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札记】绝美葬花吟 唱出哪些悲情 芙蓉女儿诔果真是写给晴雯的吗 晴雯与黛玉有什么关系 周会涛

《葬花词》和《芙蓉女儿诔》

周会涛

《葬花词》和《芙蓉女儿诔》,可谓小说《红楼梦》前期和后期主题思想表达的最高潮,是故事发展的两个顶点。

 先说《葬花词》。《葬花词》第二十七回中女主角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古体诗。此诗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示了黛玉在冷酷现实摧残下的心灵世界,表达了她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焦虑体验和迷茫情感。它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曹雪芹借以塑造黛玉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全诗抒情淋漓尽致,语言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满篇无一字不是发自肺腑、无一字不是血泪凝成,把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

初读《红楼梦》的人,对这个情节甚是不解:花开花谢本自然界司空见惯的现象,林妹妹即使再怎么多愁善感,也不至于对为纷纷的落花痛伤情怀吧。为落花缝锦囊,为落花埋香冢,还要悲哭,还要作诗,实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荒唐"举动。究其前因后果,不就是大晚上的她到宝哥哥那里去,人家的丫鬟赌气没给她开门这点事嘛,以后把事弄清了,解释开了,向她道个歉什么的不就得了。况且你看她那痛不欲生的样子,值得吗?再说了,她自打来贾府后,贾府上下对她众星拱月,老太太更是疼爱倍至。每天锦衣玉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和姐姐妹妹们在一起也不能说不融洽,这样痛彻心扉的感受到底源自何处呢?

我们不妨从林黛玉的前世今生谈起。关于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前世姻缘,书中一开始便以“木石前盟”先声夺人了,林黛玉的出场,也便自然也就是“木石前盟”故事的延续。林黛玉是母亲贾敏去世后投奔贾府的。从血缘关系看,贾敏是贾母的独生女,黛玉又是贾敏的独生女,何况贾敏先贾母而亡,留下这唯一的骨血依托于外祖母,自然是极亲的贾母疼爱林黛玉。本来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还在,林黛玉还不算无家可归,因此贾母把林黛玉寄托到自己身边抚养,完全是有着一定用意的。她必须为林黛玉的未来考虑,在她看来,要让自己的外孙女不受气、幸福,宝玉是可以托付终生的最好人选。贾母一生最为牵挂的,就是宝玉和黛玉,尤其是黛玉,因为她父母双亡,无依无靠,因此,黛玉的未来早就已经成为老太太的一块心病。而把黛玉托付给宝玉,在贾母看来是最妥当的,黛玉的下半生就有了依靠。我们甚至可以认为,从贾母决定接林黛玉来贾府居住的那一刻起,她就已经在为宝黛的最终结合打基础了,她原本就是“木石前盟”的策划者。这一是人之常情,再者从与前面“木石前盟”的故事衔接看也完全吻合的。这一点,冰雪聪明的林黛玉怎么会猜不透呢?要不然她怎么会在与贾宝玉头一次见面的那一刻便如此似曾相识,一见钟情呢!

然而,事情果真如她所愿延续下去吗?非也!头一次进贾府,众人因为老太太疼爱黛玉的缘故,都表现得十分热情。然而,林黛玉不可能看不出王夫人对她的怠慢,也不可能听不出王夫人说自己的儿子是“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是告诫她离自己儿子宝玉远点的暗示。初来乍到的她,面对王夫人的配房周瑞家的送来的薛姨妈的宫花,再怎么说都应客气一番的。她的冷言冷语难道仅仅是小肚鸡肠的赌气?还是听听周瑞家明显具有挑逗意味的话吧:“各位都有了,这两只是姑娘的了。”在黛玉冷笑发过牢骚之后,再看看周瑞家的态度,既不解释,更不赔礼,而是“一声儿不言语”,大有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的意思。试想,没人撑腰,她敢对新来的主子这样无理吗?黛玉一来,薛宝钗也就接踵而至了,而且是在王夫人“每每带信捎书,接咱们来。”的一再催促下赶来的。薛宝钗选妃未果,贾宝玉自然就成了她维系家族利益的婚姻目标。于是,在王氏姐妹操作下,由薛家母女和宝钗的贴身丫鬟婴莺儿共同导演了的一出围绕宝钗所带项金锁的字展开的所谓的“金玉良缘”的传说,很快就在贾府传播开来。对于无话不谈的宝黛,薛家母女以及莺儿的对话全过程,宝玉不可能不跟黛玉讲的。面对暗流涌动,危机四伏的困境,面对爱情的渺茫,面对贾府人情的淡漠,勾心斗角,以及面对之后父亲去世给她带来的精神创伤和寄人篱下的愁苦,一个弱不禁风、体弱多病的小女子,怎堪忍受如此巨大的压力呢?“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不正是这种境遇的真实写照吗?而被晴雯把她拒之门外,只不过是一个情感爆发的突破口罢了。繁花,盛极一时,正像她现在的青春岁月,也正如贾府一时的繁盛。然而黛玉明白,贾母总有一天会死去的,到时她的境遇,也会像这满地的落花一样,任人践踏了。“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黛玉此时的心情,恐怕只有她自己能够清楚了。这样看来,《葬花词》是林黛玉悲剧命运的一次大写真,是她悲剧爱情的大序曲的前奏,是故事前半部分的一次高潮。

