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少年的你》刷爆朋友圈:如何避免养出霸凌者和被欺凌者?

尼采说,这个世界,无人可以被指责;

韩寒说,他人即是自己,自己终是他人
昨天,去看了电影《少年的你》
看的过程中几次流泪。
在我看来,这是部具有反思意义的教育电影。
老师、家长、青少年都值得刷一遍。
尤其是陈念、魏莱,给我很多的触动。

 

好学生胡小蝶是校园欺凌的受害者,

被以魏莱为首的欺凌小团体百般刁难,最终不堪忍受屈辱而选择自杀。当大家都在围观拍照看热闹的时候,陈念是唯一一个给她盖上衣服保护她最后尊严的人。

然而胡小蝶的自杀也令她成为下一个校园欺凌的受害者。

 

上排球课被同学孤立,走楼梯被推下台阶,回家的路上被人围堵着拳打脚踢,被剪头发,被拍裸照……但她仍然坚定地相信,考上北京的大学,这一切都可以结束。


有人说,小北是被欺凌者的希望。
但为什么小北和陈念的结局并不好呢?
虽然影片最后的彩蛋照顾了观众,给了他们一个岁月静好。
但是在我看来这部电影除了让校园凌霸的话题再次走入大众视野外,并没有告诉我们当孩子成为欺凌者和被欺凌者时应该怎么办?
正如影片中,老警察说的那句话:“人长大了,才学会同情。”还有郑易说的那句话:“没有人会对别人这样,我们不会,但他们会,他们是少年。
 


他还举了一个例子。
有一个孩子被很多孩子打死了,最后警察问那些孩子时,他们的回答“根本不知道人可以被那样打死。”
在少年的心中,他们对死亡的概念是不成熟的,亦不知道如何处理负面压力。

那么我们如果避免“霸凌现象”的发生呢?
从客观来讲,校园霸凌行为的发生,是家庭教养方式不恰当、学校德育不足、社会监管和法律的不健全的恶果。
我相信每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霸凌者,或者成为一个被欺凌者。
这篇文章我们会从家庭教养方面去分析如何避免悲剧的发生,
希望给父母一些启示。
01
为什么她们会成为霸凌者?
先来讲讲影片中霸凌团队老大,魏莱,长相甜美,家庭优渥。
如果不是一个霸凌者,她应该拥有白富美的生活。但是为什么她会变成了霸凌者了呢?

从家庭因素看,当魏莱被警方列为嫌疑人问询的时,她的母亲无底线、无原则的为孩子狡辩,甚至指责受害者“孩子心理素质怎么那么差?”“受害人的家长素质差”。
由此,可以推测出魏莱母亲的教养方式是:无原则、无底线溺爱。

而从魏莱和陈念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她的父亲因为她之前问题,已经一年没有跟她说话。
可以看出魏莱父亲对她的教养方式则是:冷暴力,甚至有可能暴力的对待过自己的女儿,简单粗暴的方式。
这样的教养方式,让她觉得可以通过金钱就能解决任何问题,让她遇到问题通过欺负弱小得到内心的满足。
但正是如此让她走向死亡。


那么在霸凌者团队中的其他跟班呢?
影片中没有过多展示其父母,但原著《少年的你,如此美丽》中一段话:“人类就是这样一种很奇怪的动物。很多时候,我们并非眦睚必报,我们只要一个教训,一个惩罚,一个发泄纾解我们不公遭遇的出口,哪怕只是很小的一个口,都能轻易被安慰。
我觉得可以诠释。
 
在社会心理学中这属于“挫败-攻击理论”,即:当个体遭受挫折又不能对引起挫折的对象直接攻击时,可能会对另一个目标表现出攻击行为。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反对惩罚、挫折、打骂教育。


一个孩子之所以成为霸凌者,就是因为她从小经常亲历暴力、目睹暴力,就像霸凌者团队中一个女孩,在被学校停课后,她父亲一边求老师一边当着众人的面给了女儿一巴掌。

在暴力环境中生存的孩子,她体内聚集了强大的负压力和施害能量,她不能反抗自己的父亲,只能向那些“软柿子”来发泄自己之前所遭受的挫折。
02
为什么她有一副被欺负的脸?

