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文观止》共读集锦01 | 悦读读书

古文观止

三月共读

作者: 

    吴楚材、吴调侯选编

出版社:中华书局

领读者:LEON

001

003

001  郑伯克段于鄢

先秦:左丘明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002  周郑交质

先秦:左丘明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苹蘩蕴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苹》,《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

003  石碏谏宠州吁

先秦:左丘明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蚤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

  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通“事”]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

  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领读者说

从今天起,我们将穿越时空,回到先秦时代,在一篇篇美文的陪伴下,领略几乎整个中华文明史的文字瑰宝中的精华。

今天阅读:郑伯克段于鄢    周郑交质    石碏谏宠州吁

精读:郑伯克段于鄢

关于郑伯克段于鄢,涉及郑庄公、共叔段、姜氏、颍考叔四个主要人物,其中,最核心也是最复杂的就是郑庄公,由于以后若干篇目中多次涉及到他,所以在此作为一个专题来讨论这个人物,以便更为全面地了解这个人物,从而对这几个篇目做一个更为深入的把握。 

庄公其人(一)——孝 

郑庄公,姬姓,也就是与周天子同姓,属于同姓诸侯。在周朝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诸侯当中,属于最高等级,按周制,公侯立国的诸侯是要到周天子驾前服务的,也正是这一制度直接引出了本篇和下面周郑交质的故事。 

且放下郑庄公显赫的地位,从一个常人的角度来审视他,可以说从小便是一个“苦孩子”,从他幼年的经历来看,已经决定了日后他成为一代奸雄的全部性格元素。 

庄公字寤生,关于“寤生”的解释,有很多版本,但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庄公的母亲姜氏从这个儿子一出生便体现出了十分的厌恶。取名“寤生”,按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当妈的给自己的儿子起名叫做“难产”,也真是没这么当妈的。母其不母,子何以子?说实话,庄公平定了叔段的叛乱以后那样对待自己的母亲姜氏,也无可厚非了。当然,这只是我们现代人的看法,古代人可不这么认为。

古代人讲究无条件的忠义孝悌,二十四孝中的卧冰求鲤,舜与象的故事,等等,等等,观点都十分一致,那就是父母无论怎样对待儿女,儿女都要孝顺,说白了就是“君让臣死,臣不敢不死;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这就是我们要批判的封建思想了吧。 

说到这里,郑庄公还是“不封建”的,母亲、弟弟让他死,他非但不死,还要还以颜色。当然这种不封建他是没有自我意识的,纯粹是以生存第一的利己主义本能驱使的。在处理完叛乱,自己的生存得到保障以后,还是最大限度的讲求了孝悌,给弟弟留了后、让母亲有了安慰,按照颍考叔的办法,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以黄泉见母的形式重新修复了母子关系。这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在这里埋下一个伏笔:如果庄公不对弟弟下狠手,结果会怎样呢?请看《石碏谏宠州吁》的后续故事。 

庄公其人(二)——悌 

遇上一个恶母(注意:是亲妈不是后妈),已经够悲剧了,偏偏还有一个长得帅、有勇力,还不安分守己的弟弟,更悲剧的是“恶母亲”喜欢这个“坏弟弟”,还好庄公的父亲还算说事儿,始终没有答应立段为世子,文中虽然只有“弗许”简单的两个字,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深厚的“后宫戏”观影功底大胆的脑补一下,姜氏的“枕边风”肯定是没少给郑武公吹的。不管怎样,郑武公没有废长立幼,不然庄公寤生就要真情上演春秋版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了。 

关于庄公的不悌,世人对他最大的诟病就是指责他没有像舜对待象那样以德服人。几乎都说庄公采用欲擒故纵、养小恶除大奸的手段一步步杀掉了弟弟。就个人感觉来说,庄公杀弟囚母,应该更多是出于无奈。 

首先看庄公的身世,虽然是长子,未来郑国的接班人,却被生母嫌弃,如果是庶出的弟弟跟自己较劲,还有嫡生母给自己撑腰,可是亲妈一碗水端不平,还能指望谁?而且这种不公平待遇,应该是贯穿于庄公整个童年的,甚至在庄公继位以后,也表现的相当明显。 

透过这些文字我们不难想象,庄公应该是有一个不幸童年的,他应该是一个善于隐忍、习惯逆来顺受,在夹缝中求生存的世子,同时他又不得不孝顺,以最大限度地不让父母,尤其是不让父亲的讨厌自己,从而为自己争取生存空间和时间。

另外,也是最重要的,庄公从小应该就很聪明、很有心计,虽然老实本分地侍奉着父母,但却也不傻,对宫廷争斗和政治斗争还是很有心得体会的,不然,在恶母亲、坏弟弟的夹击下,成不成世子暂且不说,能活到立世子那天简直就是奇迹了。 

