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修车工逆袭重庆首富,中国最传奇“车王”,最大遗憾曝光!

原创:小马哥

来源:每天学点经济学(ID:jingji0935)

川流不息的嘉陵江,见证了无数浮沉往事,大浪淘沙,能记住名的,终是寥寥。宗申集团董事长左宗申,或许算一个。这个从修车工逆袭成重庆前首富的传奇人物,曾一手缔造了百亿摩托帝国,如今年逾古稀他,却遇到了平生最大的“麻烦”……

01,一口“软”饭,价值3.6亿美元

左宗申1952年出生于重庆,自小父母双亡,与弟弟左宗庆相依为命,17岁初中毕业下乡插队干了几年活后回到重庆。为糊口,还曾干过瓷厂烧窑工。

1979年,左宗申身揣5000块,跟妻子下海干个体。苦于没一技之长,干啥啥不成,折腾到最好兜里只剩2000元也罢了,而且还丢了心气,整个人也开始变得颓废,当时左宗申老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得学点本事才能养家。

赶巧左宗申的大舅子在重庆开了个做摩托车维修店铺。生意还不错,架不住老婆的一再劝说,左宗申厚着脸皮拜自己大舅子为师,学起了发动机修理。不出3年,他的实操能力进步飞速,已经可以出师了。

1982年,他花了5000元,在巷口处开了一间摩托修理铺子。开始了独挡一面的创业生涯。凭借着已经成熟的维修功底,和爱钻研的精神,他铺子的生意越做越大,短短几年就赚到了小10万块。

“只要车子从他身边经过,一听发动机的声音,就立刻能知道这部车的发动机情况如何”

——他的技艺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1990年,一次偶然机会,他看到朋友的摩托车厂生意很好,但就是不提高产量,卖光就拉倒,疑惑不已的他遂问到,为何放着大把的钞票不赚?他朋友也是个直性子,坦言是因为发动机产能严重不足。

意识到商机的他还专门去做了全国摩托车厂的市场调研,发现确实如他朋友所言,发动机供不应求,于是他心一横,决定不错过这次机遇,要大干一场。

1992年,左宗申拿攒下的20万和跟亲朋友好借的30万元共计50万本金,成立了重庆宗申摩托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1993年,政策春风吹到,国家允许私营企业进行发动机的生产研发,这把左宗申高兴坏了,早已经证件齐全的宗申,快马加鞭开始了发动机的生产。赶上了摩托车市场壮大的风口,那几年宗申单凭卖发动机就赚足了第一桶金。

有了利润保障后,左宗申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彼时不满足于单吃配件蛋糕的宗申,已经顺利转型为一家摩托车整车制造企业。此后几年,顺风顺水,宗申也成了闻名全国的摩托车品牌。

2002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出炉,50岁的左宗申以3.6亿美元的身价排名中国大陆100富豪榜第12名,排名重庆第一名,至此,这个吃“软”饭,靠娘家人崛起的重庆汉子走上了人生颠峰。

02,兄弟反目,女儿“出逃”

很多人的意识里,觉得夫妻也好,兄弟也罢,都是能同甘不能共苦,但事实上,大多相反,宗申的业务越做越大,公司运营一片向好之际,左宗申的亲弟弟突然“愤而辞职”。

2003年2月,宗申集团副总裁左宗庆突然离职,“首富兄弟分家”的新闻一时闹得满城风雨。兄弟不合,大闹分家的传言四起,真相究竟是怎样呢?

从宗申股权结构看,左宗申占80%,独揽大权,老婆袁德秀占10%,两个大小舅子袁德山和袁德荣各占4%和3%,亲弟弟左宗庆仅3%,照此看来,股权比例过低,或是引发弟弟不满的诱因。

 左宗庆

左宗申技术流,左宗庆交际流,在宗申的业务开疆扩土中,左宗庆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彼时的营销一把手左宗庆,相继拿下了宗申的自营进出口权,并组建了宗申进出口公司。宗申产品一度出口到10几个国家。并且成功为宗申引入现代化的物流运作系统。可以说他为宗申立的功远3%的股权是远不相匹配的。

所以,最后亲兄弟明算账,套现走人,也似乎就在情理之中了。

弟弟“出走”后,左宗申也开始了对自己的反思,父母去世得早,自已年长弟弟10几岁,长兄如父,这么多年都一路打拼过来了,如今日子过多了,怎么还闹起不和了呢?

