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旅达人秀 | 中外丧葬文化大PK
人终有一死,死亡是人类无法回避的事情。人类面对生命的终结重视程度并不亚于生命的诞生。殡葬基于人们认为万物有灵,灵魂不死的观念而产生。人类的丧葬文化甚至可以说不仅是凝聚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和信仰,也体现了那些年代的政治经济发展情况。墓室形制的发展不仅受社会生产能力的影响,还受当时人们生活观念和生死观念的影响。原始社会初期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使用的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因此他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一切还以自然条件为主,墓室形制也就只能是比较简单的样式。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使用的生产工具由最初的石器演进到了青铜器,进一步演进到铁器,从而使得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墓室形制也就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而不同文化时空背景下,人们对死亡的态度(即死亡观)自然各有不同,使得各地的殡葬文化都有其独特性,无法一一赘述。因此本文主要介绍秦汉之际、埃及早王朝至新王国时期(公元前3100-前1069)和十至十四世纪西欧的死亡观和殡葬文化。虽然这三个例子绝对时间并不相同甚至相距甚远,但以秦汉之际为标尺,这两个时空都与之有相似点(当时的古埃及处于专制国家形成的2000年左右和西欧正处于封建社会)。而对比不同殡葬文化的演变轨迹,我们也可以一窥各自的文化。

秦汉时期


不知观众们在参观西汉南越王墓时是否会深究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墓的格局是仿阳宅建造?前室四壁绘有的图画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南越文王要身着丝缕玉衣下藏呢?如果说“功能决定形式”,那么这一个个疑问的答案都是相似的。一是秦汉时期的人们以此来抵抗“死亡”。二是统治者们需要借此来巩固阶级特权。
秦汉时期作为封建时代的初创时期,一系列适应封建等级秩序的礼制规定在此时期创建,丧葬方面的礼制也就有了阶级性。统治阶级为维护等级秩序制订了一系列的礼制规定,这反映在墓室方面便是墓室面积、结构的区分。到秦汉时期,在高规格墓葬尤其是汉代诸侯王墓中,传统的竖穴式墓室转变为横穴式墓室,同时,石、砖室墓开始盛行。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墓道
南越王墓因为其墓主人南越二代王身份尊贵,墓葬规模自然也大,建筑、随葬品精致。这俨然是南越文王的一座地下宫殿。前室象征着华丽的朝堂,两侧东西耳室存放着宴饮礼器和日常用品;墓室后半部分则是南越文王的寝宫,两侧是后宫姬妾和奴仆的居所,最后则是御膳房。功能齐全,是前世王宫的具象体现。在此时期,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灵魂观念到秦汉时期有了较大发展,它与阴阳五行学、谶纬迷信、神仙方术相结合,使此时期的人们追求长生,上至帝王贵族,下至普通百姓,都向往长生不老,祈求在死后能够升天成仙,同时更加注重对死者的敬畏与侍奉,厚葬风气盛行。

南越王墓结构示意图

受当时人们“事死如事生“的生死观念的影响,于是便出现了刻画着升天成像图像的画像石墓、画像砖墓。墓室内部有大量反映现实生活和死后成仙的图画,如汉代盛行的画像石墓、画像砖墓等,其刻画内容都有死者升天成仙的景象。南越王墓便是这样一座带有彩绘壁画的墓。前室绘制的红黑两色相间的云纹团寓意“魂气升天”,体现了南越王祈求死后能成仙永生的美好愿望。