所以,从庄公性格来看,虽然有悲剧童年阴影以及直接威胁作为他杀弟的动机,但从武公“弗许”两字上看,他的孝悌还是深得父亲认可的,至于说他是不是一直在假装,我感觉不太可能,因为装一天一年容易,从小装到大,很难。而且一次装不好,露出了马脚,肯定会被恶母姜氏抓住把柄将他置于死地。最保险的办法就是真心实意的去做。所以从这点来看“老实人不吃亏”是要放在长远和大角度去衡量的。 

其次,从操作层面来看。先放任弟弟肆意妄为,等他反形已彰再下手除掉,这种做法好有一比:先养虎为患、后放虎归山、再为虎添翼,最终撸起绣字(我知道这是错别字,但你来告诉我原来的词为啥成了敏感词)上演一场“武松打虎”。似乎聪明的人、谨慎的人都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

这个计划确实可以最大限度地洗清杀弟不悌的恶名,但是风险的可控性实在太差,从后面故事可以看出,庄公作为内政外交军事都出类拔萃的春秋小霸,他应该会用更稳妥、更果断的手段去快刀斩乱麻。而两次大臣劝他解决共叔段,左丘明笔下庄公笑而不答等表现,我感觉也是他在臆断,庄公之所以不动手,可能就是出于不忍心。

庄公如周,其实是对共叔段的最后考验,给他最后的生机,怪只怪共叔段是一个一条道走到黑的人。如果庄公换成曹操,肯定会把共叔段的儿子也斩草除根,庄公却放过了他,从这一点上看,郑庄公对待亲情,是那种不被逼的走投无路绝不会下死手的人。

另外,共叔段死前说“姜氏误我”,并没有说他哥哥的不是,其人将死,其言也善,从他的内心感觉,哥哥对他还是不薄的,只是他的贪欲和偏向的母亲最终把他送进了坟墓。 

所以,庄公在“悌”上做的已经算是够意思了,古代人在孝悌这些事上,总是以圣人的理想状态要求别人,实在是有点不厚道,都像舜对象那样,我估计,春秋的弑君者至少还要再翻一番!

《周郑交质》

读完后,头脑中浮现的第一个词是“一诺千金”,当然这个故事确是另一个极端。对于信义来说,重要的就应当是它本身,言出必行、一诺千金,不能以其他任何条件作为保证,否则,即使履行了“信”的内容,也难保“义”的伸张。 

互换人质,在春秋战国似乎是常事,但是周郑交质却开启了“君不君,臣不臣”的先河。俗话说,君无戏言,天子向臣下说事情,还要发誓,而且是用自己儿子发誓,可见周天子当时的地位已经不如一个诸侯。

各诸侯之所以对他还客客气气,只不过是谁也不想明显地做出离经叛道的事情。

尤其是后来的五霸七雄,从心底每一个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只是把他当做了号令诸侯的一个傀儡和工具而已。我们一说“挟天子以令诸侯”好像自然就想到了曹操,其实他远不是首创者,春秋战国基本上一直就是这么过来的。

不由得感叹,苦逼的周天子啊!

这也是后来秦始皇废除分封制采用郡县制的原因,中央集权把权力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几百年的分封制,地方势力已经习惯了各自为政的状态,突然到了秦始皇这里,所以都管他叫暴秦,才导致了“二世而亡”,这些都是后话,再扯就更远了。 

对于周郑交质,虽然郑庄公百般推辞,但是最后仍然成为了既成事实,而且还上演了“夺粮”闹剧,虽然最后以郑庄公低头认错告终,也算是给了周天子面子,但是庄公的不臣之状已经十分明显,由此,我们再引出: 

庄公其人(三)——权 

周郑交质的源头起因,还是与第一篇中提到的与庄公弟弟共叔段的“内讧”。《庄公其人(一)》中提到过,郑庄公作为公爵,是应该到周天子那里当差的。

可是庄公清楚的很,身在郑国的母亲和弟弟蠢蠢欲动,只要他一走,江山易主立马可待,所以他一直没如周侍驾。但是领导身边也不能没人啊,于是周天子想换人来朝廷主事,想让虢公来做卿士。

郑庄公听说后就不高兴了,问周天子有没有这事,周天子惧怕郑国势力,忙说没有,还以“换儿子”来发毒誓表明自己的态度,于是就有了周郑交质。 

由此看,庄公是一个权力欲望很强的人,碗里的肉我要吃,锅里的肉也别想跑。其实作为一个合格的君主,这样的想法和做法不但无可厚非,而且是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如果没有点“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警惕性,那就会给那些觊觎权力的人以可乘之机。

皇帝或者说君主这样的工作,是没有做与不做之分的,只有生死之别。我们可以细数数历史上的帝王,没有几个失去位置还能得以善终的,这条路一旦踏上了,是不能回头的。 

在此不由得感叹,实在是高处不胜寒啊,人人都在仰望权力的顶端,而只有顶端的那个人才会感受到孤独与无时不刻不伴随着自己的恐惧。天伦之欢若渴得,何苦生在帝王家啊!