左宗申终于意识到,自已给到弟弟的确实太少了,2008年底,左宗申把宗申机车工业制造有限公司“送”给了弟弟左宗庆。左宗庆也在出走6年后,回归宗申。

分家风波至此结束,同年,左宗申还当上了全国政协委员,一时风光无限,就在左宗申以为宗申能再次腾飞之际,愈发严苛的“限摩令”差点让宗申停摆。

“168个城市限摩,涉及人口大概5亿,把我们干掉了”—左宗申痛心痛心限摩令,大吐苦水。

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经有168个城市“禁摩”、“限摩”这让主营摩手车业务的宗申元气大伤,于是左宗申及时调整策略,中国这么多城市不让骑摩托车,那我就要保住海外市场,毕竟宗申的出口国均不限摩。

可是,仿佛世界都在跟宗申作对,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宗申的订单暴降6成!海外业务几近停滞。国内销售也大幅下滑。

产线开工不足,员工没活干,危机从宗申内部逐渐蔓延,大难当前,左宗申发起了一系列自救措施,包括发展宗申车队、在越南开发矿产、开发房地产和涉足金融等。不过,跟那些“蒙眼狂奔”的大佬们不一样,左宗申还是及时学会了刹车。

 “中国龙,宗申梦”

2009年,这些多元化业务项目要么被暂缓,要么被叫停,左宗申还是回归老本行,专攻摩托车制造。这让他的“小金库”没有被挥霍一空,不过限于大环境,禁摩令和限摩令一直没有被取消,而且彼时的提高出口退税率也进一步压榨了企业的利润率。

不过,尽管业务发展重重阻碍,左氏家族还是把财务做得极其出色,就这样,宗申依然每年有小几十亿的进账,比很多上市公司强。

不过,不差钱的左宗申此刻最大的烦恼也出来了,宗申集团该交给谁来继承?

2021年,左宗申70了,宗申集团虽然没有当年的景气,但盘子依然很大,如果找不到好的接班人,左宗申是不放心退休的。

 

“实在不行,我就把它卖了”—左宗申曾悲观感慨!

为何偌大的宗申集团,里面就没有一个合适的接班人?这就要从左宗申的独女左颖说起了。

左颖几乎就是一个“ABC”,高中和大学都在美国读的,2007年大学毕业时,被父亲苦口婆心劝到宗申“上班”,但左颖已经习惯了美国的环境与生活方式,即不喜欢重庆,也不喜欢待在宗申。只在宗申待了不到一年,就又逃回了美国。

 并且和当时的美国男友结了婚,开始了环游世界的浪漫模式,不差钱的她,当然也不缺挣钱的门道,对家族实业没兴趣的左颖,却是个炒股好手,她在股市里就轻松赚到了很多人工作几十年都赚不到的收入,所以,继便不回国继承家业,不拿父亲左宗申一分钱,她也是衣食无忧的。

左宗申早已看透了这一点,明白了强求无用,所以才有了前文的感慨,只是一想到,自己一手创办的家业就要后继无人,不免伤感,这大抵也是左宗申这个老炮此生最大的遗憾了!

03,尾声:宗申,其实赢了

我们见证了很多家族企业的兴衰浮沉,里面大多是创始人自已的原因,而宗申可能是个例外,它确实很好地诠释了,一个企业要想基业长青,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左宗申在“天时”不利的情形下,还能让宗申集团保持年逾10亿规模的盈利,已实属不易。

君不见,昔日摩托三巨头的另2个力帆和隆鑫通用的下场?一个破产重组,一个负债上亿,一地鸡毛令人唏嘘不已。

左宗申最“惨”也不过就是没人接班而已,左宗申的经营与管理是没有问题的,没有那么多的商业神话,但宗申的发展轨迹,堪称传奇。创业难,守业难上难,昔日的摩托头牌,在重重难关下坚守到今天,依然呈现出勃勃生机,这难道不是商业奇迹?

某种程度上,宗申的家族围城,不是桎梏,而恰恰是宗申的避风港湾!世界没有雷城,多年后,左宗申或许最后仍找不到接班人,带着遗憾阔别。但嘉陵江畔,左宗申的故事会继续流传……

参考资料:

1,左宗申:较真的“左师傅”成就一个宗申集团—三轮车界

2,企业家之左宗申:执着于制造业—全球摩托车网

3,宗申产业集团董事长左宗申“禁限摩”提案—机车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修摩托车起家,打拼几十年让他成为首富!却无奈家族无人接班
他靠5000元起家,成为摩托车界的“教父”
左宗申
男人至死是少年,文艺生尹明善遁入养老院,理工男左宗申走进新天地
妻子劝他学修摩托,如今拥有百亿的上市公司,但女儿却不愿接班
中国摩托车领域的昔日霸主-聊聊嘉陵(2/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