这几年校园凌霸事件频繁曝出:

2019年6月太原师范霸凌

6.24延庆二中校园霸凌事件

云南建水校园霸凌事件

 温州校园霸凌事件
……
只要在百度里搜索这些关键词,
你能看到很多令人震惊的新闻和霸凌手段,让人愤慨又心痛。

在挫败-攻击理论中,“另一目标”就是俗称“寻找替罪羊”。
替罪羊通常具有软弱性和特异性
在校园中表现的胆小、内向、不善交际,或长相、行为特异(有可能极好也有可能极差),被人排斥的学生总是成为欺辱的对象。

比如影片中的胡小蝶,她是校花同时又是学霸,但是性格又软弱,所以很容易成为受害者。
比如崔雪莉公布恋情后,开始拒绝清纯人设,衣着性感、不喜欢穿内衣、po出各种怪异私人照片。在大家眼里举止特异也容易变成被群起攻之的目标对象。

所以她被定下的“罪名”是,不得体,不端庄,不清纯
很多新闻稿件指明她是“抑郁症自杀身亡”。
但是在崔雪莉死前,网友对她的评论是“这女人真恶心”、“骗子”、“放荡”网络上键盘侠用言语组成的恶意,甚至比电视剧里描述的“浸猪笼”更可怕百倍。
雪莉与其说是抑郁自杀,不如直接说是“网络霸凌”导致自杀

03
被霸凌的孩子怎么会走向死亡?
事实表明被欺凌过的人,很容易抑郁自杀。
佛洛依德认为人有两种本能: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其中死的本能指向内部时会折磨自己、甚至自杀。

“我做了什么,你们要骂我呢?”
不久前的采访中,雪莉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她不太理解,但对所有人说:“多爱我一点吧。”

我相信,那些在校园里被霸凌的人也曾说过这样的话,
求求你们放过我吧!
滑稽的是在她死了之后,有三句话刷屏了:
当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当你开始死去,全世界突然爱你。
骂她是荡妇的人此刻正混在人群里为她惋惜,明天太阳升起来,他们开始寻觅下一个猎物。

拾遗的作者说,我很反感这三句话。
因为在一个人死后说这些话真的没有任何意义。

知乎上一位被施暴者在成年之后回忆起校园暴力:整整十五年,在那一间我被他们殴打的教室中,他们欺凌完我顺利离开,只有我,被无尽的恐惧困在里面,十五年都没有走出来。

04
霸凌者的家庭教育问题出在哪里?
根据“挫败-攻击理论”我们得出,孩子遭受挫折,遭受暴力或者长期目睹暴力,而又不会正确的发泄自己的挫败感。
所以父母要在教养孩子的时候,要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疏导负面情绪的方式,杜绝暴力解决孩子的问题。

父母要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气质,不同性格的孩子引导和教养方式会略有不同。

要明白什么是爱,而不是“溺爱
溺爱是以你为标准的为孩子好,而真正的爱是以孩子成长、成人为标准。
比如魏莱,她的母亲就是无条件溺爱者,一味地狡辩、推卸责任并且善于用钱帮助女儿解决问题,导致魏莱成为一个“小霸王”。
她的母亲犹如一个温室,把魏莱养成一个冷漠、以自己为中心的霸凌者。
05
什么样的教育能让孩子免受霸凌?
在前面我们分析了那些人容成为被霸凌者,软弱性和特异性的人。

记得尹建莉曾说过:
要想孩子不受气,父母在家庭里就不要让孩子受气。
所以,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给与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尤为重要。

杜绝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在孩子受到挫折后,给予孩子理解和同理心,及时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而不是简单打骂指责,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培养孩子强大的内心。

很多父母选择打骂指责,真的是为了教育孩子吗?我想更多的是因为这个方式简单好操作,在孩子小的时候效果好。

但是孩子总是在不停地成长,而很多父母的教养方式却止步不前。


另外,现在很多家长会对孩子说:别人打你,给我打回去。

这样的教导,让孩子学会不吃亏,看似很好,很解气,但人生很长。
他一次打回去避免成为受害人,但以后则会有可能面对更强大的报复。
最重要的是家长没有教会孩子如何正确的处理问题。

在这一点上,前段时间霍思燕给出了教科书般的回答。
第一先安抚共情孩子,让孩子信任自己;如果孩子出现被人打的问题,反馈给老师;如果多次反馈无效,那么就给孩子换个环境。
 
培养孩子更多的兴趣爱好,加强体育锻炼,内在丰富、体魄健壮的孩子不会去欺负别人,也没人敢欺负。

在童行者中产教育系列,我们常常能够看出,很多孩子特别的有教养、懂礼貌,能够友善对待同学。
其实这背后有每一个养育者的努力,他们通常能够很好地运用共情、同理心,甚至以身作则。在旅行中,我们常常看到父母能够很好地理解孩子,引导孩子,与孩子一起共同面对困难和考验

我特别喜欢影片中,陈念在选择报警后,她班主任的那段台词:你做得对,你要相信你自己做的对路上总会有阴影,但抬头看总会看到阳光。
最后,愿我们一起守护孩子,愿霸凌事件越来越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总被欺负怎么办?心理学家建议:打回去
保护好“少年的你”,家庭氛围很重要
比校园波暴力更可怕的是他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则是一种教养
校园欺凌低成本,少年有恃无恐背后的种种隐秘
18岁少年藏1600发子弹欲血洗校园:母亲的教养,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