔子认为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追求“仁”的意愿。如果自己主动追求,那么就会得到“仁”。“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同样,学习也要依傍于仁。学会爱人,进而爱天下,这是仁的发挥。

游于艺

“游于艺”是强调学生对所学科目具有的自觉性和兴趣。游含有游憩之意,它强调的是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是此意。《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教之以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君子应该广泛涉猎,全面发展。

以上四个方面是儒家为学的四个条件,《礼记·学记》:“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返。”在这里,“藏、修、息、游”与前文所述的四句话是相对应的,即“所藏者志也,所修者德也,所息者仁也,所游者艺也”,从这个方面理解,我们也能更清楚孔子的为学之道。

孔子的思想至今还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可能很难像孔子一样树立一个确定的目标,往往都是临时起意,半途而废。王国维先生在论述为学时曾提到了治学的三个境界。第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就是说,为学不仅要树立正确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要有坚韧不拔之志。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真正的大学问。

腹有诗书气自华,纵使千般不舍假期的时光,也记得要好好学习哦。毕竟学业为重,希望诸多学子都能在最终考试中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栏目策划:清圆;图文编辑:疏桐

图片来源:网络

知行合一 · 19110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解读全套视频讲解
孔子“游于艺”思想阐微
人生的基本功
志向远大,全面发展
《<论语>·没道理——兼就教于钱穆、李泽厚二先生》述而第七(上)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没有那么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