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哲学基础概念:中、慎、温、耻
userphoto

2023.11.19 山东

关注

中 儒家伦理思想。《论语·尧曰》:“允执厥中。”要求在思想和行动上都能做到无过无不及,符合中道。《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认为人的喜、怒、哀、乐的情感在还没有被激发的时候,既不喜也不怒,无哀亦无乐,其心境是无所偏倚的,故谓之中。西汉董仲舒认为“中”不是《中庸》指的情“未发”之时,而是指已发之“情”应保持无过无不及的状态。“喜怒止于中,忧惧反之正”(《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北宋邵雍说:“以物喜物,以物悲物,此发而中节者也。”(《观物外篇》)南宋胡宏亦说:“圣人发而中节,而众人不中节也。中节者为是,不中节者为非。”(《知言》)儒家传统不主无情,而主“节”情,将人的思想感情容纳在封建伦理道德的规矩之中,做到无过不及,与佛、道主无情说不同。

慎 春秋孔子伦理思想的概念之一。指一种待人、处事的谨慎态度。《论语·为政》:“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论语·学而》:“敏于事而慎于言。”朱熹注曰:“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论语集注》)不仅言语上谨慎,在思想行为上也必须谨慎。《论语·述而》:“子之所慎:齐、战、疾”,此为孔子尤为谨慎的三事。《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朱熹《集注》曰“慎终者,丧尽其礼”。然孔子又言“慎而无礼则葸”(《论语·泰伯》),反对在实行礼的时候畏缩不前。孔子思想的承继者,思孟学派的代表作《中庸》说:“审问之,慎思之。”又说:“莫见乎隐,莫显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朱熹注曰:“隐,暗处也,微,细事也。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言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迹虽未形而幾则已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则是天下之事无有著见明显而过于此者。是以君子既常戒惧而于此尤加谨焉。”(《中庸章句》)

温 儒家所提倡的一种品德。意为温和、温顺。孔子平时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都显得温和,因此他的弟子子贡赞颂他“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论语》描绘他平时的神态“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述而》)。儒家最重视中庸之道,主张无过无不及,又提倡君子不争,所以相应地强调温的品德。孔子提出,人们进行道德修养时要在九个方面进行反省,即作“九思”,其第三思即为“色思温”(《论语·季氏》),孔子弟子子夏谈到君子的神态时说:“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子张》),描绘了儒者应有的风貌。

耻 儒家伦理用语。一般指羞恶知耻。道德主体自觉其思想、行为为非而油然产生的羞愧自责之情。也指对不道德行为的一种评价或指斥,即可耻。思想史上多指前者。孔子已有关于“耻”的言论,提倡“行己有耻”(《论语·子路》)。认为士对自己不善的动机和行为应有羞耻之心,这样才能“不辱君命”,履行所承担的使命和责任。又说:“知耻近乎勇。”孟子将“羞恶之心”视为人之天赋“良心”的主要内容。指出:“耻之于人大矣。”“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认为“知耻”是人之为“人”的基本规定。强调“知耻”对于成就道德人格的重要性。南宋朱熹说:“耻便是羞耻之心,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子语类》卷九十七)又说:“知耻是由内心以生,闻过是得之于外,人须知耻,方能过而改,故耻为重。”(《朱子语类》卷九十四)陆九渊强调要“耻所耻”,“圣贤所贵乎耻者,得所耻者也。耻存则心(本善的'天理’之心)存,耻忘则心忘”(《杂说》)。指出:“人而无耻,果何以为人哉?”(《人不可以无耻》)管仲将“耻”纳入“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牧民》)顾炎武指出:“四者之中,耻为尤要。”(《日知录·廉耻》)明吕坤也说:“五刑不如一耻。”(《呻吟语·治道》)晚清龚自珍更有“明耻”一说,“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明良论二》)。认为庶人无耻,辱其身、家而已,而“士无耻,则名之曰辱国;卿大夫无耻,名之曰辱社稷”。如果合天下之人皆无耻,“举辱国以辱其家、辱其身,混混沄沄,而无所底”,如此,“则何以国?”(同上)据此抨击了寡廉鲜耻的腐败现象。近代康有为承朱熹所说,认为:“人有所不为,皆赖有耻之心。如无耻心,则无事不可为也。”并进而提出:“风俗之美,在养民知耻。”(《孟子微》卷六)体现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对“耻”、“知耻”的高度重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仁”在儒家伦理思想中的地位及其意义
孔子孟子如何看待“耻”?
正解汉字 第九十一课 耻 丑
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第4课挖空练习+答案详解
安德义德行卷19——廉耻篇解读
人生信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