南越王墓前室壁画

两汉时期统治阶级用玉衣作敛服,一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身份地位,而且迷信于玉能防腐,欲通过玉衣保护来保存尸骨不朽。首先,中国的“玉文化”源远流长,原始先民崇拜玉、春秋诸子辩论玉、大汉天子痴迷玉……从新石器时代早期绵延至今。中国古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灵气的结晶,与国家的神权政治息息相关。根据考古材料,玉衣制度最迟在西周萌芽。从一开始的“玉覆面”(即只覆盖面部),到“玉衣套”(只有如头套手套脚套等若干部件),再到完整的玉衣出现体现了古代生产力的逐渐发展。
▲ 玉覆面(长清区博物馆藏,早前于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齐鲁汉风》中展出)
制作玉衣工序繁杂,材料贵重,因此也只有王公贵族才能负担得起,东汉时更是发展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使用玉衣的等级制度。规定身份不同,使用的线缕也有差别,皇帝、皇后可以使用金线缝制的玉衣(即金缕玉衣);诸侯王、第一代列侯、贵人、公主使用银缕玉衣;而大贵人、长公主使用铜缕玉衣。当时僻处南陲的南越国虽然与汉王朝分庭,但在许多方面却刻意模仿汉制,所以南越国贵族死后用玉衣作丧服是不足为奇的了。 

南越王的丝缕玉衣

古埃及


古埃及的金字塔也从来不是一日建成的。在早王朝时期(公元前3100-前2700年),埃及王族以及高官贵族的陵墓叫马斯塔巴墓。马斯塔巴墓有地上和地下建筑两部分,高等级的马斯塔巴墓地上建筑规模大,并且是用砖建成的。同时,在墓旁还会建造殡葬庙,将祭祀建筑和墓地合二为一。这一时期墓内的随葬品大多都是日常生活实用器,因为这个时期的古埃及人相信“逝者在进入另一种生存状态时仍会与他在世时有相同的需要,深圳会如在生时一般生活起居。”

马斯塔巴墓示意图

到古王国时期,埃及人盛行太阳神崇拜,相信灵魂不死,与神共存。他们将对来世永生的宗教思想具体实践在王陵的外观结构上。王陵采用象征永恒的坚固大块石材,呈现多层向上缩小的方形式建筑,陵墓不再是仿造王宫,而是强调高度和向上飞升的特点。到了国王胡夫时期,王陵发展为我们熟知的金字塔样式。这时的金字塔包含了一种信仰,即“已故的王和神被视为一体”。将神权和王权联系在一起,由此强化了王权。这一时期的墓葬内容更加丰富,有死者雕像、门、墓碑和壁画等。雕像象征着死者的身体,是死者复活的一重保障——如果原本供死者复活后使用的躯体木乃伊受损的话。门象征着死者复活后可以从门中回到现世。壁画内容多是死者日常生活的场景,具象地表现了死后生活的世界。

胡夫金字塔

然而,“太阳来世”只是为王侯准备的,大多数人无权无力进入。因此,另一种来世观的存在便很有必要----奥西里斯来世。奥西里斯原是一位贤明的国王,后被塞特碎尸并投入尼罗河,其妻子伊西斯收拢了他的尸体,并在太阳神的帮助下复活了奥西里斯。奥西里斯后来成为地下世界-冥府的统治者。奥西里斯来世观在古埃及的民间盛行,认为人死以后群居在地下世界-丘壑之间、沙漠之中和芦苇丛生之地,是生前世界的延续。
到了古王国第五王朝时,金字塔的修建进入了低谷。而新王朝时期(公元前1567-前1085)的统治者们完全摒弃了金字塔这样的地上建筑,开始在山谷中开凿洞穴作为陵墓,将墓和祭祀庙分离。而墓中的随葬品和壁画更加侧重于对地下世界具体的描绘。古埃及墓葬的演变体现了两种来世观的并存交融。而奥西里斯来世观在后来主导了古埃及墓葬的形式也反映了现实中王权的衰落。人们更加崇拜奥西里斯并希望死后进入奥西里斯王国,因为“奥西里斯的不死之门向王族之外的人洞开,不再根据一个人的财富和社会地位决定能否进入。”但不论古埃及人的来世观如何摇摆变动,他们的目的始终是对抗和拒绝死亡,不管是死后与神共存还是在冥府继续生活,他们都是为了追求生命的永恒。

西欧


提到欧洲的古墓葬,我们也时常有这样的疑问:与国内层出不穷的古墓被盗现象相比,欧洲为何几乎没有盗墓现象出现呢?

