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外文化差异大PK

  1. 表达个人观点时

点评:中国人在表达个人观点时,总喜欢拐弯抹角。时不说,却说不是。      不是时不说不是,却总说。看官不如仔细想想自己生活中发生的实际状况。并且,最有趣的是,一个中国人如果像那老外那样直来直去地说出自己的观点的话(如上图所示),则会被认为没有城府,属于直肠子,是要吃亏的。

2.生活方式

点评:中国人非常非常非常喜欢热闹,生活方式在老外眼中看来,就是如图所示,永远喜欢有人陪,永远不喜欢独处。而且,认为一个人总是独处,那这个人可可怜了。老外却正好相反,他们总喜欢独来独往。假如有人总是没有任何目的地,只为陪而陪地过去陪他们的话,那会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个人空间受到了侵害。

3.准时

点评:老外(主要是欧美西方人?)对于时间观念十分强。而汉语里关于时间方面的词句,最发达的就是:差不多,还行,基本上那时间吧,等等。如果与人相约的话,很多中国人最习惯的说法就是:上午吧,下午吧,晚上吧,等等。至于具体几时,则要根据两人对时间的感觉而定。如果与老外相约,则老外必定会加上一句,上午几点?下午几点?晚上几点?等等。不准时以及没有时间观念,几乎可以成为中国人的代名词了。

4.人际关系

点评:看到右边这幅画,我不禁哑然失笑。可不是吗?我们中国人最讲究的,就是关系。过去叫关系,现在有人玩新词,不再叫什么关系了,改称人脉。叫什么也不能改变其本质特征。

5.表达愤怒方式

点评:这两种方式是典型的中外不同方式。老外是我行我素,有怒就发,有话就讲。从这一点来看,老外至少在心理健康方面,比中国人略胜一筹。而中国人从小就被告知,要有涵养,要戒急用忍。

6.排队

点评:这是一个非常非常表面化的现象吧。

7.自我

点评:无语半晌。唉。集体高于一切啊。另外,是谁啊?加一句成语:人怕出名猪怕壮!记得80年代还有一首热唱的歌叫《小小的我》。靠。中国人的自我,能大吗?另外,大那老外那个地步,在中国还有生存空间吗?

8.星期日街景

点评:老外也真是的。我们中国人这么多人,平日里也没有什么乐趣,怎么还不兴趁着周日到外面去凑凑什么热闹吗?要知道,我们这个民族是害怕寂寞的民族,是不喜欢单独行动的民族,是最讲究团结的民族啊。此外,他有没有看过黄金周的盛况呢?右边的图中显示出来的稠密程度,显然不够。

9.聚会

点评:老外永远不会明白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喜欢过春节了,也永远闹不明白为什么中国话里的团圆代表着多么深厚的文化意涵。这不正是一个最好的中国文化图腾吗?我们中国人要什么?不就是要个团圆么!

10.餐馆里

点评:如我前面所说,我们中国人聚在一起图个什么?不就是图个热闹吗?那还怕什么?我们是礼义之邦不假,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不大声地在餐馆,在任何公开场合里大声说话。

11.胃痛的饮品

点评:我们中国人最讲究的不一定是科学,而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话。那就是胃痛时要至少喝点热的。至于为什么?那得问我们的中医去。他们的学问,那真是话到嘴边留半句,深奥着呢。

12.旅游时

点评:其实,这有些冤枉我们中国人。毕竟我们中国人才富裕起来几年啊,终于可以像小日本儿那样了,走到哪里都拍照了。另外,中国人喜欢的不是思考生命的意义,而是到此一游的意义。毕竟,有照片可以说明俺老兄到过什么什么地方了。尤其是去了国外,则更是要用照片说明。

13.审美

欢呼:终…………终于……终于...有了交叉点。中外终于有了交叉点了!完全一样。应该说,是中外男人的审美有了交叉点,似乎更准确些。

14.处理问题的方式

点评:老外则显得非常没有中国人聪明了,在这一点上。我们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圆滑的人了吧。见硬就躲,见困难就颠,见便宜就上,见免费的就疯狂。

15.一日三餐

16.交通工具

(图释文字,上:1970年。下:2006年)

点评:老外这就有点不厚道了。你坐够了汽车了,你现在却跟我们谈什么骑自行车的好处?我们70年代骑自行车是别无选择,是没钱,是没折啊。

17.老人的晚年生活

点评:事实上,今天我们很多老年人也开始的养狗的生活。当然,如果有孙子辈的孩子在身边,还是一件让中国老年人乐呵的事情。毕竟,人间一切皆美好啊。而不像老外那么喜欢独来独往,到了老年,一个人跟个狗相伴,多孤独啊(我们中国人对老年老外的理解)。至于谁得到了更大的心理满足,就看每个人的标准了。

18.洗澡时间

点评:一看这老外就不太懂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要知道,晚上洗澡之后再睡觉,那是一件多么愉悦的事情。而你老外白天当不当正不正地洗哪门子澡呢。不懂生活。

19.天气与心情

20.领导

点评:这是一幅最抓住中国文化特征的图。强力推荐一下。呵呵。不是吗?老外管那白色人称作领导,在西方可以是领导,或玩个洋的,叫“leader”。在我们中国,那叫,那叫父母官,那叫我们的中流抵柱。是万万马虎不得的啊。都是你爹你妈了,人家高那么多,不应该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土妞:老外讨好中国人9种最常见“姿势”
中华文化赋
老外获得中国国籍后,是算哪个民族呢?答案其实很简单
老外看56个民族变装,直呼下辈子想做中国人!
老外:为啥中国人社交头像不用自己照片?卡通头像=骗子?
中国餐桌文化让老外傻眼:中国人真是“太聪明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