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差点席卷全球的大鼠疫,清政府仅用4个月便搞定,引发了医学革命

上世纪初,在我国的东北地区爆发了一场“鼠疫”大流行,其发展速度之快,波及范围之广,死亡人数之多,造成的损失之大,都属我国近代史上的首创。这不仅是“鼠疫”一词首次出现国人的视野之中,同时,也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首次医学改革与卫生革命,推动了防疫体制的建立、发展与完善,此事件也被称之为中国近代医疗卫生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事件经过;

据《东三省疫事报告书·奏章》中的记载,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十月,在中、俄、蒙三方交界处的满洲里地区,首次发现了鼠疫感染者,至十一月初,已经传到了当时隶属吉林省的经济中心哈尔滨。起初各地只是零星病例,并没有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至十二月中旬之后,鼠疫在各地的发展出现了爆发趋势,在不足两个月的时间,不仅波及了整个东北地区的六十六个府、厅、州、县,甚至,已经蔓延至热河、直隶、京津冀地区及山东等数省。其中,由于哈尔滨在当时的特殊经济地位及城市特点,成了此次疫情爆发的中心地区和重灾区。

晚清政府摄于此次疫情的传播速度和波及范围,同时,也迫于沙俄、日本等各方势力的压力。于十二月底,派遣曾在英、德两国的医学院有过留学经历,时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的伍连德等国内的医学专家进驻哈尔滨,全权负责此次疫情的调查与防治工作。据《中国医学史略》中的记载,此次疫情的“全权总医官”伍连德到达东北之后,与社会各界及国外的医学专家紧密配合,历时四个多月的努力,彻底平息了此次鼠疫大流行。

“鼠疫”的发展与变迁;

根据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鼠疫》一书中的记载,自从人们发现“鼠疫”至今,已有过多次世界范围内的大流行。

在六世纪的中东地区,大致时间为公元520年至公元565年之间,以地中海沿岸为中心地带,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鼠疫”大流行。这既是鼠疫首次在世界范围内的大流行,也是首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在后世的记载中,以当时中东地区的查士丁尼王朝为名,称之为“查士丁尼鼠疫”。此次疫情持续时间长达近五十余年,在疫情的高峰期,每天的病逝人数超过了五千人。据相关文献记载,此次疫情结束时,因感染而病逝的总人口达到了惊人的一亿人左右。

第二次为十四世纪的欧洲地区,此次疫情的传播范围更广,波及了欧、亚、非三洲的大部分地区,持续了几百年之久。根据相关史料及文献记载,此次疫情的爆发造成了欧洲地区减少了四分之一的人口。由于鼠疫感染者死后身体全身乌黑,所以,当时在欧洲也称之为“黑死病”。

十九世纪末至上世纪中叶,则是在我国的云南和东北地区,鼠疫首次进入了国人的视野。据近代学者们的研究显示,鼠疫在我国境内流行已经不是首次,早在十七世纪中叶的明末清初时期,就有过鼠疫的爆发。甚至有学者认为,导致大明王朝最终灭亡的原因,就是鼠疫的泛滥,成了压垮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不过,在我国古代以中医为主导的医学界,称之为“瘟疫”,直到清末时期,受到西方医学的冲击与影响,才逐渐有了“鼠疫”这一概念。

“鼠疫”是一种传播速度快,死亡率奇高,由啮齿类动物为载体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自从人类认识到鼠疫的危害之后,世界各国都将其列为严控、首治的恶性病毒之一。据《中国民政医学》中的记载,进入近代以来,西方医学工作者对鼠疫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将鼠疫的类型分成了三类,而上世纪初在我国东北地区爆发的鼠疫,为“肺鼠疫”,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等特点。

东北疫情造成的损失;

上世纪初的鼠疫流行,对晚清政府和民众都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根据《伍连德传记》中的记载,伍连德在疫情结束后做了一个疫情总结,对感染死亡人数做了一个详细的记录。其中,疫情重灾区的黑龙江省病逝一万五千余人;疫情的中心地区吉林省两万七千余人;京、津、冀、山东及其他地区相加近一万余人;从各州、府、厅、县汇总上来的在册总人数约五万二千余人,加上未登记的人员,总计人数接近六万。这一庞大的数字,对当时的晚清政府造成了不小的震动。

另据《远东报》中的记载,受到此次鼠疫的影响,本就在财政方面千疮百孔的晚清政府,更是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直接损失近千万两白银,而直接用于东北地区防空的费用达到了四百余万两。再加上道路阻隔、商业停顿,晚清政府缺少了财政来源,使得晚清政府不得不四处借债。最终的结果就是,在晚清政府背负沉重负担的同时,间接地增加了民众的负担。