《石碏谏宠州吁》

本篇首要学的便是“教子”之道,“教之以义方”“六顺”“六逆”在我们教育孩子时是应该择善而从、视恶而止的。 

其次,需要我们进行比较的是本篇中的桓公和《郑伯克段于鄢》的庄公。都有一个被宠坏的弟弟,弟弟都觊觎哥哥的王位,本篇只是写到了石碏上谏不纳、教子不成后告老而去,读史料的话,我们会知道,州吁最后弑兄篡位,桓公被杀。 

大家不妨换位思考下,如果自己是当时的一方诸侯,面对这样情形,是做庄公还是桓公呢?在以孝治天下的古代,主流言论一定会批判庄公的不孝不悌,但是从事实角度出发,庄公先发制人,强过被州吁杀死的桓公百倍。

也正是由于像桓公这样让“邪”压倒“正”的事例频频出现,才有了像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的那样“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的乱世春秋。

有时候,正义是需要比邪恶更邪恶的,否则就会让世道更加邪恶,但在为了维护正义而邪恶的路上,有多少能够不忘初心呢? 

突然想起了巫妖王,玩过魔兽的朋友都知道,与天灾军团英勇作战的人类王子阿尔萨斯,曾经是光明与正义的化身,杀红眼之后不也变成了邪恶的巫妖王了吗? 

写到这里,不得不感叹,人性是脆弱的。

讨论话题:

传统孝悌的今日继承;

你怎么看待古代的愚忠愚孝;

从郑庄公“杀弟囚母”所谓的不忠不孝,怎样把握郑庄公这个人物。

打卡集锦

洛克

郑伯克段于鄢

郑庄公真是个厉害角色。从小到大,一辈子都很能摆正自己的位置。该隐忍的时候绝对忍,说白了,装孙子的功夫天下第一。共叔段得瑟了这么多年,从小到大都在母亲的庇佑下欺负他。小时候,他不敢不忍。因为他是倒着生出来的,不受待见。

好容易继位了,年龄太小,加上母亲庄姜是申国的公主,娘家势力太大,一不小心弄不好王位不保,小命还堪忧。只能隐忍到自己实力强大,同时弟弟劣迹昭彰,天怒人怨,才能顺势而动,一举消灭。该怀柔的时候怀柔,收买人心。

后来和母亲庄姜黄泉相见就是如此。其实母子二人的仇恨和矛盾很难抚平,心理的芥蒂不可能消失。是做给百官和天下人看的。还是必须维持国君高大上的形象。还有该强横的时候绝不退缩半步。

从后来的周郑交质,割天子的麦子就能看出来他的枭雄气质。总之,郑庄公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合格的帝王。在极端困难的形势下,出色的完成了历史赋予他的责任。

 周郑交质

周郑交质开启了礼崩乐坏的新篇章。实力决定一切,靠仁义道德和礼法已经无法约束诸侯们的野心和行为。更无法保障傀儡天子的尊严,无法挽回失去的权力利益。

石碏谏宠州吁

对历史背景没大看懂,看得云里雾里,查资料说第一年石碏上书庄公,说了一大堆道理,没有什么卵用。第二年就发生了州吁弑桓公而自立的事件。这里面时间好像不对。上书给庄公,后来庄公死了,桓公继位还做了十几年的国君呀,才被州吁所害。

怎么会在上书的第二年就被杀死呢。石碏这个人是虚伪还是愚忠呢,他所力挺的桓公是个酒色之徒,国政搞得一塌糊涂。他退休在家,丝毫没有稍加制止和劝谏。最后大义灭亲,倒是“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靠这几句名垂青史。

治国理政不行,参政议政也不行。也没教好自己的孩子,最后只能想办法杀掉成全一片忠心,成就大义,也是人间悲剧。

萌~

《郑伯克段于鄢》:历史很久远,有些事也很难考究,就看完这篇文章,想从两方面说一下。

一、我觉得郑庄公为人还是不错的,他处的时代周刚刚进入衰败,过去一些礼仪孝悌的礼法余音还影响着他,我个人觉得他一直没有制止他弟弟是想给他机会,就从他弟弟之前所做就已经称的上“非制也”了。

按照当时礼法应该可以治他弟罪了,他却没有反而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往好了想,其实他也希望他弟弟可以听到这句话从而自己悔过。郑庄公也足够聪明,虽然开始不处罚他弟弟,但是我想他也是做好了最坏结果的准备的,所以他弟弟造反他能从容解决。