这就不得不提基督教了。

讨论中世纪的西欧无法避开基督教,它对西方文化的各个层面都影响深远。而和中国历来重生轻死不同,近代启蒙思想以及科学理性思想兴起以前的欧洲视死为永生的开端。于那时的基督徒而言,死亡不是悲剧、黑暗和终结,它仅仅是生存锁链的一个标志:伴随着现世生活的结束而来的是死后的永生。他们并不害怕死亡本身,而是惧怕死后灵魂因为现世的罪恶而受到惩罚。
十世纪的欧洲陷入了一个政治混乱时期,海盗时代来临,维京海盗和东欧马扎尔人的入侵使得西欧人再次处于乱世之中。而现实尘世的混乱正好为基督教死亡文化的发展完备提供了机会。从早期的地方仪式发展到中期高卢(爱尔兰)-罗马仪式的整合,最终西欧统一的基督教死亡仪式在罗马教皇的中央权力日益强大的12世纪正式形成。时代的苦难加剧了人们的厌世思想,他们淡薄尘世的欢乐以期盼死后获得救赎。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基督教葬礼提倡从简入殓,但却有许多死亡仪式, 在许多方面反映了宗教的期望。基督教的墓葬少有贵重陪葬品,盗墓贼自然也很少出现。
对于基督徒来说,只有做好死亡的准备,经过末日审判,灵魂才能升入天堂。为了缩短在炼狱里的时间,死亡仪式从临终之时就进行了。临终者必须在教士的帮助下进行死前的忏悔以获得上帝的赦免。祈求了上帝的宽恕、获得了教士的安慰后,临终者如获重释,可以宽心安静地等待死亡的降临。其后,神父和临终者的亲人朋友一起为其祈祷、朗读圣经,让临终者感受到亲朋、教会和上帝的爱与支持。此外,还有“傅油礼”。这几乎就是死亡的宣告,同时也强调了罪之赦免。这一系列仪式可以说是欧洲临终关怀的前身,让临终者正视了死亡,获得内心的安宁。将人们从死亡的恐惧中解放出来,坦然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死者确定死亡后,教会人员会从家人手里接管遗体并做弥撒和进行夜间守灵,以免死者灵魂受到盛住的干扰。遗体会被放入棺材中,保护死者肉体免受侵害。贵族的棺木还会有精心的装饰,但是教会不提倡放置陪葬品。这可以视为死者以及不受性别阶级的影响,从尘世中转移到没有这些限制的天堂之中。但是亲人还是会将一些物品,如耶稣像或者是具有防腐作用的乳香瓶,放置到棺材里以陪伴死者。10世纪的基督教徒的墓普遍有墓碑,用于标记被埋葬者姓名,这一做法源自古罗马的风俗。

10世纪的欧洲墓碑

贵族和上等教士都希望被安葬在最神圣的地方——教堂内。平民也会选择教堂周围的庭院作为安息之地。墓地的位置不仅有一定的宗教内涵,还有社会意义,代表着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和财力。教堂大殿、后殿以及圣人骸骨旁是很多贵族的选择。意识形态与社会建构之间存在明显的张力。死后所有基督徒都是平等的观念,“富贵不贫,男女不平等,但耶稣基督中的所有人都一样”解释了埋葬的简单性和尸体的赤裸性。但是,在教堂的空间中没有这种平等主义的思想盛行。从墓地的选择便可以看出权力等级的压制。如此看来,三种文化中不同形式的墓葬,都带有展示阶级权力,维护自己特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习文.从古代埃及人的墓葬看其生死观[J].贵州社会科学,2014(08):38-41.
[2]石庆海. 基督教死亡文化的演变:1~17世纪[D].华东师范大学,2004.
[3]张超. 秦汉时期的丧葬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4]王音.生死之事:古埃及早王朝至新王国时期的葬俗之变[J].美成在久,2020(01):60-71.
[5]张文华. 中世纪晚期西欧殡葬文化浅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3.
等等……

编辑:霍雨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世国宝全档案:盗墓贼为何不屑价值连城的金缕玉衣?(图)
古埃及人“灵魂不灭”的来世观
古埃及重大发现,丧葬文书年代将重新改写
中国丧葬礼仪
唐代镇墓兽——对盗墓者的实物诅咒。
丧葬习俗:墓葬形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