当时对“鼠疫”中的谣言采取的措施;

“鼠疫”大流行的直接伤害及造成的损失,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然而,随着疫情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比疫情本身更为严重的事情。例如,疫情本身对社会造成的影响,通过有效的防控与治疗,能够迅速地将它有效的管控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但是,跟随疫情并发的,言过其实的“谣言”,则会在民众中间无限传播,造成无法估量的情绪恐慌,加大了疫情防治工作的难度和进度。

根据《中国鼠疫流行史》中的记载,东北地区的鼠疫爆发之后,在民众中间广泛传播着几种谣言,其中影响最大,传播范围最广的有两个,即“日本投毒”和“中俄开战”。这种谣言的传播,不仅加重了民众的恐慌,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难度,更是把这一场疫情推向了外交争端。

针对于当时谣言的传播,晚清政府利用“事实澄清”与“止谣法令”双管齐下的方式进行了阻断和治理。首先,清政府通过当时在国内较为流行的《盛京时报》、《大公报》、《申报》等刊物,以及由州、府、厅、县等衙门张贴告示等形式,将疫情的事实与防控进度进行了大量的篇幅报道,使民众认清了事实的真相;其次,清政府在各地连续出台了《民政司示禁谣言告示》、《锡都禁止谣言告示》、《谣言宜禁》和《禁止谣言》等法令,阻断了谣言的发酵与传播。

另外,晚清政府还严令各级部门严查谣言事件,命令内外衙门,除非紧急特殊事务,在呈报的电文之中不得使用密码,避免不必要的生疑。除此之外,清政府还命令陆军部派兵进入奉天,配合当地的防疫部门开展工作,以避免好事者再凭空捏造是非。通过这几项多管齐下的措施,当时影响巨大的谣言事件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鼠疫”引发的医学革命;

欧洲地区在受到鼠疫的肆虐之后,经过西方医学界的共同努力,通过控制、预防、改善生活环境等众多方面的改革,对鼠疫及各种瘟疫的流行,研究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控与医疗措施,这被称为是十八世纪最有价值的国际性的医学革命。

而上世纪初发生在东北地区的鼠疫事件,不仅改变了国人对西方医学的认知和认同,更是拉开了我国首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医学及卫生革命的序幕。通过这一场防疫斗争,更是奠定了我国近代防疫体系的雏形,在医疗救助、疫情防控与预警及民俗改革等多方面实行了行之有效的措施,被称为是我国近代医学史上的一次标志事件。

根据《中国医学史略》中的记载,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三月,清政府在沈阳召开了一次“沈阳万国鼠疫研究会”,这是我国近代医学史上的一次创举。此次会议历时二十余天,参会人员都是欧、美、亚各国的医务工作者、医政专员及驻外使节等。在这次会议上,我国医务工作者与各界人士,针对鼠疫的研究与处理办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为我国近代疫情防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根据《晚清改革与社会变迁》中的记载,随着伍连德在东北鼠疫防控工作的进行,晚清政府在吉林省成立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防疫事务组织——吉林防疫总局。并且,在该组织成立后,又相应出台了《检疫规则》、《消毒规则》等针对疫情防控的一系列法规。该组织除了监督指导各地的防疫工作之外,还兼顾收集各地的疫情信息。除此之外,各州、府衙门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疫情防控的措施和规程。这些措施,都有效地推动了我国近代医学改革的发展进程。

结尾:这次鼠疫不是老鼠引发的,是旱獭引发的。旱獭的皮毛当时深受欧洲贵族的喜爱,对其需求量极大,有众多俄国人、国人到西伯利亚捕捉旱獭,这些猎人在捕捉中误捕、误食了病旱獭,由此患病并传染开。

拒绝捕捉野生动物,拒绝野味,守护健康!

人民智作账号:司马长史

参考书籍:《东三省疫事报告书·奏章》、《中国医学史略》、《鼠疫》、《中国民政医学》、《伍连德传记》、《远东报》、《中国鼠疫流行史》、《中国医学史略》、《晚清改革与社会变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晚清鲜为人知的惊天大鼠疫
大清抗疫功臣,1960年去世
鼠疫斗士伍连德
1910年东北大鼠疫,使用一个办法,死亡人数大大下降
清末鼠疫亡6万人:伍连德67天消灭疫情,成为中国首位诺贝尔奖候选人
纪念我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