二、从“孝”说他,从小不被母亲喜爱,但母亲要求还是答应,直到母亲和弟弟串通谋他王位,估计当时太恨母亲所以你才说出“不及黄泉,不相见也”。

可后来还是有了悔意。所以我觉得他还是深受周礼的熏陶的,但随着周的衰败,这种礼仪也就渐渐消失了,这也是孔老夫子一直想找回的宣扬的。

《周郑交质》:主旨很明确讲“信”的重要性,也是旧周礼所提倡的。特别喜欢“明恕而行”这句,做什么事都需互相体谅。

《石蜡谏宠州吁》:文章很易懂,石蜡对卫庄公提出的教育孩子建议,也是当时的一个标准,有些现在依然适用,不多说。

说一句我喜欢的句子,“若犹未也,阶之为祸”,从古至今我觉得都能警醒我们,做什么事都一样,犹豫不决就是人性的一个弱点,同样也是造成很多事失败的原因。

手残木木

文言文的逐字逐句都值得推敲,尤其古文观止和经典书籍更是如此,开篇的郑伯克段于鄢,以我约等于0的古文功底,虽然第一遍通读并未发现故事的深层次开始高潮结尾和寓意,当时仍觉词汇运用颇为有心,直到逐字推敲,才有点小发现。

题目,郑伯克段于鄢,就点明了一个故事的地点和人物和结局,言简意赅,用郑伯不用庄公,貌似不是那么尊敬,克段,对共叔段直呼名字,克,分庭抗礼中的角逐胜利,在鄢这个地方,仅是题目就给了个不太好的故事,两个不那么正直的人的故事。

事实也确实如此,从春秋时代宫廷内斗就已经如此的令人咋舌,武姜因为庄公的寤生,而心生厌恶,这还是亲儿子,庄公纵容自己的弟弟肆意妄为,算是养而不教也是祸,共叔段咎由自取。其中几个点的用字我很受用。

祭仲劝说后,庄公的:多行不义必自毙和子姑待之,按照小剧本,此时共叔段应该是刚刚被封了太叔并无祸做,作为哥哥却说多行不义,我们拭目以待。后信心百倍的再等弟弟作死,最后终于可以矣。

之后我最在意的一个点是,庄公和武姜的对赋,皆大欢喜,而后一句“遂为母子如初”这个如初,个人理解是母子心底各怀鬼胎的厌恶和猜忌,一下子就鲜明的对比了那个其乐也融融,其乐也泄泄。

从后面的2篇,也得以看出,本就不是什么居心正直的君子,其言也可畏,其行也可憎。江湖沦落,人心险恶,君心也是险恶。

icewanderer

郑伯克段于鄢

本篇是左传中的名篇。古文观止一共十二卷,用了两卷选的全是左传,可见对左丘明是真爱啊。左传全名为春秋左氏传,是春秋三传里最著名的一部。有个词儿叫春秋笔法,在本篇中显露无疑。

同样一件事情,你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述,代表着你对这件事的一个评判。后来有的儒家认为,孔子笔削春秋,可谓素王。可见在儒家的规则里,这是一件多么至高无上的事情。

郑伯克段于鄢,郑庄公明明是公爵,五等爵中最高,为何在此变成了伯?这就是作者对他的贬抑,虽然人家真实历史上该怎样就怎样,但在我左丘明的这本书里,你就降格了。因为你纵容弟弟的恶行,不去教导他学好,反而促成他变坏。

除此之外,我觉得这篇里可能还隐含了几层意思,一个是妇人干政,会带来不好的结果。一个是嫡长子继承制不得破坏。而且,京城大叔做了那么多的准备,最后半点还手之力也无。苦心经营多年,一出城转眼根据地都背叛了,可谓众叛亲离。

要么庄公一早就看透了这个弟弟是个草包,不足为惧。要么就是阴谋论了,看似放纵,背地里不知道做了多少准备工作。

最后的黄泉相见,千古乐道,作为孝道的典范。只不过,经过了那么多的风雨,母子之情,真的还在吗?

周郑交质

周以天子之尊,为了取信于郑国,居然要互相交换人质。再加上此后不久,周郑交战,混战中郑军一箭射中了周天子的肩膀。从此天子这个天下共主算是威风扫地,再无威信可言。春秋五霸,开始依次粉墨登场了。

石碏谏宠州吁

本篇就是教育理念陈述。可见在培养接班人这个事儿上,天朝文化格外的早熟。此时方为春秋初年,这个理念就已经很成熟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人之常情是什么?分寸怎么把握?

编辑:灵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皇图霸业春秋事 28
权力中心的罗生门——郑伯克段于鄢(全)
【老秦人的故事】2、庄公小霸(上)
二 郑庄公:姑息养奸的成就
“郑伯克段于鄢”背后的故事——春秋小霸郑国的历史进程
郑伯克段于鄢: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