事实证明,黛玉的担忧不是空穴来风,之后的由王夫人和贾元春幕后操纵的清虚观打醮事件,便把“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的矛盾推向了高潮。小说第二十九回,贾妃要贾府到清虚观打三天平安醮,顺带着把端午节的礼物也送来了,其中宝玉和宝钗的就是一样的。非但如此,打醮期间张道士“突然”向贾母为宝玉“提亲”。说是一户人家的小姐“今年十五岁了”,而且“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得过”宝玉。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就在小说第二十二回,薛宝钗刚过了十五岁的生日,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巧合”,而且宝钗的模样智慧、薛家的根基家当,当然也配得上宝玉和贾家。这不是暗指宝钗又是指谁呢?面对咄咄逼人的气势,面对贾府强大的“王氏集团”突然发难,多亏足智多谋的贾母(黛玉的保护神),临变不惊、力挽狂澜。凭她在贾府中难以企及的威望和超人的智慧,在众目睽睽下,以“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得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穷家子,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难得好的。”委婉回绝,还把薛宝钗排除在宝玉结缘的条件之外,一场蓄谋已久的“金玉良缘”阴谋被在不动声色中平息了下去。

然而,王夫人并未甘心自己的失败,在宝玉的恋爱婚姻问题上,她绝对是坚守自己的底线的。面对宝黛日益加深的情感,面对贾母的暗地纵容,面对就连亲侄女王熙凤都因嫉妒薛宝钗的才华和为人,怕有朝一日大权旁落,也倒向了“木石前盟”一方的现实,王夫人很是恐慌。她曾让自己的妹子薛姨妈以给黛玉保媒的方式探听虚实,结果非但没有遭到任何形式的婉拒,反而被紫鹃将计就计将了一军。王夫人终于忍无可忍了,不得不绝地反击了。反击的借口:绣春囊事件;反击的方式:检抄大观园;反击的突破口,贾母安排在宝玉身边的丫鬟晴雯;反击的理由,“莫须有”的“狐媚子”形象;反击的目的,让贾宝玉离开大观园的姐妹,实际上是离开林黛玉。因为她拿林黛玉没办法下手,才拿晴雯开刀,杀鸡骇猴。一个青春妙龄少女,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活生生被屈辱而死。

晴雯,无论从相貌、气质、性情还是宝玉知己而言,都类似林黛玉,这是大家公认的。第六十三回,林黛玉抽到的是芙蓉花签,当时众人笑说:这个好极。“除了他, 别人不配作芙蓉。”芙蓉一花,自古文人喜之有佳,周敦颐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此花借指黛玉再也合适不过。而七十八回中,“宝玉一心凄楚,回至园中,猛然见池上芙蓉,想起小丫鬟说晴雯作了芙蓉之神,不觉又喜欢起来,乃看着芙蓉嗟叹了一会。忽又想起死后并未到灵前一祭,如今何不在芙蓉前一祭,”便作起了书中最酣畅淋漓的一篇文章《芙蓉女儿诔》,以此来祭奠晴雯。这篇诔文中贾宝玉以炽烈的情感、生动的比喻、形象的叙述,回想晴雯在世时,黄金美玉难以比喻她品质的高贵,晶冰白雪难以比喻她心地的纯洁,星辰日月难以比喻她智慧的光华,春花秋月难以比喻她容貌的娇美。所以姊妹爱慕她的娴雅,婆奴敬仰她的贤慧。贾宝玉用最美好的语言,热情赞颂这个"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被迫致死的女婢,他以无限惋惜的心情,追忆了自己和这位女婢近五年八个月的生活、游处,同时又以无比激愤的语言痛斥、责骂了那些制造悲剧的当权者和那些卑鄙无耻的奴才。念毕祭文,黛玉忽从芙蓉中走出,依旧弱柳扶风,但缺少了酸醋之意,一心为宝玉修改语句,共祭晴雯。此情此景本应属于宝玉与晴雯二人,但黛玉的到来不但没有破坏那原本孤独缺有神圣的之景,反而更则加了祭文背后的真挚与凄凉。两位芙蓉花使,其一生,其一死,正构成了道家学说的生死之论,正所谓“生也茫茫,死也茫茫”生死本无界限。但此情此景之中从芙蓉花背后走出的不是黛玉而是其他的女子,显然就不符合那一个氛围了,这亦是作者有意安排。

《芙蓉女儿诔》与其说是给晴雯的悼词,不如说是给宝玉和黛玉的婚姻彻底敲响了丧钟,也为林黛玉的悲剧命运敲响了丧钟,更为大观园的青春梦想,为贾府的繁华时代敲响了丧钟。《芙蓉女儿诔》,是《红楼梦》后半部分的一个高潮。

作者简介

周会涛 ,从事小说创作与红楼梦研究。书法作品多次获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黛玉知晓袭人与宝玉云雨情,不吃醋反恭喜3
漫谈红楼梦 - 底迟集 - 个人文集 - 明鉴阁 学习文史知识|弘扬中华文化|整合网络资源...
红楼中设定是人人都爱薛宝钗,但是除了黛玉之外她也不喜欢薛宝钗
红楼梦里,王熙凤为什么更愿意接触林黛玉而不是薛宝钗
《红楼梦》中黛玉为什么比宝钗更完美?
梦里红楼——“真”的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